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春,匈奴南下威胁乌孙。乌孙部族最初在祁连与敦煌之间,后来迁徙伊犁河与伊塞克湖一带。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出使西域,曾与乌孙结为友好,武帝两次以宗室之女为公主远嫁乌孙昆弥。乌孙受到匈奴威胁时,向汉王朝求援。宣帝发兵十三万迎击匈奴,遣校尉常惠持汉节保护乌孙,联合出兵。汉军全面发动猛攻,匈奴大为恐惧,不敢迎战,舍弃畜产,扶老携幼,迅速向大漠以北逃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死亡者沿途皆是,情景极为悲惨。乌孙昆弥自领五万骑兵与汉军校尉常惠联军西袭匈奴,截断其归路,俘虏匈奴单于王室,斩首四万级,获牲畜七十余万头。匈奴从此衰弱了。他们痛哭说: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因为失去祁连山即意味着失去天然良好的牧场,匈奴的牲畜就不会繁衍了;失去盛产胭脂的焉支山(张掖大黄山),匈奴的妇女便没有化妆用品,她们不再美丽了。
◎唐王朝的征战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原战争频繁,政权分裂,河西走廊相继受到袭扰,人口锐减,交通阻塞,经济凋敝。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河西曾出现过短暂的安定局面,但很快又进入战乱与割据状态。在河西先后建立割据政权的有前凉(汉)、后凉(氐)、南凉(鲜卑)、北凉(匈奴)、西凉(汉)。北魏孝文帝时代(471-499),河西经济得到恢复,丝绸之路再度兴盛,佛教文化广泛传播。此后北方和西北的民族突厥与吐谷浑的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丝绸之路的交通受到严重的影响。
突厥是古代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北魏太武帝灭沮渠氏,有阿史那以五百家投奔柔然(茹茹),居于金山(阿尔泰)为铁工。金山的形状像兕牟(野牛),方言称兕牟为“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隋唐之际,突厥占有沙漠之地东西万里,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吐谷(yù)浑,是古代鲜卑族建立的王朝名。鲜卑族本居辽东,魏晋时西迁,依阴山而居,晋末居位于今青海北部与新疆东南地区。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后,突厥与吐谷浑不断侵扰北方和西北边地,威胁着京都长安。武德七年(624),朝臣建议迁都,焚毁长安,以绝突厥与吐谷浑的袭掠,唐高祖已表示同意。秦王李世民坚决反对退让的策略,他向父亲进谏说:“北方和西北民族侵扰边地,自古有之。现在我大唐统一天下,光耀中华,精兵百万,为什么因边地一点扰乱便迁都以逃避呢?这必然会为天下所羞耻,为后世所讥笑。汉代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儿臣愿以数年为期,将斩下突厥王的首级送到京都。”世民之兄建成嘲讽说:“汉惠帝时樊哙曾统兵十万之众,横行匈奴之中。弟弟所言大概要效法樊哙了?”世民回答说:“汉朝与唐朝的形势不同,用兵的战略也异。樊哙匹夫之勇,何足称道!我不用十年,誓将安定大漠以北。这绝非虚语。”唐高祖接受了儿子李世民的建议,并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不再准备迁都了。公元627年,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他使大唐的国威远扬,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实现了宏伟庄严的誓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和西方的交通、贸易和文化联系的纽带,它成为东方古代中原汉族王朝与西北各民族必争之地。汉唐王朝均建都长安,势处北方和西北民族的窥伺之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采取积极的进取而防御的策略,因此丝绸之路的东段便成为汉唐王朝的西北重镇。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地。从河西走廊终点玉门关西出,便可进而控制整个西域,形成进可攻退可防守的优势。这样,中原王朝便居于主动的地位,有利于向外发展,可以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维持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中原王朝的生命线。唐太宗同历史上的汉武帝一样,深知它的意义。
唐太宗初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而对突厥和吐谷浑则进行有理有节的政治攻势,同时积极做好战备工作。贞观三年(629)十一月,突厥侵扰河西,虏掠财物。唐太宗命名将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为通汉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分道出击,大败突厥于灵武(甘肃灵武)。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入长安称臣朝贡。唐太宗对朝臣们说:“从前太上皇(唐高祖李渊)为了百姓的缘故,曾委屈地向突厥称臣。我为此感到非常痛心。现在突厥的单于向我稽颡朝拜,基本上可以洗雪以前的耻辱。”不久。东北松花江的部族靺鞨遣使入贡。太宗自豪地说:“古人都说御戎无上策。我现在治理国家,四周的民族纷纷臣服于我大唐,这岂不是‘上策’吗?”贞观四年(630)八月突厥欲谷前来投降,九月伊吾城主人将所属七城来降。
贞观八年(634)吐谷浑连续侵扰河西,并且扣留唐朝使臣赵德楷。唐太宗下诏大举讨伐吐谷浑,他很希望老将李靖担任三军统帅。李靖(571-649),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人。隋朝大将军韩擒虎之甥,精熟兵法,具有大将风范,为唐王朝之开基建立了伟大功勋。这时李靖64岁,已经赋闲了。当他闻知唐太宗之意后,上殿请缨,愿为大唐而再起从戎。十二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西凉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率数十万大军分道全线进攻吐谷浑。贞观九年(635)三月,高甑生部于洮州击败羌族叛军。四月,李道宗部于库山击败吐谷浑主力。吐谷浑可汗伏允下令焚烧草原,毁弃军需物资,以轻骑逃入茫茫沙碛。李靖将唐军分为南北两道,分路追击。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行北道,侯君集与李道宗行南道。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大败吐谷浑,斩其名王(诸王之中著名者),俘获大量牛羊以充军队食物。李靖又在牛心堆和赤水源两次击败吐谷浑。侯君集部率骑兵进入沙漠无人之境千余公里,盛夏忽降严霜,军士饮冰解渴,战马噉食积雪,行军条件极为艰苦。五月,他们在乌海(青海兴海县境内)追上吐谷浑主力,俘获其名王,可汗伏允大败逃去。李大亮部败吐谷浑于蜀浑山,俘虏其名王二十余人。李靖督各路军经积石山河源(青海西宁)至且末(新疆且末县),得知伏允在突伦川将逃奔于阗。突厥降将契苾何力选骁骑千余,直奔突伦川,薛万均领兵为后援。契芯部下在沙碛中缺乏饮水,将士刺马血解渴。他们追去突伦川,迅猛袭击伏允牙帐(将帅军帐),斩首数千级,获得牲畜二十余万头。伏允率领千余骑兵突破重围逃去,其妻子被俘。伏允战败,为部下所怨恨,众叛亲离,十余日后为左右将士所杀。李靖会合诸路军,击破吐谷浑国,吐谷浑投降,捷报传到长安。唐代诗人们以豪迈的爱国热情歌颂了唐军将士的伟大胜利: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杜甫《前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从这些唐人的边塞诗里,我们现在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一种积极武勇的精神。
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军攻破龟兹(Qiū cí 新疆库车),西突厥、于阗、安国等皆向唐军供给军需之品。唐王朝在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焉耆、疏勒、于阗和龟兹,建立四部军事重镇。安西都护府负责维持丝绸之路的安全,签发通行证,向过往商队征税,还负责追查贩运货物的丢失,体现了唐王朝的政治权威,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唐王朝的国威远扬,我们可以想见京都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了。
在丝绸之路上,西方各国的使团带着珍奇的贡品,胡商的骆驼队载着珠宝玉器、毛织品和中国丝绸,佛教徒们怀着虔诚的信仰在传教和求经,卫戍的军校守卫着哨垒和烽燧,妖艳的胡姬弹着琵琶唱起热烈浪漫的流行歌曲,各族人民穿戴民族服饰熙熙攘攘。他们在漫长的途中要经过敻不见人的地方,穿越浩渺无际的戈壁,忍受风沙与酷寒的袭击,穿行于缺水的死亡之域。他们的信仰、欲望、责任、求知,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丝路上留下了人类奋斗的脚迹。
公元七世纪之后期,中国西南的吐蕃(T^ bō)渐渐强盛起来。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建立在青藏高原上的地方政权。藏族属西羌,在青藏高原上分为许多部落,从事畜牧和农业。其君称赞普,相称大论、小论。公元629年松赞干布即赞普位,统一青藏高原,建都逻些(西藏拉萨),建全军政制度。吐蕃继续向境外扩张,击败已属唐朝的吐谷浑和党项。公元648年,吐蕃曾出兵帮助唐朝使臣王玄策进军中天竺,击败阿罗拉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吐蕃威胁陇右与河西,为夺取安西四镇而与唐军发生多次战争。
开元二年(714)八月,吐蕃将坌达延与乞力徐率十万之众入侵,驻军于兰州,至于渭源(甘肃临洮),掠夺当地牧马。唐玄宗命薛讷为陇右防御使,右骁卫将军郭知远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招募勇士,进行战备,准备迎击。十月,吐蕃再度侵扰渭源。唐玄宗下诏准备亲征,发兵十余万人,马四万匹。薛讷率唐军与吐蕃战于临洮县境的武街驿,大破吐蕃军。王晙率所部二千人与薛讷合军进击吐蕃。吐蕃坌达延十万军屯于大来谷。王晙选勇士七百人,身着胡服夜袭吐蕃军营,在五里之后设置鼓角以呼应。吐蕃以为唐军大至,惊恐忙乱之中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时在武街驿,距大来谷10公里,发兵夹袭吐蕃。唐军会合追击吐蕃于洮水,再战于长城堡,大败吐蕃军,共杀获数万人,收还被掠去的羊马。吐蕃残军向北逃奔,死尸枕藉,洮水为之断流。因唐军的胜利,唐玄宗停止亲征,派遣紫微舍人倪若水前往临洮慰问。吐蕃遣大臣向唐王朝请求和议,遭到拒绝。唐朝以郭知远、王君?相继为河西节度使,以捍卫河西走廊,使丝绸之路畅通,促进长安与西域的文明。
三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五州
河西在中国甘肃省西北,位于黄河之西,地形如一条狭窄的走廊,故称河西走廊。它的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合黎山与龙首山,东至乌鞘岭,西迄玉门关。在这片狭长地带上绿洲断续相连,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它是丝绸之路的交通孔道,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必经之地,形势极为重要,却又奇丽而富饶。在这里,汉代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唐代特设河西道,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敦煌五州。
从汉唐的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向西北行九百余公里到乌鞘岭即进入河西走廊。雄伟高峻的祁连山在河西走廊的南边绵延西去,直至古玉门关,全长千余公里。匈奴人称祁连山为天山。“天”,匈奴语为“撑犁”;“祁连”即“撑犁”的译音。此山有许多4000或5000米以上的高峰,终年白雪皑皑,故又名白山。它的雪水使山下这一片干旱少雨的地带充满生机,灌溉着田园,禾苗茁壮,草原繁茂,林木葱茏,成为肥沃的绿洲。祁连山的山峦深处有无数超越雪线的山峰,多年的积雪在山谷间形成条条冰川,蕴藏着巨量的雪水资源。当冰雪融化时,山下奔涌出数十条河渠,成为天然的水利工程。河西走廊北面的合黎山与龙首山虽然山势较为平缓,但它们组成的屏障像天然的长城,既使北方风沙的威势大大减小,又阻止了北方沙漠向南推进。河西的自然环境很适宜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也成为西北人蕃息的富饶之地。这里的景色层次鲜明而富于变化,这里的居民有来自塞外的各民族,这里的文化也就绚丽多彩了。
◎塞北江南武威
武威,西汉建凉州府,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内蒙古纳林河、穆林河流域,三国时治所。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北凉皆于此建国。唐代武德二年(619)在此置凉州总管府,它东距都城长安千余公里。府城气势宏大宽敞,面对高耸的祁连山。它最初是匈奴修筑的,称为盖臧城,汉代讹称为姑臧。这里为四冲之地,车马辐辏,河渠纵横。盛产米麦,被誉为“塞北江南”。城内的文庙里尚保存有汉唐的木雕和西夏、高昌、吐谷浑的碑志。海藏寺里有巍峨的罗什古塔和大云寺铜钟。铜钟高两米多,相传为唐代遗物,曾在城东北的钟楼上,钟声可以响彻全城。城南20公里处有吐谷浑王族的墓葬群散在山岗上。这令人想起当年唐军大破吐谷浑的历史风云。
◎四通八达的甘州
甘州,古张掖郡,天山黑水皆在境内,茂林蓊蔚,流水清澈,稻畦弥望,田原润泽,盛产瓜果,为河西景色最佳之地。这里东距武威250公里。城中心钟楼的四门上匾额分别为:
东迎华岳
南望祁连
西达伊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