书城宗教佛国行者的故事
6684100000003

第3章 佛陀的故事(2)

【魔鬼和彿陀化长者】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笼覆盖屋顶,来防止鼠类或飞鸟的入侵。

佛陀观察最胜长者一段时间后,这一天,嘱咐阿难前往度化。阿难立刻至长者家中托钵,并为其说法:“如果我们布施给贫穷困乏的人,就会得到五种功德。第一寿命延长,第二相貌端严,第三身强力壮,第四身心悦乐,第五辩才无碍。”

长者听了后心想:“我听说瞿昙沙门的弟子阿难是多闻第一,所能诵持的教理超过八万四千亿头象所能背负的经典。然而今天,却只对我说布施的功德,这只能算是乞士之法,不过贪着我的财货而已,并不是真正贤明智慧的人所说的。”由于长者悭吝的习气十分坚固,就很狡诈的说:“不知道今天您已经有斋主供养,还是要继续乞食?”阿难回答:“正要去乞食。”长者说:“既然如此,我就不耽误你了,太阳已经快到正午了,希望您快点走,别错过了时间。”此时阿难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只得回去秉告佛陀:“这位悭贪长者的习气实在太坚固了,并不是弟子的德行所能度化的。”

接着,佛陀又分别派阿那律、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弗等尊者前往。然而,所得到的响应都相同。于是舍利弗只得向佛建议:“这位长者的悭执太牢固,只怕堆出像天一般高的柴火来燃烧,也没有办法消熔他的心念。希望世尊能亲自至长者家中,以佛陀的智慧来度化他。”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顷刻出现于长者家的中庭,全身大放光明。最胜长者看到佛陀稀有的相好庄严,心生欢喜,顶礼佛足后在旁坐下。此时佛陀以梵音声对长者说:“最胜长者,如果有人能发心布施,那他立刻获得五种不可思议的功德。”长者好奇的问:“请问是哪五种功德?”佛陀说:“第一种布施就是不杀生。若能持此不杀戒,则对于一切众生都会慈悲护念,自然心无恐惧。”长者心想:“人们会杀生,都是由于贫贱所造成。现在我家中财宝丰饶,当然可以不杀。这道理真好,我应该信顺。”便说:“我最胜,愿尽形寿不犯杀生的过失。”此时,佛陀又陆续为他开示以慈悲心持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功德,可以心无恐惧。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发愿遵从世尊的开示,永不违犯。此时,长者满心欢喜的想:“佛陀开示这么精妙的道理,我应该要表示一点心意,来报答他的恩惠。”

于是长者亲自到藏宝库房选择要供养佛陀的财宝。由于无始劫来的悭吝习气,他想挑一些次级品来供养。说也奇怪,拿了十几次,每次伸手都拿到最珍贵的上妙宝物。这时,长者感到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来长者的布施念头和悭贪念头同时竞涌,心中的正念与邪念正激烈地拉锯争战。佛陀观察到这个现象,便以梵音说偈来提醒他:“施与斗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为疑。”

最胜长者听到如来所说的偈语,内心十分渐愧,咬牙下定决心取得上好的珍宝,拿至佛前,长跪忏悔,仰望佛陀慈悲目光的注视,长者不禁失声痛哭。这时佛陀开始为长者开示更微妙的布施、持戒、修福的道理,及如何超脱欲界种种有漏、不净的方法。长者听了,双腿盘坐,细心思考,起一念相应慧,内心立刻远离诸烦恼尘垢,证得法眼净。能于如来所说种种妙法,无畏受持。他立刻起身至诚顶礼,并发愿成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

于是,佛陀慈悲为他授三皈依,然后离去。

就在佛陀离开不久,魔王波旬变化成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形象,来到长者家中,身上放出七尺的紫磨金色圆光。长者心中不禁纳闷,不知佛陀为何才刚回去又折返?但他仍恭敬地顶礼佛足。此时假佛陀说:“我原以为长者的智慧渊博,能明辨真理。所以刚才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想考考你。现在要向你更正,之前所说的四谛并非是真理,只是外道所修习的错误知见,你可不要放在心上喔!”长者一听,立刻发现此时站在眼前的并不是佛陀,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住口!我已经从佛陀的开示中得到正知见,你这个邪魔,即使你再变化成任何的形象,要想让我从正道中退转,也是不可能的。以你小小的神通要和佛陀相比,只是以萤火之光想敌太阳的光明,以田间的小土丘要和须弥山竞高,那是妄想。不管你是幻师还是波旬,都请快离开吧!我最胜不欢迎你。”魔王听了,无计可施,只得无奈地离开。

【国王的宝珠】

从前,古印度有一位国力强大的转轮圣王,他想凭借自己的威望圣德,收服周围贫困的小国家,成为自己的国土。而这些小国家并不顺从他的意愿。转轮圣王便发动战争,派遣各种兵种军队讨伐这些小国家。

每次征战都取得胜利。转轮圣王对那些英勇作战、立下战功的将士非常宠爱。根据他们的战功大小,分别给予奖赏。有的赏赐给田宅、村庄、城镇,有的赏赐给衣服穿戴、日常用品,有的赏赐给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等珍宝,有的赏赐给象马、车辆、奴仆、人民。唯一例外的是转轮圣王头顶发髻中的一颗无价明珠,从来不赏赐予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转轮圣王只有这样一颗明珠,如果赏赐他人,连他的王妃眷属都会感到惊异不解,何况这颗明珠还是转轮圣王的镇国之宝。

后来在一次重大的征战中,将士们拼死作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勋,转轮圣王心中感到万分高兴,就把那颗久藏于发髻之中,从不轻易予人的明珠,奖赏给了立功最大的将士。

释迦牟尼讲完了这个故事,对四众弟子和文殊菩萨说:“文殊师利啊,这部《法华经》是一切佛陀的第一妙法,在一切经中最为深广微妙,最后才赐予众生。正如力量强大的转轮圣王长久守护明珠,现在才赐予士兵一样。”

【善光公主】

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是当时佛教的大护法。他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善光不仅长得十分端庄,身上还自然散发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聪明柔顺、智慧过人,因此皇宫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妇更是对善光疼爱有加,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国事,正与善光公主话家常。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生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越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这么疼爱,哪里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于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说道:“善光啊!你可知道你是因为我的缘故,所以才有了美好的享受,博得全宫人们的敬爱?

想不到善光却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召而来,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波斯匿王有些不高兴,郑重地告诉她:“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敬爱,全都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

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这全是因为我的业力所感召。”

波斯匿王抑住脾气,告诉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这么大的福报,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旧没有改变。

“现在就试试你的业力吧。我不管你了。”国王气冲冲的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一个最下贱贫穷的年轻乞丐,带回王宫见我不一会,侍从在城中找到了一个乞丐。波斯匿王当即便将善光公主许配给这个穷乞丐,并说道:“如果你是凭借业力享福,与我无关,从今以后,便可证明。”善光还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业力。”说完,两人便离开了王宫。

乞丐青年娶到公主,心中十分欢喜却又有些茫然,但善光公主却一点也不担心。善光先问他:“你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亲曾是舍卫城第一长者,可惜父母及亲人早都已经往生了,所以我才会失去依靠,流浪街头当乞丐。”善光又问:“那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他说:“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善光沿着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处,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宝藏自然浮现出来。乞丐青年从不知道原来父母亲埋了这么多宝藏在地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于是两人便用这些珍宝来盖房子,不到一个月,房子便盖好了,屋里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数不清。

话说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给了穷乞丐以后,气也渐渐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现在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了?于是便问属下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和财富,与王宫不相上下。”

波斯匿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当天,善光公主请丈夫到皇宫邀请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发现屋子里的陈设装潢,竟比皇宫还要气派庄严,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十分赞叹。善光知道自己说过的话的确是真的,于是告诉父王:“因为过去修行善业的关系,今生才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波斯匿王离开了女儿的家,便到精舍请问佛陀:“善光过去是修了什么福报,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当时的国王盘头王造了一座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而国王的第一夫人则供养一顶珍贵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将天冠中的如意宝珠,镶在佛龛上方的枨门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见此胜相而发愿言:‘愿我将来身有紫磨金光,尊荣豪贵,不堕三恶八难之处。’”

“当时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后来,善光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又准备了种种天厨妙味,欲供养迦叶佛及四大声闻弟子。她的丈夫看见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劝丈夫说:‘请你不要阻止我,让我有这个机会供养迦叶佛,使如来受此供养,身心安乐。’丈夫听到善光这样说,便不再阻挠。当时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于前世阻止他人供养三宝,因此今生遭遇贫穷的果报。又由于他后来不再阻止善光供养,所以今生必须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缘,才能得到大富贵,假使没有了善光,他又会回复贫贱的生活。善恶业报,因果历然,丝毫不爽。”

波斯匿王听完了佛的开示,豁然开朗,对因缘果报之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于是向佛顶礼后,便欢喜地离开。

【勇军王子】

毗舍离城中,有一位王子,名叫勇军,他生性浪漫,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全城的人,没有不知他的为人的。

有一天,佛陀忽然叫阿难到面前说道:

“阿难!你知道勇军王子的为人吗?”

“佛陀!我知道勇军王子是个贪求五欲的人。”

“阿难!纵欲的人,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

“佛陀!像勇军王子这样的人,死后一定堕落地狱,受尽油汤、车轮的痛苦。”

“是的,我怜悯勇军王子。他由于生活过于浪漫,寿命只剩下七天了。假若不改过忏悔的话,七天后命终,必堕于地狱。阿难!你现在到他家里,劝他出家吧。”

阿难奉佛陀的命令,到勇军王子的家来。勇军见阿难的光临,很高兴地迎出来,并说道:

“欢迎尊者阿难的光临,好久不见了。请尊者将佛陀微妙的教法,指教指教!”

等大家坐下来,喝过茶以后,阿难才以严肃的态度,沉重的声音。向勇军说道:

“今天,我奉佛陀的慈命,特地来找你。”讲到这里,阿难炯煽的眼光,射向勇军的脸上。可是勇军还是和往常一样,一点忧愁都没有。阿难又继续说道“佛陀知道王子的大难临头,你的寿命,只剩下七天,所以当此未断气的时候,要你断除欲念,出家修道,将来才能够脱离痛苦。”

王子听了这些话,面色马上变成惨白,他向阿难求道:“尊者!我畏惧地狱的受苦,决心跟佛陀出家。不过,请求方便,允许我在最后的六天中,再快乐一下。”

阿难了解他的天性太下劣,唯有允许他的请求。

到了第六天,勇军王子和宫中的一切人,诀别以后,以最后一整天的时间,跟随佛陀出家。佛陀大慈悲,允予方便,在一昼夜中,为他开示、受戒。

真的,就在第七天后,勇军王子得急病去世了。

这时阿难问佛陀道:“勇军王子,现在到哪里去了?”

“勇军,虽然仅有一昼夜的修持净戒,但是,现在他生于四王天,做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他的天寿有五百岁,然后又投生忉利天,寿命有千岁,再辗转生在夜摩天,天寿是二千岁,这还不算,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地方,他又到处受生,寿命都在万岁以上,等到天福享尽,最后就是下生人间,出家学道,成为罗汉。”

仅仅一昼夜的出家修行,所得的功德,就这么不可思议。佛陀说完勇军的生处以后,很多人都愿意出家,跟佛陀精修净行。

【贫生童子】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维持生活。因为他家太穷了,所以大家都叫他贫生童子。

贫生童子渐渐长大了,并且也学会了好多谋生的本领。有一天他偶尔跟着他的同学们到佛陀的竹林精舍去玩,竹林精舍的门前廊下,画着很多画,贫生童子看了之后,不仅感觉兴趣,而且还向站在一旁的出家人问长问短。

那个出家人将那些画的意思,向他讲了一遍。这在贫生童子听来,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贫生童子在那个出家人的讲述之中,知道了无论是谁,如果不能修道了生死的话,生生世世,永远都在天上、人间、地狱、鬼、畜生之中,来来去去地投生和死亡。当然,贫生童子已经看到了画中的地狱、鬼、畜生,都是受苦的,都是可怕的,只有天上的天人是快乐的,是逍遥自在的。

“我想升天,怎么样才能使我升天呢?”贫生童子问那个出家人。

出家人向他浅浅地一笑:“如果你能出家受戒和持戒的话,一定可以升天的;如果努力修行,还能够解脱生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