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6803900000006

第6章 不包办,学会放手让孩子独自翱翔(1)

1.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他尽快学会自理

老鹰第一次教小鹰飞翔的办法是把小鹰带到一个不算太高的悬崖边,然后把它踹出去;第二次把小鹰带到稍高的悬崖边,再踹出去……一直到把小鹰训练得能在高空中自由地翱翔。

小狮子长大后,母狮子就专门培养它的狩猎能力。母狮子带领小狮子来到小动物出没的地方,当它发现猎物时,母狮子让小狮子去追赶,如果小狮子没有捕到猎物,精疲力竭地回来,母狮子上去就又抓又咬,逼着小狮子再去追赶,直到小狮子捕到猎物为止。

草原上的羚羊,特别注重小羚羊的奔跑能力,因为它们知道,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们除了飞快地逃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和对方较量。如果小羚羊不能练就一身善跑的能力,就必然成为食肉动物的美餐。

小鹰是被鹰妈妈踹下悬崖的,小狮子是被狮妈妈赶着捕猎的。在动物世界,不论是食肉的,还是食草的,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它们都十分重视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因为这是动物能够生存,能繁衍后代的唯一途径。

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我们对待孩子太“仁慈”了,几乎“仁慈”得让孩子丧失了生存能力。

有一女孩,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很高,为了让她把学习搞好,从小学到高中,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个女孩很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后来,她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就给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求援:“妈妈,这里蚊子很多怎么睡啊?”妈妈说:“你不是带蚊帐了吗?”“可妈妈,我不会撑蚊帐啊!”

作为家长,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你有没有为自己过于溺爱孩子而感到后悔?你有没有为自己没有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而感到焦虑?你有没有因为自己没有好的办法而感到苦恼?

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的声音:“现在孩子可真是苦啊!”这个“苦”,总是离不开作业多、考试多、升学竞争激烈。其实,这只是表象,孩子最苦的是自己无法做自己的主人。你看,孩子们所有的时间,都被老师和家长安排了,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没有时间仔细看一眼小草、痛快地踢一场足球……

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这么难?难道家长就愿意为孩子辛劳?难道家长就喜欢伺候孩子吃喝,当他们的保姆?当然不是,而是因为现在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家长以百分之百的精心与细心去呵护、关注、指点着他们。结果关心过度就让我们的孩子成了一个个“公主”、“皇帝”,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敢干。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一个4岁的美国儿童在弯腰费力地系鞋带,别人想去帮忙,却遭到了拒绝。孩子问:“你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知道,但我想你还小。”“我已经不小了,我都4岁了。”

显而易见,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系鞋带这样的小事应该由自己来做。

孩子的这种独立意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时,父母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无可厚非,因为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还应该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的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只想让孩子生活舒适,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那么父母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做,也不会做。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但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我们有些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或担心这样不会,那样不会,很多事都替孩子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能干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不被社会唾弃,父母要学会“偷懒”。作为父母,很多事情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甚至有时候要下狠心,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吃些苦,经受考验和挫折。

父母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有耐性,不要怕麻烦。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少批评指责,更不可苛求和操之过急,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孩子的被子叠不好,可以反复教孩子;孩子不会刷牙,可以反复给孩子演示几次,并适当帮助;孩子洗衣服不干净,可以告诉他要重点洗衣领、袖口、前襟等地方,脏的地方多打肥皂……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做事的耐心和信心。有些父母当孩子做事情动作慢时,索性代劳,把事情抢过来做;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却抢着说。这种不耐心,会干扰孩子创造性的思考过程,使他变得沉默、依赖。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走出爱孩子的误区,不要把“溺爱”当做爱,不要认为自己为孩子处理一切才叫爱。只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才能培养出自立的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什么是自立,顾名思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而且一定要做好,不依赖别人。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学会自立,因为自立是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只有学会自立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生存下去。

在小洛克菲勒4岁时,有一次,当他远远看到父亲老洛克菲勒从外边走进来时,就张开双手兴冲冲地向父亲扑过去。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抱他,而是往旁边一闪,结果小洛克菲勒扑了个空,跌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等孩子哭完这后,老洛克菲勒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开始去学会自立吧。”

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跨越了两个世纪依然繁盛如初,没有像美国一些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家族仅仅经历几十年就衰落了。

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喜欢把孩子列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既然是财产,又掌握所有权,当然无一例外得投资。于是5年计划、10年计划统统都出来了。而且每位这样做的家长都怀着无比伟大无私的情怀,他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将来。但是,孩子的将来不是你创造得了的,将来得靠他们自己创造。

如果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那么,画笔应当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你的任务,只是带他们出外看风景,长见识。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好父母应该要学会让那个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让他自己去描绘他的人生。

在何涛刚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跟何涛做了一次严肃认真的谈话:“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每天按时起床,穿衣上学,不准迟到;放学回家,先完成各科作业并认真检查,收拾好学习用品后才能去玩。父母有自己的工作,你有你的学习任务。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还把何涛每天的零花钱按月交给他,让何涛自己掌控,告诉他节约自得,超支不补。他们默默地关注着何涛的一举一动,定期不定期地抽查作业,只要不出大的原则性问题,从不多加干涉。像今天多用了5块钱,星期五放学没把作业做完之类的事情,父母从不过问,给了何涛一定的自由空间。何涛也还算听话,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去做。当然,刚开始少不了需要父母提醒,但慢慢地时间长了,习惯就养成了。就这样,何涛轻轻松松地度过了他的小学阶段。

何涛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也仅给他买了一只闹钟交给他,让闹钟提醒他按时起床,之后就再也没有对他操心过。何涛总是在父母的睡梦中悄悄地去上学。

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何涛也是自己收拾好行李,拎着行李箱自己去的。再后来到找工作,也没让父母操过心。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涛在外地工作,他的父母只是想念,“忧”却少了许多。因为他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儿子都会想办法解决的,因为他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作为父母,不能一辈子都牵着孩子的手。有些家长总爱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使他们形成对父母的依赖,从而丧失了宝贵的独立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设下障碍。

在西方一些国家,许多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他们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不放任的做法。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美国1岁的孩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子上,让他们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吃得到处都是,脸上沾满了奶油,将饭菜打翻,父母不急也不恼,但父母决不哄着喂食,这样2岁的孩子就能与家长一块用餐。

在瑞典,孩子出生后很少被父母抱在怀里,在家里一般是放在小床上,出门放在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睡。

在德国,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摇摇晃晃地艰难前进,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基本上没有赖在地上大哭不止,非要大人扶起来不可的情况。

美国中学生有一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上大学要靠打工自己挣学费,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77%的高中生打工。在寒冷的冬天,当大多数中国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美国的好些孩子已经挨家送报纸了。

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家庭,特别是富裕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度地保护与过多地照顾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自理、自立。父母应该清楚,你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包办一辈子。从小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坚毅顽强的性格、适应环境的能力,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路程,有时会遭遇困难,有时会遇到挑战,这时,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只有他自己,能够拯救他的也只有他自己。此时,最要紧的是他必须能够自立。

自立就是孩子在掉进泥坑中后,自己帮助自己勇敢爬出来;自立就是孩子摔倒后,自己依靠自己重新站起来;自立就是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自立就是遇到挑战自己勇敢反击。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摆脱依赖心理,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做事会更充满信心,不至于陷入孤独无望的境地。

家长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多鼓励他们去独立地完成事情,锻炼自己的独立意识。即使是他们失败了,也要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他们无须借助这样那样的依赖,就能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

3.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美国心理学家戴尔说:“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信心。”

琳琳今年才两岁半,现在已经每天自己洗完脸后会自己抹润肤露,会自己到饮水机上去倒水喝,自己会把奶粉一勺勺地倒进奶瓶里冲上水,会自己玩完玩具睡觉之前收拾起来,会自己搬着凳子洗自己的小杯子小碗小奶瓶,会自己穿裤子穿衣服穿外套,会自己把盘放在DVD机器里调出动画片。最近又学会了在地上把外套平铺好然后两只胳膊在脑袋上一翻就穿进去了,穿厚厚的棉服的动作和方法让琳琳的妈妈都看傻过很多次,惹得妈妈忍俊不禁。琳琳看见妈妈高兴就更高兴地每次都要求自己穿外套。

琳琳之所以自理能力这么强,主要归功于琳琳妈妈什么都放手让琳琳自己去做,不怕做错,就怕不做。

琳琳妈妈的观点就是:水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告诉孩子从哪里去拿什么去擦又怎样才能擦干净;奶粉撒到奶瓶外面不要紧,要告诉孩子怎么拿勺子用什么角度倒就不会撒;吃饭时不用人喂,怎么样才能不把饭吃得到处都是,为什么推盘子就意味着吃饱了;开冰箱倒饮料没关系,一定记住要把冰箱门再给关回去;喝饮水机里的水,一定记着只倒常温的那个出水开关,因为热水口出来的水会烫了手;上了卫生间要如何自己脱了裤子坐上马桶下来后再怎么自己冲马桶然后去洗手;洗手的时候要如何挽起自己的袖子到哪里,又如何用香皂才能自己洗干净手;从润肤霜的瓶子里用哪个指头,怎么取,取多少才能既不浪费擦脸油又能把自己的脸擦得匀匀;早上从哪个抽屉里会拿出干净袜子来,晚上脏袜子脱下来又要放到哪里去;书收在哪里,各自的衣服收在哪里,玩具又各自在哪里;DVD机哪个键是电源,哪个键是播放,哪个键是回放,电视机的遥控器哪个键可以控制声音,孩子们自己现在都知道也可以自己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