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6852100000064

第64章 外篇之一:坏人捐钱也能得福报?(2)

佛教对于科学等其他教外知识,也不那么排斥。在保证学习佛教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学一些教外知识。比如释迦牟尼鼓励信徒学一些婆罗门教的知识,有助于和婆罗门教辩论。佛教中还有“五明”的说法,指的是一些对佛教有一定好处,可以学习的教外知识。如逻辑学、医学,也包括书画、雕刻、数学等等。所以,学佛和学科学、学其他宗教知识,是不矛盾的。

像生物学这样的知识,就更重要了。佛教讲放生、护生,自然是希望其他生命能活得更好一些。生物学可以告诉人们如何保护生物,如何让生物生活的更加健康。这和佛教一点也不矛盾,反倒能给放生、护生提供很大的帮助。依我个人看,非但可以学,而且是放生前必须学的。

放生还不仅仅是生物学的问题。要想真心做好事,还有经济学等更复杂的知识需要学呢。比如人们为了放生而大量购买动物,反倒刺激了捕猎市场的兴盛,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有些人可能觉得,那动物已经被抓住在先,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这事倒还可以再议。但在有些放生热门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特别是在某些放生节日里,一排全是卖活物的商店,直接交钱买一塑料兜鱼虾,旁边就是湖一倒,得,这就算是你的功德了。你看这一条龙买卖,这功德积攒得多快!放生人觉得反正我钱也花了,那功德就是我的了。可你就不能动动你那脑子,想想你花掉的钱,是不是鼓励了更多的人捕捞鱼虾、抓野生动物呢?那些鱼虾,这边被放到水里,那边又立刻被人捞上来重新贩卖,这在捕捉中又造成了更多的杀戮。这是保护生命的行为么?小鱼小虾在你们这种抓抓放放的游戏中,是获得了好处呢,还是遭受了苦难呢?这道理任何一个人稍微想想都能明白,你觉得神佛那么智慧他能不知道?你是真觉得自己特聪明能蒙得过神佛只要完成了这抓抓放放的小游戏就能上天堂呢,还是想以傻卖傻,等着佛祖摸摸你脑袋夸你“蠢是蠢点儿起码善心可嘉”呢?

行善并不是愚蠢的借口。以行善为动机,却做了本可以避免的愚蠢事,那不是行善,那是你懒。

信佛不需要学习知识,只需要听老师的话磕头行善就行了吗?别忘了佛教可是追求智慧的宗教啊!

实际上,当代高僧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圣严法师在《学佛群疑》里就说过放生的种类、场所,放生动物之后的生存问题。如果方法不当,“那些动物,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15]。

再者,有的佛学家认为,同是杀生,杀人的罪要比杀畜生的罪更大。根据这个道理,那么保护动物,就没有保护人的功德大。印顺大师就说,“从人的立场说,应先救人类”,只知道放生,不知道救护人类的行为,“这即是不知伦次”[16]。这种重视人大于重视动物的观点,也是符合世俗伦常的。这么看来,那些在村落附近放蛇的行为,就不好说是善行多,还是恶行多了。

继续说杀戒。

杀戒对于出家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农业劳动中,免不了要伤害虫蚁,这算不算是犯杀戒呢?

当初印度佛教禁止出家人劳动,原因之一是避免积累财富会让人起贪心。原因之二是农业劳动去驱使牲畜、践踏虫蚁,会犯杀戒,不符合佛教慈悲的宗旨。原因之三是劳动生产会占用修行佛法的时间。

这些理由非常充分。但这戒律和印度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印度湿热,物产丰富,光是野生的水果就遍地都是,在人口比较稀少的古代,吃喝很少的僧人不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负担。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很多地方都很贫寒,人口密度又大,农民自己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如果这个时候僧人还要以宗教的名义伸手找百姓要吃的,这不等于是在害人吗?

而且如果教条地遵守这条戒律,还会造成相反的结果。中国寺庙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田产。可是农业劳动会伤害虫蚁,怎么办呢?僧人们有办法:叫一群劳动者替他们劳动,称为“净人”[17]。这样僧人既得到了田产所出,又避免了犯杀戒。看上去是两全其美,实际上,这些劳动者就是变相的仆役、农奴。而且你想,你自己怕犯杀戒,怕受恶报,你就去叫别人替你受恶报,你自己坐享其成,这不是缺德吗?这还算是慈悲的行为吗?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和不劳动相比,还是僧人参加劳动对百姓的好处大。如果像前文说的,同样是生命,人命比蝼蚁命要更重要一些的话,那么僧人参加劳动就更应该了。当然,在劳动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杀业,无意中造成的杀业,也要念经来为虫蚁超度。

说完了杀戒,说居士五戒中的不偷盗。

不偷盗戒的含义,比世俗概念里的偷盗要更严格,还包括日常生活中故意占小便宜。弘一法师就曾经在给一位居士的信中,花了一大段文字讨论邮资的问题。告诫该居士不要少贴邮资,“若少贴邮票而寄信者,且与盗戒有违”,是犯了偷盗戒的。

要注意,看盗版书、盗版电影、使用盗版软件,也算偷盗。偷漏税也算偷盗。

做买卖的时候如果故意欺骗,也犯偷盗戒。然而在商业社会,从商很难完全不说谎。打广告、做报表,难免没有夸张的地方,不仅是犯偷盗戒,也算犯妄语戒。因而印度佛教是彻底反对经商的,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经商会让人斗嘴斗舌,引起争执。如果信佛的人要经商,那就要坚持诚信为本,不搞欺骗[18]。炒作价格、放高利贷对他人有害,也是不应该的[19]。

还要注意的是,我们说过佛教的戒律比较宽松,如果理由充足可以放宽戒律。比如为了治病,可以适当饮酒吃肉。但是以贫困、赡养父母等理由去偷盗,那是不行的。“如有困难,可以求乞”[20],不能去偷去抢。

再说不邪淫。邪淫,指的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作为居士,正常的夫妻生活,生孩子都是可以的。采用非堕胎之外的避孕措施也都可以[21]。但夫妻生活还有一些细节规定,有些日子不行,有些方式也是不行的[22]。

佛教本来不建议夫妻结合,允许居士结婚,出发点是和社会制度妥协,让居士尽量不和社会传统发生冲突。所以在允许娶妻纳妾的旧社会,纳妾也不算邪淫[23]。

婚外情、嫖娼[24]、自慰是不行的,看色情电影、色情书画也是不行的。推而论之,粗俗黄色的话也是不能说的[25]。按照中国传统观点,同性恋也属于非正常的男女关系,所以佛教也反对。《正法念处经》还明确说同性恋会下地狱,列出了地狱中种种恐怖的刑罚。

前面说过,大乘认为不该吃肉的理由之一是,我们吃的肉可能是前世父母的肉。那这么推论,我们娶妻,不也可能娶前世父母吗?这不就乱了吗?一般的解释是,肉是有能力避免的,所以尽量不吃。而作为世俗人,如果娶妻这事没法避免,那没办法,也只能娶了[26]。

当然,出家人连正常的夫妻生活也要禁止了。

我们说过,犯戒的标准主要在于主观念头,所以被强迫行淫,只要没享受到快乐,就不算犯戒[27]。

佛教不干涉居士离婚。但从维护家庭和睦的角度说,能不离婚尽量不离婚,更不应该以贪图情欲的目的离婚。离婚或者丧偶后改嫁、再娶也是可以的[28]。

再说饮食问题。

我们普通人大都知道,出家人不能吃荤、不能喝酒。

前面还说过,印度佛教不禁肉。但是印度佛教不许吃“荤”。“荤”这个词无论是在戒律原文里,还是在中文里,指的都不是肉,而是味道浓烈的蔬菜[29]。中文里,“腥”这个词指的才是肉[30]。

佛教中的“荤”大致包括蒜、葱、韭菜等,可能还包括香菜。不许吃是怕那味道影响修行的环境。所以戒荤的话,就不能拿葱蒜炝锅,韭菜馅饺子也不能吃了,吃饺子就蒜那就更免了吧!不过醋能吃。姜也能吃。

印度僧可以吃“三净肉”和“五净肉”。但有一些动物的肉是绝对不能吃的,比如狮子肉、人肉、龙肉等等[31]。

当然,龙的肉一般人是吃不到的。但《西游记》里有这么个小细节:如来佛降服了孙悟空以后,玉皇大帝设宴答谢如来佛。有一句说:“安排龙肝凤髓”[32]。这“龙肝凤髓”应该是比喻珍馐美味的意思。但假如硬抠原文意思,这里就是个违反佛教戒律的情节。

“三净肉”的大意是说,这个动物不是因我宰杀,我也没见到、听到宰杀的过程。那在市场上买来的肉,算不算三净肉呢?应该是不算的。“三净肉”规定“不是因我宰杀”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僧人的行为鼓励杀业——比如施主为了僧人杀了动物,僧人拒绝吃,那么施主知道僧人不吃,下次就不再专门宰杀了,这就等于避免了一次杀业。这么看来,付钱买肉,等于鼓励宰杀动物,那是不应该的。《楞伽经》说,人吃肉鼓励了杀生,所以吃肉也就等于杀生[33]。因此,在市场上花钱买的肉应该是不算三净肉的。

还有一个“肉边菜”的说法。传说慧能在离开弘忍以后,因为怕同门害他,追随森林中的猎人生活过一段时间。猎人吃的当然是肉,没有单独的素菜,慧能就稍稍变通了一下戒律,在一锅肉菜里挑其中的素菜吃,这个素菜就叫“肉边菜”。现在一般认为这个传说是不真实的,大部分佛学家也不提倡这个吃法。能戒最好就彻底戒了。

那鸡蛋呢?

我们知道,鸡蛋是母鸡的卵细胞。母鸡不需要受精,也可以定时排出卵细胞,也就是下蛋。今天养殖场里的鸡,大都是未受精的鸡蛋。从科学的角度讲,未受精蛋是不可能长成小鸡的。从十二因缘的角度讲,不受精也就没有“识”进入到受精卵的过程,也不算是有生命。

圣严法师在《学佛群疑》中说,养殖的鸡蛋因为没有生命,所以吃了不算犯戒。但鸡蛋也不属于植物,而且还有腥味,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持吃素的习惯,最好别吃[34]。

那么牛奶、蜂蜜这些产自于动物的食品呢?

印度佛教是可以吃奶制品的。传说释迦牟尼在结束苦修后,就是喝奶恢复的体力。

一般的看法是,吃蜂蜜和奶制品本身不算杀生。但要看生产过程中有没有杀生,是不是虐待动物。比如蜂蜜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杀生,所以蜂蜜不应该吃。而现在的牛奶,是专业奶牛生产,并不是从小牛嘴里夺走的,不会因为喝牛奶饿死小牛。如果畜牧的过程中没有残酷的对待奶牛,那样的牛奶一般就没有问题[35]。

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了,现在买到的瓶装果酱,在生产的时候要用机器把大量的水果打碎。在这个过程里会杀死一部分小虫子。那按照“吃东西不能有助杀生”的原则看,似乎也不能吃。可要这么一想,那米、面的生产过程中也会杀死不少虫子啊,那能吃么?佛学大师似乎没有给答案。我个人的想法是,这似乎和“农业生产不得不杀死虫子”的情况类似。用来果腹的粮食不吃就会饿死,那就只能吃了。最好吃的时候念经文超度。而像果酱这样可吃可不吃的食物,就最好别吃了。

蛋糕、面包等食品,大多会添加鸡蛋、牛奶、蜂蜜等成分。该不该吃佛学界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最好不吃,也不要用来供奉神佛。

中药里有一些来自于动物的药材,因为已经储存了很久,类似于“三净肉”。而且吃药不是为了享受,是为了治病。因此只要吃的时候把其当成药而不是肉食,那是可以吃的[36]。

还一个要注意的是,对于出家的僧人来说,并不是不吃肉就可以了。因为食欲也属于人的一种欲望,对修行也是一种阻碍。所以吃饭还不能吃美食,不能享受其中的味道。

佛教又把食物称为“疗饥药”、“药石”,就是说,我们并不想满足自己的食欲,但是饥饿让人乏力,如同生病一样,没办法,我们就得像吃药一样,不得不吃食物。但药还是少吃为好,更不能乐在其中了。

汪曾祺先生写过一篇非常好看的小说《仁慧》。说尼姑庵里有个尼姑非常能干。最擅长做香蕈饺子,那味道光写出来都很诱人:“香蕈(即冬菇)汤;荠菜、香干末做陷,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生,以勺舀食,香美无比。”我小的时候,还吃过本地很有名的寺庙用豆制品做的“素鸡”、“素鸭”,味道确实不亚于肉,甚至比肉还好吃。

但严格来说,以上追求味道的素食,已经偏离了佛门的宗旨。用“素鸡”、“素鸭”一类让人联想到肉食的名字,就更不应该了。不过,这种素斋厨房或许不是僧人经营,只是外卖给俗客,那应该是可以的了。

戒律也不是不近人情。

相对大乘,小乘戒律比较严格,但是戒律中也说,生病的比丘是可以吃美食的[37]。

关于饮食,还可以看看玄奘自述在那烂陀寺的食品单。注意,这只是一天的量哦:

瞻步罗果(我不知道是什么果)120个。

槟榔子(水果)30个。

豆蔻(水果)20个。

龙脑香(香料)1两。

还有一种当地特产的米,比乌豆还大,味道很香,专门供给国王和高僧,所以叫“供大人米”1升。

乳制品随便吃。

油是一个月3升[38]。

那烂陀寺是印度最高学府,玄奘受到的又是最高等的待遇,这份食品单肯定是当地最高等级的了。单子里包括最高级的米、高级水果、香料、油,数量也远超一个人的食量。再加上不限量的乳制品,如果烹饪精细点,大概也能属于美食了。

还有一个过午不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