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29

第29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山东旅游(14)

◆刘勰校经楼

千年古刹定林寺,为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晚年北归藏书校经之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刘勰校经楼为二层小楼,门额上镌刻的“校经楼”,是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所题。

◆五莲山风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被列为国家第二个杜鹃花自然保护区。

五莲山万木葱郁,清丽峻茂,燕鹊环谷,山泉绕溪,匹练飞瀑,种种胜境,构绘出一幅清新、雅致、秀美、险绝的画卷,从而使宋代文豪苏轼也盛赞“奇秀不减雁荡”。纵观五莲山风景区,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于一体,造就了风景区奇、秀、险、怪、幽、旷、

奥七大特色,49峰、20洞、18瀑、16潭、5池、4涧等400余景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上天的巧妙造化。真可谓景点遍布,水水相连,生机勃勃,灵气无限。五莲山风景区自唐、宋以来,就有诸多文人雅士流连驻足,留下传世佳文,故而又有“文章之府”的雅称。据考证,在风景区留下诗文者有几百人。苏轼、蒲松龄、李焕章、安志远、丁耀亢、张侗等均在此题字赋诗,抒情言志,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勾划得淋漓尽致,可见作者对五莲山的眷恋之情。建国以后,新中国许多知名人士也来这里题诗秉赋,如赵朴初、臧克家、武中奇、苏毅然、梁步庭、于太昌、张冠增、刘毅等,进一步丰实了“文章之府”的内涵。

◆刘家湾赶海园

刘家湾赶海园以赶海系列活动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

赶海园万亩潮间带一望无际、沙细滩净,生产文蛤、竹蛏、西施舍等40余种贝类和马蹄蟹、花蛋蟹等10多种蟹类。浅水海域生产虾皮、海蜇等多种海珍品。是游客感知大海、回归自然的最佳去处。

◆桃花岛风情园

桃花岛风情园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桃花岛村以东海域,距岸千米,岛上奇石耸立,风光秀美,神水泉、祭礼台、香炉石等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容为一体。乘船观光、篝火晚会、赶海垂钓、倾听桃花岛的传说,都会让您流连忘返。

◆九仙山风景区

九仙山位于日照市五莲县境内,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这里异峰怪石,千姿百态;山泉飞瀑,清幽佳绝;春花秋叶,气象万千;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讲学,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

九仙山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成为游览的佳处。

九仙山的野生杜鹃花自然保护区,其花色之丽、品种之多、面积之广,不仅在省域内少有,就是华北地区也是罕见的。漫山的杜鹃,一簇簇、一片片、峭崖上、松林间,竞相开放,流光溢彩,随风闪动,畅游花海,顿生万物悠悠之感。

◆灯塔旅游风景区

灯塔旅游风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日照海滨,日照市黄海一路东首,南与日照港相邻,东面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的黄海,北面与万平口(日照市第二海水浴场)相连。交通十分方便,公交1路、5路可直达。因岸边高高耸立的航海灯塔而得名。

灯塔旅游风景区有海岸线2公里,这里有中国北方海滨罕见的天然礁石群。炎热的夏天,游客可以在礁石边玩水、嬉戏,或下海拾海螺、捡海蟹。秋冬时节,游客可以静坐岸边观海、听涛。这里海天一色,风光旖旎,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是观海、听涛、看日出的绝妙佳地。每年来此观光游览的游客达200万人次。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位于日照市东北部的黄全海岸,北接鲁南国家森林公园,南与新市区紧密相连。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是1995年9月经省政府正式批设的“融旅游度假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1996年7月,日照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有关问题的决定》,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式对外开展工作。1996年8月,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被省科委批设为省级星火高新技术密集区,9月被日照市政府批设为海外联谊发展试验区。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规划陆地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总面积74平方公里。这里依山傍海,环境优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全国一流的海水、一流的沙滩、一流的自然环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这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一代武圣姜太公就诞生在区内的冯家沟村。

青山、绿树、碧海、蓝天、金沙滩,是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典型写照,依托区内秀美宜人的滨海旅游环境,度假区已逐步建起以山海天大酒店、太公宾馆、钓鱼岛宾馆、光明大酒店、兖矿疗养院、黑龙江日报社疗院为载体的旅游度假产业,以教授花园、金海岸花园、清华园、月海花园、怡海园等为载体的度假休闲产业,以“吃渔家饭、住渔家屋、干渔家活”为主导特色的民俗旅游产业,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2002年,已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

◆王家皂民俗旅游村

王家皂是日照市秦楼街道的一个渔家小村,全村共106户、313口人,毗邻日照第三海水浴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伴海山庄。

近年来,王家皂村挖掘渔家文化内涵,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依靠自身优势,办起了第三海水浴场,并先后投资完善了海水浴场所必须具备的设施。建起了以“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坐渔家船,干渔家活”为主要特色的王家皂民俗旅游村,王家皂村有90%以上的户从事滨海旅游,床位达到2500余张。食住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热情,价位低廉。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住海边、吃海鲜,还可以在渔民的带领下,乘船出海,领略大海的胸怀和体验海上捕鱼生产活动的感受,并且可以在船老大的带领指导下,亲自把舵驾驶渔船,使游客对大海的体验由海边观海到海上弄潮。另外,游客还可以在渔家的带领指导下,去赶海和海钓等活动,晚上到所住渔家烹食自己劳动的成果,并听渔家讲大海的传说和渔家风俗,进一步领略渔家文化,学习海上知识,学会推算海潮涨落时间,游客也可以在渔家指导下,亲手制作虾酱、虾皮等渔家小吃,并带回家自己享用。

◆邹城简介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区,古称邾国,后叫邹县,于1992年设立邹城市,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故乡,素有“孔孟桑梓”的美誉。

资源丰富:邹城境内有设计能力为3000万吨的兖矿集团,有储备达20亿立方米的花岗石矿山,还有大枣、核桃、板栗等规模产品。

交通发达:104国道和京沪铁路横穿邹城市区,即将建成通车的京沪高速公路也从市郊经过,东西向有直通港口的兖石铁路。邹城分别与临近的济宁、兖州、曲阜日渐融合,形成卫星城之趋势。

通讯发达:有大容量的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网,电话、手机和传呼非常普及,同时开通数据交换和互联网业务,企业和个人上网已比较普遍,兖矿集团等大型企业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和专线。

基础设施完善:境内有多个高级宾馆,其中有兖矿集团外招和邹城择邻山庄两处星级宾馆,全市水、电、煤气一应具全,有设施先进的兖矿游泳馆和正在改建的邹城体育场,西郊即将建成大型污水处理厂,市内多个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有着良好的购物环境,正在建设中的西部和东部开发区给邹城带来无限晌机。

旅游胜地:邹城北邻曲阜和泰山南靠微山湖,境内旅游景点很多,有亚圣孟府、孟庙,有孔子和秦始皇曾登临的峄山,山上奇石遍布,洞穴幽深,还有古老的摩崖石刻以及山东地区最大的地下宫殿“荒王岭”等人文自然景观。

◆亚圣故里游

邹城位于山东南部,与孔子故乡曲阜邻,很早就有人称其为“邹鲁”,并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赞誉,因为这里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学大师,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伋。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孟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他的重民轻君之论、性善养气之说,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震古烁今。历代学者以为,精通儒学必自孟子始。因此自古以来孔孟并提,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

唐代韩愈甚至提出孟子“功不在禹之下”。邹城位于山东南部,与孔子故乡曲阜邻,很早就有人称其为“邹鲁”,并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赞誉,因为这里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孟子是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学大师,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伋。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孟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孟庙

孟庙的另一名称叫亚圣庙,是自古以来祭祀孟子的地方,位于邹城南,庙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后经金、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便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孟庙占地650亩,院落五进,殿宇有64间,并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的依次有:棂星门、石坊、仪门、亚圣殿、寝殿。左右两路对称排列启圣殿、孟母殿、致严殿、祧主祠、东西庑、祭器库、省性所、康熙及乾隆御碑亭等整座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亚圣殿后为寝室,内祀陵园轲夫人田氏。殿前有古桧3株,为宋宣和年间所植,经历了八百余年至今枝坚叶茂、郁郁葱葱。另外庙内还有古槐树、银杏、藤萝等高大树木,点缀着孟子在中国思想界伟岸的形象。

◆孟林

孟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2.5公里的四基山麓,据载: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孟子后裔在此发现了孟子墓。并在墓旁建庙祭祀。

宋代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朝廷又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加上经历代不断扩修,便有了今天游客眼前的这种规模。孟林现有柏、桧、柞、杨、楷、揪等树种一万余株,多为金、元、明、清各代所植。孟林的前边有条神道,长1.5公里,两侧有柏杨森列,直达享殿。

享殿为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朱漆彩绘,单檐斗拱,造型很古朴,现为五楹。殿内有石碑六幢,记述了孟庙、孟林的修造情形。享殿之后为孟子墓,墓前有幢巨碑,上刻“亚圣孟子墓”,周围有石砌墓园,保存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