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148

第148章 黑气西杀孝公危 多方角力秦宫乱(1)

天光说没就没了。

在众人的惊诧声中,商鞅走出书房,来到院中开阔处,观看上天异象。

望着被地母一点点吞去的月亮,商鞅眉头皱起。

冷向走过来,小声道:“君上!”

商鞅收回目光,看向冷向:“召天官!”

没过多久,天官赶至。

商鞅劈头问道:“方才的天象你可看到了?”

天官应道:“下官看到了。”

“是吉是凶?”

“大凶!”

商鞅吸一口气:“是何大凶?”

天官略作迟疑:“这是天机,下官不知。”

商鞅盯住他:“你是不知呢,还是不肯说?”

天官声音微颤:“是……天降杀气!”

“杀气?”商鞅沉思一时,摆手,“去吧,不可乱讲!”

送走天官,商鞅吩咐冷向:“问下宫中的人,看有什么事没?”

冷向应一声,急急而去。

一个时辰后,商鞅正自伏案疾书,冷向走进,悄声道:“问过了,宫中一切尚好。”

“君上呢?”

“仍是老样子,只是咳得更厉害了。后晌看会儿奏折,黄昏时入榻。”

商鞅嘘出一口气,再问:“殿下呢?”

“殿下与几个公子在斗蛐蛐,从后晌一直斗到天黑。殿下搞到一只特别厉害的,已经咬死几个对手了,兴致高得很,没准这辰光仍在斗呢。”

“司马错从商於回来没?”

“回来了。”

“有请。另外,请疾公子也来。”

府宰看向天空,惊愕道:“这辰光?”

“摆宴!”

不消一刻,司马错、公子疾急如星火地走进府门,被冷向请进商君府的后院。

院中央灯火辉煌,正中摆着四个几案,案上摆满酒肴,商鞅端坐于主位。

看到这个场面,司马错、公子疾皆是一震,对视一眼,看向商鞅。

商鞅手指席位:“请!”

二人入席。

商鞅淡淡一笑,指天道:“今宵月明星稀,天地清爽,鞅兴致忽来,又不愿独赏,特请二位小酌。”

司马错、公子疾各自嘘出一口气。

“呵呵呵,”司马错咧嘴笑了,“末将已经睡下,忽闻商君有召,还以为有啥好事了呢!”

商鞅指他笑了下:“你呀,是不是又想打仗了?”

司马错拱手道:“生错者父母,知错者商君!”说罢端爵,“来来来,既然商君有此雅兴,我们就不啰唆了,先为这天上明月,干!”

场面喜庆,三人举爵。

一番剧烈的咳嗽之后,秦孝公精神怠倦,面色蜡黄,全身似无一丝气力。

内臣忧心道:“君上?”

秦孝公刚喘几下,又咳起来。这一次咳得更加猛烈,咳毕,捂嘴的手帕上是一层厚厚的带血的浓痰。

内臣看得真切,换过新手帕,急道:“君上,臣召太医来!”

“太医?”秦孝公苦笑一声,“他们已经诊治几年了!”

“可这……”内臣迟疑一下,“听咳声,今晚有点儿不一样!”

“是吗?”秦孝公再次苦笑,“对了,有几天没有看到驷儿了,他在忙什么呢?”

“跟一个叫赵良的演习礼乐。”

秦孝公眉头微皱:“礼乐?赵良?在哪儿演习?”

“在太夫人宫里。听说赵良是个不错的儒者,甚得太夫人看重呢。”

“糊涂!”秦孝公急了,“礼乐岂能治秦?”

内臣嘴巴动了下,又止住了。

秦孝公的语气恢复平静:“难道他不斗蛐蛐了?”

“后晌还在斗呢。”

“和谁斗?”

“华公子、厘公子、文公子几个,偶尔还有紫云。”

“还是过去的斗法吗?”

“有点儿变化。后晌是诸公子各选一只蛐蛐,捉对儿厮杀!”

“驷儿的蛐蛐叫何名字?”

“殿下的所有蛐蛐都叫黑雕!”

“其他人的呢?”

“有熊有豹有虎有雁有凤,还有狐狸与大象呢。”

孝公脸色和缓,轻叹一声:“唉,这个驷儿,一天到晚只跟一帮娃娃子厮混,何时才知操心国事呢?”

“臣以为,殿下断非等闲之辈,只要担子搁他肩上,准能挑起来!”

“那件事儿,你可办妥了?”

“依君上吩咐,全办妥了!”

“召驷儿吧!”

内臣拱下手,转身,退出。

东宫的正殿里灯火辉煌,嬴驷与公子华、公子厘等公子哥儿目不转睛地盯住两只蛐蛐,心揪着。

斗盘里,嬴驷的黑雕与公子厘的黄熊互相撕咬在一起,你死我活,激战正酣。

嬴驷跳脚叫道:“咬哇,咬哇,小黑雕,飞起来咬哇,咬死大笨熊,快咬哇!”

人与虫正在尽兴,嬴虔阴沉着脸走进来。

公子华瞥见,背过脸去。

公子厘用手肘碰下嬴驷,悄声道:“驷哥,叔父来了!”

嬴驷扭身一看,揖礼:“驷儿见过叔父!”

嬴虔白公子华几个一眼,朝外努嘴:“你们出去一下,我和殿下说个事儿!”

公子华吐下舌头,与公子厘几个溜出宫门。

“驷儿,”嬴虔扫一眼盘中的蛐蛐,“你就这么一天到晚斗蛐蛐儿?”

“呵呵呵,”嬴驷嬉皮笑脸道,“斗蛐蛐太好玩了!”指向仍在决战的两只蛐蛐儿,“叔父你看,这只小黑雕,个头虽小,咬起架来绝不含糊,前日咬死两只,昨儿咬死一只,今儿咬死三只!这只大块头叫黄熊,是厘弟的看家宝,这已斗有半个时辰了,嘿,真叫个对手!”

“唉!”嬴虔苦叹一声。

“驷儿打算择个良辰吉日,修建一个黑雕台,像这样的小黑雕,驷儿养它一群,到那时,不是吹的,驷儿保管打遍列国!”

“驷儿,打遍列国不能仅靠几只小蛐蛐儿呀!”

嬴驷两手一摊:“不靠它们,我能靠谁?”

嬴虔一时语塞,沉默少顷:“驷儿,你是殿下,你该……”

嬴驷摆手打断他:“已经入夜了,叔父该当早点儿歇息才是!”

“驷儿,叔父此来,是想说,你……你该干点儿正事才是!”

“正事儿?什么是正事儿?”

“就是国事呀!”

“国事有公父和商君在,家事有叔父你在,何事需要驷儿操心?”

“唉,”嬴虔又是一叹,“殿下若是这么想,大秦江山,迟早会是那个外姓人的!”

嬴驷夸张地打个哈欠:“只要公父乐意,让他拿去就是!”

嬴虔急了:“殿下?”

“叔父,你到驷儿这儿,没有别的事吧?”

“唉,殿下,叔父忧心哪!”

“叔父何忧?”

嬴虔凑近,压低声音:“君上咳得越来越厉害,叔父后晌前去探望,君上气色不好,叔父问太医,太医说,君上这病……”

嬴驷不以为然:“不就是咳嗽吗?”

“是痨病!”

“啊?”嬴驷吃一惊,“这么大的病,公父他……晓得不?”

“晓得。”

“可……”

“君上谁也不让讲,叔父也是后晌才听说。”

嬴驷吸一口长气。

“听太医说,痨病是不治之症。君上能撑这么久,已经相当不易了!殿下呀,你该当家立事了!”

“依叔父之见,驷儿该当如何立事?”

“从明天始,甭再斗蛐蛐了,得空就守在君上身边,一是尽孝,二是防个万一!”

嬴驷沉思有顷,点头:“驷儿晓得了。”

一阵脚步声急。

传旨宫人趋进,朗声宣道:“君上有旨,宣殿下复兴殿觐见!”

嬴驷一怔,看向嬴虔。

嬴虔急切地指着复兴殿方向:“殿下,快!”

途中,传旨宫人在前,走得很快。嬴驷大步跟上,小声问道:“喂,大半夜的,公父寻我,可有急事?”

传旨宫人应道:“臣不晓得。臣就是个传旨的!”

“有谁来过吗?”

“没有。”

嬴驷吸一口长气。

孝公咳得上不来气,内臣轻轻捶背。

孝公咳完,显然想起什么,坐直身子,缓缓下榻。

内臣迟疑一下:“君上?”

孝公就如没有听见,一步一挪地走出寢宫,走到正殿。

内臣大叫:“掌灯!”

几名宫人各执灯具,急走过来,将殿中照得通亮。

大殿一角摆着一只巨大的木架,架上是块拼接起来的木板,板上烙着列国形势图。

孝公凑近地图,凝神细看。有顷,孝公拿出朱笔,饱蘸墨水,将商於谷地的十五邑全部圈起,在“商”字旁边,写下一个更大的“秦”字。

秦孝公勉强写完,便剧烈咳嗽起来。

内臣上前,轻轻敲背。

孝公止住咳,目光上移,渐渐落在河西,用朱笔沿河水从北至南画出一道线,一直画到阴晋附近,也写一个大大的“秦”字。

秦孝公后退几步,目不转睛地望着这道红线。

这是秦、魏的时下边界。

远处传来打更声,秦孝公侧耳倾听。

内臣凑近,小声禀道:“入二更了,君上!”

孝公摆手:“搬只脚凳!”

内臣搬来一只脚凳,孝公踏上凳子,凑近地图,目光凝聚在函谷通道上。

孝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额头渗出汗珠,握朱笔的右手微微颤抖。

有顷,孝公左腿打个趔趄,身子一晃。

内臣扶住,关切道:“君上?”

秦孝公稳住身子,强自忍住,从阴晋起笔,沿河水南岸的函谷通道画过去,一直画到函谷关、崤关等处,将朱笔重重地圈在函谷关、崤关上。

孝公尚未圈完,两眼一黑,两腿一软,庞大的躯体剧烈晃动一下,从凳上跌下。内臣未能扶住,孝公庞大的躯体重重地摔在地板上。

内臣急将孝公扶起,大叫:“君上!君上——”

孝公牙关紧咬,嘴角流出污血,双目紧闭,不省人事。

一阵脚步声急,嬴驷刚好走进,急冲上来:“公父?”

许是事情过于突然,内臣、宫人无不傻了,怔在那儿不知所措。

“公父!公父——”嬴驷一把抱过孝公,转对内臣,“快,传太医!”

内臣转身出去。

嬴驷叫住他:“还有……”

内臣顿住。

“叫叔父来,还有公子华几个,他们都在我的殿里!”

嬴虔几人赶到时,孝公已经躺回榻上,神志不醒。先一步赶到的几个太医轮番把脉,面色严峻。

嬴虔将年纪最长的太医拉到一侧,叫来嬴驷:“君上这……怎么突然就……”顿住。

老太医泪出。

嬴虔看向嬴驷。

嬴驷问老太医:“可有救治?”

太医哽咽道:“殿下,能用的方子我们都用了,”抹泪,“君上能撑到今日,已是……奇迹!”

嬴驷迟疑一下,问道:“公父患的只是痨病?”

“单是痨病倒是还能撑些时日。”

嬴驷惊愕:“你是说,公父他……还有其他病?”

“痨病把精气神耗尽了,其他病魔就跟着来了,眼下当是中风。”

“那……”嬴驷吸一口长气,“公父还能醒过来否?”

“臣不晓得,臣尽力!”

嬴驷急了:“快去,抓紧救治!”

太医拱手:“臣遵旨!”便匆匆进去。

嬴驷看向嬴虔。

嬴虔凝会儿眉,果断说道:“驷儿,宫禁!”

嬴驷略一沉思,点头:“有请内宰!”

嬴虔叫来内宰。

嬴驷看向内宰,朗声道:“宣旨,今宵子夜始,宫禁!”

内宰拱手:“臣领旨!”

“还有,免禁卫军都尉郑欣桐职,由嬴华接替!”

“臣领旨!”

内宰带嬴华诸人疾步赶至宫城禁卫军都尉府,都尉郑欣桐仓皇出迎。

内宰径至厅中,朗声宣旨:“君上有旨!”

郑欣桐叩拜:“末将听旨!”

“君上口谕,自今日起,禁卫军都尉郑欣桐归家候旨,另有任命!”

郑欣桐惊呆了。

内宰提高声音:“郑欣桐?”

郑欣桐叩首:“末将……领旨!”

“嬴华听旨!”

嬴华叩拜:“嬴华候旨!”

“君上口谕,自今日起,禁卫军都尉由嬴华统领,暂行宫禁,没有旨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宫门!”

“嬴华接旨!”

子夜,一队甲士奔至秦宫正门,分两列立于门口。

宫门紧闭。

大半夜被突然解职,郑欣桐震惊之余,奔至商君府,倚在门框上,大口喘会儿气,拍门。

冷向闻讯赶出,诧异地看着他。

郑欣桐大口喘气:“快,禀……禀商君……”

冷向问明所以,疾入后院,见商君与司马错、公子疾喝得正兴,迟疑一下,远远向商鞅招手。商鞅瞥见,举爵又饮。

冷向急了,直走进来,耳语一番。

商鞅震惊,酒爵咣当一声落地。

司马错、公子疾皆是一怔,看过来。

商鞅回过神来,赔笑,拾起酒爵,斟上,又给司马错、公子疾分别斟满。

二人皆盯住他。

商鞅举爵,感慨道:“司马错,公子疾,你二人皆是卫鞅的最爱,更是秦国的未来!”

司马错、公子疾惊愕,似乎也猜出有事情,着急地望着他。

商鞅把话说明:“鞅叫你们来,一为尽兴,二也是想问你们一句话!”

司马错、公子疾异口同声:“商君请讲!”

“十数年来,鞅在秦呕心沥血,只为树立新法。鞅想问你们的是,从心底里说,新法如何?”

司马错不假思索:“这还用问,没有新法,就没有我大秦国的今日!”

商鞅看向公子疾。

公子疾点头:“疾赞成新法。”

商鞅的目光依次扫过二人:“如果有人反对新法,如果有人图谋废除新法,你们会如何做?”

司马错一拳震几:“谁敢这么做,谁就是秦国的敌人,看我宰了他!”

商鞅看向公子疾。

公子疾尴尬一笑:“不会有人这么做吧?”

商鞅郑重说道:“鞅是说如果。”

公子疾摇头:“在疾看来,不会有这个如果。”

“哦?”商鞅惊愕了,“为何不会?”

“新法在秦已深入人心,是秦人就不会自废武功,而外人又很难插手秦人的事。”

商鞅缓缓摇头,给他一个苦笑:“秦人会不会自废武功,外人能不能插手,公子皆言早了。”

公子疾怔了。

商鞅举爵:“时辰不早了,今天的酒就喝到这儿,来,最后一爵,为公子的‘没有如果’,干!”

公子疾、司马错的心里皆是咯噔一响,互看一眼,举爵饮下。

翌日晨起,东方欲白。

秦宫却宫门紧闭,门外站着两排持戟军士。赶来早朝的文武百官皆聚门外,面面相觑。

商鞅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

文武百官齐看过来。

商鞅扫一眼众人,佯作不知:“咦,怎么都站这儿了?”

有人朝宫门努嘴。

商鞅走到宫门前面,被军尉拦住。

商鞅震怒,喝道:“叫都尉出来!”

旁门开启,公子华走出,冲商鞅揖个大礼:“商君,禁卫军新任都尉嬴华有礼了!”

商鞅假作一怔,还他一礼:“请问都尉,”朝宫门努嘴,“怎么回事儿?”

“君上于昨夜子时传旨宫禁,今日不朝!”

“哦,是这样。”商鞅转对百官,拱手,朗声说道,“诸位同僚,君上有旨,今日不朝,请大家各回各府,各司其职,候旨上朝!”

众臣不便多议,各自下阶。

商鞅孤零零地站在台阶上,显然是在等待什么。

公子华视若不见,顾自转身进门。

望着旁门哐地关闭,商鞅若有所失,怅然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