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人生,处变不惊(套装共6册)
6885700000011

第11章 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11)

精雕细琢光阴的纹路

每一寸光阴都不会重来,就像我们的青春无处可觅。我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给明天,便浑浑噩噩地浪费掉了今天。对于粗枝大叶的我们,上天给了我们粗枝大叶的人生。

她喜欢算命,一切算命,从四柱到紫薇斗数,从称骨论命到人生八字。算命的先生总是说,她贵人运旺盛,将来会事业有成。她在沾沾自喜中找到安慰,虽然她的近况十分糟糕。

她没有稳定的工作,却有一些小才华,她为这些才华感到骄傲。无论她学什么,都能很快入门,她会的东西很多,舞蹈、音乐、设计、写作等等。在她的眼中,没有她做不了的事情。可是,她就是过得很惨淡。她和别人合租着两室一厅,冬天冷得刺骨,却没有钱去买暖气买空调。她结过一次婚,在25岁那年,父母催得很急,她匆匆忙忙找了一个男人就结婚了。那个男人开着一间小超市,只读过很少的书。当初,她只是为了结婚。

这种婚姻生活大概维持了两年,男人不满她赚来的钱太少,总是苛责她无能。两个人总是因为柴米油盐的蒜皮小事而争执,久而久之,仅存的好感付之一炬,于是就选择了分道扬镳。她并非一点也不在乎,难过了一段时间,后来,她发现,恢复单身的她反而自由了。她想,一切都是天意,或许会有更好的男人在等她。

她看不起她的室友,室友是个站在超市门口收银的收银员,每个月两千块左右的收入。她想,待到我飞黄腾达的时候,绝对不止一月两万那样的简单。我要买一栋别墅,到时候,会让所有的朋友来聚会。这个想法让她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她已经开始做代课老师。凭借着超群的记忆力,她很少备课,在一次公开课上,学生提出了一个令她难堪的问题后,她被学校解雇。

她有着阿Q的乐观精神,堂吉诃德的盲目勇猛,她安慰自己,与其这样,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她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做文字编辑。

最初,她的确很投入,她模仿张爱玲,模仿亦舒,在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美丽文章。她觉得成功触手可及了,就开始变得有些懈怠。文字的水准没有提升,繁华一段时间,她的稿子就很少被杂志社采纳。当初被她带入杂志圈的作者,经过努力,都已经成长为了作家。可是,她依旧是她,落魄穷酸,一身的不屑一顾。

她长成了一盆孤芳自赏的花,生长在阳台上的小花盆中,她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屋檐大小,可以从天亮盼到天黑,这样,世界就会属于你。

室友搬走了,在合租的几年中,她存了一些钱,在这座城市首付了一套房。终于,不用再租住别人的房子。

她看着镜子里风情的自己,觉得老天实在不公平,让她那样美丽的容颜暴殄天物。她发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生活大变样。

可是,她还是老样子。

从杂志社辞职,她又进入了一家琴行,她放弃了能让她光芒万丈的写作行业,这次决心投身到音乐。她每天早出晚归,幻想着早一日学成,早一天可以带学生。这样,她就能早一天发达。琴,终于学成了。她展开了新的生活篇章。

学生的年龄层次各异,资质有高有低,年纪大的有五六十岁的老人,年纪小的则在五六岁。有时候,教得久了,学生依旧不会,她就会心烦气躁。偶尔责备学生几句,语气的轻重自然拿捏不到位。教了几堂课,学校就收到了家长的投诉。

那天,来了一个新学生,是位60多岁的老婆婆,听力很差。很多话都要重复几遍,她坐下来,弹了一首简单的曲子。老婆婆笨手笨脚地弹走了调,她讲了又讲,无奈婆婆却听不见。她崩溃地指着婆婆大叫,一个听不见的人为什么要来学琴,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她?

婆婆笑了,摆摆手就离开了小教室。

紧接着,校长走了进来,她这才恍然大悟,老婆婆是校长的母亲。一个都不能善待老人的人,是没资格教授知识的。

那一次对她的触动很大,她主动离开了岗位。她决定把自己彻底地沉浸在水底,过滤掉身上那些浮华的泡沫。她开始反省过去,在转动的旋涡中,把自己托了出来。

她明白了低调和淡定的必然,更找到了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依旧落魄的原因。没有精雕细琢、追求细节的精神,就永远也得不到上天的眷顾。这是舍本求末,这是放弃自我。

她切掉了多余的兴趣,专注于一条路。她要做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她进了一家大型的网站做设计。由于竞争激烈,她的才华在芸芸众生中被埋没。她是那里的无名小卒,每天做着最琐碎的杂事,虽然,她也想过放弃,可是,一想到失败了那么多次,就告诉自己,要忍耐下去,她把那些杂事做得很出色。比如,老板的咖啡杯被她洗得亮晶晶,办公室的桌面没有一点灰尘,她的电脑总是干干净净,她的工作做得游刃有余,在待人接物上也体贴入微。

潜了两年后,她终于得到了一个晋升的机会。在她满30岁生日的夜里,一直在暗地里窥视她的男人,也向她表明了心迹。她不再轻浮得像柳絮,经不住轻轻一吹,便散得七零八落。她穿着干练的职业装,挽着利落的发髻,语调干净简练,工作做得精益求精。

32岁,她有了第二次婚姻,她改掉了浅尝辄止的习惯,终止了浮光掠影的放荡,专心经营着小家。45岁那年,她的孩子上了小学,她终于成了算命人口中说的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她知道,这其中的坎坷和颠簸不是一朝一夕的流年。

经受住了生活的锻造,才有了如今的她,她感恩命运给予她的一切。

人生寄语:

没有现成的牛奶,没有现成的公仔面。一个不善待生活的人,生活同样不会善待你。一个不注重品质的人,上苍也不会施舍给你高品质的生活。浮躁和激进总是像孪生兄弟一样阻碍着我们的成长和追求。剔掉那些影响你向上的刺,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人生就是一个沉淀的过程,别轻易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怯懦招架不住生活的强盗

怯懦在风里,风会停下来休憩;怯懦在水里,水会逐渐腐败;怯懦在天空,云朵会哭泣;怯懦在心里,心就会四分五裂。

她的胆子特别小,就像电视剧《将军》里初出茅庐的许大胆,但凡遇到一些事,恨不得一下尿了裤子。她的胆小是天生的。从三四岁记事儿开始,她就特别害怕逢年过节,城里的鞭炮噼里啪啦作响,她就堵住耳朵,蒙着被子,钻进爷爷的大腿下。平日里小朋友拿着的气球,她都会怕,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气球会爆炸,会突如其来地发出令人战栗的砰砰声。她害怕打架,害怕别人吵嘴,害怕一切变故。甚至划一根火柴,她都要鼓励自己良久。她就是那样胆小。她问爷爷,什么时候她可以变得不再害怕?

爷爷说,等她长大的时候。

什么时候长大?她问爷爷。

爷爷沉吟了许久,没有给她答案。她渴望长大,渴望长大的一瞬间,不再害怕任何东西。

答案是她自己找到的。爷爷去世的时候,她站在门口,茫然地望着进进出出的人们,那些熟悉的脸孔严肃悲伤。她没有长大,爷爷却提前走了。

那些天的雪漫天飞舞,厚厚地积了一层,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送葬的鞭炮一路开花,她堵住耳朵,眼泪从心里淌出来。爷爷是第一个离开她的亲人,她突然发现了生活的残酷,没有人会陪着你走到地老天荒。

从小学到中学,她都是被同学取笑和捉弄的那一个人。人人都知道她胆小,她的书包里和课桌里,总会有突如其来的访客,如一只大青虫,一条张牙舞爪的小青蛇。每一次,她都吓得哇哇大叫,哭得涕泪横飞。那样的表演却得不到同情,而是换来欢呼雀跃的倒彩。她就是胆小,她开始唾弃自己。

可是,她依旧是那个怕鞭炮,怕剧烈声响的女孩。

那一年的高考成了她一生的痛,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复读之路,被母亲的患病和奶奶的去世给切断,她进了一家书店打工,业余的时间,用看书来打发。她无意中翻看了那本贝蒂·史密斯著的《布鲁克林有棵树》。

书里说:“我15岁了,一无所成。工作不到一年,就换了三个。”女孩弗兰西,家境贫寒,父亲打打短工,还酗酒,母亲做清洁工,她早早辍学打工赚钱养家。但她并不悲伤,她就像一棵树,在城市坚硬的水泥地缝隙里努力生根发芽。

她也想做那样的一棵树。她觉得,是时候要突破自己了。至于怎么突破,她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她不停地复习,计划参加成人高考,遗憾的是,她连那一点钱都没有。她迫切地想弄到钱,不管用怎样的手段。

然后,她就遇到了一个男人,他把她从窘迫的生活中打捞上来。为她花钱,为她打造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离异,她未婚,他想要她的芳华,她想要他的钱。他们各取所需。

女孩已经不再是那个胆小天真的女孩,她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连她自己都不熟悉的人。从于心不安到理所当然,这个过程是迅速的,是自然而然的。她忘了弗兰西,忘了爷爷,忘了小青蛇带给她的阴影。

一晃两年就过去了。男人是外地人,他需要从一个城市移动到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这才突然清醒,她从来不属于他,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和他浪迹天涯。她在抉择中退缩了。

男人走了,她恢复了单身,恢复了可耻的穷酸生活。她已经忘了怎么去打工,怎么去讨好老板,她的胆小怯懦让她吃遍了苦头。

她想,这辈子就这样了,既然做不成一棵坚强的树,就做一棵草吧。

她把自己嫁了,男人是个老实巴交的小生意人。两个人谁也不嫌弃谁,彼此依赖,彼此生长。他们是有爱的。她喜欢吃韭菜馅的饺子,男人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骑着自行车跑七八公里去超市买韭菜。天冷的时候,他给她盖被子,给她暖手暖脚。天热的时候,遇到停电,他会用蒲扇给她扇风纳凉。而她,对他是心满意足的。

孩子刚会跑的那一年,男人出了意外。在建筑工地施工马路上,一袋水泥从吊车上砸了下来,男人被砸在地上。等她赶到,男人已经快不行了。

他气息微弱地告诉她,要勇敢,要走下去,要天不怕地不怕。

他伸出手,去抚摸她的眼睛。他说,别哭!

他走了,带走了掌心里的一颗泪珠,留给她无尽荒凉。

她开始找肇事的凶手,她和孩子要活下去,她要给去世的丈夫一个交代。肇事的司机是新来上班的小青年,穷得可怜。建筑公司推诿给包工头,包工头又推给肇事司机。

她在这场拉锯战中身心疲惫。可是,她不能放弃,也不该放弃,更不会放弃。她上访,找律师,去法院上诉,去追肇事公司。

几年下来,她黑了,瘦了,眼睛里盛满了执著二字。

官司胜利的那个冬天,她买了很多炮竹和烟花,在男人的墓地,平生第一次不再害怕。听着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声音,她告诉天上的亲人,她,不再是那个胆小如鼠的女孩。

生活绑架了她的恐惧,让她成为城市中的一棵树,她终于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下,生了根,发了芽。

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重温自己的理想,她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她说,一切都来得及,她还年轻。

她从容地度过了剩下的岁月,接连又有了两次婚姻,孩子长大,她有了白发。生活夺走了她的青春韶华,却留给了她顽强的根系,在摇曳的时光隧道里成就了人生的轨迹。

人生寄语:

我们每个人不是天生就适合生活,总有一些小事故,会茁壮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阅历。折腾的生活以强盗的姿态闯入,拿走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也带走了早该摒弃的性格残骸,那是完善的过程,让我们可以直视艰辛。

不怕,再也不要害怕

伤口多了,就麻痹了疼痛,当伤害无从下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介意伤口多一条或者少一条。我们已经把娇气彻底碰碎,剩下是一段一段无所谓连接起的勇敢。

如果,他没有陪着朋友去摄影棚,他就不会有以后的境遇。在他17岁的某个晴朗的下午,朋友邀请他一起去试镜,他对娱乐圈充满了好奇。于是,他去了。

他站在很远的地方,内心充满敬畏地望着摄影师,朋友在不停地变换着角度拍摄,他觉得这是一份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工作。

一旁的摄影师看到他,便凑到他面前,问他要不要顺便来一张。他懵懵懂懂,心里恐惧又兴奋,甚至还傻傻地问,拍照要不要钱,如果不要钱,他就可以拍一张。因为这件事,在很久以后的多年,朋友都拿出来调侃他当时的单纯。

当时,他已经退学,为了赚钱,他当过游泳教练、救生员、吧台服务员,甚至是厨师……其实,他的厨艺并不高,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17岁,他正式进入那个圈子。朋友服兵役,一个明星的MV里需要一张新面孔。模特公司把电话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推荐了他。他并不懂得怎么去拍摄MV,更不懂怎样把面孔对着镜头才会优雅帅气。他对表演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就为了能拿到现成的工钱,且薪水不菲。

看在钱的分上,他去了。在片场,他表现得像个石头人,一举一动都僵硬呆板。结果可想而知,被导演骂得狗血淋头。这和他想象中的拍摄大相径庭。导演的一个口令,他就要去完全服从,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生涩的初出茅庐。他的情绪低落,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他羞辱得那样体无完肤。那些压力,成了摧毁他的匕首,一刀下去,带血带肉。

但是,这条路已经摆在面前,他的脚也踏了上去。出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的生活都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去到片场,被导演追着骂,拍很多遍才过一条。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被一个知名的导演捏着拳头责批他,说他谈恋爱很有本事,泡妞很行,就只有拍戏不会,并扬言,再这样下去,就会揍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