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人生,处变不惊(套装共6册)
6885700000019

第19章 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19)

低下头,草长莺飞

天空是那样遥远,但我们只能仰头触及,浮云虽美,却从来不属于我们。真正的拥有是脚踏实地,泥土是芬芳的、小草是生长的,就连那黄色的小雏菊,都是清新的。在低下头的世界,才有触手可及的景致。

从北京到东京,那么长的距离,可在邦妮的心里,如果可能,还想飞得更远。她是个叛逆的孩子,叛逆到现在。她无法理解,母亲为何要处处刁难她。她没有得到过太多的母爱,母亲总是在忙碌中挑剔她这个,挑剔她那个。母亲更不会叫她小乖乖、小宝贝儿之类的甜蜜昵称,对待邦妮的态度,历来像成年人对待成年人的那种冷漠。

邦妮渴望一种爱,她不止一次地想,要脱离那个令人倒胃口的家庭。她大学时,报考的是上海,大学毕业,她又读了研究生,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就到了日本。母亲对她说,无论你作任何决定,我都不约束你,但是你一旦工作,必须每个月要交给家里一些钱。那些钱可以理解成为债,是她欠了父母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养育费。

邦妮是有骨气的,她答应了母亲。

初来乍到的邦妮,她的语言水平实在糟糕,于是她不得不参加了日语学习班。很多在日本的留学生都是一边打工一边完成学业,邦妮也不例外。她不愿意去做一些打杂的事情,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洗碗洗盘子的工作。当然她更不会为了钱去做AV女郎,她是那样的高傲和自尊。很快她就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母亲更是不顾及她的死活,经常趁着她在线,就向她催要生活费。

邦妮一度想,不如找个日本人做他的二奶算了。可是她实在不忍心放弃自己修炼多年的骄傲,她有着不可思议的桀骜不驯,这种桀骜不驯近乎到了冥顽不灵的地步。她觉得她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高贵的血液,她不屑与这个世界较量短长。至于给母亲的生活费,她每个月都按期邮寄,有的时候实在缺钱了,就会找同学应急一下。这也是她狠下心来,低下高贵的头才借到的,邦妮发誓一定要结束这种日子。

邦妮的房子是托大阪的中国人帮忙找的,当时和她一起留学的有四个,他们住在一起。那房子是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木质老屋,房租便宜,空间也相对要大一些。他们5个人便集体租下了。其中有两个女生,一个做了日本人的情妇,一个当了“女体盛”艺妓,不久就搬了出去。两个男生靠打零工度日,邦妮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他们在一起自然显得捉襟见肘。

和邦妮关系最好的,也是肯借钱给邦妮的“女体盛”艺妓,曾邀请邦妮和她一起居住。邦妮最初谢绝了她的好意,时间一久,同住的男生有一位忍受不了贫苦,提早回了国。这下,邦妮承受不了负重和担惊受怕,便到同学那里寄住。

邦妮终于知道了“女体盛”意味着什么,她把生活想象得太简单,女同学也一直没告诉她,她以为只是跳跳舞、上上菜。没有想到,那是脱光衣服,把自己洗得像高档盘子一样干净,为了那些有钱有势寻欢的人用身体上菜。

女同学的钱赚得辛苦又没尊严。她对邦妮说,她的老家在农村,父亲为了她出国,欠了很多债,欠了很多人情。她知道这种钱龌龊,但是她必须要生存,要让父母过上像样的日子。有时候,生存和生活之间隔着一座山,生存比生活更残酷和无奈。人要学会在现实的面前低头,低头不代表没骨气,不是失去气节,而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抬起头做人。

邦妮似乎明白了一些。回想她的成长历程,她发现她竟然没有遭遇过这种生存危机。母亲虽然强势,但是对她的生活还是照顾得十分妥帖。学费和生活费,她不像其他的同学过得那样艰难。或许她该重新认识母亲,认识生活。

邦妮第一次弯下脊梁,去了一家中餐馆,当了名女招待。因为她长相甜美又落落大方,得到了食客的一致好评。她用打工的钱垫付了学费,还了债,也能定期给母亲交生活费。

她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她的房东,她的同学,还有那些顾客。他们每一个人都为生活所累,却洋溢着或温暖或坚强的气息。她不再鄙视生活在底层的人和那些让她之前无法理解的事情,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传说。每一种传说必然有理有据。她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心甘情愿去做“女体盛”,有的人去做了强盗。

可惜她依旧和母亲不合,母亲强势的态度依旧让她讨厌。她对自己说,那好吧,反正就已经是这样了,改变的是时间,无法改变的是缘分。

毕业后,邦妮在日本进入了一家大的株式会社,并和会社首脑的公子相识相知,交往了一段时间,邦妮发现,爱人具有传统日本文化的大男子主义,他们一旦结婚,男人将会安排她在家相夫教子,不会再让她涉入职场。

她犹豫再三,选择了继续相爱下去。男人的家长对邦妮诸多严苛,邦妮奇迹地忍受下来。男人向她求了婚,邦妮告知了远方的父母。

她以为父母肯定不会来,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父母千里迢迢赶来,他们的身上背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邦妮嗔怪,为什么不送货运?

母亲白了她一眼:“货运的费用很高的,而且那是你的嫁妆,让他们给丢了怎么办?”

邦妮送他们入住酒店,母亲打开行李,拿出了她的礼物。有她从小就钟爱的娃娃,还有她睡惯了的枕头。一套特别昂贵的黄金首饰是她的陪嫁。

最后母亲小心地掏出一张存折,那里有她全部的积蓄,是她这么多年来邮寄给母亲的生活费。母亲说她这个孩子,从小就倔犟高傲,不懂得低头认输,将来有一天万一离婚了,就用这些钱东山再起。

邦妮扭过头,生怕母亲看到她悲戚戚的模样。

人生寄语:

性格太硬,未必是件好事。好运通常不会驾临到一根“钢筋”的身上,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低头,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少受几回折腾。人生无非是向善向好,只要不踏破做人的底线,坚持地走下去,一定会等到收获的季节,尤其要提醒的是:不要忽略了来自身边人的爱,向亲人和朋友低头,是值得的。

把月亮装进心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悬挂起一轮月亮,把它擦净,藏在胸膛,虽有阴晴圆缺的浩渺,却能在你迷路的时候给你光亮。那一种光,应该叫静心修养。

鱼鱼年轻气盛,对世道的不公,她总是比别人更多一份恼羞成怒。公交车上不给老人小孩让座的青年,她会跑过去,犹如机关枪扫射一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为此,她挂过彩,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她热心助人,看到弱小,总忍不住要帮人渡过难关。她称自己是一只愤怒的棒槌,迟早会因为石头太硬,而一命呜呼。

有人告诫她,善良是一件好事,可是要懂得驾驭,心中要放一面月亮,孰是孰非才能看得更清楚,不然人生会无法安稳。一个人的顽劣性情,不会带来喜气,只会让麻烦接踵而来。鱼鱼觉得有道理,尽量压制着自己的冲动。她把自己打扮得老气横秋,一副持重的模样。虽然觉得这样的自己很别扭,可她愿意尝试接受这样的自己。

慢慢地,她觉得生活安稳了些。至少她不会再毛毛躁躁地和别人去怄气,争执。但是,她偶尔还是控制不住蹿上来的暴脾气。她想,这都是因为太年轻。

栀子花开的季节,鱼鱼和密友相约出游。他们带了奶酪、红茶、蜜饯、水果和吐司。单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这样他们可以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锻炼身体。同行三人,一个是谨小慎微的女友,一个是女友的暧昧对象。他们行至途中,遇到了一位倒在路边的老人,老人的身边是散落的鸭梨。很多人在围观,却没有一个人伸手相救。

鱼鱼从车上跳下来,女友拉住她,示意让她别去管。鱼鱼没有听她的话,她拿起电话,拨打了120。看着老人虚弱地喘气,救护车迟迟不到,她便执意拦下了一辆出租车,把老人抬进了车里。她把自行车交给女友看管,女友警告她,老人万一找不到亲人,万一去世了,万一坑上了你,你就会了解到在这个社会做好人的成本有多高了。

鱼鱼反驳她,如果是她的亲人,她该多寒心,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老了,躺在地上的变成了自己,那是怎样的凄凉!就算不是亲人,也不是自己,却因为自己没有及时搭救,而让老人送命,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真的就一点都不会愧疚吗?

女友自知惭愧,便不再做声。女友的暧昧对象不像女友,他积极地帮鱼鱼,并跟着她去了医院,主动交了住院押金。

经过抢救,老人还是没有苏醒过来。得知老人住院的儿女纷纷赶来。他们哭天抢地之余,也不忘记对鱼鱼进行“敲诈”,任鱼鱼百口莫辩,他们一口咬定,是鱼鱼骑车撞了老人,老人才突发心脏病去世。女友的暧昧对象一直站在鱼鱼身边,替鱼鱼遮挡,因为这样,他也受了连累。

鱼鱼的女友赶来给他们作证,并拿出了当时她拍的手机视频,视频里,老人先是躺在地上伸着手,希望大家能救救她。女友就怕会惹出一身麻烦,于是随机叫几个人替他们作证。视频里的证人都说,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和正在救人的鱼鱼他们没有关系。老人的家属直到见到这些证据才罢休。

他们拿回了之前垫付的医药费,鱼鱼因此也开始怀疑自己。

这件事以后,鱼鱼听到了女友和她的暧昧对象分手的消息。女友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说,这是她心仪了许久的男人,可惜还没进场就结束,让她很不甘心。她拜托鱼鱼帮她去探个虚实,到底他为什么会离开。

鱼鱼把他约到一个安静的茶餐厅。她直奔主题,他却刻意回避,只说他们都只是朋友,从来没有那样的一层意思,大概是误会了吧!

再问,他便抛出冷笑话来应付她,笑话特别冷,鱼鱼说,别再敷衍了。

她生气地转身离开。鱼鱼把情况和女友复述一遍,女友把希冀寄托到时间上。她给他电话,殷勤地为他洗车,后来她大胆地向他表白。

他就一句话,我们不合适。

女友问他,谁合适他?

他笑而不语。

经历了上次老人的事件,鱼鱼的人生感受颇为深刻,她不再刻意去压抑自己的热情和热心。她明白了,一个人的性情是压制不住的,最好的结果无非是让自己改变做事的方法和态度,尽可能地在做好事之前,保护好自己。她不可能在一些事情上袖手旁观,做到心中无物。因为她有基本的道德和底线,这样的道德和底线干预了她的行为。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你必须固执择善,终身不渝。

几个月后,她的门前经常出现一个等待她上下班的人,那个人就是他。他总是抱着一束鲜艳的玫瑰,在她出现的第一时间递给她。

她犹豫过,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他是女友钟情的男人。她的女友不知在何处获得这一消息,便跑到她的办公室大吵大闹,这让她们维系了数年的友情功亏一篑。

鱼鱼再见到他,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她对他并非没有过心动,除非有一天,她的女友原谅了她,她才可以尽情地享受他的爱情。如果不能,她是怎么也无法释怀的。

他答应了她。

半年后,女友订婚,她们和好如初,他顺理成章地做了鱼鱼的男友。女友原谅了他们,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女友介绍给自己的弟弟,两个人一拍即合。

他对鱼鱼说,好东西,永远不怕晚。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寻找,他都会坚持找下去。

鱼鱼问他,是什么让他相信她就是他的爱人?

他告诉她,因为她的心中装着一个月亮,心中有月亮的人,不会轻易丢掉自己,不管世事变成什么样,遭受多少打击,也不会放弃道德的底线。这样的人才是忠诚于自我的人。

鱼鱼闻言,心中激起涟漪,她为当初强迫自己变得冷漠而惭愧。

人生寄语:

明哲保身是人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只会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不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世上,我们有父母,有儿女,有亲朋好友。我们在坚持冷漠的同时,又渴望温暖和扶助,这显然是矛盾的。其实,人生真的没那么复杂,但求无愧于心足矣。坚持善念,坚持把光芒放大,不仅不会迷失自我,还能解救他人,好事多磨,总有能看透你心境的人。

残缺亦如火如荼

过去了的瑕疵是刻在生命中的,穷尽一生也别妄想去忘记,即使让不朽的情怀研磨得失去了棱角。视野可以残缺,身体可以残缺,唯有灵魂应如火如荼地奔涌开来。

她是个聋子,却爱上了音乐。她的世界万籁俱寂,风没有声音,雨没有声音,树叶落地没有声音。她看着日出日落,总是在问自己,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那一年,樱花的花瓣铺满了小路,她看了阳台上新来的邻居阿诺在拉琴,她看上去端庄高雅,她听不见琴声的飘扬,却能感受到每一个动作对她的触动。就在那一刻,她疯狂地爱上了小提琴。她的想法在妈妈的眼中是天方夜谭。

她变成了一只想飞的鸭子,被邻居和周遭的人耻笑。她拿着小提琴的手在颤抖,面对流言飞语和冷漠的嘲笑,她只有妥协。

可是,小提琴的旋律在脑海中徜徉,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缕光影,形成了她五彩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声音,有飞鸟,还有蝴蝶,每一株劲草都迷人地生长。

她在困难面前哭了,人总会哭泣,但会有人在你迷路的时候,给你指南针。

她遇到了她今生最重要的老师。他穿着藏青色的卫衣,旁若无人地站在广场中央拉琴。她守着他直到曲终人散,他们就这样相识了。

他用手语告诉她,她不需要做别人,自己才是最独特的。专注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心,没有人可以夺走你的乐趣。她为了这样的一句话,重新拿起了小提琴。

他做了她的老师,他们用特别的交流方式诠释着对音乐的理解,她开始懂得音乐是一种奇迹。在拉琴的日子里,她经历了很多挫折。没有人愿意和聋子一起拉琴,她掌控不好节奏,跟不上别人的步伐,他们毫不留情地斥责她,对她摔摔打打。

邻居阿诺和她在一个班级,阿诺漂亮抢眼,对她向来不屑一顾。无论她怎么示好,阿诺都无动于衷。

老师说,她无须去讨好任何人,只要活得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