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6761700000098

第98章 历史上真有释迦牟尼其人吗?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徒一直相信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然而,释迦牟尼的生平并无可靠的史料记载,莲花宝座上的释迦牟尼而只有佛教经典某些不连贯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片断。由于佛经是在佛教产生很久后才编订的,即使剔除神话成份,有关释迦牟尼的记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历史真实也是大可怀疑的。因此在学术界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历史上并无释迦牟尼其人;一种认为释迎牟尼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前者认为,在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完全是一个神仙。他在降凡之前是菩萨,即佛的候补者。在他之前曾有六个菩萨降凡成佛,他作为未来的第七位佛(“觉者”“智者”的意思)。有一日,他得知托胎之时已到,便在离开天界前,召集了天神鬼众讲说佛法,并给他们介绍他的后继者弥勒(慈氏)。诸神为佛访寻降世的国家和托胎之人。结果,选中了迦毗罗卫国,因该国国王净饭王是印度各邦中最聪明、最勇敢的王。王后摩耶“是妇女中的珍珠,以其绝色,而得中选”,成为托胎之人。菩萨化作一头白象来入胎。王后在梦中感到白象用鼻子点了一下她的右身,便化为一股气进入她的腹中,她受孕了。分娩时,王后前往迦毗罗城外的蓝毗尼园,她右手攀着一株无忧树的树枝而立,从右胁下生出一小儿。这小儿生下就能行走,并精通所有书卷,熟谙各种故事和道理,知道行星的数目。他被名为悉达多。他生下七天,其母因快乐而命终升天。他由姨母瞿昙弥抚养。不久,老圣者阿私陀预言悉达多在家则为统治天下的“转轮圣王”,出家则成佛,并指出悉达多身上有佛所具有的种种体相,如顶上肉髻、眉间白毫、足下千辐轮相,等等。当悉达多随父去谒天祠时,所有神像拜伏在他面前,称他是“大智慧者”。其父为了引诱他放弃出家的念头,用尽了种种办法,为他建春、夏、雨季三宫,让他生活在粉黛之间,尽情享乐。成年后,又选了完美的女子与他成婚,不久,生一子名罗睺罗。但悉达多还是得到了出游散心的机会,神意使他看见了老人、病人和死人。人有生老病死的现实如无情棒喝,提醒他富贵欢乐的虚空幻灭。他决心出家。一天夜里他骑马出城,诸神帮他使守城卫士皆睡大觉,城门自开,四天王捧蓄马足,使他潜密无声地出城而去。出国境后,悉达多削发为僧,神为他送来隐士的衣服,从此他成为林中隐士,是年他29岁。出家后,他走苦行之路,先从两个沙门,后从五个比丘,苦行六年,身体衰弱,形同骷髅,一事无成,诸神为之担忧。但他此时已觉悟苦行无益,于是取食了一少女奉献的乳糜,并在尼莲禅河洗了个澡。与五比丘分手后,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坐在菩提树下,开始审谛思维,以求解救大道。爱欲及死亡之神恐他道成,与己不利,便遣众魔军来袭,魔军的强攻和诱惑均被他战胜。他终于悟得大道,成为至上的佛陀,时年35岁。此后,佛陀到印度各地传道,收了众多门徒,行了许多奇迹。最后在他80岁时,在拘尸那揭罗的双树间入涅槃,火化后,许多国王来抢分舍利(佛的骨灰)。关于佛陀入涅槃的时间现有60多种说法,远的定在公元前1027年,近的定在公元前370年,相差悬殊。对于这种生卒年无法确定,行踪飘忽不定,生平活动既不见史籍记载,又没有文物遗迹作为佐证的传说人物,要说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持相反意见的学者认为:佛经中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平记载,尽管有不少神话、传说,但也有不少历史事实,基本轮廓是可靠的。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就在今尼泊尔泰米地区的梯罗拉柯提废墟。阿育王在释迦牟尼逝世200多年后曾在此立一石柱,说明此处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和埋有佛的舍利。石柱保留下来了。考古学者还在此挖到释迦牟尼的舍利坛。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结婚也是历史事实。因为和尚是不许结婚的,可佛祖却结婚生子,给后来的佛徒带来一个尴尬局面。若非事实,佛经决不会这样写的。另外,他出家可能受当时社会上沙门思潮的影响,但一定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他苦思得道也符合当时印度宗教人士中流行的一种想法:精神可以突然发亮,豁然贯通,悟得至道。佛教的教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这几系统的阐述显系后人所为,但教义的大体轮廓,可能是释迦牟尼提出。据此,可以说历史上真有释迦牟尼其人,而且他是佛教创始人。

揭开蒙在释迦牟尼头上的面罩,还其本来面目,看来还有待学者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