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星夜心理书系(全四册)
6923300000008

第8章 喜 怒 哀 惧——情绪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好用的调节方法,既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愉快的记忆。

第一节 28天大循环——情绪生物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情景,因而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这些不同的心理表现,都是情绪的不同形式。

也许你认为情绪只是一种感觉,“我感到快乐”或是“我觉得悲伤”,但是,我们需要对这个重要的概念下一个更广泛的定义,既包括躯体,也包括心理;既包括主观体验,也包括外部表现。心理学家将情绪定义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情绪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感受生活、感受自我的一种最直接形式。设想一下,如果你可以思考和活动,却没有感觉,生活将会怎样?你是否愿意不再体验到恐惧的感觉,同时又不得不失去感受爱人爱抚和亲吻的机会?你是否乐于以放弃欢乐为代价,去远离悲伤?显然,这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我们可以在快乐的情绪中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可以在悲伤的情绪中体会到失恋的酸涩;会在国家强盛时大声呼喊,举杯同欢;也会在同胞受难时心同此心,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的痛苦。这些都是情绪的不同功能。在一段情绪中,可以此刻欢喜,下一刻就转为愤怒,再下一刻可能又转怒为喜。在我们表情、心情变化的同时,生理的某些指标也在随之变化。

小莉最好的朋友简溪周末过生日,她特意跑到了市中心最大的商场,准备给朋友买一个精致的礼物。经过了几番精挑细选之后,她在一家礼品店里挑到了一个精致的玻璃杯。疲惫的小莉找到了一处顾客休息区,想要休息一阵儿,再出发回家。当她把玻璃杯放在了椅子旁边,刚刚准备坐下时,却只听见“哗啦”一声。一位中年男子走过她身边,同时一脚把她刚买的玻璃杯踢倒了,精致的杯子瞬间摔得粉碎,玻璃杯变成了玻璃碴。

一身疲惫的小莉,心里想着“这人有毛病吧,走路都不看脚下的”,她站起身,正要对中年男子发火的时候,发现他原来是一个盲人。冲到嘴边的怒火,瞬间变为无奈的愤怒。男子相安无事地继续向前走,小莉只好自认倒霉,回到礼品店重新买一个玻璃杯。

在这个故事中,小莉前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情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相应的主观感受,即小莉本人的心理感受,还有相应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反应。比如,当中年男子踢碎了她的玻璃杯时,她的主观体验是愤怒;外部表现是睁大眼睛瞪着对方,站起身来,跃跃欲试地想要骂人;生理反应则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直到她知道对方是一位盲人,情绪迅速转入下一个状态。在短短几十秒钟的时间里,情绪可以几经变化,一会儿达到高潮,一会儿跌落低谷,就像是一条波动的正弦曲线一样,周期地出现高峰和低谷,却时时刻刻地迂回前进着。

在每一次小的情绪周期之外,还存在一个大的情绪周期。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已经发现,每个人都有周期为28天的“情绪生物节律”。每一次高潮时,人会表现得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并且具有强烈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低潮时则会表现得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工作上也容易出差错。高潮和低潮先后出现后,继续进入下一次的周期循环。

在情绪周期中,有积极的情绪,也有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则会影响身心健康。《黄帝内经》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古代人已经看到了人的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变化;人在忧郁时,会出现胃酸增多、腹胀、腹痛、便秘等生理表现。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可是,如果长期使自己暴露在这样的情绪下,不仅会影响生活的心情,还会带来身体上的病变。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好用的调节方法,既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愉快的记忆。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勤奋、老实,每天卖力地工作,辛苦地经营着他的土地和房屋。每次,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他都会借着满腔的怒气,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等气消了之后,一个人坐在田边喘着粗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的辛勤劳作终于有了成果。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可是,不管他的房子多大,土地多广,只要与人发生了争执,内心怒火中烧时,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多年来,所有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习惯,可是,当别人问他为何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时,他却不愿意说明原因。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时,老人已经拥有了大片的房产和土地,可是,他虽然已经很老,走起路来也颤巍巍的,却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

一次,他又被人惹生气了,拄着拐杖的老人开始绕着土地和房子,艰难地前进。等他筋疲力尽地走完了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老人独自坐在田地间喘气,他的孙子走过来,担心地说道:“爷爷,你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像以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看着爷爷沉默不语,一直心存好奇的孙子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爷爷,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呢?”

爷爷原本不想说,最终耐不过孙子的一再恳求,终于道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爷爷说:“年轻时,我如果和别人发生了争执,生气时就绕着土地跑上三圈。一边跑,我就一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也这么小,我不应该把时间花在和别人吵架,和别人生气上。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渐渐消了,马上就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努力工作。”孙子又问:“爷爷,现在您拥有了大片的房产和土地,已经变成了非常富有的人,为什么生气时,还是要绕着土地跑呢?”老人笑着说:“我现在绕着土地跑时,会边跑边想:我的房子已经这么大,土地已经这么广阔,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所有的气就都消失了。”

孙子恍悟:“原来,这是爷爷自创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啊!”

第二节 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情绪的身体语言

情绪的外部表现就是表情。面部状态、身体姿势和语调变化,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再配合上一个恰当的声调、丰富的肢体语言,就可以生动、准确地表达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甚至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点。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达情绪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比如,高兴时的“眉开眼笑”,气愤时的“怒目而视”,恐惧时的“目瞪口呆”等。反之,我们也可以透过眼睛传达出的表情,来判断对方的内心世界。

郑中基有首歌唱道:“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很多情况下,我们只需要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就能够读懂对方的内心。眼睛的眨眼频率、眼珠的朝向、视觉方式的变换等,都能够表达一定的心理内容。当一个人眨眼过多时,他的思维没有活动;相反,当他的眨眼开始放慢时,说明他正进入思考状态。

除了面部的表情之外,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势和语调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爽朗的笑声表达的是愉快,低声的呻吟表达的是痛苦;播音员解说欧洲杯的比赛时,声嘶力竭地喊叫,是一种紧张和兴奋,而当谈及一位伟人去世时,播报员总是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一种悲痛和惋惜。

一个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所以,众多罪犯才会被自己的表情出卖,让经验丰富的警察或者权威的心理学家识破他们的谎言。比如说,人的微笑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当人们表达真正的微笑时,面颊上升,堆起眼周围的肌肉,如果此时做脑电反应,会发现大脑左半球的电位活动增加。当人们假笑时,并不是感到愉快,仅仅是为了表示礼貌,或者掩饰尴尬,这时仅是嘴唇的肌肉活动,下颚下垂,大脑左半球电位活动不明显。懂得这些的人,就可以在人的脸上轻易看出你是真笑,还是假笑。

值得庆幸的是,人的表情各有姿态,全人类的表情却有一个相同的标准,就像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中所说的一样:“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为全人类所理解。”也就是说,即使东西方存在文化差异,文明社会和原始部落存在差异,并不妨碍生活在北美洲的人读懂南非原始部落的表情,也不会妨碍欧洲人读懂中国人的想法。这一点,心理学家艾克曼在他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

风靡全球的美剧《Lie to Me》让我们见识了通过微表情识破谎言的技术,也让一位研究微表情数十年的心理学家的成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他就是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艾克曼是一位执着于个人研究的学者,同时也是一生致力于谎言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故事不乏曲折,却始终充满朴素研究的意味。

1934年2月15日,保罗·艾克曼出生于华盛顿特区,他的父亲是一位儿科医生。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在餐桌前阅读最新的医学期刊,并且花费时间研究。对研究工作的高度热情,成为父亲留给艾克曼的宝贵财产。

14岁那年,艾克曼的母亲死于躁郁症,这一情节在《Lie to Me》中曾反复出现:年龄到49岁(母亲自杀的年龄)的莱特曼博士,一遍一遍地回忆着母亲自杀前的情节,期待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正是由于母亲的死,让艾克曼决定投身于心理学,将来帮助像母亲那样不幸的人。

在大学期间,艾克曼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弗洛伊德迷。他不仅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所有著作,甚至在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常常引用弗洛伊德书中的德文原话。在心理治疗的工作中,他发现了一种“非语言”交流的存在模式——人们往往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就可以表达意图,并不需要语言的参与。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对人类手势和表情的一时兴趣,竟会成为他付出一生时间的研究事业。

为了研究“人类表情具有文化一致性”这一课题,他周游了世界,到了日本、巴西和非洲的很多国家。在旅行的同时,他搜集了许多人的表情照片,他们都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然后,他会把这些照片带到另外一个地方,要求当地人进行辨别和甄选。结果,他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当地人都能够理解那些表情照片的含义。随后,艾克曼进入尚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通过在部落内部的详细研究,证明了自己始终坚持的想法。

艾克曼到了一个部落成员天性善良、与世无争的部落。在那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见过工业文明,他们认为点着的火柴是来自魔法,从未见过手电筒,更没有通过镜子见过自己的脸。艾克曼花费了一些时间,尽量让当地人能够理解他手上的照片,有时候,他会为一个表情照片编一个故事,有时候他则会问“如果你朋友来了,你会是什么样的表情”,然后让部落成员从众多照片中选择。在原始部落的测试中,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够看懂世界各地人的表情。在原始部落逗留的日子里,他也记录下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回国后对一些大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证明,艾克曼带回国的“原始表情”,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也都能够正确理解。虽然处于石器时代的人尚未开化,但是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表情是共同的。因此,艾克曼得出结论:表情有文化一致性,不同文化下的表情是一样的。

在后续的研究中,艾克曼发展出了他的测谎技术,并且开发了一个视频测试,专门寻找具有识别表情差异超能力的天才,于是,我们看到了《Lie to Me》中的精彩剧情和那些具有表情测谎能力的天才心理学家。

第三节 从改变认知开始——掌控情绪

课堂上,老师进屋后一言不发,从储藏柜里拿出一张白纸板,然后在上面涂了一个大大的黑点。班上的同学搞不明白老师在做什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时,老师举起白纸板,大声地问道:“同学们,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个黑点!”老师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同学们再仔细想想,还能看到什么?”这时,学生们开始大声地议论起来,“明明就只有一个黑点,还有什么呀?”“对呀,对呀,老师只画了一个黑点嘛!”……学生间的议论还在进行,老师突然大声地说:“谁说只有一个黑点?这么大一张白纸大家没有看见吗?”原本议论纷纷的学生们,顿时哑口无言了。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一件事中,只看到了最糟糕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你是不是整天想着那些倒霉的事儿,而忘了天空中灿烂的阳光?你是不是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而忽略了他拥有的一大片的白底?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管是喜悦的、痛苦的、悲伤的,还是苦涩的,我们都要分开来看。从糟糕的角度考虑,也要从乐观的角度考虑,遇到难过的事情,与其伤心痛苦,不如微笑以对。其实有时候,转换一下角度,就能够改变心情。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且适时地应用起来,保持平常心,才能够平和、客观地对待身边的任何事情。

转换了角度,原本倒霉的事,可以变成一种庆幸;原本沮丧的情绪,也可以雨过天晴。当然,转换角度并非自欺欺人,我们是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在可以选择悲伤,也可以选择庆幸的时刻,选择一种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办法。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人生的重要哲学。

有一次,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虽然国家的重要文件得以保存,家中财物却被盗走不少,损失惨重。事发后,罗斯福的朋友纷纷写信安慰他,他却很乐观地一一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这是伟人的智慧,也是伟人的胸襟和气度。许多处在社会大潮中的人,总是会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够高贵,抱怨自己没有才能获得地位和财富,抱怨激烈竞争的环境不曾给自己机会,最后弄得自己整天郁郁寡欢、心情郁闷。其实,假如你能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让你变成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或者让你生来就有惊人的天分和才华,你是否能够经营得当?是否能创造出色的成绩?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当你能够换个角度思考时,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并不容易。那些气愤和心有不甘,也不过是自己的心态问题而已。转换个角度,将自己的聚光灯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与其气愤不平、到处抱怨,不如从这一刻开始努力开创自己的生活。心情愉快,情绪自然也会平和泰然。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才对,幸亏它不是扎在眼睛里。”第一次看到这话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幽默的调侃与戏谑;经过时间历练的人才会慢慢发现,其实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是需要经历得失,经历苦乐之后才能体悟的人生智慧。

我国著名画家俞仲林因擅长画牡丹而闻名遐迩。有一次,他刚刚画了一幅“牡丹图”,就被一位收藏家买走了。这位收藏家买到了俞仲林的牡丹图,心里非常高兴,回家赶忙将画裱起来,端端地挂在大厅里。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这幅画,大呼不好,说:“兄台呀,你买的这幅画是个次品吧?你看,这牡丹花没有画完,缺了个边儿。牡丹代表富贵,这缺了角的牡丹,岂不意味着‘富贵不全’了吗?”

收藏者一听,大吃一惊,也觉得牡丹残缺一边不好,不是一个好兆头。于是他将画取下,退回给俞仲林,请求他重画一幅。

俞仲林听后哈哈一笑,说:“牡丹代表富贵,所以要缺一边,这是取‘富贵无边’之意,代表着吉祥祝福呀!”

收藏者听了俞大师的解释,顿时感到心花怒放,又把画当宝贝一样拿回了家,重新挂到了大厅里。

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幅画上的牡丹依旧是少了个边。可是,如果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认识不同,情绪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像心理学家埃利斯总结的理论:外界事件会让我们产生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当事件本身无法改变时,想要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就必须改变对事件的想法和认知。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要试着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事实,就要改变态度;如果不能事事顺意,就要转换角度,改变心情。

第四节 现代人的心灵杀手——抑郁情绪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我很郁闷”“最近很烦躁”“别理我、烦着呢”等等这类语言,实际上,这些词都是抑郁情绪的代名词。

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前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地运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的人为了工作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有的人不得不在飞机上吃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缺乏活动,每个人白天工作时,被关在办公室里,回到家则被关在卧室里。这种与世隔离的情况,难免有时遇到工作不顺,有时遇到情感受挫,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抑郁情绪。有很多心理学家提醒说:我们的身体已经跟不上21世纪这种缺乏睡眠、营养不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了。

所谓抑郁,就是一种极度的疲倦和无意义的感觉,在情绪上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热情和动机,觉得活着很累,很没意思,甚至出现厌世的想法。它是人群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现象,只要注意调整和治疗,不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都是短期的。即使存在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在心理防御功能的配合下,恢复正常的、平稳的心理。不过如果抑郁情绪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会逐渐恶化,就是心理问题了。如果抑郁情绪持续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都存在,则可以确定是抑郁症状。若非如此严重,其他抑郁状态都是普通的抑郁情绪而已,是每个人都会有,都会经历的一种情绪状态。

贝蒂是一位36岁的抑郁症病人。她在病人陈述中诉说了自己遭受的痛苦以及其艰难曲折的求医过程。她说:“这几年来,我一直饱受胃痛、头痛、抑郁和过敏反应的折磨。”她的表情凄然,好像经历过生死一样的痛苦。“我一直使自己安静和镇定,可是一直都做不到。我总是战战兢兢地,如同被绑在了一个拉得过紧的弓上,时时担心着自己的安危。我总是非常敏感,容易激动,一点小事儿就让我情绪失控,身边的人完全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外,我还特别容易生气,脏了没洗的咖啡杯,或者滴落果酱的地板,都会让我脾气爆发。”

“在我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起初,我的背疼得厉害,肩周也痛,外科医生认为没什么特别的病,不过是一种由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普通疼痛,妇科检查和神经科检查也没有查出任何病变。我尝试过按摩,可是他人的触碰让我感到紧张;我也尝试过体操和放松运动,可是过度劳累让我疲惫不堪。实在没有办法时,神经科的医生给我开了镇定类的药物。服下后的确有效,可是,只要药一停,一切毛病又找上来了。我知道自己不正常,我想我是真的病了,可是,却不明白原因在哪?”

很多人都会走过贝蒂一样的求医过程。他们习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直到任何药物都无法帮助他们摆脱痛苦,他们才决定寻找心理治疗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贝蒂也是一样,她在一年之内经历了婚姻失败、母亲去世和失业的三重打击,在最初的三个月里,她还可以正常生活,靠社区的义工工作打发时间,直到身体上的痛苦几次三番地折磨着她,她才找到了心理医生,确定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情绪的产生通常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义务,逐渐形成自我价值的观念后,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会产生忧虑不安,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历时很短,时过境迁,很快就会消失。但对有些人来说,则会经常地出现,甚至陷入抑郁的状态而不能自拔。

导致抑郁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性格原因。有的人性格内向,习惯用悲观、消极的观点看待问题,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卑心理,常常用一种假想的视角,把自己想得处处不如别人。比如,当看到某位同窗好友取得成功时,就会暗暗自责:“人家那么有本事,我一点能耐都没有。”如果恰好自己遇到了挫折,也会说:“为什么好运到处帮助别人,却从来不会眷顾我。”而且,情绪会长久地留在过去的错误中,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整日忧心忡忡,深深自责。

陷入抑郁状态的重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思维迟缓,兴趣丧失,闷闷不乐,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干什么都无精打采,不愿与人交往,看上去疲惫倦怠、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

在美国,大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患上了抑郁症。心理学家伊拉迪经过了几年的研究,找到了一个独创的良方——跟着土著人一起锻炼。他观察到,新几内亚的土著人甚少患有抑郁,或者沾染抑郁的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每天都会进行几小时的锻炼,包括步行5~10公里寻找食物,为了搭建房屋而长距离地运送原木,每天的祭祀活动还会让每个人都跳上几个小时的舞。可以说,回归到原始社会的生活,按照我们祖先的方式运动,让自己的身体不再局限在沙发和冰箱的距离,或许可以成为赶走抑郁的一个良策。

第五节 不安像空气一样弥漫——焦虑情绪

你的生活,是否白天需要面对许多外界的压力,夜晚还要经受失眠的折磨?你对工作,是否每天尽心尽力地完成,还是要为随时的升迁或调职担心?你是否也会抱怨,为什么别人能够生活泰然,而我却要每天奔波劳碌,疲于奔命?这一切,是你天生个性忧郁,喜好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还是生活的经历让你焦虑如此?

其实,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正在经历着焦虑情绪的考验。它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地存在身边,也像寄生虫一样,渐渐地吞噬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快乐的灵魂。焦虑让人生变得沉重,变得悲观,让恐惧和怀疑时常侵蚀着内心。可是,你能够体验到的却只是无止境的担忧,是快乐生活的一去不返和内心的焦躁不安。

常建是一名已过而立之年的部队机关干部。他性格乐观、开朗,与人为善。在家中排行最小的他,从小备受父母和哥姐们的照顾,自从娶得爱妻之后,可谓生活平稳,安定富足。可是,最近半年来,他却时常心情烦躁,工作上常有不顺,回到家也经常和老婆吵架,闹得全家人都跟着他担心。原本一个气质儒雅的男人,怎么短时间内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一切都是焦虑症惹的祸。

常建从小生活环境优越,而且他还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难免更受长辈的宠爱。可以说,从他出生开始,父母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人生,他无须过多担忧,更不必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在27岁那年,他遇到了小他五岁的妻子筱禾。筱禾是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不仅人长得漂亮,气质也好,温柔似水,小鸟依人。经过充满波折的一段热烈追求,常建终于得以娶得娇妻回家。不过,筱禾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了他,自然对他期望甚高,这使他时刻期待着自己能够更完美,心理上多少有些劳累和自卑。

平时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却无奈时局难料。就在他一门心思想要晋升,在更高层面上施展才华时,恰逢他所在的部队进行整编,需要抽调一批机关干部,随军队驻扎到海岛上。原本事事顺意的常建,万万没有想到,抽调的名单中会有他的名字。接到报到的通知后,他就怀疑有人在背后陷害他。费尽周折调查一番之后,也没有找到期待的答案。心灰意冷的他,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妻子一边哭诉着自己的命苦,一边埋怨着丈夫的无能。

调去海岛工作后,他整天都是愁眉苦脸的,而且还疑神疑鬼,担心还会有人在暗中算计他,担心自己哪一天会被调离到环境更恶劣的地方工作。于是,他整天神经紧张,眉头紧锁,对生活的环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不安。同时,远在他乡的他还在时刻担心家里的美娇妻,生怕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会因为长久分离,而投入他人的怀抱。

长久的心理焦虑让他痛苦不堪,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领导出于工作的考虑,建议他去咨询心理医生。当他坐在心理咨询室里,一一陈述了生活苦恼后,医生就准确地做出了诊断——常建是患上了焦虑症。

焦虑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考试前的学生总是会担心自己没复习好,担心考试的问题没有温习过;产房外的老公总是会担心妻子的状况,在走廊里走走停停,坐立不安;在面试场外焦急等待的应聘者心跳加速,胸口憋闷,手心都攥出了汗来。这些平常的焦虑情绪,是对冷漠生活的一种调节剂,也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一位德国精神病学家曾经说过:“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也就是说,适当的焦虑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用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淡的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能够刺激大脑神经,丰富我们的情感。可是,凡事总是要适量才好,就像美味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也会肚子痛。如果总是处在焦虑的状态,总是为了不会发生的事情焦虑,结果焦虑的情况变得异常严重,或者焦虑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那么就可能变成常建的情况,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

排除焦虑情绪,不能像解决口渴一样,喝点水马上就消失了。它需要长久的耐心,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一颗安稳沉静的内心。只有告别心浮气躁,告别胆小怕事,告别沉默自卑,才能在身心舒畅中重新拥抱生活。

下面是排斥焦虑情绪的实用方法,如果你此刻正感受焦虑,深受其扰,不妨尝试一下。

1.做充分的运动。跑步、慢走和球类运动,可以消耗掉神经紧张时身体分泌的化学物质,让肌肉回到放松的状态,还能够消除肌肉疲劳,以达到控制焦虑情绪的目的。

2.洗热水澡。当我们神经紧张、内心焦虑时,会相应地减少流到四肢末梢的血液,使肢体变得僵硬。这时,用热水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放松。切记:不可用冷水洗澡。冷水会使血液远离四肢,增加焦虑情绪。

3.听音乐。音乐能够使肌肉松弛,也会帮助精神放松,使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

第六节 一点就着的炮仗脾气——情绪暴躁

家喻户晓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妻子是众所周知的悍妇。苏格拉底宁愿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树下思考,而不愿意回家面对自己的太太,就是因为他的妻子性情非常急躁,常常当着众人的面让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下不来台。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破口大骂起来,学生们都非常吃惊,不明所以。继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过去,让苏格拉底全身湿透,瞬间变成了落汤鸡。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还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一直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忍让,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您的夫人如此暴躁,又如此凶悍,您为什么不教化她呢?”苏格拉底沉吟了一下,回答说:“正因为她如此的凶悍,如果我能够容忍她,就能够容忍全世界的人了。”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后来成为千古名言,其中包含的人生学问和智慧引发后世人的不断深思。

自古以来,悍妇太太一直是让丈夫头疼的对象,最出名的莫过于苏轼笔下的“河东狮”。虽然这些有涵养、有风度的丈夫渐渐找到了与悍妻和谐相处之道,可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脾气暴躁的人,或者一不小心,我们自己变成脾气暴躁的人,可能就不会如此幸运了。

俗话说:气大伤身。虽然这只是一句百姓总结的俗语,却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让自己气不过的事情。面对同样的事情,心态平和的人可能耐心地搞清楚事情真相,随后就相安无事了。而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却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首先乱发一通脾气,大吼大叫,气愤至极,还可能伤及身边的桌椅板凳、日用器皿,最后事情并没有愉快地解决,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系列的身体隐患。

在职场上,无法合理控制情绪的人,很容易得罪同事或者领导,使人际关系遭遇挫折,严重时还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而且,经常发脾气,或者遇到点小事儿就暴跳如雷的人,常常容易患上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身疾病。因为,拥有“小暴脾气”的人,按照性格分类来讲,属于我们前面介绍过的A型性格。这类人素以脾气火爆,情绪难以自控著称。他们喜欢竞争、有闯劲儿、好斗,偏爱显示自己的才华,但是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内心,对人常存戒心。

最初提出“A型性格”这一概念的是一位美国学者弗瑞德门。他就是观察了大量的冠心病人之后发现这一特点的。弗瑞德门通常用四个单词来概括冠心病的特征,即易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因为这四个英文单词中有两个以A开头,因此弗瑞德门将这种性格命名为“A型性格”。

脾气暴躁的人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生理因素,就是血液中的5-羟色胺不足。这是一种调节情绪、控制行为的物质,如果人体分泌过少,就会无法抑制情绪,遇事容易暴躁、发怒。这种因素往往来自遗传,而且常常显出家族性,也就是说,如果老爸脾气火爆的话,儿子一般也会如此。脾气暴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心理因素。脾气火爆的人一般缺乏幽默感,对待事物认识不足,又期望过高,如果事情无法按照预期的发展,他就容易思维极端,冲动发怒。

虽然说一个人的性格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每个人的情绪依旧是可以调节的。下面是调节脾气暴躁的小秘方,如果您恰好经常生气,无法控制自己的“小暴脾气”,不妨按照这几个秘方尝试一下。

1.学习克制自己的暴躁脾气。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情绪要平稳。在出口伤人前,先数十个数字,将不恰当的话语沉淀一下,通过时间上的缓冲,帮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

2.转移注意力。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可以尝试着转移一下话题,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迅速离开,去找朋友谈心,出门散散步,或者干脆到广场上跑几圈,把情绪释放出来后,再回头谈事情的具体细节。

3.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不要动辄指责别人,也不要将自己的一时痛快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可能你只是随便发发火,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却会给别人带来深深的伤害。常常想想,如果有人对你大发脾气,你会怎么想?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重要一步。

4.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具有A型性格的人,总是忙忙碌碌,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同时做好几件事。这样一来,也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过度紧绷的状态,因此遇到事情,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火。平日里,可以用一段纯粹的休闲时间,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部节奏缓慢的文艺电影,在长时间的沉静里安定情绪,对控制暴躁情绪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