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法则
6966600000023

第23章 识破骗子的技巧

骗子的最拿手把戏就是制造假象,而我们防止被骗的最根本的方法也就是识别这种假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骗子之骗术,可谓五花八门,诡异多端。自古及今,其传统手法不外为五个字:装、色、吓、诈、串。

①装骗:即伪装身份、职业或其他为世人所崇敬的角色行骗,其中又有装官行骗(伪装成上级首长、首长秘书、高干子弟、新闻记者、政法公安人员等等行骗);装亲行骗(装成富人亲戚,骗取富人财物);装富行骗(乔装成公司经理或港澳台富商,到处招摇撞骗);装神行骗(江湖骗子作为“师门”法宝,装神扮鬼以画符、念咒、扶乩、祈神禳鬼等花样愚弄群众,骗财骗色)。

②色骗:以女色为钓铒,骗取钱财。常见者一曰“放白鸽”,二曰“仙人跳”。所谓“放白鸽”,就是行骗者将自己妻女或拐骗而来的女子,“放”出去当有钱人妻妾,嘱其捞足钱财后再像鸽子那样飞回来。所谓“仙人跳”,就是男女合伙,猎物上钩之时,女骗子之“丈夫”或“亲属”突然闯入,敲诈勒索。

③吓骗:用恐吓手段敲诈勒索钱财。通常采用写匿名信,信中夹带“利刃”之类的凶器,恐吓对方于指定时间、地点交出指定数额的款项。

④诈骗:施用各种奸诈之诡计行骗。目前常见的是利用签订购销合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诡计行骗。

⑤串骗:合伙串通行骗。当今骗子大多结成团伙、狼狈为奸。

骗子的骗术总是因人而施。贪小利者,以金钱为诱饵;喜欢女色者,以色相为诱饵;官欲熏心者,以官位为诱饵;信神信鬼者,以神灵为诱饵。可见,骗子所以得逞,不一定是骗术高明,乃因被骗者心理上有许多一攻就破的弱点。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新时期,骗子又变换手法,较多采用如下骗术:

①以签订购销合同为名行骗:就是打着“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等招牌,采取“你购什么东西,我可以供应什么”等诈骗方法,以“烟搭桥,酒开路,钱拢路”等手段,买通对方有关人员订立合同,以达到诈骗之目的。

②以办学为名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广大青少年急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以办“刊大”、“函大”、“补习班”、“技校”以及“预售书籍”,发“通讯员”、“记者”证等名义,通过广告形式进行诈骗。

③以伪币和假劣商品诈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更加繁荣。一些人想发财,而又不想付出艰苦劳动,财迷心窍不走正道,便无视国家法律,以少利小本大肆伪造假币、名牌产品、商标,包装贩卖倒卖,牟取暴利。有的诈骗分子还以代购紧俏商品行骗。

骗子的行骗对象比过去也有改变,由过去的不特定的个人转向“两户一体”中的暴发户或国营、集体企业,特别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的乡镇企业。诈骗的数额往往很大,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在手法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形式,如境外人员利用已被吊销或伪造的信用卡,在我国银行领外汇或兑换券,假借合股经营或筹集资金之名,骗取单位或个人交纳股份基金,得手后逃之夭夭。

现实表明,不管骗子怎样狡猾奸诈,怎样乔装打扮,“狐狸终究藏不住尾巴”,骗子是可以被识破的。识别骗子,关键是要掌握其语言特点和行为特点。

(1)骗子的语言特点

骗子行骗,总要进行广泛的人际交往,首先需要有语言表达能力。为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就千方百计使他们的语言具有诱惑力。这就决定了骗子的语言具有与普通人不同的独特性。

①他们口若悬河,舌巧如簧。最起码也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②他们甜言蜜语,善于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实际上是口蜜腹剑。

③他们往往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天花乱坠,故弄玄虚,目的是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

④为了以假乱真,往往说得有根有据,煞有其事,而且绘声绘色,信誓旦旦。

⑤当对方有所察觉和怀疑时,他仍会巧圆其说,假作镇定。

⑥当被别人看出破绽时,说话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答非所问,拐弯抹角,词不达意。当他们露出马脚后,为了脱身,故作委屈,指天发誓,企图蒙混过关。

(2)骗子的表情特点

面部表情是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只要我们缜密观察骗子的表情,他就难以隐影藏形。骗子的表情特点是:

①由于骗子说的是假话,做的是假事,必然是做贼心虚,提心吊胆,这样就会引起生理机制发生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会面红耳赤,肌肉不舒展。

②由于其生理机制发生变化,使得声带不正常,特别是在初次见面谈话和将猎物弄到手时,往往是语音短促,音色混然,声调低沉,发出轻微的不易察觉的颤音。

③他们在谈笑时,由于面部肌肉不能舒展,在他们笑容里表现出明显的不自然,显现出皮笑肉不笑的神态。

④他们的眼睛充满虚伪、狡诈和警惕的神色,在对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时,往往还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和恐怖的神色。

(3)骗子的行为特点

骗子所以能骗人,人们所以会上当受骗,是由于骗子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骗取信任——诈取钱财和女色。骗子的主要行为特点是:

①利用有的人想拉关系,走后门的心理,冒充招工、招生、招兵的“三招人员”,假借帮忙,让人上当。

②利用有的人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心理,冒充“首长”、“领导”、“秘书”、“高干子弟”等角色,骗财猎色。

③利用有的人爱慕虚荣,想买“名牌”、“洋货”的心理,佯称自己经常去香港,跑国外,诱人上钩。

④利用有的人崇洋媚外、留洋出国的心理,冒充港商华侨,使人上当受骗。

⑤利用有的人想“农转非”、吃商品粮的心理,冒充公安人员招摇撞骗,诈取钱财。

⑥利用有的人封建迷信、久病乱求医的心理,把自己打扮成“圣人”、“天师”、“华佗”、“神医”,装神弄鬼,使信神信鬼者人财两空。

⑦利用有的人爱打小算盘,贪小便宜的心理,抛出诱饵,骗人“入局”(圈套)。

⑧利用有的人粗枝大叶,工作马虎,乘虚而入,以伪造支票、发票、提货单、证件等,以假乱真、虚报冒领、订假合同等方式混水摸鱼。

⑨骗子善于模仿各种人物的穿戴、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往往表现出故作高深、装腔作势的神态,显得很不自然。

尽管骗子的骗术五花八门,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作案。因此,要预防受骗,必须牢记如下要诀:

第一要洁身自律,戒除贪念。侥幸发财之心不可有,不义之财不可取,不该得到的名利不能要。

第二要随时提高警惕,对那些炫耀身份头衔,夸夸其谈的陌生人,不可轻信。不可随便买别人的“便宜货”,也不可随便托生人购买家用电器等,以防上当。对同住旅馆的生人殷勤献烟和饮料,切不可随便乱吃,以免喝了骗子的“迷魂汤”。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可轻身许人,以免上当受骗。

第四要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签订经济合同要依法办事,最好请司法行政机关公证。

第五要发现上当受骗,要即刻报警。

(1)怎样防止商业骗术

商场中尔虞我诈,防不胜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古语要牢记。因此我们应当注意:

①“便宜莫贪”,世上永远没有便宜的事,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句便要问,为什么偏偏选中我捡这便宜。一个没有交情或交情不深的人,说因为看上你,信托你,照顾你,可不要飘飘然。俗语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你一见如故的人,你可小心了。此外,世上绝少蠢人,一个蠢人,无缘无故地向你求助,而你帮助他之后又会有很大利益的,通常是骗局,你自己可能就是蠢人。

②商场是名利场,人人都很现实,做文章时可以十分清高,一做交易时,都很势利。如果一个人表现得一无所求,为兴趣与你合作等等,他明摆着就是骗你。

③交易对方利益有矛盾,如对方毫无所谓,不断让步,一副生恐你不肯成交的样子,这笔交易一定有问题。如果无诈,则是对方太需要你,你的价钱和条件等等有问题。一般来说,“先小人后君子”通常是双方互利的交易,“先君子”的很可能多沦为“后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自己做“先小人”。

④在对方未缚住自己时,千万不要先做茧自缚,在未有书面合约或对方没有投有资源时,不要自己先投入资源。一旦己方“米已成炊”,如箭在弦,不得不发时,便完全被对方所控制,一点讨价还价的力量都没有了。

(2)怎样防止空卖骗术

这是一种“借出卖术”的经济诈骗方法。骗子们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仅凭一张油嘴和随机应变的本领,就能把并非属于自己的东西“借来出卖”,使买主钱物两空,叫苦不迭。

法国曾有一个骗子,谎称政府委托他拍卖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艾菲尔铁塔,结果使不少精明的钢材商人上当受骗。在我国,这种骗术曾在清末民初大量流行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又兴起,被骗者有单位有个人,共同的失误都在于尚未弄清物品的真正的主人的情况下,匆忙成交,结果都买下了别人的东西。

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即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名叫蒋华的无业游民,偶然在一家理发店里结识了甘肃某单位的采购员朱某。言谈之中,蒋得知朱某要买一批劳动手套,于是信口开河,说自己是某被服厂供销科长,这事包在他身上。朱某信以为真,三言两语便与蒋华达成了初步协议,然后提出要看看货。蒋推说今天厂里休息,约好第二天上午碰面。分手以后,蒋华立即找到一家小被服厂,谎称联系业务,到了该厂库房,很快又与保管员攀上了交情。厂方要与他谈生意,他推说自己只是办事员作不了主,明天请自己的头来看看再说。第二天一早,蒋将朱某直接带至该厂库房。保管员因为头天有些熟了,就向他打了声招呼,蒋华煞有介事地点了下头,领着朱某进了库房,一指左边一堆手套,对朱某说:这就是给你准备的货。未等朱某多问,蒋立即拉朱某上街吃饭,就在席间,朱某醉熏熏地与蒋华签订了一份5000双手套的购货“合同”,把4000元现金交给了蒋华,而蒋华则给了他一张白条写的“提货单”。第二天下午,当朱某拿着“提货单”去提货的时候,情况可想而知。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如某地曾有一个体商贩到烟台贩苹果,被一名自称货主的人带到果园后,回到旅社付了款,再去提货时,才知苹果根本不是那人的。

空卖骗术的原理,是利用了人们在判断事物之间关系时经常出现的感性错觉,因为大多数的物品归属,外观上都不明显,都具有可借用性。比如,当一个司机模样的人站在一辆无人的汽车旁,我们往往不加思索地认定此人就是汽车的主人。骗子们就是利用了这种错觉,同时又时常伪造对证明自己身份有利的证据,如与库房保管员打招呼等等,以此来制造假象,达到行骗的目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有时过于相信感觉,以为都是亲眼所见,还会有假?而假像往往就混杂在这种感觉判断中。对付这种骗术,主要是打消感性错觉,通过理智的查证方式,弄清物品的真主人。如请对方出示身份证件和有关所有权证明等,同时也应尽量寻找活的人证,如物品保管员、果园工人及左邻右舍等,切不可仅凭感觉,草率行事。

(3)怎样识别假秤

在农贸市场上,有些商贩经常在秤上做假,短斤少两。他们是怎样做假,使用什么手段使假的,下面把他们的手法揭露出来,以供读者注意。

①他们往往在秤头部附加各种杂物,如在秤毫孔内加木棍、纸、钢铁片;秤盘里面或秤链上端、刀卡处加粘合物、磁铁、铁钉、铁丝等;在秤盘底部贴各种粘合物。

②他们将秤杆尾部断去一些;去掉或更换秤砣上的铁环;或将秤砣底部磨去一些;秤砣内钻个眼,外面涂上黑色物;还有人使秤砣绳变短、变粗或变宽。

③在手缝中夹一块磁铁,随时将磁铁加在秤上;有的手指压秤杆,有的快速送秤砣,造成秤尾高翘假象。

④使用套筒秤、水银秤杆:所谓套筒秤是将秤前部固定的金属管弄活,卖者根据需要将管推进或拉出,从而使秤变小或变大。水银秤则是将秤的金属管里灌上水银,用时倒动水银,从而改变秤的重心。

我们只要稍加注意,便可识别他们的变戏法。

(4)怎样认识假广告骗术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信息的传递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播信息的广告则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面对这种趋势,骗子们的黑手也伸了过来。他们一方面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针对广大消费者,刊登虚假广告进行诈骗;另一方面也利用真实广告所透露的信息,对广告刊登者进行欺诈。

以消费者为目标的诈骗主要有三种:①以举办各种“快速致富”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如各种农副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各种美容、裁剪技术培训班等为名,采取函授的方式,骗取学员的“报名费”、“学费”和“教材费”等;②以提供人们急需的新产品,如各种家用小电器、小电器具,各种“特效”日用化妆品,各种“专治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等为名,采取邮寄售货的方式,骗取贷款;③以征婚为名,玩弄女性,骗取钱财。以刊者为目标的诈骗主要是以应婚为名,骗取征婚者的钱财,由此,便形成了广告骗术的三种具体形式:函授骗术、邮购骗术和征婚骗术(包括以应征为名的诈骗)。总体而言,又以虚假广告诈骗消费者的情况最为普遍和突出。刊登这些广告的骗子成份复杂,既有个人,也有集体;分布范围很广,有的甚至成为当地民风的一大特色,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炮制虚假广告。据有关部门统计,制造虚假广告最集中的地区是浙江温州的永嘉县和河北沧州的献县。两地相隔千里,呈南北呼应之势。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刺激下人们的各种心态。

(5)怎样认识乞丐骗术

乞丐骗术是一种特殊的诈骗方式,施骗者以乞讨为名,利用人们的善良与轻信达到行骗的目的。这同真正的乞讨行为不同,真正的乞丐主要是为其基本生存需要而乞讨食物,钱是次要的,他们之所以行乞是为生活所迫。而乞丐骗术则纯粹是以获得为目标,并且不少人是自觉自愿地从事这一“行当”的。不过,真正的乞丐和乞丐骗子之间并无绝对的界线,有许多乞丐骗子原来也是为生活所迫而乞讨,但行乞一久,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便开始编造谎言来骗取施舍,进而转化成职业乞丐,即乞丐骗子。

乞丐骗子的种类非常繁杂。以活动方式划分,既有无组织的单干型,也有有组织的群体型。无组织的乞丐一般只为个人利益而行乞,他们自讨自用,行动自由,不受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而有组织的乞丐则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以同乡、家庭等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选出头头,有组织有计划地行乞。按其外表形式,又可分为传统可怜型、厌恶型和新型的时髦型。可怜型与过去的“同行”别无两样: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神情暗淡;厌恶型的也一如既往:衣服肮脏,逢头垢面,神色狡诈;而那些时髦型的乞丐则衣冠楚楚,油头粉面,神采飞扬。这三种乞丐在乞讨方法、方式及时间等方面都不大一样,可谓“各有千秋”。由于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乞丐所使用的不同手段,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乞丐骗术:同情骗术、厌恶骗术和好感骗术。

(6)怎样识别迷信骗术

这里所说的迷信,是指封建迷信,它包括命相、风水、巫术等几种形式。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大都是些没有正经职业的游民,诸如算命先生、阴阳先生和巫婆神汉之流。他们一般都缺乏劳动致富的技能,而且好逸恶劳,除了会摇唇鼓舌以外别无长技。就凭这三寸不烂之舌,他们整天东游西逛,流窜于广大农村、城镇闹市、学校门口以及旅游点和寺庙外。因为农村精神文明水平相对落后,封建余毒很深,相信迷信的人较多;而闹市因为人群聚集,其中免不了有失意者或懒散闲人,穷极无聊时,往往会打上一卦;中学大学每逢高考和毕业分配,总有一些学生自感前途未卜,便求助于神灵;旅游者中有些人为了增添游兴,也经常凑趣算上一卦;到寺庙朝拜的又大都是信命的人,自然也成了他们的主顾。

信命的人如此之多,足见迷信的确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说到底,迷信终归是迷信,就连那些利用迷信的骗子们也未必相信这一套。如果他们果真能预知祸福,那么为什么不掐算一下到那儿能捡块金子,也省得费力气干这偷偷摸摸的营生?如果他们可以驱鬼治病,那么为什么自己病了却要跑去看医生?如果他们真有通天的本领,凡事总能逢凶化吉,那么为什么公安局抓他的时候不见他施展法术、遇难呈祥?说穿了,这些人自己也不信迷信那套,却用来唬人,无非是想骗点钱花。

(7)怎样识别赌博骗术

赌博,是一种以钱物作注较量输赢的行为,所用方式由双方约定,胜负机率几乎对等,输赢全凭个人运气,较少人为的因素。赌博骗术却不同,它名为赌博,实际只是借用了赌博的形式,利用人们的侥幸心理,设下圈套,骗人钱财。这里面几乎不存在任何运气问题,输赢全在庄家(骗子)掌握之中,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骗术。

赌博骗术的种类很多,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主要有绳套、扑克和残局三种。虽然“赌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有很大的蒙蔽性。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条件对客方非常有利,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庄家才会是最后的大赢家。除了这种蒙敝性以外,最终导致人们上当的还在于骗子们的“逼真”表演。这些人一般都是没有正经职业的痞子,他们三五一群结成团伙,为首的出面作庄家,其余的人则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充当看客,用他们自己的黑话讲,叫作“媒子”或“引子”,是专门诱人上钩的,而上当者则被称为“楷(音)子”,意即傻子。赌局一般设在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及风景旅游点等处,一见有人来,“媒子”即与庄家开赌,并高声叫宝,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一旦有人停下脚步上前围观,那么他将很快看出:只一会儿功夫,别人(媒子)就从庄家那里非常轻松地赢了一大把票子;再看那赌法,既简单,又容易,而且便宜都让客方占尽了,岂有不赢之理?于是,围观者中有人再也按捺不住,终于上前一试。头两盘,他总能尝到点甜头,小胜庄家。等他赌兴大发,越陷越深时,形势突然逆转,庄家大举反攻,盘盘皆赢,最终大获全胜。这种情形就是赌博骗术的最基本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