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6803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1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太累,责任心太强。的确不假,许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的“代办者”。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代办到底。其实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懒惰性,缺乏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自我调控、管理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讲,让孩子学会选择,就是让孩子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满足自己的心愿。而中国家长总认为孩子不懂事,一切需要大人包办,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受教育、受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不可能永远将孩子庇护在温暖和呵护中,孩子未来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培养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孩子,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活教育原则。一般来说,孩子长到两岁左右便有了强烈的“我自己”的独立愿望,慢慢地就开始会有自己动手的愿望,什么事都想自己试一试。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孩子的独立能力便能不断提高。如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到了三四岁,便可让孩子喂鱼、浇花、帮助妈妈剥豆、分碗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进一步学着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等。在这些过程中树立独立意识。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发孩子蕴藏着的积极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孩子参与劳动的愿望,就会使孩子失去早日获得自我服务技能的机会,而事事不愿意动手,养成一种依赖性。

现代教育理论已经证明:性格是决定孩子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家庭是培养孩子性格的“温床”,而父母们则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最佳老师,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培养,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孩子在磨炼意志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强的自制力,要能够抵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欲望。只有专注于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力,是孩子能够在困难面前挺过去,不折不挠的关键品质。孩子的意志是从小磨炼出来的,父母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逐渐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3

孩子终归要离开父母,开拓比父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他们从小没有选择的权利,从未体验过选择的滋味,长大后就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难以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因此,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且表示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即使最后失败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的积累。而当这种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何愁成功不会到来呢?

本书让中国的父母们,走出传统的管理和控制,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我们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自由,放飞孩子的理想与智慧,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民主的空气,实现真正的权利分享。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正确“放养”的基础下,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飞扬起生命的旺盛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