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在西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学习时,购得初版的《敦煌曲子词集》,它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此后涉猎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敦煌研究论著及有关资料,这成为我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981年我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工作以来,主要研究词学、中国市民文学,兼及宋代文史。1997年冬天,我遇见王华光先生,他正策划《失落的文明丛书》。我认为敦煌文化也是失落的古代文明。他同意我的意见,后来竟约我写此书稿。
敦煌文书的发现使我们可寻到一个失落的中国古代文明,由此见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曾经存在一种积极、开放、活跃的文化精神;在追溯敦煌历史时,我们见到汉族先民经营河西走廊、开通丝绸之路的宏伟气魄,也可见到汉族和西北民族写下的壮烈篇章,还可见到纯朴的宗教信仰所产生的文化奇迹;在回顾敦煌学历程时,我们不能不对民族文化怀着神圣的情感,并对那些自觉肩负民族文化崇高使命的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敬佩。这便是我在敦煌文化中所寻绎到的。
近年来我常常思考:怎样使我们专门的学术研究成果摆脱狭窄的文化圈而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当代的学术研究似乎应该适应新的文化发展趋势。此稿即是我所做的一种尝试。因此,关于历史叙述采取了简明的方式,避免史料的堆砌,化用之史料不再注明;关于引用的敦煌文书皆注明通行的统一编号,对个别癖字及缺字做了适当处理;关于引用的学术论著皆已注明,以便读者查核;关于插图,系采自各种论著及资料汇编,以供读者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未注明来源。我非专门研究敦煌学的,因而与之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似更可识其庐山真面,或者易于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并可较自由地表述学术意见。
我写作此稿时是想向读者概略地介绍敦煌文献,或可作为志于敦煌学研究者的入门的小册子。为此我得叙述其来源,追溯其历史命运,回顾其发现经过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情况。关于敦煌文献的学术价值,这是全稿论述的重点,我试图发掘这隐没的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关于敦煌文献的性质,这是敦煌学中的疑案,曾有多种的假设。我则以为它是沙州都督府的文书,并形成论文《敦煌藏经洞之沙州都督府文献》,发表于《文献》1999年第3期,此文引起了敦煌学界的关注,可备一说。此稿于199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将近二十年了;今得到吴鸿先生的赏识与支持,改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因此稿是在六个月内完成的,而且资料有限,以致存在某些疏漏与错误之处,谨祈读者及敦煌学家教正。
谢桃坊
2015年6月16日于奭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