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6852100000031

第31章 世界是一个整体?(1)

【一】

在佛教教义中,还有哪些理论有挖掘的潜力呢?

我们来看看龙树的“八不中道”。

还记得“八不中道”说的是什么吧?

龙树说: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意思是说,我们认为事物会产生或者会消灭、事物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事物之间是一样的还是有区别的、产生一个事物的原因在这个事物之外,或者在这个事物之内。这类认识都是错误的。

我们前面解释过,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对事物一切肯定的认识,对事物产生的一切概念,都是错误的,是一种偏执,应该破除。

表面上看,对理性概念的破除很好理解。

我们前面说过。对于一个桌子,我们说它“大”或者说它“是黄色的”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只能说,说桌子“不是小的”、“不是绿色的”,等等,只有不停地否定下去,才能逼近桌子的本质。

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在各种理性概念中,有两个特别难破除,一个是时间概念,一个是空间概念。

首先说时间概念。

我们要注意,时间并不是个“东西”,不是个“事物”。我们并不能指着一个东西,说“这就是时间”,对吧?

我用钟表来表示时间,但钟表本身并不是时间,它只是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

我们用“秒”、“分”来表示时间,可是“秒”这个概念也不等于就是时间,它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单位。

我们平时是如何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呢?实际上,只有我们发现某种事物发生了变化,才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比如:看到天色变化了、看到热水变凉了、看到时钟走字了。就算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时间,我们意识到时间流逝,也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变化了,刚才心里想的和现在想的不一样,才知道时间过去了。假如我们的心理活动突然被冷冻住了,一点变化也没有,那么就算经过了再长的时间,我们也意识不到时间流逝了。

也就是说,只有事物发生了变化,人才能意识到时间流逝[1]。从这个角度讲,时间只是依附于事物的一种属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2]。

换句话说,所谓时间只是人类强加给外物的一个概念,时间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某种东西[3]。

类似的,空间概念也是人类外加给事物的,空间也不是一个“东西”,所谓“米”、“立方米”也不过是人类规定出来的概念而已[4]。

但关键的是,人类思考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离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您可以试试:

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一个不存在于任何时间里的事物。

当我们说一个事物“存在”的时候,这个“存在”的概念,已经具有了时间的属性。说一个事物“存在”,就意味着它至少在某个时间里出现过。

同样,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不存在于任何空间里的事物。

我们在谈论“物体”、“事物”的时候,一说出这些词语,我们就已经同时在使用空间的概念了。所谓“物体”,就是占有一定空间的事物。甚至于,只要谈论客观世界就必须使用空间概念。因为所谓“客观世界”指的是“外在于我的世界”,这个“外”就是空间概念。所以如果要离开空间概念,我们也无法谈论任何东西[5]。

既然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而不是客观的存在。那么,事物的本质一定是超越时间和空间概念的。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八不中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事物的本质不具备空间和时间概念”这一点,重新证明八不中道。

我简单证一下,可以跳过不看:

当我们说“产生”和“灭亡”的时候,这两个词都已经包含了时间的概念。“产生”就是说,事物在产生之前不存在,在产生之后存在。在这个描述里面,“之前”和“之后”都是时间概念,“存在”也带有时间概念。所以在破除了时间概念之后,事物就是“不生亦不灭”的了。

当我们说“连续”和“不连续”的时候,这两个词要么是基于空间概念的:说空间是不是连续的、两个点是不是连续的、组成事物两个原子之间是不是连续的,等等;要么是基于时间概念的:说时间是不是连续的、两个瞬间是不是连续的、两微秒之间是不是连续的,等等。所以在破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后,事物也就是“不常亦不断”的了。

当我们区分两个事物的时候。比如我们说一个桌子和一把椅子不一样。我们看到它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形状”就属于空间概念。更细致的说,我们认为桌子和椅子不一样,其实是在说,组成桌子和椅子的粒子在空间中排列的结构不同。假如有两个所有粒子都一模一样的桌子呢?我们说两者不是同一个桌子,其实是在说,组成它们的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所有这些判断,都包含了空间的概念。所以当破除了空间概念以后,事物之间是“不一亦不异”的了。

我们在破除了空间概念以后,就无法分辨什么是事物之“内”和事物之“外”了,所以事物也是“不来亦不出”了。更进一步说,因果关系本身就包含了时间概念:因在前,果在后。所以破除了时间概念后,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不来亦不出”的了。

在破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之后,我们还可以把“无我”重新证明一遍。

首先,“我”这个概念要依赖时间而存在。当我们想起“我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之前”的“我”的一系列心理、生理活动。说白了,所谓“我”,是存在于此瞬之前的一个概念,具有时间的属性。

其次,“我”这个概念是有边界的。我们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我”“之内”的事物,什么是“我”“之外”的事物,“内”和“外”是空间概念,这说明“我”这个概念是依赖空间概念存在的。假如“我”和客观世界之间没有清楚的区别,那么“我”就和外界混为一体,也就不存在“我”这个概念了。

当然还有更简洁的说法:“我”是个理性概念,而理性概念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这个概念也是不存在的。

“八不中道”属于中观学,但不止是中观学主张破除时间和空间概念。

唯识学也认为,所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由人的心识变现出来的。中观学说“不一亦不异”,唯识学也有类似的说法,认为人们对事物的一种错误看法叫做“遍计所执”,就是挨个计较每一个事物的样子、性质,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破除时间、空间以及其他理性概念,基本上是所有大乘佛教都认同的学习目标。

您或许会问,既然我们的思维根本无法脱离时间和空间概念想象事物,那你怎么知道在破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后,还有事物存在呢?

确实,我们不知道。因为在破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后,连“存在”这个概念都不存在了。

但是佛教知道。

佛教说:破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事物是存在的。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空”,就是“佛性”。

(当然,这里的“事物”、“存在”还是使用了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词语,但我们只能这么说,没别的词可用了。)

但您又会问:就算这“空”存在,可我们又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概念思考事物,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把握“空”和“佛性”呢?

这就是天台宗和华严宗所做的工作。

天台和华严从大乘对“空”的定义出发,发现当我们破除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之后,会得出一些奇怪的推论。

这些推论也不是无意义的空说,它们的结论会彻底改变我们对佛教的看法。

提前说一句,这两宗的观点有些复杂,我在后面还要反驳他们的观点,所以您看得半懂不懂也没有关系,不妨碍阅读后文。

【二】

我们先来看天台宗的大意。

天台宗把世界众生分成了十类,称为“十界”,从低到高分别是: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和佛界。

这个划分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和大乘大部分宗派的世界观差不多。前面六个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后面四层是超越了六道轮回的修行得道者。

特别的地方在于,我们不是说,其实不存在空间概念么?不是说事物之间没有差别么?

那么,这十界之间的区别其实是一种虚妄,一种假相。

就像唯识学认为,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才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生活在六道等不同的世界里。天台宗也认为,我们以为世上存在不同的十界,是一种偏执的表现[6]。其实每一界,本身已经具足了全部的十界。用白话说,就是人界里也有地狱界、天上界等十界。这个观点的术语叫做“十界互具”[7]。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既然事物之间没有大小的差别,那么,我们个体和整个世界之间,不也应该没有大小的差别吗?我们一个细微的个体不也应该具足十界吗?

天台宗就认为,人的一个念头就能具足十界。

因为每一界都具足十界,那么十乘十,一共有一百个法界。又因为天台宗认为一切法具有十种属性,叫做“十如是”。一百个法界再乘以十如是,就成为千如法界。天台宗又认为,千如法界中的每一如法界又包括“三世间”,因此组成了“三千世界”。这里的三千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万法。

众生一念之间包含了三千世界,用术语来说,叫做“一念三千”[8]。照此推论,不光是我们的一念,实际上,世上万物,哪怕是一粒微尘,都应该具足整个世界[9]。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说,既然事物原本不存在时间的概念,那么我们不仅一念包含此刻的三千世界,还应该包含过去、现在、未来所有时间里的三千世界。这叫做“一念三世”。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可以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部的一切事物。这听上去神乎其神,却是在消除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之后理所当然的推论。

十界都包含在众生的一念之中,这也就意味着,地狱和佛国之间其实没有距离。理论上,我们一念之间就可以进入佛国。而之所以众生还没有成佛,是因为众生无明,没有体悟到一念三千等佛学道理,起了偏执之心,误以为自己生活在某一个法界之中。

一念三千还有一个厉害的推论。

众生一念包含十界,那也就是说,最恶的一阐提的一念中也包含了佛国,最善良的佛一念中也包含了地狱。

前一句我们好理解,这正好成为“众生皆可以成佛”的理论基础。但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佛是最纯净的,怎么内心中还能包含了地狱、凡尘这些污染了的世界呢?

再者,众生和佛的内心都包含了全体世界,那众生和佛还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天台宗最惊人的理论。天台宗说,佛的一念中不只有纯净的佛国,也有被污染的其他十界,这些都是佛的一部分。所以天台宗的创立者智(左岂右页)(yǐ)大师说,佛是“性具善恶”的。

佛不仅具有善良,也具备邪恶!

当然,佛和众生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佛虽然和众生一样“性具善恶”,但佛能“通达性恶”。也就是说,佛虽然具备善恶,但不会被恶所控制、所左右,不会被邪恶污染。智(左岂右页)说,只有认为佛具善恶,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佛为了教化众生,会去做一些“恶事”。只是佛做这些“恶事”,却不会被恶污染控制,也就不会堕入轮回之中[10]。

天台宗还有很多其他观点。但最吸引我们的,是“一念三千”说。

在传统的佛教里,无论是中观还是唯识,都给众生成佛的路上设置了层层关卡。

传统的佛教讲六道,讲众生脱离六道后要成为阿罗汉、成为菩萨、再成为佛,道路漫长。

唯识学虽然表面上和天台类似,认为六道都是人的内心变化出来的幻相。但是在唯识那里,心识对外界的变现是由有漏种子决定的,并不是主观想“净”就“净”,“转染成净”的道路同样漫长崎岖。

而天台宗说“十界互具”,说“一念三千”,等于打破了十界之间的巨大的鸿沟。虽然天台在实践中,仍旧强调佛和众生的区别,强调人要成佛应该刻苦修行,但是起码在理论上,“一念”和十界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而且,全世界的万物都包含在我自己的一念之间,可以让人体验到极大的自由。用劳思光先生的话说:“永远无限制亦无保证,凡可作圣,圣亦可堕凡,念念之间,自我随时升降。”[11]

这一方面是给修行者们指出了一条便捷的道路,只需一念就可成佛,远比传统修行的层层努力更为“轻松”[12]。另一方面则是告诫众生,无论人的根基如何,一念之间就可能直堕地狱。众生要时时警惕,勿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