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6803900000002

第2章 不挑剔,让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

1.自信是孩子心理成长的“维生素”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种能使孩子赢得成功的催化剂。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离县城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偏僻的村子在方圆几十里以内却声名在外。原来,从很久以前这个小村子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读上硕士、博士。久而久之,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很早以前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的家长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了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了。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思索着: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老师有教育孩子的秘诀吗?其实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大家都隐隐感觉这件事与当年的那位老教授有关。

事情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原来的姜村小学也不过是山区里再普通不过的一所小学,可是就在那一年,小学调来了一个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他说有的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能成为音乐家,有的孩子能成为作家。

之后,大人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老师说会成为音乐家的孩子课余时不再贪玩,而开始专心地练习乐谱了。对孩子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他们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好玩、不刻苦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当年的那些孩子要参加高考了。奇迹发生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后来,老教授年龄大了,离开了村子。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新来的老师。那以后,姜村每一年仍然考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

那位老教授真的是能预测未来的先知吗?当然不是,事情的真相是,老教授只不过是在那些幼小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自信的种子而已。

自信可以克服万难,化渺小为伟大。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反之,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心,就容易被颓废和绝望所困扰,甚至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正如维生素是孩子身体成长所必需的物质一样,自信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是否能够有所建树,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充足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于孩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是决定性的。自信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催化剂,有了自信,孩子的一切潜能都会被调动起来,从而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最优秀的发挥。

因此,家长要从小就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不然,孩子就很可能会因为缺少自信的“滋养”而导致“营养不良”。

(1)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一般都很敏感,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对他们的自信造成打击。所以,父母要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讽刺和挖苦孩子;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不足进行比较;不要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要时常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不要乱施权威。只要父母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少一些责怪,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够培养起来。

(2)利用成就感培养孩子的自信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孩子也一样。一个孩子每获得一次小小的成功,胜利的喜悦都会让他产生成就感,在成就感的鼓舞下,孩子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要利用孩子的成就感来培养孩子的自信,让他通过点滴的成功不断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这样,经过每一个小小的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一分一分地积累起来。

(3)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素质的发展是由很多方面构成的,家长不应该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际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都需要父母给予全面的关注。父母不仅要看到孩子的缺点,还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积极的鼓励,然后让孩子在这些鼓励中不断建立自信。

(4)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于那些做事缺乏信心、存在自卑感的孩子来说,父母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闪光点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即在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应该这样对自己说“我可以的”,“只要再努力一点,我就一定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等等,通过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孩子就会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2.孩子的自信源于家长的信任

一个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首先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其信心也必将受挫。晓于此理的父母就不难理解孩子在信任的环境中更容易走向成功的奥秘。

何燕妈妈小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因此在后来的职场中受到了很多挫折,所以特别在意何燕的学习成绩。她觉得何燕本来就不聪明,就更该好好努力。“笨鸟先飞嘛。”何燕妈妈总是这样对何燕说。

在妈妈的督促下,何燕每天都很用心地做作业,周末去上课外班,所有课余时间都扑在各种参考资料上,生怕自己掉队,惹妈妈不高兴。

然而,就算是这样,妈妈对何燕的学习仍然不是很放心,她每天都会检查何燕的学习进度,要是哪天何燕稍微耽搁了一点,立刻就是一顿批评:“何燕,看你现在这样子,没人家聪明还学人家偷懒,以后能考上哪所学校?”

何燕感到压力很大。有时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担心万一到时候自己真的考不上该怎么办,又觉得自己不是很聪明,就算努力了,以后考个好学校的机会也不大,到时候妈妈是不是就不会喜欢自己了。

何燕越想越睡不着,第二天去上课也没什么精神。妈妈知道了何燕课上的表现不够好,晚上对何燕批评得更加严厉。

时间久了,何燕也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好学校,渐渐变得自卑了起来。

每个孩子都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前进的勇气,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然而,家长不信任孩子,或口头上信任,行动上却表现得对孩子毫无信心,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严重打击。上述事例中,妈妈对何燕的不信任,给他留下了一个错误的印象——学习对他来说很困难。妈妈经常对何燕的能力表示怀疑,何燕也就逐渐认可了自己“不够聪明,肯定学不好”的错误观点。像这样,家长对于孩子长时间地一再否定,慢慢地就使孩子的自信心被消磨干净了。

家长的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孩子总是受到消极的暗示,自信心经常被家长打击,往往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念头,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家长如果不信任孩子,总是质疑孩子是不是在说谎、做了坏事,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家长总是误会孩子,孩子很可能变得不再信任家长,一旦做了错事就撒谎隐瞒,甚至在意气之下把家长当成敌人,专以做家长禁止的事情为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应该学会信任孩子,家长不仅要有口头上的信任,还要在行为上做到信任,做到言行一致。多说鼓励,少讲质疑,家长相信孩子,对孩子满怀期待,孩子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学会相信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一项考验,下面有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1)相信孩子能独立面对挑战

很多家长都经常这样做:口头上说信任孩子,然而日常生活中,孩子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事情,家长就以“你做不到”为名主动代劳。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都有好奇心,乐于面对挑战,很少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速度都非常快,善于学习和模仿,他们渴望独立面对挑战,以向家长证明自己。因此,信任孩子,家长们应该尽量放开自己的顾虑,相信孩子有直面挑战的能力,信任孩子能够承受失败的后果,鼓励他们主动去做。

(2)相信孩子的建议能为家庭决策提供帮助

让孩子参与家庭重要决策的讨论,也是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有效方法。

在作出重要的决定时,家长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就觉得没必要让他们参与。其实,孩子对于家里的大事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的视角同样有可取之处。孩子渴望自己被信任,渴望能够帮上家长的忙。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参与重要家庭决策的讨论,就是对孩子思想、能力信任的直接体现。

在进行讨论时,如果孩子的建议不可取,家长应该认真地解释,而不是随意哄孩子两句就忽略这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提议确实是被认真考虑过的,让孩子明白他的确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为家庭做出了贡献,孩子会从中体会到家长对他的信任,从而更加自信。

3.用赏识唤醒孩子的自信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是孩子能够解决的,而有些则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外的。在处理这些事情和问题的时候,也是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受到挑战的时候。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欣赏和肯定,孩子的自信就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为缺乏自信而放弃不断尝试、不断进取的意识,最终孩子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取得进步。

所以,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强有力的支持和赏识来唤醒孩子的自信。事实也证明,来自亲人的尤其是父母的赏识、鼓励和信任将会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在上学的时候,迪斯尼就对绘画和冒险小说特别感兴趣,并很快读完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探险小说,他梦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要把故事变成图系。

一次,上小学的迪斯尼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绘画作业:把一盆花的花朵画成了人脸,把叶子画成人手,并且每朵花都以各种表情来表现着自己的个性,但当时的老师根本就无法理解孩子心灵中的那个美妙的世界,竟然认为迪斯尼是在胡闹,并当众把他的画撕得粉碎。当迪斯尼反抗时,老师则更加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告诫他以后不许胡闹。

委屈的小迪斯尼很不高兴地回到家里。父亲见了沮丧的他就问缘由,听完小迪斯尼的描述,父亲就亲切地对他说:“我认为你的画很有创意,只要你足够努力,并始终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你,爸爸都相信你。你自己也要记住,你能不能成功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不在于你现在是否失败,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和你能不能持续努力。”迪斯尼牢牢地记住了当时父亲的这句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迪斯尼报名当了一名志愿兵,在部队中做了一名汽车驾驶员,闲暇的时候他就创作一些漫画,并寄给一些幽默杂志。虽然他的作品几乎都被退了回来,但是他记住了爸爸的话,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1923年10月,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好莱坞一家房地产公司后院的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正式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迪斯尼兄弟公司”,他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几年后享誉全世界,并为迪斯尼赢得了27项奥斯卡金像奖,使他成为世界上获得该奖最多的人。

可见,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我激励外,也需要来自父母的赏识。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充足的赏识,不断激励孩子,相信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对他的前途充满希望,孩子就会逐渐自信起来。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同学的妈妈都非常羨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査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