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6761700000074

第74章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谜

1941年12月7日上午,初冬的太阳照耀着夏威夷岛上的珍珠港。它位于火奴鲁鲁(檀香山)西北约9千米处,气候温暖宜人,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虽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美国尚未参战,这里一派歌舞升平,丝毫没有战争的紧张气氛。

偷袭珍珠港突然之间密密麻麻的日本飞机如恶魔般从云层中俯冲而下,紧接着,炸弹、鱼雷像冰雹般往下落,顷刻间港内发出震天动地的连锁爆炸。美军来不及进行任何反击,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天由命”。

近两个小时的轰炸终于过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4艘主力舰被击沉,1艘遭重创,3艘被炸伤;另外还有10多艘巡洋舰、驱逐舰和各类辅助舰艇被炸伤。被炸毁、重创的飞机共计311架。美国陆海空士兵以及当地居民伤亡也属惊人:炸死炸伤总计3615人。除了航空母舰不在港内幸免于难以外,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当时,美国政府还立刻下令,对日本偷袭得手一事进行详细调查。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观察珍珠港之后公开发表报告说:“美国军队对于夏威夷突然而至的袭击毫无准备。”一系列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军队官员虽然认为日本“理论上”有可能来偷袭,但他们对日军的“能力”错误判断。他们显然认为,日本军队进行这样的远程、大规模偷袭,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此,结论将是:美国政府、军队的上上下下,事先没有得到有关日本偷袭的任何情报,也没有察觉任何迹象。

但后来,有许多人对这种结论产生了怀疑。

在战后出版的《史汀生日记》中,对1941年11月25日的白宫内阁会议有这么一段记录:11月25日,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召集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应付所面临的来自日本的危险。总统在会议中亲自说:“日本素以不宣而战臭名昭著,因此美国有可能在下星期一(12月1日)前后遭到攻击。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如何引诱他们打第一枪,而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危险。”

这样看来,美国最高层事先是“察觉”或者“知道”日本人的秘密的。不过,他们“密而不发”,只等日本“闯祸”,借机对日宣战。因为美国高层早就意识到,同日本的战争不可避免,但是国内强烈的反战、厌战情绪,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有人还通过细心的调查指出:日军空袭珍珠港前夕,美国一些大人物“举止异常”。据说,美国陆军情报局曾经截获并破译日本密码,得知日本有可能在12月7日下午1点左右发动攻击。他们十万火急地给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打电话,然而每天都要骑马溜达的马歇尔将军偏偏在那天比平时多玩了20分钟,没有接到电话;随后当海军情报部建议通知夏威夷的金梅尔上将时,作战部长斯塔克却说,此时正是夏威夷时间凌晨4点45分,在黎明前妨碍将军睡眠是一种罪过。他建议先与总统商议一下。可不巧的是,白宫总机回答说:“总统的电话正在通话!”11点以后,马歇尔终于悠闲地回到办公室,在看了电文之后,他立即以电报形式向全军司令发出紧急戒备指令。

然而,这份性命攸关的重要电报也发得蹊跷。据说拟好电文的马歇尔还吩咐过:“把这份电报送到发报处,用最快最安全的方法拍发给指挥官。”此时已是夏威夷时间7日早晨6点42分了,距离日军实际攻击时间还有1小时3分。不幸的是,由于“大气层条件异常”,直通檀香山的电报无法拍发,结果只能通过最费时的美国西部联合电信公司先从华盛顿用有线电报拍到旧金山,再从那里的美国无线电公司转发檀香山。等电报到后,还得由位于市中心的电信公司送往8千米外的谢夫特堡陆军通讯处,再由邮递员投递。

针对上述这些现象,人们不断提出疑问:当时的情况怎么这么凑巧,以致于陆军情报局居然找不到人汇报如此重要的情报?马歇尔将军完全可以用他自己桌上的电话或隔壁房间的那架秘密电话下达命令,再说,美国海军的短波无线电和专供与夏威夷联络用的联邦调查局短波无线电,也能用来传递消息。但他为什么偏偏不用,反而要如此大费周折呢?

因此,在一些人看来,日本之所以能偷袭成功,并非真的是由于他们谋事机密、滴水不漏。有可能是罗斯福等美国领导人有意给日本人一个“机会”,以便自己师出有名地参战,只是这是一条代价颇高的“苦肉计”。

这一观点提出后,响应的人很多。在珍珠港事件发生时正任日本驻美使馆海军武官处助理武官的源田实,于1981年发表了《偷袭珍珠港》。他说:“关于美方是什么时候得知日本偷袭的问题,据我所知,美政府领导人事前就得到了情况,至少罗斯福总统在偷袭前11小时就知道我方的动向,他没有通知前方(夏威夷和前线部队)的原因可能出自他的深谋远虑。他试图让日本先下手,从而一举统一舆论和提高士气……”

但有些人觉得,这种根据一两点史实作出的“逻辑”判断,并不能让人信服。花几十亿美元和上千美国人的性命来诱使日本人“先打第一枪”,这个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如此一来,认定这是“苦肉计”的观点似乎不够充分。看来,珍珠港之谜还真是个解不开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