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法则
6966600000053

第53章 借别人的力量办自己的事

善借别人之力办事者,大路通天;不善借别人力量办事者,举步难艰。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200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50位中国富豪中,其中第24名的张果喜,就是善于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高手。

张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称,他看准了佛龛在日本市场的潜力,就招聚公司员工进行分析,达成共识,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老大哥。

公司为了经营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销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经营这种佛龛有大利可图,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就想绕过代理商这一关,直接从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进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眼前利益来讲,从厂方直接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台湾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台湾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

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越站越稳。

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这就要求在事业的征途中,恰当地选择人才。

王石,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一位善借他人之力的智者。在他经营万科的过程中,多次向社会招聘贤才。

L君原是万科公司的一名职员,可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不辞而别,被聘到一家酒店做业务经理。

王石在公司与L君一起工作的时候,发觉L君很有才干,且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融洽,这样挥手而去,很是可惜。而且自己在有些方面的不足,L君又恰恰有这些方面的长处,两下取长补短,不是更好吗?

于是王石左思右想,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说服了L君重新加入了万科公司,而且当年在L君的配合下,齐心协力,为公司赚了几百万元,使得公司营业额超过两亿多元,在深圳五家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

万科成功的奥秘当然不只是借用人才之力一个原因,但是善于借用人才之力,显然是其第一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市场,掌握了成功。信息的闭塞,就可能使人贻误战机,遗憾终生。

广泛地结交朋友,借助他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也是取得事业的成功的重要手段。

陕西省某市,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意每月举行一次厂长经理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厂长经理相互探讨交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相互学习企业的经营之道,同类企业慢慢形成集团式公司,在集团公司内又相互交流信息,帮助打开市场,结果在一年内,全市工业生产猛增,工业利税是往年的两倍多。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名记者吴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与她善于走在领袖身边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人都记得,19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时事》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闻类主持人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着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资与真诚合作。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商场无情,人们之间总是充满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斗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类毕竟是人类,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只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会获得出人意外的惊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亚丽是某工厂的一名下岗职工,丈夫所在的工厂也不景气,每月只能发三百元,加上自己的下岗补贴,不足四百元,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在城区建了一个菜市场,鼓励下岗职工进行自食其力的劳动。

亚丽和丈夫一商量,借了四百块钱,再加上家里仅有的一百块钱,租了一个菜摊,准备卖菜。

夫妻俩说干就干,亚丽跑上跑下,抱着批来的蔬菜,就像抱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一样,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账,赚了十二块多,亚丽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位置太偏,人们购菜都不愿跑那么远,于是菜市场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时候,一天连一斤菜也卖不出去,亚丽决定第二天就收摊,不再卖菜了。

第二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一个黑黑的中年人,偶尔踱到这里,买了五斤西红柿让亚丽包装好,他待会儿再来拿。可是亚丽守着摊什么也没卖,一连等了五天,这个人才终于来了,亚丽赶忙喊上他,给他西红柿,可一看,西红柿全坏了,于是亚丽拿出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去外边买了五斤西红柿,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怔怔地看着亚丽和空空的菜摊,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地问:“这几天你一直在等我?”

亚丽慢慢点了点头。

中年人略略思索,麻利地掏出笔,唰唰地在纸片上写着,后来递给亚丽说:“我是附近工厂的伙食长,每天都到城里买菜,往后你就照这个单子每天给我厂送菜吧。”

亚丽惊喜地接过纸片。

从此,亚丽每天就按时给工厂送菜,从而摆脱了家中的困境,生活慢慢好起来。

借力办事,虽说借的是别人之力,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敢借、会借、善借他人之力,才能“借”来光明,“借”来成功,“借”来人生的一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