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人生,处变不惊(套装共6册)
6885700000018

第18章 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18)

千回百转,才能笑看风云

曾逼仄,就不会感受到幅员辽阔,没有历经波折,就不会有平川的气魄。我们在浮躁中回归平静,在风起云涌中笑看变迁。

熟悉罗燕的人,都知道这个女子一生流离坎坷,她是好莱坞第一个女华人制片人。她出生在乌鲁木齐,父母都是新疆大学的生物教授。因在当地找不到会说普通话的保姆,在出生6个月后,被送至上海,然而她的童年却是在外公被批斗被关押的情形下度过的。每次外公被关都长达半年以上,她则在每周末长途跋涉奔赴“牛棚”去探望外公。彼时的罗燕能歌善舞,渴望有朝一日成为令人瞩目的人。

外公平反后,出牛棚后不久即去世。从此罗燕与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难当的盛夏,外婆长期频繁的病发,让她提早地体会到生死无常的巨大压力。她经常担心外婆突然就被死神接走,她更恐惧急诊医生向外婆心脏打强心针前要求的家属签字,这不是一个少女能承受的重量。

16岁她被分配到棉纺针织厂做挡车女工,三班轮流倒。那是一段自省自强的经历,通过自学,她很快成为沪东工人文化宫话剧队的活跃分子。她觉得她的生命不该浪费在这枯燥的工厂里,她应该有光明的未来和前途。就在恢复高考后,罗燕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4800名上海考生中,罗燕成为录取的20名幸运儿之一,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级跳跃。

好景不长,外婆在罗燕大二时去世,她从此便彻底自立。她要自己照顾自己,面对任何的状况,她不能再让外婆为她分担喜怒哀乐,因为外婆已经不在了。她是个好强的女孩,从大二到毕业,她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罗燕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人艺当演员。作为演员,她辉煌过,成功过。她演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其中有一部电影还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在很多人看来,她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她也一度觉得,那就是她人生的顶点。可是她并不满足,一个处在顶点的人,势必会走下坡路。很多例子证明,红极一时的明星,就像流星一样,迟早会陨落,她害怕看到这一天,于是在出国潮来临时,罗燕用出演电影获得的奖金800元支付了上海外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的学费。

半年后,她怀揣60美元赴美留学。当时她的英文仅限于小学课本水平,说话甚至不能成句。为支付生活费,罗燕在美国干过餐厅招待、保姆、清洁工、保安等工作。只要是能接收她的地方,她统统不在意到底有多辛苦。有时候,她经常打完一份工,要连赶着去打另一份工。她最艰难的时候,倒到床上就立刻入睡。同时,为保持在美的学生身份,要上四门非母语专业课。门门功课成绩必须在B以上,否则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奖学金将失去。而没学费意味着将失去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因此她需要拼命打工,拼命上学。她没有钱买自己的电脑,就通宵在学生电脑中心进行学习和训练,去写读比母语慢10倍以上的论文及规定参考书。

那一段时光,在罗燕的眼中很是暗无天日的。她奔波于打工和轮番的论文之中,在生存的夹缝中艰难度日。终于她读完波士顿大学研究生课程,在美国洛杉矶戏剧中心制作部实习,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罗燕在洛杉矶戏剧中心当制作助理两年。这两年的经历对她来讲,是受益匪浅的两年。任期之余,她也不让自己闲下来,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上电影制片课程,并开始学做电影制作可行性报告。谁知戏剧中心倒闭,本来已相对安逸的生活一下被掐断。

罗燕加入了失业大军,失业半年,一贫如洗,几乎到无法度日的地步。她每天靠着一餐三明治来打发生活,她的梦想也在这种潦倒的艰难中缩成了泡影。尽管心力交瘁,她也没有考虑回国,硬是咬着牙撑了下去。

她面临的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她没有再进入梦寐以求的电影行业,而是受雇于房地产保险公司改行学行销。半年魔鬼式训练,她成为了公司销售主力。她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的积累,但是她放不下自己的电影梦。

局面开始好转了,她也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蒙斯通国际公司,生产销售专利产品,发行电视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的资产达到三百多万美元。

由于公司盈利,罗燕在上海创建上海蒙斯通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发行电视节目。

很快她进入影片投资、立项及开发,成立银梦电影公司,她完成了进驻好莱坞的梦想。可是好莱坞最初并不接受这个东方面孔的娇弱女人。好莱坞竞争非常激烈,因为每个岗位都有二三十个人供选择,只有干好了才有机会成为熟练工,才能从小作坊变成大工厂。

罗燕在这潭深水里横冲直撞,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她从买剧本到集合演员,每一个细节,都要亲力亲为,她一度焦头烂额过,彷徨过,挣扎过,怀疑过。但是不管如何,她都没有退缩过,这是她的人生,她就要活得有声有色。在她的人生里程中,尝遍了人世间的五味杂陈。

曾有人问过罗燕,她为什么不嫁个富人算了,省得吃这样的苦。

她的答复是,既然这样想,我还出国干吗,再说人穷到那个分上,哪有美丽可言,灰姑娘的事情是只在童话里发生的。

再度回首走过的路,她说如果能重来,我依旧还选择这样的人生。

罗燕,1982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主演《红衣少女》、《女大学生宿舍》等。1986年赴美,1992年创办蒙斯通公司。1999年在拍摄的《庭院里的女人》里任总制片、女主角、编剧,第一个在好莱坞八大公司担任主制片及编剧的华人。

人生寄语:

持之以恒的耐力是成功路上的助力器,不轻言放弃,永远存有希望,坚持着、奋斗着,不管遇到了怎样的困境,都能顺应并积极地规划人生的走向。尽其所能地为自己制造机会,同时,也能巧妙地抓住机会。

和速度赛跑的人

每一种生活的背后,都有历尽辛酸的坚持与痛苦。接受现实,不盲从、不堕落、不为了利欲而熏心。这世上,没有气馁的懈怠,只有坚固的人生。

他出生在美国孟菲斯市郊马克斯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人物,靠着勤奋工作创办了不少产业,而他是父亲最宠爱的小儿子。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撒手人寰,年仅53岁。那时的父亲已是个大富翁,留下的财产足以让后人衣食无忧,但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儿子将来成为依靠祖业、游手好闲的人物,他在遗产中特意将自己的财产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只有弗雷德长到了21周岁,才能动用其中属于自己的股份。

在没有父亲的呵护下,他慢慢长大。虽然他家境富裕,但他天生身体就有缺陷,因为髋骨变形,小时候必须戴着背甲,拄着拐杖。他很感激母亲,因为从小到大,她一直在旁边不停地鼓励,她让当时还是孩子的他,相信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母亲帮他接受最好的治疗,还让他尽力参加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母亲的苦心没有白费,等他上中学时,不仅战胜了这种先天性的疾病和身体的虚弱,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和足球队。

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他特别喜欢飞机,为此作出了努力,在他15岁时就拿到了私人飞机的驾照。几年后,他进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在那里,他对飞机的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报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后备役军官训练班。随着飞行兴趣的加深,他参加了耶鲁飞行俱乐部,并就飞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还当过一阵子农用飞机驾驶员,整日盘旋于农田上空。

从那时起,飞机和运输就成为弗雷德毕生思考的问题。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学期论文,对当时包裹不能直接运送到目的地,而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发现了这个可能存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他的教授并不这样认为。令这位教授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这个设想确实成功了。

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因为大学里接受过预备军官训练,接着他就应征入伍,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参加了越南战争。战争让他走向了成熟,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力。当他从越南战场回到美国时,因为对飞机的热爱,便购买了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公司,主营收购和销售旧飞机的业务,两年赢利25万美元。但飞机零件递送的糟糕经历让他十分不满,因为它们总不能按时到达。

这时,他想起了大学时的设想,凭着特有的直觉,他预见到一种隔夜传递服务将是十分重要的。敢想敢做的他,不久就成立了快递公司。

创业之初,他四下寻求合作伙伴,并在谈判期间,信心十足地购买了两架飞机,投资巨大。他在银行做了担保抵押。可是,几周以后,得到的却是谈判失败的消息。计划失败了,特地购买的两架飞机被闲置在机库里动弹不得,刚刚建立起来的快递公司和年轻的他面临着首战失利的沉重打击。与此同时还有舆论的压力。

他没有妥协。

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使传统的工业重镇日趋没落,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正在迅速崛起,旧有的货运系统正在改变,现在流行的是包裹托运。

他的计划比以前的更详细了,但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为了调动资金,他几乎动用了一切手段,包括自己的遗产、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亲戚的积蓄,终于筹得了9600万美元。同时,他把公司的地址搬到了家乡孟菲斯,因为那里的天气更适合飞机降落,然后定购了33架飞机,几经周折,联邦快递终于正式营业了。

开业之初,联邦快递向25个城市提供服务,但不出所料,公司开始亏损。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前26个月里,联邦快递公司亏损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随时可能倒掉。公司的投资者开始怀疑,他们想撤走自己的资本,免得最后血本无归。他一边照看公司的业务,一边极力争取更多的资金,并设法安慰那些越来越心存疑虑的投资者,忙得焦头烂额。

可是,公司还是在负债累累。为了抵偿公司的债务,他卖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居然伪造律师签字,从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属于他两个姐姐的钱;为了改善经营情况,他尽全力争取客户,开拓市场;为了得到美国行政总局的合约,联邦快递公司在西部开辟了6条航线,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他把价格杀得很低,以致使人怀疑是否还有利润。但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长久的利益,他认为尽管这笔业务并没有很高的利润,却可以用来充当公司的门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和安抚人心。

他的不屈不挠、他的对前途的无限信心和十足的勇气,吸引了联邦公司的雇员,他们心甘情愿、同舟共济来渡过难关,他们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了许多令人感动和别具一格的事迹。送货人可以抵押自己的手表来购买汽油;当执法官来查扣鹰式飞机时,职工把飞机藏起来;面对公司一度达到的每天80万件额外包装件,数千名雇员们自愿在午夜之前来到货仓,连夜清理堆积如山的货物。深受感动的他曾经在报纸上用整整10个版面表达对工人们的感谢,并用军人的敬礼来结束这份感谢词。这无疑是对员工的最高嘉奖。

后来,他对工人更是给予了更大的物质报答,不仅这样,他还承诺不裁员、最高工资、利润共享、管理人员的股份权等政策,使得自己成为最好的公司之一。皇天不负苦心人,形势的发展终于开始朝着有利于联邦快递的方向去。

在不懈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这时候的公司,已经拥有上万个固定客户,并取得了丰硕的利润。

他的公司,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创办不足10年,不靠收购或合并而超过10亿美元营业额的公司。直到如今,联邦快递仍一路顺利地发展着。

他一个人,创造了一群人的神话。

人生寄语:

自信和责任可以支撑着一个人走下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只要不轻易停下追逐的脚步,生命的惊喜在于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