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6731500000003

第3章 影青瓷

韦延才

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了没事就爱往乡下转悠转悠,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贝。

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里有一只宋代的影青瓷。那是一只小瓷碗,保管得很好,虽然不是什么大宝贝,但在铜城,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纪项就询问主人丁大爷,这个碗卖不卖?

丁大爷摇了摇头,不卖,这是咱家唯一的宝贝哩。纪项还是很想得到这件宝贝,开了3000元的价钱,丁大爷还是坚持不卖,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如果有缘,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得到;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你也与它擦肩而过。

纪项回来后,常常想起凤庄看到的那件影青瓷。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小宝贝,纪项是不屑一顾的,他家里的藏品都有半屋子了。纪项之所以想得到这件影青瓷,是因为它另有一番深意。众所周知,铜城是个千年的瓷乡,据《铜城志》记载,铜城的岭垌村,宋代时有影青瓷窑一百多座。而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铜城这个与景德镇相距甚远的小地方,能生产出与之相媲美的影青瓷,可见当时铜城制瓷技艺之高超。这些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丽洁净,胎质坚致白腻,色泽温润如玉,故有“假玉器”之称。因为世事沧桑,目前铜城所产的影青瓷存世量极少。虽收藏价值不高,而对于铜城来说,每一件得以保存下来的藏品都有特殊的意义。

不久,纪项没事儿又像往常一样去城南的古董街淘宝,看了几个古董店,都没相中什么宝贝,便准备打道回府。在街上没走几步,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拿着一件东西谈论着它的真假与来历。纪项便凑了上去,一看,眼睛不禁亮了起来,那件东西不正是他在凤庄丁大爷家看到的影青瓷么?

卖主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人长得结实憨厚。看的人中也没几个识货的,价钱大概给得很低,小伙子有点激动和着急,他从一个中年人手中拿回瓷碗,说你们都不识货,别看了,人家可是给了3000块钱的,我爷爷还舍不得卖呢。

围观的人就发出一片不屑的嘘声,有人说道,给3000块,太傻了吧,300我还要考虑考虑呢。

纪项问,那你要多少钱呢?

小伙子说道,如果你中意,一口价,5000元。

纪项从小伙子手中取过瓷碗,细看了看,确实是那天他在丁大爷家看到的那件影青瓷,便说道,这瓷器是铜城岭垌窑的产品,值不了那么多。

小伙子看着他,说这是咱铜城的“土产”不假,但他与景德镇的影青瓷比,品质一点也不差。小伙子头头是道地说着,然后顿了顿,一脸无奈地说,如果不是爷爷病了急钱用,我还舍不得卖呢。纪项看着小伙子,说货物要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你要的价确实过高了。

也许看出纪项是个识货的行家,小伙子问纪项,那你能给多少?

纪项伸出三个手指头。围观的人中有人说道,300也高了。小伙子急了,300我拿回家去。纪项说,一口价3000,卖,我就拿走。

小伙子看了看纪项,又看着瓷器好一会,眉头一皱,额头上的几道皱纹变得更深了,好一会才点头,算是成交。

小伙子拿了钱,急匆匆地向车站方向走。纪项看着焦急而又匆忙的小伙子,在他走出十几步后,把他叫住了。小伙子回转头,不解地看着纪项。

纪项边迎上去边问,你在哪里工作呢?

小伙子看了看脚下,说没有工作呢。纪项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做古董销售,铜城最大的古董店德宝坊是他朋友开的,正缺人手呢。

我对古董不在行,行么?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道。

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吃苦,干什么都行,纪项笑着说。就这样,在纪项的推荐下,小伙子去了德宝坊。

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成为德宝坊最有名的古董鉴别师,认识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丁二根,也不叫他丁老师,而是叫他丁一眼。因为他对一件物品的鉴别,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其真假,故此而得此名。

一天,丁一眼来到纪项家里,说纪老师,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纪项说别说求不求的,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丁一眼道我爷爷快不行了……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拉着丁一眼的手,说,走,去看看你爷爷。

躺在病床上的丁大爷已经奄奄一息,见到纪项,呆滞无神的双眼亮起了一道光。看着气若游丝的爷爷,丁一眼说道,纪老师,我爷爷一生视为宝贝的那件影青瓷,十多年前我卖给您收藏了,今天,我想把它赎回,多少钱都行,我要让它陪着爷爷。

丁大爷向丁一眼招了招手,似有什么话要对孙子交代。丁一眼上前一步,把耳朵凑了过去。丁大爷声音低沉,缓缓地告诉丁一眼,在他卖了影青瓷的几天后,纪项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一笔钱治病……丁大爷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看到他的嘴唇在动,说什么已经听不清楚了。

但丁一眼从爷爷变动的口型中能感受到爷爷想要对他说什么。爷爷说完后,丁一眼看着纪项,感慨万千地道,纪老师,谢谢您!

纪项拍了拍丁一眼的肩膀说,宝物,要留在真正爱宝的人那里。

丁一眼点了点头。当他们把目光转向丁大爷时,丁大爷已经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