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是作者在金陵舟行之际触景怀旧之作,上阕表现惆怅的情绪,下阕集中突出彷徨悲苦的情感。这些都是采取间接方式表达的,抒情的对象几乎被隐去,将词意锻炼得极深蕴,所借以表达词意的形象都优雅而具感伤的情调,因而充满了诗意的氛围。姜夔还经常在词里自称“诗客”或“诗人”,这绝非偶然,他以长短句来表现所感受的诗意时总是得心应手的。
白石词的复雅倾向是很明显的。因词体有入乐与娱乐的特性,词中“雅”还不等于古代诗歌的“风雅”传统。如果按照姜夔《诗说》所强调的诗教来理解其词的复雅倾向,则有不尽相合之处。宋季词家张炎首先肯定白石词的“骚雅”。他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张炎谈到周邦彦词时颇有不满与惋惜之意,认为“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词源》卷下)。元人陆辅之转述张炎总结的作词要诀四条,“姜白石之骚雅”便是其一(《词旨》)。这“骚雅”一词的中心已是“雅”了,是与“俗”相对而言的,所以清初朱彝尊谈到白石词便推崇其“雅”。他在《词综发凡》里说:“言情之作,易流于秽,此宋人选词多以‘雅’为目。……填词最雅,无过石帚(姜夔)。”汪森的《词综序》继续发挥说:“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结合姜夔词作来看,其“雅”主要表现为:字面上不用俚俗词语,内容方面不言鄙俗之事和避免艳情的描写。这样便表现出一种名士的高洁雅致的情趣。姜夔有一首《摸鱼儿》是咏七夕的:
向秋来、渐疏班扇,雨声时过金井。堂虚已放新凉入,湘竹最宜枕。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天风夜冷。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空赢得今古三星炯炯、银波相望千顷。柳州老矣如儿戏,瓜果为伊三请。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无人与问,但浊酒相呼,疏帘自卷,微月照清饮。
作者在词序里表示其写作目的,“盖欲一洗钿合金钗之尘”,于是将七夕佳节的丰富民俗内容和民间痴儿女的美好想象全都洗尽,只表现了高士的雅趣。柳永的《二郎神》是咏七夕的,正是写的“钿合金钗”之事,词有云:“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姜夔似嫌这类词意趣不高,过于俚俗,因而另写了雅词。宋词本以言情见长,但言情之作确实易流于猥亵香艳,北宋以来从柳永到周邦彦的词大都如此。姜夔青年时期也有“柳下坊陌”冶游之事,而且在吴兴与合肥两地曾眷恋过民间歌妓。他在词里虽描述了这些情事,却并未写低帷昵枕、销魂此际等艳情。如其写合肥情事的《解连环》: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词在表达离情时,追叙了离别的场面,插入女子的絮语,而将当日浓情蜜意巧妙地掩去;下阕又插入女子“幽欢未足,何事轻弃”的叹息,以下便将词意虚化和诗化了。因作到了言情蕴藉而不流于秽,使词意归于雅醇了。陈廷焯所谓“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应是指的其词意的雅醇。
自清初浙西词派兴起以来,朱彝尊等人将姜夔推崇到极不恰当的地位,以致评价过高。姜夔在创作过程中希望由变古、兼通而达到艺术创新,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要作到兼通却并不容易,结果是以偏胜而求新。他在《送项平甫倅池阳》诗里说:“我如切切秋虫语,自谓平生用心苦。”这也可以用来说明其词的创作特点。姜夔学诗是由江西诗派入手的,他曾对诗人尤袤说:“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驳如也。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庭坚)。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白石道人诗集自叙》)虽然后来不再学江西诗了,而仍保持着江西诗派讲求法度和精思苦学的作风。这种作风正与姜夔拘谨慎微的性格相适应,并反映在其词作里。如《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词从字句到词意都经过刻意锻炼的。词的上阕写景,描写江南水乡冬日黄昏的景象。燕雁向太湖西面飞去预兆着将要下雨了;以“清苦”形容湖边的山峰及谓其互相商略,是以精巧的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黄昏欲雨的荒寒凄凉之感。因词人是过吴松江而作的,第四桥乃指苏州吴江城外的甘泉桥,该处为唐末诗人陆龟蒙故里。陆龟蒙隐逸江湖,布衣终身。作者过其故里,故产生了身世的共鸣。这种身世之感在“凭栏怀古”时,自会引起无限的感伤,“残柳参差舞”好似词人烦乱悲伤心理的象征。姜夔的另一名篇《齐天乐》咏蟋蟀词: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吟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词主要抒写蟋蟀鸣声所引起的愁苦之感,将词意极力推展扩衍。词布局构思特别考究,蟋蟀鸣声与听者之心事层层交错夹写,刻画声音纤细入微,善以虚字上下呼应,过变意脉不断,结尾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全篇之愁苦情调。前人对此词评价很高。像这样的雕琢锻炼虽然达到精工的地步,却缺少自然生动的韵味,难以臻至自然高妙的艺术境界。这也使前人往往对白石词的生硬造作颇感不满了。
姜夔很注意追求含蕴的艺术效果,希望在作品里做到词与意俱有余味。据此,他说《诗说》里将作品分为四种情形,即词意俱尽者、意尽词不尽者、词尽意不尽者,词意俱不尽者,而以后者为高。他说:“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也。”这是论诗之言,他真正作到词意俱不尽还是在词作里表现得最明显。例如“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一萼红》):“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探春慢》);“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凄凉犯》):“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八归》)。这些词的结句都全是借优美形象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念,属于虚写,使词意含混朦胧,词与意俱似未尽。词意虽然含蓄了,但也弄得模糊隐晦,有时令人费解,造成读者鉴赏时的隔阂。白石词不仅某些结句如此,有的整个的词意也较费解。如《鬲奚梅令》:
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庆元二年(1196)冬,姜夔自无锡归西湖“作此寓意”,显然是有寄托的,词意断续幽隐。“好花”借指人,当是所思念的女子。她如“好花”一样偏不给那些惜花而为之困惑的人。“春风归去绿成阴”,即用杜牧“绿树成阴子满枝”之意,谓她随人而去后,如今无从寻访了。“梦中云”、“小横陈”都是回忆当年销魂的情事。“盈盈”指女性体态丰盈,借以代人;而今孤山山下寻觅旧踪,只听到翠禽啼声,人已不见了。根据词情只能作这样大致的推测,也许还不能尽符合作者本来的寓意。这是姜夔情词写得最晦涩的了,词中全用代字,词意的线索时隐时断,理解它是较困难的。姜夔咏梅的《暗香》和《疏影》,它们的词意尤为难解。自南宋以来以寄托论词者都认为它们寄寓了家国兴亡之感,暗写靖康之耻;而又有词评家视之为情词,以为它们借梅花而怀念旧情,寓写早年的合肥情事。像这样的咏物之作,确是有某些寄托的,其寄意幽隐而具有多层次意义,所谓“寄意题外,包蕴无穷”(《介存斋论词杂著》),因而不宜作简单的附会。这两首词词情俱特别优美而词意又模糊,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所以虽难确切解释而张炎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词源》卷下)。
白石词在意象和艺术结构方面也是很具特色的。作者善于熔铸生新的意象,很少因袭熟滑的词语,给人面目一新之感。例如《暗香》的起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这是将今昔的复杂感受融混为一,情景几番依旧,深寓了人世沧桑的许多感慨。《一萼红》的“墙腰雪老”,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古墙积雪已久,充满诗人的雅趣,故为许多文人激赏。《湘月》的“理哀弦鸿阵”,是谓从琴弦里弹出悲哀动人的飞鸿之声,字面较晦涩。《小重山》的“香远茜裙归”,写落梅而将它形容为身着茜裙的女子归去了,远远还留下一点清香。《念奴娇》的“冷香飞上诗句”,冷香是指荷花的幽香,不是直言诗人在赋荷花,而是言荷之冷香化为诗句,纯属精细的妙想。《点绛唇》的“绿杨低扫吹笙道”,表现所恋之女子去后,她昔日吹笙之地只有绿杨依然低拂,令人思念和惆怅。这些意象都是新鲜生动而构想巧妙的。白石词的结构不如清真词那样变化多样,它以因事直叙见长,而不像柳词那样首尾完整,铺叙展衍。处理情与景的关系,白石词也不像北宋词那样就景叙情,而是变为即事叙景。这样,白石词具有线型结构的单一性,但它妙于剪裁,多用虚拟手法,追求词意蕴藉的效果,因而不致有板滞单调之失。白石词长调代表作品如《扬州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惜红衣》《琵琶仙》《凄凉犯》等都是因事直叙的。试看其《琵琶仙》: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词叙述吴兴情事,以所恋之歌妓荡桨前来赴约直叙起笔,继而描绘其娇美情态,插入暮春景物描写,上阕以抒情为结。过变处以“又”字联系往昔与现实情景,由此而产生无限感慨,感慨之情又巧妙地与景物交融;结尾不正面描述离别情形,而是以“想见”虚拟,使词意不尽。所以虽然以直叙方式表现了吴兴情事由约会到离别的全过程,笔法却转折变化,使情景交炼,虚实相生,结构也就曲折顿宕了。这种结构布局比起北宋许多词家是较为细密的,但与稍后的梦窗词比较又显得空灵些。
从以上可见,姜夔在词作里并未达到自然高妙的艺术境界,也不具潇洒飘逸的韵味,但他却做到了使词意诗化和雅化,以精思苦吟的严谨态度实现了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的淡雅清冷的风格。与北宋词的色彩鲜明、情感秾挚、结构疏朗、表现自然等特点比较,白石词的色彩较为晦暗、情感较为闲淡、结构趋于密致、表现则趋于工巧雕刻了。此后南宋婉约词的发展在艺术上都深受姜夔的影响,可以说白石词的出现完成了由周邦彦以来的婉约词风的转变。这个转变从两宋词的整体艺术风格来看是非常显著的。郭麐说:
词之为体,大略有四: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花间诸人是也,晏元献、欧阳永叔继之;施朱傅粉,学步习容,如宫女题红,含情幽艳,秦、周、贺、晁诸人是也,柳七则靡曼近俗矣;姜、张诸子,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梦窗、竹屋或扬或沿,皆有新雋,词之能事毕矣。至东坡以横绝一代之才,凌厉一世之气,间作倚声,意若不屑,雄词高唱,别为一宗;辛、刘则粗豪太甚矣。(《灵芬馆词话》卷一)南宋词之“一洗华靡,独标清绮”,不能不归功于姜夔,而南宋词某些重大缺陷也由此滋衍。姜夔在南宋词史上的功过,实际上很深刻地表现出宋词发展的矛盾双重性,对南宋婉约词的评价的争议都是由此开始的。
四
南宋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经过扬州作了自度曲《扬州慢》,这是南宋婉约词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词风的转变。词云: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