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概论
6865700000016

第16章 宋词发展过程(15)

毛滂,字泽民,江山人。生于治平元年(1064)。词集有《东堂词》。

晁补之,字无咎,钜野人,生于皇祐五年(1053),卒于大观四年(1110)。词集有《琴趣外篇》。

晏几道,字叔原,晏殊第七子。约生于庆历八年(1048),约卒于政和七年(1117)。词集有《小山词》。

李之仪,字端叔,无棣人。元丰进士。词集有《姑溪词》。

以上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晁补之、晏几道都是著名的词人,王安石、魏夫人、王观、赵令畤、毛滂、仲殊、李之仪也是颇有影响的词人。

欧阳修晚年尝试以作诗的方法作词,以言志为主,改变了婉约的词风。苏轼发展了这一倾向,在创作中大量以诗为词,增加了社会题材,而且不喜剪裁以就声律,因而意味着对词体传统规范的破坏,使词体更为自由并增强了表现力。这样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类型,实现了词体革新。

北宋中期开创的豪放词风是词体革新的积极成果。它是对传统词体规范的否定,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规范,而且在词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自然是北宋政治革新与诗文革新在词坛的回声,尽管当时遭到许多词人的指摘与轻蔑,但的确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如魏夫人、仲殊、秦观、晏几道、毛滂、赵令畤、李之仪等词人仍保持着北宋初年以来婉约词的传统。有些词人的小令达到了唐五代以来新的艺术高峰,在长调艺术方面也有新的进展。这样使北宋中期词坛异彩纷呈,风格多样,成就显著,从一个方面体现出文化高潮的到来。

自元祐元年(1086)至靖康元年(1126)的四十年间为北宋后期。从王安石变法以来,北宋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反复激烈的宗派斗争。元祐时期司马光等旧党执政,打击变法派;到哲宗亲政时,变法派再度得势,对旧派予以残酷的报复。后期蔡京等变法派已丧失了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以新法作为剥削与掠夺人民的工具。宋徽宗朝,社会的危机四伏,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在内部斗争中耗尽了力量,社会政治黑暗,整个文化呈现衰退之势,然而北宋社会在表面上仍是升平富庶的虚假现象。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文学革新思潮退却了。北宋后期的文学表现为对上一时期的否定:作家侧重个人内心世界的发掘,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在笔下消失了;在创作中强调表现技巧的意义,志于建立创作的法度,似在恢复被文学革新所破坏的规范。词坛上以大晟府词人群体为主的创作倾向也是如此。崇宁四年(1105)建立大晟府以来,在客观上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北宋后期词坛的主要词人有:

晁端礼,字次膺,彭门人。生于庆历六年(1046),任大晟府协律,卒于政和三年(1113)。词集有《闲适集》。

晁冲之,字叔用,钜野人。曾举进士,任大晟府大乐令。词有辑本《晁叔用词》。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生于嘉祐元年(1056),政和间提举大晟府,卒于宣和三年(1121)。词集有《清真集》。

方千里,三衢人。有词集《和清真词》。

李新,字元膺,仙井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词见《跨鳌集》。

葛胜仲,字鲁卿,江阴人。生于熙宁五年(1072),卒于绍兴十四年(1144)。词集有《丹阳词》。

曾纡,字公袞,南丰人。生于熙宁六年(1073),卒于绍兴五年(1135)。词见《乐府雅词》。

李元膺,东平人。词有辑本《李元膺词》。

谢逸,字无逸,临川人。卒于政和三年(1113)。词集有《溪堂词》。

陈克,字子高,临海人。生于元丰四年(1081),卒于绍兴七年(1137)。词集有《赤城词》。

赵佶,即宋徽宗。生于元丰五年(1082),卒于绍兴五年(1135)。词有辑本《宋徽宗词》。

李清照,字易安,济南人。生于元丰七年(1084),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词集有《漱玉词》。

万俟咏,字雅言。崇宁中为大晟府制撰。词集有《大声集》。

田为,字不伐。崇宁中为大晟府制撰。词有辑本《呕集》。

左誉,字与言,天台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词集有《筠庵长短句》。

江汉,字朝宗,衢县人。政和间任大晟府制撰。词见《铁围山丛谈》。

沈与求,字必先,德清人。生于元祐元年(1086),卒于绍兴七年(1137)。词集有《龟溪长短句》。

徐伸,字幹臣,三衢人。政和初典乐。词集有《青山乐府》。

袁绹,政和中为教坊判官。词见《乐府雅词》。

王安中,字履道,曲阳人。生于熙宁八年(1075),卒于绍兴四年(1134)。词集有《初寮词》。

曹组,字元宠,颍昌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词有辑本《箕颍集》。

吕渭老,字圣求,一字滨老,秀州人。词集有《圣求词》。

这时期大晟府词人虽然精通音律,在制词实谱过程中保存了许多词调,有利于宋词的发展,但是他们却应制写作了大量的歌颂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的词。例如今存晁端礼的《鹧鸪天》十首、《并蒂芙蓉》《黄河清》《舜韶新》,万俟咏的《雪明鹊夜慢》《凤凰枝令》《明月照高楼慢》《三台》《恋芳春慢》《安平乐慢》《快活年近拍》《醉蓬莱》等。这些词缺乏真实的思想情感,艺术上苍白无力。例如“凤帐龙帘萦嫩风,御座深,翠金闲绕”、“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海宇承平,君臣相悦,乐奏徵招初遍”、“夜来连得封章,奏大河,彻底清泚”。这些粉饰升平的词句,在北宋后期社会危机严重的现实之前,显得特别的虚伪可厌。另一些词人,如万俟咏青年时代作的词“侧艳体无赖太甚”,田中行“北里狭邪间横行者也”,王齐叟“以滑稽语噪河朔”,曹组“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碧鸡漫志》卷二)。

这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是周邦彦和李清照。周邦彦虽然曾提举大晟府,但其今存的词里却无应制之作。由于他在词体革新之后,重建了词体法度,使词的发展完成了后期规范。所以词学家沈义父认为周词“下字运意,皆有法度”(《乐府指迷》)。其词在篇章结构和声韵格律等方面都体现了主体的自觉的法度意识。在此意义上,他成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使这一时期的词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李清照是处在南北宋之际的词人,在艺术上作了艰苦的探索,作品细致感人。她在南渡之后以低回婉转、凄凉感伤的情调表达了故国之思。她的词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均在南渡之前便形成了,所以应属北宋后期词人。

北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次年四月,金贵族于大肆勒索搜括后,俘宋徽宗、宋钦宗及赵氏宗室、大臣三千余人,以及宫女、金银、仪仗法物等北归金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靖康二年(1127)五月一日,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国号建炎,史称南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以临安(浙江杭州)为行在所。金朝为消灭初建的南宋政权,曾数次大军南侵。南宋全国军民奋起抗击金兵,终于保卫了偏安的汉民族国家。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统治集团违反全国人民意志,为着私利而乞求与金议和,向金称臣岁贡。此后宋金又有两次战争,到孝宗隆兴二年(1164),因北伐失败,达成了隆兴和议。宋金对峙的局面完全形成了。自建炎元年至隆兴二年的将近四十年间是汉族人民爱国情绪高扬的时代,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最尖锐的时代。汉民族爱国的士大夫、将领、文人、军民,对于赵构与秦桧统治集团的主和路线,无不表示义愤填膺,切齿痛恨。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长于主体抒情的词体的社会效应得到发挥。词坛上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爱国热潮,词人们以悲壮激烈的调子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时期的主要词人有:

叶梦得,字少蕴,吴县人。生于熙宁十年(1077),卒于绍兴十八年(1148)。词集有《石林词》。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生于元丰四年(1081),卒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词集有《樵歌》。

周紫芝,字少隐,宣城人。生于元丰五年(1082),卒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词集有《竹坡词》。

张纲,字彦正,金坛人。生于元丰六年(1083),卒于乾道二年(1166)。词集有《华阳老人长短句》。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生于元丰六年(1083),卒于绍兴十年(1140)。词集有《李忠定公长短句》。

赵鼎,字元镇,闻喜人。生于元丰八年(1085),卒于绍兴十七年(1147)。词集有《得全居士词》。

向子,字伯恭,开封人。生于元丰八年(1085),卒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词集有《酒边词》。

张元幹,字仲宗,永福人。生于元祐六年(1091),卒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词集有《芦川词》。

赵师侠,字介之。宋宗室。词集有《坦庵长短句》。

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宋宗室。词集有《惜香乐府》。

陈与义,字去非,叶县人。生于元祐五年(1090),卒于绍兴八年(1138)。词集有《无住词》。

王灼,字晦叔,遂宁人。生于元丰三年(1080),卒于绍兴三十年(1160)。词集有《颐堂词》。

曹勋,字元用,阳翟人。生于元符元年(1098),卒于淳熙元年(1174)。词集有《松隐乐府》。

岳飞,字鹏举,相州人。生于崇宁三年(1104),卒于绍兴十一年(1141)。词见《花草粹编》。

史浩,字直翁,鄞县人。生于崇宁五年(1106),卒于绍熙五年(1194)。词集有《峰真隐大曲》。

黄公度,字思宪,莆阳人。生于大观三年(1109),卒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词集有《知稼翁词》。

康与之,字伯可,滑州人。渡江初官郎中。词集有《顺庵乐府》。

杨无咎,字补之,清江人。生于绍圣四年(1097),卒于乾道七年(1171)。词集有《逃禅词》。

赵彦端,字德庄,鄱阳人。生于宣和三年(1121),卒于淳熙二年(1175)。词集有《介庵词》。

侯寘,字彦周,东武人。绍兴中知建康。词集有《懒窟词》。

曾慥,字端伯,晋江人。绍兴十一年(1141)以太府少卿进太府卿。编选有《乐府雅词》,其自作之词见《花草粹编》。

韩元吉,字无咎,许昌人。生于重和元年(1118),卒于淳熙十四年(1187)。词集有《南涧诗余》。

张孝祥,字安国,乌江人。生于绍兴二年(1132),卒于乾道五年(1169)。词集有《于湖词》。

以上词人中曹勋、史浩、康与之等是以词供奉宫廷的,还有一些词人如赵长卿、黄公度、侯寘等仍固守着词的传统题材,他们都远远离开了激荡的时代精神。

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是那些生长北方,亲历靖康之难,深感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的词人,如叶梦得、朱敦儒、周紫芝、向子、张元幹、陈与义等。他们的词作以南渡为界限,鲜明地分为前期的“江北旧词”与后期的“江南新词”。今昔生活的对比,使他们特别地感伤,如“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张元幹《兰陵王》);“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叶梦得《八声甘州》);“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向子《水龙吟》)。在江南新词里,他们不仅流露出对故国的眷念,而且激发了民族情感,表达了汉民族抗金救国的伟大精神。

词坛的爱国运动是卓有成效的,它表明词体并非纯是遣兴娱宾的工具,也非仅仅属于艳科。词人们在民族国家存亡的严峻时刻,发现了自苏轼开创的豪放风格,非常适于表达奔放激烈的情感,而且创作出思想深刻与艺术完美的作品,使词体的社会效应发挥到最佳状态。这时正值战乱年代,文学理论家们不遑在词坛提倡儒家的政治教化说以发挥词体的社会作用;然而却由于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的推动,词人们自发地使词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了。南宋初年词坛因有了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并涌现出了一个南渡词人群体,才使宋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荣,才使宋词有可能成为时代文学之代表。

从隆兴和议(1164)到景定五年(1264)的一百年间,宋与金在中国形成了较稳定的南北对峙局面。其中仅在宁宗开禧二年(1206)宋军草率地北伐,旋即失败,嘉定元年(1208)重新与金和议。这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又形成了一次文化高涨的局面。这体现在北宋兴起的理学,在南宋中期得到大大的发展,并最后成为统治思想;诗坛上出现了尤袤、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四大诗人,各种诗派迭相兴起;其他如史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也都有新的发展。这时期的词坛也呈现各种艺术风格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主要的词人有: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生于建炎元年(1127),卒于开禧二年(1206)。词见《诚斋集》。

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生于宣和七年(1125),卒于嘉定三年(1210)。词集有《放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