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孩子:培养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100个法则
6803900000007

第7章 不包办,学会放手让孩子独自翱翔(2)

正是在琳琳妈妈的教导下,小小的琳琳才学会了这么多的生活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情时,总是习惯于上前包办或者帮忙,殊不知,这些不经意的帮助或限制会挫伤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独立的意识,同时也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今后孩子在处理一切事物时认为自己无能,不愿意去尝试,甚至逃避,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丧失信心。

这些父母之所以这么做,是害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

希尔顿是美国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注重培养他的劳动实践能力。

有一天,天刚亮,父亲就把希尔顿叫起来,把一个大约两米长的草耙交给他,并且用愉快的声调说:“你可以到畜栏里工作了。”小希尔顿接过这个比他的个头高两倍的草耙,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劳动。就这样,希尔顿少年时代便在父亲的带动下,边读书边干活,养成了勤勉和善于经营的本领。

希尔顿上学后,父亲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给他,让他自食其力,学会耕种赚钱。他在地里种上青菜,每天放学后就跑去松土、浇灌和施肥。等青菜收获了,他便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时,他的第一个顾客往往是他的母亲。当他接过母亲手中的钱时,他总是深深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加珍惜。

学校放假时,小希尔顿就跑到父亲的商店里去打工,跟父亲学做生意。父亲教他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业务,如何衡量信用,如何与顾客讨价还价,如何揣摩顾客的心理需求,如何进货退货,以及如何在紧要场合保持心平气和。有一次,父亲让他帮助进货。他一个人跑到离家几百里的地方,一去就是十几天。在这样的磨炼中,他得到了许多经验,胆子也越来越大,迅速地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小生意人。正是这些必要的训练和宝贵的经验促成了他日后的成功。

培养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但父母的责任不是将孩子牢牢地抓在手里,让他们无法动弹,而是对孩子适当放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翱翔。因此,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包括学习、工作以及事业的成功,都要靠他们自己去闯、去努力、去奋斗。而这一切,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取得满意结果的。父母应该明白,独立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一课。

罗伯特·汤森说:“人最终要独立地走向社会,就必须拥有自主独立的能力。因此从小就培养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发展本身也是个人对自身的一种反思。正是从这种反思中人才不断地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独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一个人具备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比较容易地适应社会,摆脱逆境,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另外,做家长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所以,在看到孩子做得不好时,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们要看到在孩子自己做事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发展,这是价值所在。孩子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家长都应该鼓励他,孩子获得鼓励后就会感到自己有了自信,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4.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要让孩子从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由易到难,学会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穿衣、学习整理床铺等。这些事看上去虽小,但实际上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让孩子学到独立生活的能力。

阿翔是个聪明的男孩,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所以父母在家什么都不用阿翔干。阿翔没事的时候就在家打打游戏、上上网。阿翔的家离学校比较远,父母担心阿翔在路上太辛苦,到了学校已经没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因此,尽管他们的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会开车接送阿翔上下学。

一天晚上,阿翔的爸爸接到阿翔爷爷的电话,爷爷说阿翔的奶奶生病了,让他们赶快回老家看看。阿翔的父母立刻向单位请了假准备回老家看望阿翔的奶奶,考虑到阿翔已经上了初中,课业很紧,便没让阿翔回老家。父母和阿翔说:“爸爸妈妈回老家估计得三四天,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给你这几天的生活费自己买饭吃吧,上学不要迟到,路上骑车的时候要小心啊。”第二天,爸爸妈妈就回老家了,阿翔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父母走的第一天阿翔就迟到了。早上没有人喊阿翔起床,他自己也没有定闹钟,醒来的时候就快八点了,被子来不及叠,早饭也顾不上吃,阿翔赶忙洗洗脸就打车去了学校。

中午回家的时候阿翔买了很多零食,吃完后把垃圾袋摆满了桌子。阿翔也懒得收拾,看了一会儿电视就骑自行车去上学了。

晚上回到家,阿翔简单地写了写作业就去打游戏了,早上的被子正好还没叠,阿翔躺下就睡了。就这样,阿翔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天,家里被他弄得乱七八糟,整个人玩游戏也玩得没有了精神。一天下学回家的时候,阿翔不注意看红绿灯还骑得特别快,便和其他的自行车撞上了,车筐撞得变了形,阿翔的腿和胳膊也都被划伤了。

阿翔的父母不放心阿翔,看阿翔奶奶的病有了好转,阿翔的妈妈便回来了。一到家,阿翔的妈妈就看见满屋子的垃圾,阿翔的脏衣服扔了一房间,被子也没叠,阿翔的妈妈很是生气,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埋怨阿翔:“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不会照顾自己呢?屋子也不收拾,天天吃零食……”中午阿翔回来了,妈妈本来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结果看到儿子胳膊上的伤便不忍心再说他了:“你这是怎么弄的?怎么这么不小心?”“不小心和别人撞了一下,只蹭破了点皮而已。”阿翔无所谓地说。

等阿翔的爸爸回来后,阿翔的妈妈便把儿子这几天的情况和他说了一番,俩人都很担心儿子将来的生活。“儿子这么不会照顾自己,咱们怎么能放心他以后一个人出去上大学?”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家庭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之所以什么都不会做是因为没有机会尝试。因此,父母要尽量为孩子创造动手的可能性,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做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时,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自信心。父母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

而很多孩子常常由于年龄小,所有他们早期出现的劳动热情往往会给父母增添一些麻烦,可能要浪费父母一点时间,甚至还会糟蹋一些东西,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能因此轻易地放过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范围,给孩子分配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必要的时候,父母还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甚至手把手地教,再逐渐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5.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自强自立

一个人若是生活能力强,就意味着独立性强,具备生活能力的人,一般的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人,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早日能够独立,那么就应该教会他如何去从事工作,并养成习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当孩子拥有了独立的能力时,他的学习能力会更好,他的耐挫能力也会更强。

现代的孩子若要像跑出去的小狮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顺利地成活,就需要父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锻炼,让孩子早早体验独立的生活。

有一位母亲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给了儿子2元钱,嘱咐儿子1元钱买香菜,另外1元钱可以去买根冰棍,算是对他的奖励。儿子极不情愿去买菜,虽然他已经5岁半了,可是他从来没办过这样的事,平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母亲告诉儿子,在自己像他一样大的时候,早就能买酱油,帮家里办事情了。做通了孩子的工作,看着孩子离开的身影,母亲一边庆幸,一边担心。庆幸的是孩子长大了,能帮自己做事了。担心的是,害怕孩子出现危险。等了半天,孩子还不回来,母亲就跑出去寻找孩子。刚出楼道口,便看到儿子小小的身影,左手提菜,右手吃冰棍,笑眯眯地回来了。母亲高兴地夸奖孩子真乖,儿子也一个劲儿地向母亲叙述买菜的经过,原来,他是让院里一个大姐姐陪他一起去买的。儿子还真有办法,自己胆子小,倒会找陪同。虽然不是儿子单独完成的这项工作,但母亲依然觉得儿子是很棒的,毕竟是第一次帮父母去买菜,以后多锻炼就会好的。

由此可见,有时候父母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孩子,更不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自有他的办法。只要告诉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大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早一点体验独立的生活。父母只需像朋友一样站在儿子的身边,做他的参谋和启蒙老师,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到孩子手上。当发现孩子的一些决断明显欠周到时,父母可以在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让他调整自己的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既然父母已经把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去做,就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要因为害怕把事情做砸了,就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孩子犯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在孩子没做好事情时责罚他,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父母经常这么做,就会扼杀孩子自主做事的积极性,会让孩子畏缩不前,不敢尝试。

教育孩子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然而,在我们的身边,独生子女居多。对待孩子,家长们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摔了”。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全家都围着他一个转。殊不知,对孩子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生活上包办代替,给孩子穿衣、喂饭、整理玩具等等,是在剥夺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这将直接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生活能力低下,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不要说铸就天才了,只会培养出低能儿。

虽然父母为孩子做一切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如何爱,一定要有智慧、有方法。孩子年龄较小,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一个孩子有了初步的独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动脑筋想问题,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往往在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方面发展较快、较好。如果家长过分“关心”、“保护”,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就会缺少锻炼的机会,进而影响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日后造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婷婷是家里的独生女,妈妈总是把她的生活事无巨细安排得十分周到,但婷婷却对妈妈的劳动不屑一顾。她总是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烦不烦?我自己也能独自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妈妈想,那不妨创造一个机会,看看她到底行不行。于是,在一个周末,爸爸出差之后,妈妈留下了一张字条后也走了。字条上说:“外公病了,我需要去照顾他,所以,也许三天,也许一个星期,我不会在家,希望宝贝能照顾好自己。”妈妈走的时候想,看你怎么生活?离开妈妈,你是无法生活的,我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妈妈走后的第一天,婷婷尽情地玩耍,把房间搞得天翻地覆。第二天,她醒来一看,房子里乱糟糟的一片,不能再这样疯玩了,要好好安排一下,把房间打扫干净了再玩。

一个上午过去了,婷婷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午还照着菜谱给自己准备了午餐。

三天后,妈妈回来了,当她看到整洁的房间和女儿时,突然间觉得自己很无知,“原来,孩子是具备独立做事的能力的。看来,以后要多给孩子创造独立做事的机会。”

当然,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获得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孩子来说,在他的发展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自立与自强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立,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美国的学生中有句这样的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也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依靠别人,依靠别人的人长大以后是没有出息的。靠自己的双脚走出人生之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不仅会拥有美好的生活,还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自立就是靠自己劳动来创造生活,不依赖别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向上。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的人,必然会无所作为。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