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存法则
6966600000063

第63章 制怒和泄怒的艺术

怒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应该为这种有害的情绪设置一道闸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要发怒。但愤怒不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满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表现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打人摔东西或是静静地怒目而视。它不单纯是烦恼与烦躁,而且它会使你处在一种惰性的停滞状态之中。

愤怒会变成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事实上,愤怒达到极点时就是疯狂。疯狂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大发怒火时,他往往只考虑使他发火的这件事,认识范围为发怒的对象所局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难以全面考虑问题和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容易轻率从事。兵法上的“激将法”,就是专门想法激怒对方,从而使对方犯错误。一个人只要被激怒,当其怒火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冷静和理智就将失掉,全面考虑问题就成为不可能。

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它会破坏愉快乐观的心境,容易使人陷入连绵不继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整天心情烦躁,愤愤不平。怒是比其他情绪有着更强的感染性和蔓延性,发一次怒,会引起连续几天心情不好。怒火的滋长,也标志着对情绪的失控,一个怒火中烧的人犹如着了火的汽油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愤怒能导致胃溃疡、高血压、心悸、失眠,甚至有心脏病的危险。不少人在盛怒之下当场中风,因为他的血压上升太高,一根脑血管“爆”了。人在发怒时,心脏的冠状动脉也跟着紧缩,可能紧到发生狭心症,引起致命的冠状动脉闭塞而突然死亡。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国王纳瓦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因臣属的大胆顶撞和冒犯,不禁怒火中烧,拍案而起,瞬间即倒地死亡。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通过多年研究,认为愤怒状态的延续能够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从而招致各种疾病。

从心理的角度而言,愤怒能使你的爱情破裂,同时也能破坏你与他人之间的感情。生活中,哪里有怒气,哪里就会有争吵和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火气,只能灼伤别人,烧痛自己,有百害而无一益。它会使人说出忘情的话,做出无礼的举动,导致人们相互之间感情上的破裂。有的人一气之下,说出一大堆伤人感情的话,致使多年的友谊和感情遭到破坏。有的人一气之下,感情用事地把本来很小的事情闹大,弄得不好收场。久而久之,这些不断出现的愤怒的情绪就会成为事业上的绊脚石。

像所有的情绪一样,愤怒只是感情的一种。它的出现并不单纯,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告诉自己说,本来就不应该这样,于是你就有借口对它发怒。只要你认为它是人的个性之一,你就有理由去接纳它,并且以它作为挡箭牌。如有人认为,发怒是“勇敢”的行为,是“男子汉”的表现,专爱在区区小事上争勇逞强,同事之间的你磕我碰,也定要锋芒毕露。在这些小事情上发怒,不是有力量的表现,恰恰相反,发怒不过表现了一个人的软弱无能罢了。他不能平心静气地、理智地克服摆在面前的问题和困难,却把它们消耗在徒劳无益的叫骂声中。这只是无能的标志,绝不是勇敢的表现。

当然,你可以对不如意的事情发怒。比如你因别人约好下午3时整在美术馆门口相见,那么当别人迟到时,你便可以大发脾气,并觉得你有权发怒,因为他使你等了半个小时。可你是否想过,你发怒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是要他遵约守时,而他迟到半个小时已成事实,没有办法。发怒的惟一收获是使你眼睛发红,心跳加快。你如果是想他下一回别迟到,那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尽管可以把声音提高一些,也根本用不上动辄愤怒了。

对别人的行为,你尽可以不喜欢,但你不必为之愤怒。在许多情况下,愤怒不但不能改变对方的一切,反而使对方变本加厉。尽管惹你生气的人会害怕,但他却得出一个结论:他随时会使你动怒。于是他就一再惹你生气,而使你陷入紧张和不安之中。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愤怒都会给你带来情绪上的不快和行为上的惰性。但如果那该死的怒气一旦涌进了你的心头,你就应加以制止或把它发泄掉。下面向你介绍几种制怒和泄怒的方法。

①克制。一般说来,怒气在刚开始产生时是脆弱的、容易控制的。如果这时不能以理智来抑制怒气,而听凭它自由奔流,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感到很气愤时,要特别注意克制自己,防止冲动的发生。比如,当你认为自己受到别人不合理的责备和恶意的诽谤时,要尽量保持冷静,暂时压住心头的怒火。你可以试一试推迟动怒的时间,第一次推迟10秒钟,第二次推迟20秒钟,然后不断地延长动怒的间隔时间。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可以推迟动怒,你便学会了自己控制。另一方法是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怒火已经起来时,最好的办法是强迫自己不要讲话,采取静默的方式,熬过了最初的10秒钟,你也许会冷却下来。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情绪容易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个圈。”动怒之时不讲话,确实是缓和激情,冷却头脑的一个有效方法。

②转移。从愤怒情绪发展的规律来看,自我克制越早越好。但一旦动怒,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离开情绪现场,或干别的事情,或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在怒火中烧时,最好采用“逆情性思维”,逆情性思维是指沿着激情的反向性去考虑问题。假如你要发怒时,把思路从“恨”的方向抽步回头,朝相反的方向想想,看看自己恨得是否完全对头。对方损害了自己什么?是不是就成了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我对他发火有什么好处?若能从这几个方面反复考虑,你就能被这种“回头想”的思维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当你要发怒时,你还可以握住你所“恨”的人的手,直到情绪平静。

③提醒。在发怒时要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你若希望对方改变他的观点,只不过会延长你发怒的时间而已,为何不允许他人有自己的选择呢?正如你有你的选择一样,有时光靠自己内在的努力还难以奏效,这时就需要得到外界的提醒和帮助。林则徐每到一地,都要在房间的墙壁上贴上“制怒”二字,目的就是经常提醒自己戒除好发火的脾气。应该记住:不要苛求人人都赞同你的意见与行为。

④发泄。也有时候,怒气确实膨胀起来,一时控制不住,那就应设想把它发泄出来,但不能伤及他人。你可以找你的知己,尽情地倾诉你的苦衷。你还可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用力喊出你想要讲的话,或一气跑上30米,跑得满头大汗,让你的怒气随汗水一起流淌,然后用温水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的各个企业,都设有“出气室”。牢骚满腹的工人,走进“出气室”,尽可拿起木棍,对准安放在那里的象征着经理、老板的橡皮塑像揍个痛快,然后可进入“恳谈室”,将心中的不快尽情倾吐。有时把心中的怒气随便地写在纸上,也会使你轻松。比如当你对无聊的会议或者听讲座感到不耐烦时,在笔记本上胡写乱画,这种动作虽然完全出于无意识,你也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记得一位名叫阿柏拉德的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对于处在新世纪不断迎接挑战的人们,掌握一些制怒与泄怒的艺术,对于生活与工作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