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鬼谷子的局(1-11卷)
6892000000300

第300章 苏秦捧印开纵局 陈轸设套陷张仪(4)

“即使如此,屈、景二氏总也不至于将令尹之位拱手让给外来人吧?”

“哈哈哈哈,”陈轸朗声笑道,“我说柱国大人,楚国的令尹之位又不是没让外来人坐过,两百年前有孙叔敖,五十年前有吴起,您是做大事的,怎能忘记呢?”

“这……”昭阳无言以对。

“再说,”陈轸接道,“请问大人,屈氏一门中可有贤人能任令尹?”

昭阳摇头。

“景氏一门中,可有能任令尹者?”

昭阳再次摇头。

“再问大人,”陈轸微微一笑,不急不缓,“如果您是屈、景二氏,就眼下情势,是拱手将令尹之位让给昭门呢,还是交给外来人张仪?”

昭阳没有声音了,头埋下去。

良久,昭阳抬头看向陈轸:“何去何从,请上卿赐教。”

“赐教不敢。”陈轸笑道,“在下有个宝器,大人若有闲暇,可去一观。”

昭阳当即起身:“在下这就去。”

陈轸起身,礼让:“柱国大人,请。”

二人来到陈轸私宅。

进入客堂,昭阳大吃一惊,因为当堂铺的是一块红地毯,两旁各挂一道深紫色布帘。

“柱国大人,请!”陈轸携昭阳之手走到席位前面,分宾主坐下。

昭阳不解,指两侧布帘道:“上卿大人,这是……”

陈轸“啪啪”两声击掌,左边布帘拉开,现出一排异域乐手,各执乐器,严阵以待。

昭阳正自惶惑,陈轸又是“啪”的一声,众乐手演奏,奏出的却是楚调。纵使昭阳出身名门,精通音律,却也未曾听过这般以异域乐器演奏楚音楚调的,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奏有一时,节奏突然加快。

昭阳正自惊愕,右边幕帘一角依序转出六位歌伎,踏着节奏舞蹈。昭阳观过不少舞乐,却看不透她们舞的是什么,但见倩姿晃动,鼓乐声声,如入仙境。

陈轸约他来看宝器,不想却是一场歌舞,而昭阳此时的心情却根本不在歌舞上。没看多久,昭阳的脸色就阴下来,正欲发作,密集鼓点传出,幕角再次掀起,一阵香气袭人,一身西域装饰的白肤美女伊娜缓缓走出,踏着鼓点,旋入地毯中心。

伊娜金发碧眼,深目高鼻,丰胸纤腰,通体异香,上身几乎全裸,肌肤细腻洁白,无一处瑕疵,一身舞艺更是惊人,时而扭腰翘臀,时而单腿过头,时而左右摆头,时而旋转如风,当真是千种风流,万般骚情,莫说是楚地女子,纵使赵姬越女,也不及万一。

昭阳完全被她吸引,两只大眼瞪得铜铃似的,嘴巴大张,看得傻了。

一曲舞毕,音乐戛然而止,伊娜弯腰,用笨拙的楚音唱个大诺,旋入幕后。

见昭阳的目光直追幕后,陈轸微微笑道:“柱国大人,宝器如何?”

“天生尤物,天生尤物啊!”昭阳赞不绝口。

“哈哈哈哈,”陈轸大笑几声,吩咐众人撤去帘幕,恢复客堂原貌。

昭阳的心思却在伊娜身上,见众人皆去,小声问道:“如此尤物,上卿如何得之?”

“回柱国大人的话,此女是西戎于两年前献给秦公的,秦公未及享用,转赏在下。在下赴楚,顺便带她来了。”

昭阳顿觉失望:“如此说来,此女是上卿的心肝喽。”

“哈哈哈哈,”陈轸再放笑声,“什么心肝不心肝的,一个女人而已。不瞒柱国大人,在下带她至此,原也不是为了自用。”

“哦?”昭阳急道,“上卿大人既不自用,又作何用?”

“留给大人享用呀。”

昭阳初时一怔,旋即喜道:“在下谢上卿了!”略顿一下,似又想起什么,抬头望向陈轸,“上卿既是送予在下,为何却又将她久藏深宅,一丝不露呢?”

“因为时机未到。”

“此话怎解?”

陈轸示意。

昭阳凑头,陈轸私语有顷。

“唉,”昭阳长叹一声,“不瞒上卿,这些日来,在下辗转反侧,苦思冥想,生出万千念头,哪一个也不及上卿大人的这条妙计啊!”又顿一时,越想越是佩服,由衷赞道,“好一个连环套,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凭他张仪一千张口,一万条臂,想他也难逃过此劫了!”

“不瞒大人,”陈轸笑道,“在下留下此宝,为的就是此人。只要踢开张仪,在这大楚之地,还有何人敢与大人争锋?”

昭阳盯住陈轸:“若是上天惠顾,大事成就,上卿这儿叫在下如何报答?”

“呵呵呵,”陈轸笑道,“什么报答呀,大人见外了。有朝一日在下狼狈,落荒来投大人,大人倘若念及在下些许苦劳,不离不弃也就是了。”

“这个放心,”昭阳敛神正色,“只要在下一息尚存,在这楚地就无人敢动上卿一根毫毛!”

靳尚陪同太子槐来到章华台下。太子槐别过,拾级而上,没走几步,又转对靳尚道:“你回趟郢都,接张子来此候旨。万一父王召见,也好省去曲折。”

靳尚应命而去。太子槐登上三休台,使宫人禀报。老内臣迎出,引他走进泽边一处露台。威王早已席坐,正襟候他。

太子槐叩首:“儿臣叩见父王!”

威王指指旁边席位:“坐吧!”

太子槐谢过,起身坐下。

“槐儿,你来得正好,寡人这儿也正要召你呢。”

“儿臣谨听父王吩咐。”

“景氏一门忠心为国,景爱卿更是立下大功,今又死在上朝途中,是个好臣子,其心可嘉,其行可彰,丧事要大办,要晓谕臣民,让他们看看,只要忠心为国,有功于社稷,寡人是不会亏待的!”

“儿臣遵旨!”

“还有,景爱卿的缺,寡人也想听听你的看法。寡人老了,撑不了多久,江山社稷都要交给你,用谁来做令尹,最好由你指定。”

太子槐泪水流出,翻身跪叩:“父王龙体如铜浇铁铸,寿如南山之松,儿臣……”

“唉,”威王叹道,“槐儿,你起来吧,寡人老与不老,身子骨儿如何,世上没有谁能比寡人清楚,寿比南山,不过是句吉利话,无论是谁说出来,寡人都不相信,寡人也劝你不要相信。”

太子槐点头,起身复坐。

“说吧,依你之见,哪位爱卿可补此缺?”

“儿臣……推荐张子!”

“甚好,”威王思忖有顷,微微点头,“看来,你长大了,识人了,寡人为你高兴。听说他把越人治理得不错,可有此事?”

“是的,”太子槐应道,“张子治越仅数月,越人尽服,即使甬东,也未发生变乱。”

“这个不易呀,”威王赞道,“治越是件难事,寡人让昭阳在昭关另备大兵五万,防的就是越民暴乱。张子以柔克刚,智服越人,是个奇才。你想做大事,可用此人。传旨让他回来吧!”

“回禀父王,张子已经回来了。”

“哦?”威王略怔,“他为何事而回?”

“是儿臣召他回来的。儿臣以为,越人既治,张子再留越地,亦无大用。碰巧景爱卿仙去,儿臣传他口谕,准他与景翠一道回来,一来为老爱卿吊唁,二来也想听他说说越人之事。”

“哦,”威王点头,“好哇,既然他已回来,就传他章华台觐见吧。越人之事,寡人也想听听。”

“儿臣领旨!”

接下来,太子槐将朝中诸事及如何处置等扼要禀报威王。

约过一个时辰,见威王在打哈欠,太子槐告退。威王也不挽留,见太子槐走远,便起身走到观波亭上,对着泽水施展一阵拳脚,才转入旁边一处密室,在榻上坐下,闭目休息小半个时辰,内臣趋进,说是上柱国昭阳求见。

威王眉头微皱,嘟哝:“他来干什么?”

内臣应道:“说是有异域尤物敬献。”

“异域尤物?”威王睁眼,“是何尤物?”

“老奴不知。”

威王略一思忖,抬手:“宣他觐见!”

内臣领旨走出。

威王又坐一时,起身走出密室,在厅中坐下。不一会儿,殿外传来脚步声,昭阳跟着内臣疾步趋前,叩道:“臣叩见大王!”

“呵呵呵,”威王盯住他笑道,“听说爱卿献来奇宝,让寡人看看。”

“臣遵旨!”

昭阳起身,朝外“啪啪”两声击掌,一行衣服怪异的西域乐手各执西域乐器鱼贯而入,拜过威王,在一侧坐下。又有几人抬着一块红地毯,在空场上铺开,接着乐声响起,六女舞蹈,最后上场的是伊娜,将数月来的演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乐器、舞蹈、服饰皆来自异域,威王不曾见过,但演奏出来的楚音楚调却是他熟悉的,因而威王非但没有隔阂,反倒增出别样情趣。尤其是如雪般洁白的伊娜,更令威王如痴如醉。

一曲舞毕,威王连声喝彩,转对昭阳连声赞道:“爱卿所言不虚,此女果是尤物,寡人收下了!”转对内臣,“引她们去乐坊。”

众人谢过恩,内臣引她们款款走出。

威王起身,笑对昭阳道:“许久不见爱卿了,走,陪寡人湖边坐坐!”

二人走至湖边,在观波亭中坐下。

威王盯住昭阳,凝视有顷,开门见山:“爱卿此来,不单是献此尤物的吧?”

“我王圣明!”昭阳叩首,“臣此来,确有一事求请我王!”

“想求什么,说吧。”

“臣不敢说!”

“既不敢说,又来求请,你卖什么关子?”

“臣欲向我王求请和氏之璧!”

和氏璧价值连城,更是章华台的镇宫之物,历代楚王无不将其视为奇珍。昭阳出口即求和氏璧,威王着实吃惊,眯眼问道:“爱卿为何求请此物?”

“王上,”昭阳再叩,“此璧价值连城,臣不敢求请!臣此来,是为家母求请。”

“江君夫人?”威王怔了,“她怎么了?”

“王上,”昭阳泪水流出,“近日来,家母一病不起,夜夜噩梦,臣遍请名医,皆不能治。臣请来神巫,说是邪魔附身,需和氏璧镇宅三日。家母不堪噩梦折磨,央臣前来向王上求请,臣……”顿住话头,哽咽起来。

“嗯,”威王连连点头,“此物是可驱魔避邪,寡人用它镇宫,也是此用。若是他人求请,寡人断不许他,可对江君夫人,寡人就另当别论了,待会儿寡人就让他们将此宝送至爱卿府中,许江君夫人镇魔三日。”

昭阳连连叩头:“臣代家母叩谢王上隆恩!”

“爱卿请起。”威王边说边摆手,示意昭阳起身。

昭阳再拜谢过,起身落座。

“好了,”威王笑道,“这事儿算是了结。昭爱卿,寡人另有一事,也想听听爱卿之意。”

“臣谨听。”

“国不可无尹。”威王直入主题,“景爱卿仙去,令尹之位空缺。依爱卿之意,何人可袭其职?”

昭阳不假思索,拱手荐道:“臣以为,张仪可袭此职。”

昭阳出口即举张仪,倒是威王没有料到的,不由得长吸一口气,凝视昭阳,似要看破他的用心。

“倒是奇了,”威王盯一会儿,扑哧笑道,“爱卿不荐三氏中人,反而举荐张仪,却是为何?”

“回禀我王,”昭阳应道,“臣不是举亲,是举贤。张仪至楚不足两年,不仅助我灭越,且上得君心,下得民意,堪称大贤之才,可守令尹之位。”

“你且说说,他得何民意了?”

“越人臣服张仪,已胜过臣服越王。”

“哦,有这等事?”

“是的,张子以吴人治吴,以越人治越,收到奇效了。”

“吴人治吴?越人治越?”威王的眉头微微皱起,“你且说说,他是如何治的?”

“据臣所知,张子礼葬越王,善待且复用越人旧吏,又不知从何处寻出吴王夫差的六世孙,许他立国于姑苏,过往甚密。无疆长子逃至闽南立国,次子逃至南粤立国,张子与他们皆有交往,听闻他还送去贺礼呢。”

“嗯,”威王眉头稍懈,微微点头,“还有什么?”

“听闻张子甚得越地民心。据臣所知,越地数千里,越人数百万,竟在短短数月之内,臣服张子。臣使人暗访会稽郡,张子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扶老携幼,迎送十数里,更有村镇为他立庙树碑。臣还探得一首民谣,或可表明张子受越人拥戴的盛况。”

“是何民谣?”

“是小儿所唱,歌曰:‘天乌乌兮欲雨,开门迎我张子;地黄黄兮雨止,闭户送我张子!’”

威王的眉头再皱起来,沉思半晌,起身道:“这首歌谣倒是别致。昭爱卿,你没有别的事了吧?”

昭阳听出话音,谢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