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勇气,价值连城:励志系列(套装共8册)
6886000000001

第1章 你的勇气,价值连城(1)

第一章 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没有哪种动机更加高尚或者美好,但只要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并且一路走来真的让自己不断变好变强,那么,所有经历,哪怕是没有退路时的惊恐,也最终都会变成一种幸运。

【没有退路的人生,也是一种幸运】

前不久,我跟一个自己开公司的朋友聊天,问他当初为什么选择创业这条路,而且一走就是这么多年,中途几次陷入低谷的时候,难道没想过随便找个公司,重新给人打工得了?

我原以为,他会给我讲一些类似“有梦想就不能放弃”“咬牙熬过去就是光明”之类的话,谁知道,他苦着一张脸告诉我:“不行啊,我当年是大学肄业,这样的学历,但凡像样点儿的公司都不会要我?所以我只能自己干。”

我们总是喜欢给一件事赋予一种伟大的意义,比如为了理想,或者为了情怀,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勇往直前,并非因为追逐什么心中的光芒,而仅仅是因为身后有万丈深渊,实在没得选。

但也正是因为没有选择,所以反倒更加坚定。

比如我的一个闺蜜,如今和之前判若两人。以前她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淘宝,工作从来都是以“合格”为最高标准,能混就混,多一点儿都不干。

但是,现在她突然就成了积极向上的励志女青年,回家就看专业书籍,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前几天约她出来吃饭,她直接就说不行,因为要专心应对晋升考核。

我问她,怎么忽然就有了这样的改变,她告诉我,她那天没事浏览招聘网站,突然发现自己目前所处的这个岗位,绝大多数公司在招聘时,都着有一道“35岁”的年龄限制,她心里顿时一个激灵,因为这意味着,如果自己几年后没能更上一步,或是没有强大到有猎头主动找上门来,那么一旦失了业,在重新找工作的时候,很可能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中年失业”的危机感,让她忽然就体会到了夜不能寐的滋味,那种纠结,比当年失恋的时候更为百爪挠心。人可以不恋爱,但终究要吃饭,也终究需要一份工作来撑起自己的生活和尊严,所以她决定,为了35岁以后的自己不至于那般凄惨,35岁前就要洗心革面,分外发力。

人在职场,不进则退,而有时,我们根本就是无路可退,所以往前进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可也正是拜这无路可退所赐,我们才不敢懈怠,将自己心中的惰性和贪图安逸之心一扫而光,咬着牙拼命往前跑,跑着跑着,突然发现——哎呀,原来自己也是枚潜力无限的大好青年,原来自己真的使尽全力的时候,也可以牛成这个样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退路的人生,其实也是一种幸运。被危机追赶着,很多人才能下决心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加优秀,甚至,有些人还被这种危机生生逼成了一种传奇。

那天跟一群朋友吃饭,席间有个人的公司正在筹划上市,顿时他就成了整晚的焦点。好几个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叹了口气,告诉大家,秘诀就是他有一个让自己特别糟心的家庭。原本他爸妈一直做着生意,家里的情况一度相当不错,但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爸妈突然就迷上了赌博,最后弄得不仅连房子都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你们说,我能怎么办?我靠不了父母,亲戚朋友也都躲着我们,我只能拼命努力,这样才能还清家里的债务,养活我自己,并且不会让我爸妈在有生之年吃不上饭。”

事实上,席上几个跟他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自从他事业小有成就之后,就不断有他爸妈的债主找上门来,举着借条让他父债子还。好几次,他刚好不容易存了些钱,结果被人一追债,立刻捉襟见肘,连吃饭都不舍得多点个荤菜。所以,这么多年来,外人看他是在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其实,他是真的只能选择往前跑,而且还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才能脱离之前的生活对他现在乃至未来的影响。

他怨自己的父母吗?肯定是会抱怨的。正是父母当年的不负责任,才让他的人生不得不进入hard模式。但是抱怨过后,还是必须面对现实,必须去拼命挣钱,然后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那些规避不了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的人生却也算得上“因祸得福”,不然,他此刻很可能只是坐在某个格子间里的小职员,过得小富即安的生活,计划着怎么和自己的上司争取一次加薪机会,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其实有能力成为坐在隔壁总裁室里的那个人。

类似的例子,在很多娱乐明星身上也屡见不鲜,吴奇隆用了12年时间替父亲偿还了生意上的债务;蔡少芬的母亲嗜赌如命,把女儿当成了提款机,母女一度反目成仇;张韶涵的母亲为了逼女儿给钱,不惜编造对方吸毒的消息;而欧弟15岁就开始替家里还债,一度绝望到想要自杀……他们如今是明星、是偶像,但曾经,他们独自扛起千斤重担,过得比谁都不容易。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奈,让他们拥有了今天光彩闪耀的生活,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并且缔造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我们很难评判这样的人生是幸运还是不幸,但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往前走,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也是对于身陷困境中的我们唯一的救赎。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背后恰巧是万丈深渊时,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外乎想尽办法不被深渊吞噬。毕竟,不是所有现实,我们都可以与之握手言和,也不是所有结局不错的故事,一开始都能有个明快的开场。我们总以为,所谓未来,必当和高远的梦想相关,但实际上,生活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具烟火气,也更残忍。

但这,也正是我们奋斗的意义。有时候,奋斗是为了让很一般的日子变得更好,而有时候,奋斗则是为了求得生机。没有哪种动机更加高尚或者美好,但只要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并且一路走来真的让自己不断变好变强,那么,所有经历,哪怕是没有退路时的惊恐,也最终都会变成一种幸运。

并非命运恩赐,而是我们自己成就了这段传奇。

年轻人一定要有工作,一定要有爱好,一定要有追求,一定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不止一个支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不会轻易崩坏。

【人生有许多支点,世界才不会崩塌】

坦白讲,我虽然表面活得像个励志女青年,每天打了鸡血似的努力上班、努力码字,其实,内心特别脆弱。

别人是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才会寻死觅活,而我则是动不动就悲观厌世,比如,稿子写砸了挨了批评,“我不活了,我要坐电梯去楼顶一了百了”;比如,和家人吵了架,“这个世界没人理解我,我去摸电门好了”;再比如,失恋了,“他竟然这般无情,我是不是应该先给他‘咔嚓’了,然后自己了断”……

总有人夸我冷静,尤其是遇到大事的时候,经常能做到不哭不闹,而做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不说话,是因为正在认真研究“得道解脱”的方法:“我是出家呢?还是找棵歪脖树了结呢?”

当然,事实证明,我啥事都没有做。我好好地活到了今天,并且在面对那些小姑娘小伙子的疑惑时,还能像模像样地给人家指点迷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每次悲观厌世的时候,一想到我还没成为文豪,我还有很多刚有了端倪的构思没来得及变成文字,我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没吃过,我还没环游世界呢……顿时就不想死了。

是啊,还有那么多事没做,哪有时间寻死觅活?

看,内心再脆弱的人,只要人生不是只有一个支点,就能一次次地从困难中爬起来,并且满血复活。

我特喜欢昆曲《牡丹亭》,大剧场小剧场看了不下五六遍,可是对于其中的人设却真是不敢恭维,一场春梦之后,杜丽娘梦醒后见不到良人,就郁闷得香消玉殒了。纵然人们歌颂这为“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但在我看来,杜丽娘最大的死因就是在那个年代,女性除了感情这点儿事,也真没有别的可以琢磨了。

这要是放在现代社会,别说见不到梦中人,就是失恋失婚,又能怎样?哭归哭,痛归痛,一想起还有房贷要还,一想起客户还等着方案,一想起家里小娃还要交补课费,抹把脸、化个妆,遮好黑眼圈就要接着去奋斗了。

毕竟,生活不是只有感情或工作一件事。没感情的时候,工作可以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天地;没工作的时候,还有家庭能让我们体会温暖;倘若感情和工作都没有了,又有什么关系,还有那么多好吃好喝、好景好色,总能有个支点支撑我们咬牙顶过困境。

其实,就在写下这些文字前,我刚刚情绪失落了好多天,为了排解郁闷,我也按照那些传统方法尝试了好多天。比如听歌、追剧、看电影,事实证明,不仅不管用,而且越看越虐心,因为很容易因为某句歌词或者某个情节产生联想,勾起不该想起的事。后来,我又试了其他方法,比如出门散心、去KTV飙歌或找朋友侃大山,坦白说,除了当时消耗一些体力,让自己能睡得早点外,什么作用也没起。

说来有点滑稽,后来拯救我于水火的,竟然是一个公众号。那会儿因为情绪不好,我有好几十天没有点开那个公众号发送的语音信息,结果某天早上心情不痛快时,正好看到了最新的推送消息,顺手一摁,结果就那一分钟,我真的完全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我顺势把之前落下的全都补听了,并且看了里面推荐的十几篇文章,不夸张地说,我真是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拍大腿:还有那么多新鲜事我不知道,这怎么可以?

那一天,我心情特别好。因为我发现,世界不是只有我的这点糟心事,还有很多人,正站在更高的层面,用更牛的视角做着更有意思的事。当一个人的理性和智商一旦被启发,再令人多愁善感的事,也很容易就烟消云散了。

所谓治愈,并非找件事冲淡自己的情绪或是转移注意力,而是要真切地发觉时不待我,有一堆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自己去挖掘,根本没空再去考虑那些无聊的人和事。

所以,我虽然已经说了100遍,但是现在还要真心地说第101遍——年轻人一定要有工作,一定要有爱好,一定要有追求,一定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不止一个支点。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不会轻易崩坏,才能在一个支点折断的时候,能依靠其他支点,继续好好加油活下去。

所谓卓越就是,在明明可以放弃的时候,却偏偏选择了坚持。而正是这往前一步或退后一步的差别,铸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假设,你此刻正站在一扇门外。门里坐着一个足以决定你未来走向的重要人物,你只有这一次机会,面对面向他推销自己。这时,你敲响了大门,听到“请进”的声音后推门而进,而就在你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门,正鼓足了十二万分的勇气准备自我介绍的时候,对方却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里不需要你了,请你离开。”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这不是一个假设的场景,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情节。

跨在门槛上的这个人,是一位我所熟识的人,他姓张,比我大不了几岁,人很随和,因此私下里我通常都叫他大张。有一次和他吃饭时,大张突然问了我以上那个问题。我想了想:“能怎么办,都不需要我了,我就撤呗,去其他需要我的地方。”

大张笑了笑,没有回应。我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了,他的答案必定和我给出的不太一样,于是便追问如果是他会怎么去做。大张便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大张说,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农村中的农村,家里祖辈都是穷人中的穷人。和很多生活在类似环境中的孩子一样,大张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走出这个贫瘠的村子,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穷人家的孩子往往一发奋就会特别拼命。大张从小成绩一直拔尖,一路顺利考上了大学。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便特意选了当年可以免除学费的师范专业。大学4年,别的同学尽情享受惬意的大学生活,而他过得跟高中时却没有什么两样,每天不停看书做题,然后参加各种考试,还不时向杂志和报社投递一些自己写的文章,一切都只为了让自己将来求职时多一些筹码。

转眼毕业了,最开始大张在家乡的县城里教书,教得尽心尽力。几年后,他准备为儿时的梦想圆梦,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于是就这么来到了北京。所带的行李,除了几身换洗衣服,便只有一个装满了自己过往历程的沉甸甸的书包。

大张的第一目标是进入一所学校继续教书,但是怎么才能实现目标,大张心里很没谱。幸运的是,大张的一位老乡这时告诉他一个消息,老乡女友所任职的学校今年正好有招收政治老师的计划。

大张决定亲自上门去推销自己。那天他拿着地图,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所学校,之后询问了好几个人,才有人将主管招聘的副校长的办公室指给了他。大张远远看着那扇门,不由挺了挺胸,然后深吸一口气,一边走,脑子中一边飞快地温习着自我介绍的措辞。

副校长办公室的大门正开着,距离门口好几米外就能听到里面传出打电话的声音。大张站在门口处往里张望,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正坐在座位上手握话筒,一边说着什么一边低头不停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好几分钟过去,都没有留意到大张的存在。大张紧紧抓着手中的书包,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不时有路过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投来了好奇的眼光。那一瞬间,大张感到自己像是个正在罚站的学生。大约又过了十分钟,等到对方挂上了电话,大张才恭恭敬敬地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