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6761700000045

第45章 英国诗人拜伦远走他乡是被逼的吗?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声名远扬,对欧美诗坛有着很深的影响。拜伦曾在诗中热烈地表达过对自己的祖国的爱——“英国哟!我爱你,尽管你有那么多缺陷”,然而就是这位深深眷恋自己祖国的诗人却在1816年离开深爱的祖国远走他乡,并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什么拜伦如此坚决地去国离乡,这在史学界和文学界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论题。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按照英国史学家麦考莱的看法,拜伦的出走是由于英国上流社会的毁誉。1815年1月,拜伦与宪尔班克小姐的结合因妻子离家分居而告结束。消息传开,拜伦发觉他一夜之间便已身败名裂。把婚姻制度的神圣视为信条的中产阶级齐声谴责拜伦的残酷无德,上流社会的沙龙更是视之为魔鬼怪兽,把诗人拒之门外,这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刚出版时的情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拜伦感到莫名其妙,不堪忍受这种巨大的反差。我国学者范忠存先生在其所著《英国文学史提纲》中也说,当《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头两章等诗篇发表时,拜伦“一觉醒来,成了大名”,享誉文坛好几年后因与妻子的离异,舆论界又转而反对拜伦,这使这位最骄傲的人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这逼迫拜伦不得不出走他乡。

另一种说法认为拜伦的政治思想不被英国统治阶级认同。吴富烜主编的《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拜伦”一条即指出,拜伦的各种传记作者竭力掩盖拜伦与英国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拜论在议会里的大胆演说,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政治及宗教方面的自由思想,都使统治阶级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们在诗人私生活方面制造种种“丑闻”,挑拨他妻子同他离异,唆使社会舆论谩骂拜伦是叛徒、国王的诽谤者、道德的破坏者、拿破仑的颂扬者等等,使诗人在社会上处处受到责难和毁誉。对此,拜伦认为:“如果那些低语、私议和传言是真的,我对英国是不合适的。如果不是真的,英国对我是不合适的。”所以说,表面上拜伦最终是由于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英国,“其实,他是被英国统治阶级逐出自己的祖国的”。这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家庭变故。亨利·托马斯和黛娜·莉·托马斯合著的《英美著名诗人传》认为,拜伦的妻子宪尔班克是英国社会中见识平庸的女子,拜伦终因婚姻生活的破裂而名声一落千丈、成为众矢之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被迫流浪异乡,到异国他乡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生活。

虽然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愿学者专家们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找到拜伦如此决绝的原因,让这一历史悬案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