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6761700000110

第110章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吗?

伊索和他的作品在世上广为流传。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在监狱中把伊索寓言改成韵文。《狐狸和刺猬》的故事曾出现于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的《修辞学》中。大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曾用《狼与小羊》的故事劝说雅典人不要把他出卖给腓力普。演说家摩特里乌斯·法莱里乌斯(约公元前345~前283年)曾分10册将他所收集的寓言出版。奥古斯都时期的自由民费德鲁斯用拉丁文把寓言改写成诗体。亚历山大·塞佛鲁斯大帝的儿子的家庭教师、罗马人巴布里乌斯大约在公元2世纪时把寓言改写成希腊文。阿维阿努斯于公元4世纪把42个寓言故事写成拉丁文哀歌体对句。马克西姆斯·普拉努底斯教士大约于14世纪收集汇编了这些寓言,使伊索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过去也有人认为,伊索这个名字事实上与寓言这个词同义。伊索,或者某一个像他那样的人,最先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讲述所收集的某些寓言故事,目的是为了使世人明辨是非。在这一过程中,他当然加进了部分自己的内容,从而使伊索这个名字和寓言之间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所有这些具有伊索风格的寓言经口头一代代流传下来,最后都被视为出自伊索的手笔。例如,在古埃及的大纸草里、在西亚的古苏美尔时期和古巴比伦的泥板文书中,还有古印度梵文《五卷书》、公元前8世纪希腊的《田功农时》中,佛教经典《嘉言集》《本生经》,小亚细亚《旧约全书》中的《士师记》中都有这种伊索风格的寓言。

但近几年来,有人考证,伊索其实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寓言家阿克曼。他们认为,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腊文,并署名为伊索,其含义是埃塞俄比亚人。这可能是因为译者将Ethiop错读成Egop,于是,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寓言错写为伊索(Aesop)寓言,作者阿克曼也就成了伊索。根据寓言,阿克曼是黑人被释奴隶。后来,人们将阿克曼称颂为“东方智者”,在《古兰经》中被视为“大家”,《古兰经》第31章就是以阿克曼命名的。在穆斯林世界,即使到现在还有这样一句俗话:“有阿克曼智慧的教导。”这与他是阿拉伯国家一个最著名的哲学家和寓言家是分不开的。

由此,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的谜题依然是谜题,难道一直以来困扰文学界的谜题还将继续困扰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