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敦煌文化寻绎
6865200000025

第25章 文化线索的断裂(3)

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加强中央集权,削除地方割据势力,等待时机对付李氏政权。太平兴国七年(982)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因不能解决家族之间的矛盾,献出所辖四州,入朝宋帝,表示愿居留京都开封。宋太宗派使团往夏州处理李氏家族入京之事,继捧族弟继迁表示反对,他说:“我们祖宗在此土地上生活了三百年,我们家族在此据有州郡,雄视一方。现在朝廷诏令我们家族到京都,束手待毙,我们李氏家族便会完了!”李继迁率众逃往夏州东北三百里之处,集合残部不断侵扰西北边地,而且与党项各部落建立了反宋联盟。北宋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号召部族收复故土,夺回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足可对付宋军了。北宋至道二年(996)宋太宗试图彻底消灭党项势力,亲自调集宋军分为五路——李继隆出环州,丁罕出庆州,范延召出延州,王超出夏州,张守恩出麟州,全面进攻。宋军进入了千里不毛的沙漠地带。李继隆与丁罕两路合兵,行走数十日,不见敌军,后勤供应不足,疲惫而还。张守恩一路虽然见到敌军,但敌军却不迎战,出没无定,最后失去目标,率兵归本部。王超与范廷召两路,在白池与敌军相遇,大小数十战,孤军无援,人困马乏,水草断绝,只得退兵。党项军善于发挥自己灵活作战的优势,利用地理条件困扰宋军,终使数十万宋军无功还师。至道三年(997)宋真宗即位,李继迁遣使求和,宋王朝任命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四州归属宋朝版图十五年,现在重又回到夏州李氏了。

李继迁多次与宋军交战后,对扩张自己的势力更有信心了。他野心勃勃地窥伺着灵州(宁夏灵武)。灵州在夏州西侧,靠近贺兰山,控扼黄河东部,截断河西走廊要道,地势险要,唐代以来即为西北重镇,宋初为汉族、回鹘、吐蕃和党项各族争夺之地。宋王朝在灵州建立了军事据点,但此地散居回鹘部落,土地贫瘠,人民负担过重,军需给养艰难。宋王朝统治集团对灵州的态度不一,主张固守的与主张放弃的两派纷争不已,但最后从军事战略与经济贸易的意义考虑,宋朝决定派六万宋军支援。咸平六年(1003)当宋军尚未赶到时,灵州在党项军的猛攻下陷落了。次年党项军越过贺兰山,穿过吐蕃部落地区,袭击河西重镇凉州。

北宋景德元年(1004),宋王朝与契丹达成澶渊之盟。此年李继迁去世,德明继位。景德二年(1005)宋王朝与李德明议和。宋王朝以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赏赐金、帛、缗钱各四万,茶叶二万斤;给予节度使薪俸;允许夏人进入内地贸易。

李德明之长子元昊(hào),骁勇善战,智谋过人,具有军事与政治的天才,虽然身材矮小但威严超群,很快成为党项军的年轻统帅。公元1028年,他二十五岁时率领党项军进攻甘州回鹘。五月中旬党项二十万人马,分成十队陆续向甘州进发,在甘州城外的荒野开阔之地与回鹘军相遇。回鹘军士两腿夹马,双手挽弓,蜂拥一片向党项二十骑纵队冲来。双方进行殊死混战,死伤极大。回鹘部队溃不成军,而幸存的党项纵队继续向甘州城推进。回鹘四散逃走了。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自焚而死,元昊入城俘虏了其妻女,置兵驻防,胜利而还。德明因元昊所建之功勋,立他为太子。

公元1031年元昊继位,巩固并扩大了党项势力,于1032年攻破回鹘盘踞的凉州。元昊善于处理统治区内的各民族关系,建立法制,创立西夏文字,增强民族意识,以兴州(宁夏银川)为兴庆府,修建宫殿,新订官制,于公元1034年(北宋景祐元年)建立西夏王国,称帝,年号广运,全国通用西夏新文字(参见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西夏夺取瓜州和沙州,消灭汉族政权,占领整个河西走廊,这是形势的必然了。

◎沙州政权的覆亡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于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记载:

(西夏国主元昊)遣其令公苏奴儿将兵二万五千攻唃厮啰,败死略尽,苏奴儿被执。元昊自率众攻猫牛城,一月不下。既而诈约和,城开,乃大纵杀戮。又攻青唐、安二、宗哥、

带星领诸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以兵绝归路。元昊昼夜角战百余日,子罗败,遂取瓜、沙、肃三州。元昊既还,欲南侵,恐唃厮啰制其后,复举兵攻兰州诸羌,侵至马衔山,筑城凡川。

唃厮啰是吐蕃残部,其势力范围在兰州及青唐(青海西宁)一带。元昊与唃厮啰部将大战二百余日取得胜利,遂乘胜由青唐地区经祁连山南麓古道西进,于景祐三年(1036)兵临瓜州。瓜州刺史曹贤惠率领千骑出城向西夏投降。元昊迅即进攻沙州。沙州王曹贤顺率军与西夏战斗,以身殉难。河西汉族政权覆灭了。元昊继而对肃州的回鹘残部发动进攻,肃州陷落。自此西夏占领河西走廊十九年。

西夏占领瓜沙二州之后,归义军曹氏家族后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该地仍保有相当的势力,而且通过种种途径与宋王朝保持联系,仍然进贡(刘玉权:《西夏时期的瓜沙二州》,见《西夏史论文集》第21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盼望中原王朝能将他们从西夏统治下解救出来,使汉族政权再度于河西建立。然而宋王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没有力量保护沙州人民了。自宋朝皇祐以后,沙州人民不再进贡方物,他们恢复的愿望渐渐衰退了。

三 藏经洞封闭之谜

◎藏经洞封闭原因之谜

沙州都督府为什么要将文书档案资料秘密封藏,亦即敦煌

藏经洞封闭的原因是什么?关于此问题,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1908年写的《敦煌石室访书记》文里认为:

首当研究之问题,厥为卷本入洞之约略年代,此实有准确之凭证在焉。卷本所题年号,其最后期为宋初太平兴国(976-983)及至道(995-997),且全洞卷本,无一作西夏字者,是洞之封闭,必在十一世纪之前半期,盖无可疑。以意度之,殆即1035年西夏侵占西陲是也。洞中藏弃,至为零乱,藏文卷本,汉文卷本,绢本画幅,缯画壁衣,铜制佛像,及唐大中刻之丰碑,均杂沓堆置,由是可见藏置时必畏外寇侵略而仓皇出此。(〔法〕伯希和:《敦煌石室访书记》,原载《法国远东学院院刊》第8卷,1908年安南出版。陆翔中译本见《北京图书馆馆刊》第9卷第5号,1935年。)

这个判断基本上是确切的,虽然藏经洞封闭的具体时期尚可讨论。伯希和见到藏经洞时,已非原貌,故所述洞内杂沓情况,不能作为推测藏置时匆忙仓皇的依据。英国考察家斯坦因同意伯希和的意见,他说:

就卷尾以及文书中间所记载的正确年代,这些卷子的年代大概自第五世纪的最初以迄于第十世纪的终了。研究所得的这些年代以外,再加以伯希和教授的材料,比观互较,可知这一部大藏书室之封闭,一定在十一世纪初期左右,其时西夏人征

服此地,有危及当地宗教寺宇之势,因而如此。(〔英〕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第151页,向达译,中华书局,1936年。)

两位西方学者在掌握大量敦煌文献的基础上,肯定藏经洞的封闭与西夏军占领沙州有关;这判断是可信的。然而归义军节度使——曹氏为何要在西夏军入侵之前将沙州都督府文献秘密封藏呢?我以为这主要是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