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王妃太小,王爷太老
6920100000241

第241章 你

“儿臣拜见父皇!恭请父皇圣安!”鹿知山等三人一道跪地给鹿明巍叩头请安。

在床上躺了这么两日之后,鹿明巍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狂躁了,只是人仍旧一脸厌倦,眼神也如鹰隼般冷漠深邃,他打量着毕恭毕敬跪在床前的三个儿子,来来回回地打量着,最后他的目光落到了跪在中间的鹿知山的身上,鹿知山的身材魁梧高大,又生的剑眉星目,一身凌尊贵之气,任谁都要多看两眼,鹿明巍就那么一直冷眼看着毕恭毕敬的鹿知山,最后目光定在了他的腿上。

朝服勾勒出男人大腿的轮廓,那两条腿显得异常强劲有力,哪里分得出哪一条是好腿?哪一条又是残腿?

一室冷寂,赵如海小心翼翼地行至床前,小声对鹿明巍道:“万岁爷?”

鹿明巍挪开了眼,稍稍点了点头。

“三位王爷快请起。”赵如海忙得道。

“谢父皇。”三人起身。

赵如海搬了三个绣墩过来,让三人坐在鹿明巍的床前,赵如海又过来奉了茶,然后恭恭敬敬退到一边儿。

“儿臣已经询问了秦院首,秦院首说父皇的病虽来得急,但诊治得也及时,所以并不严重,只要好好将养,不出一个月父皇就能起身,不等入夏,父皇也就能痊愈了,”鹿知岳含笑道,“所以父皇只需安心静养就是了。”

鹿知城也陪笑道:“四皇兄说的是,父皇吉人天相,自是能逢凶化吉。”

鹿明巍一脸冷然,显然是不耐烦听他两人说话,摆了摆手,示意让他们退下。

三人起身告辞,鹿明巍却又忽然看向了鹿知山,冲他点点头,示意让他留下。

鹿知岳和鹿知城对视一眼,然后先躬身退下,鹿明巍又看向穆南枝和静安郡主,两人也忙得躬身退出了。

一时间,寝殿里就剩下了鹿明巍和鹿知山父子俩,一人卧床,一人站立,两人的视线相接,安静又诡异。

鹿知山跪在了鹿明巍的床前,小声道:“父皇有事吩咐儿臣?”

鹿明巍指了指他的手,鹿知山一怔,随即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在鹿明巍面前展开。

鹿明巍费力地伸出手指,在他手心里缓慢地写下三个字——

恭郡王。

鹿知山的心一跳,看向鹿明巍:“父皇怎么好端端地忽然提起二弟来了?”

鹿明巍又在他手心写下三个字——

怀亲王。

最后,鹿明巍写下一个字——

你。

鹿知山的目光一滞,沉声道:“儿臣愚钝,还请父皇明言。”

鹿明巍却没有再写什么,只是讥诮地看着鹿知山,一副玩味嘲弄的表情,不等鹿知山再开口,他已经不耐烦地摆摆手示意让他退下。

鹿知山只得起身,躬身退出了寝殿。

“表哥,你肯定饿坏了吧?”穆南枝在外头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耐烦了,才瞧着鹿知山出来,忙得迎了上去,“午膳准备好了,咱们一起去偏殿用膳?”

“好。”鹿知山看着小孩儿明艳艳的笑脸,也跟着勾了勾唇。

“你们先去用膳吧,我在这儿伺候父皇,”静安郡主对两人道,“太医院要送汤药过来了,我得在这儿等着。”

“行,等会儿我来换你。”穆南枝也不跟静安郡主客气,忙得就跟鹿知山去偏殿用膳了。

……

偏殿。

“表哥,你有心事儿?”穆南枝放下了筷子,小心翼翼地问鹿知山。

鹿知山牵了牵唇:“哪儿有?囡囡多虑了。”

“可是你……”穆南枝看着鹿知山额头渗出的细细密密的汗珠,还有没少几口的饭菜,欲言又止,但到底也没有再逼问,到底他们这是在宫里,说话也不方便,当下她又给男人夹了一筷子的姜汁鱼片,一边催促他,“快点儿吃,这鱼片一凉了不好吃了。”

“好,”鹿知山闷头吃了那鱼片,又把盘子里堆得小山似的菜都吃了干净,这才抬头看向穆南枝,含笑给穆南枝夹了一筷子的火腿,道,“这阵子少不得要劳累你两头跑,你也要多吃点儿,别又瘦了。”

“来去都坐马车,哪里就累了?”穆南枝嘟囔着,一边给鹿知山递了帕子过去,一边忍不住又叮嘱鹿知山,“你也别太累了,晚上早点回家,你这两天觉少,总熬着可不行。”

“行,那我先走了。”

穆南枝目送了鹿知山出了偏殿,瞧着对面的碗筷,发了好一阵子的呆。

怎么觉得表哥心事儿还挺重呢?

刚才到底万岁爷和表哥说了什么呢?

……

鹿知山还真是有心事儿。

鹿明巍冷不丁地提起了恭郡王、怀亲王,还有他,能把他三个人联系到一起的,自然就是恭郡王之死了。

难不成鹿明巍已经知道恭郡王暴毙的真相?

那为什么鹿明巍迟迟不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跟他挑明呢?

是因为气愤自己对南疆的政策,还是因为别的?

但是显然鹿明巍是不希望他再对怀亲王动手了。

鹿明巍明摆着是要保护怀亲王。

而保护怀亲王,就是认可怀亲王对南疆的政策。

……

说到底,还是因为南疆。

鹿知山沉着脸看着手上的奏折,一脸冷凝。

“将军,惠郡王请您一道去兵部议事。”杜衡挑着帘子进来,躬身道。

“好。”鹿知山把奏折丢在了桌上。

……

嘉盛二十八年三月初十

库伦

赵靖廷接到了京师送来的密件,率二十万西北大军至青海。

幽黄的烛光下,赵靖廷一字一字细细地查看这封密信,鹿知山的笔迹他认得,从来都是银钩铁画,力透纸背,只是这一次这信上却还盖上了朱红的兵部大印。

鹿知山的意思,他自是清楚,将二十万大军屯在青海,自然是为了威慑吐蕃,而鹿知山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让他率部过去,显然是京师的形势有变,且鹿知山明显显是今时不同往日,以至于他练的这二十万西北大军都不用再继续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了。

赵靖廷心情很好,有点儿想痛饮三大缸。

只是偌大个将军府里,却只有他一人,他又没了兴致。

谢伦已经离开五个月了,这五个月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每天吃饭想着他,睡觉想着他,人多的时候想着他,没人的时候就更想他了。

今时今日,他更想谢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谢伦,他们一手练出来的二十万大军,终于能正大光明地派上用场了,终于不再是偷偷摸摸的。

而他们两人也不用再偷偷摸摸的了。

将军知道他们的事儿了,杜衡知道,大家都知道了,大家也都理解并且祝福了。

王妃还特地给他修书一封,说谢伦情长,让他一定好好待谢伦。

……

赵靖廷有点伤感,对着那橙黄摇曳的烛光,眼睛里都冒着温润的光。

不知道谢伦在南疆还好吗,吃得惯吗?喝得惯吗?

是不是也和他一样吃不好睡不好?

他觉得谢伦应该和他一样,但是他又怕谢伦和他一样。

他觉得自己实在矫情,四十几岁的大男人怎么就这么娘们儿唧唧的。

……

“咚咚!”

敲门声惊醒了赵靖廷,他忙得收起了信笺,一边沉声问:“谁啊?”

“赵大哥,是我。”穆南山在门外轻声道。

“是南山啊,快进来,”赵靖廷忙得起身迎了穆南山进来,三月初的库伦还冷得很,他拉着穆南山进来,一边道,“南山,你好好儿坐着烤火,我给你倒杯热茶。”

“好,多谢赵大哥。”穆南山大喇喇坐下来。

“这时候让你过来,冻坏了吧?”赵靖廷把茶杯递到穆南山面前,隔着晕黄的烛光打量着对面的俊朗青年。

穆南山刚到库伦的时候才十九岁,那一年北狄皇室大变,他险些做了别人的刀下鬼,是谢伦拼死把他救出了北狄,那时候他哪里像如今这般英气逼人?

“哪儿就那么不经冻了?赵大哥,你别忘了我可是北狄人,北狄比库伦还冷呢,”穆南山含笑道,顿了顿,又问赵靖廷,“是不是京师又来信了?”

每次鹿知山给库伦来信的时候,也会顺道送来一封穆南枝写给穆南山的信,姐弟俩虽然多年不见,但是联系却一直没断过。

“对,这是王妃给你的信。”赵靖廷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封信递到穆南山面前。

穆南山忙得拆开了信,甫一看到穆南枝那扭扭曲曲的笔迹,他就忍不住笑了,他就这么一直笑着看信,看着穆南枝对他絮絮叨叨的三大张纸,他知道穆南枝最不喜欢写字了,这么耐着性子坐在书桌前给他写这么长的一封信,可见是费了些功夫的。

他认认真真看着每一个字,看完一遍,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这才把信又给折好,放回了信封。

他很想穆南枝,就像穆南枝也很想他一般。

“瞧你的表情,就知道王妃必定身康体健,一切安好。”赵靖廷含笑道。

“是,长姊很好,姐夫也很好,”穆南山点点头,这才抿了口茶,一边又对赵靖廷道,“谢大哥走了都快半年了,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