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30

第30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山东旅游(1)

◆德州简介

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本市北以四女寺碱河为界,与河北省衡水地区毗邻;西南与聊城地区接壤;南靠黄河与济南市隔水相望;东邻济南市的济阳、商河两县;东北部与滨州地区的阳信、无棣两县相连。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0341平方公里。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光照资源丰富。德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北依京津,南临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胜利油田,历史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境内京沪铁路纵贯南北、德(州)石(家庄)铁路横穿东西,德(州)烟(台)铁路正在勘测设计。104国道贯穿本市,济德、济聊高速公路的贯通结束了本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市公路四通八达,乡之都通柏油路。同时,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本市,计划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老运河重新发挥重要作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扩大对外交往和经济协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千层槐

“千层槐”原是一株古老的国槐,位于德州腰站镇南北大街上,据说因历代官衙在树千上贴告示,一层加一层,故当地人称“千层槐”。古槐干围约260厘米,干高400厘米,全高约8米,树冠覆盖直径约11米,朝西南一枯杆形如“龙头”;嘴照逼真。对这株古槐的传说很多,有秦始皇病逝后停尸车于树下,至今夏天无蚊蝇的说法,可见这株古槐的生长年代之久远。

◆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德州平原县以北5里,崔家庙村东50米处,东靠津浦铁路10米,西靠国防公路20米,塔身为八棱柱形,四面有窗,全高26米,青砖砌壁,七级节次,上下均称,蔚然秀观。此塔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岁月,虽经多年的风吹雨淋,火车、汽车成年累月的震动,依然独立云空,隽秀挺拔。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游人凭门而入,便可在半明半暗中拾级而上,越往上走,塔腹越小,至第四层只能容一个人上下,越走越心虚胆颤,也越有奇趣。就在这塔不远处,原有一个“弥勒庵”(俗称崔家庙)建于何年无从考证。旧碑文记载:“赵氏以孤寡之妇修居于此,自言是弥勒后身……”。

民国十年(1912年)至建军初,庙宇改为村立小学,现庙无存,仅存塔。对塔的史址,当地传说不一。有人说此塔建于别处,一个拾粪的老头于五更黎明用粪叉子端了过来。也有的人说那赵氏女子苗条秀丽、性情温和、勤苦俭恤、劝人向善。因此便有好事乡坤,筹钱捐资建子这座“鸟草翠飞,桷白铭赤”的《千佛塔》。杨庄乡坤傅文科等刻碑志铭,李德瑞、乔勇等9人捐资铸铁“鼎”置于塔尖,共喻乡里,虽然我们对这些传说的可信程序大打折扣,但也看出在当时劳动人民对勤劳善良的赞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禄王墓

苏禄国东王墓,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北约二里许的北营村,是中菲友好的历史见证。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外国国王墓地。该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

古苏禄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友好往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和峒王,率领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组成的友好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受到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三位国王在京访问结束,辞归。《明史·外国列传》“舟次德州,遭疾殒”。永乐帝闻之,不胜痛悼即派官员以王之礼为东正厚葬德州,并亲撰碑文,树碑墓道“以垂永久”。随同访问的东王长子督马含回国继承王位,留王姐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待从十人守墓。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东正的后裔以温、安二姓加入中国国籍。苏禄王墓包括御碑楼、牌坊、神道、王姐墓、王子墓、清真寺、陵恩殿、东西配殿。从德州下火车或汽车到苏禄国东王墓,可乘坐出租车或三轮车直达。1986年7月至1987年9月,德州行署和德州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以东王墓为主体的东王祠庙。在墓体正南的中心线上新建东王享銮殿5间,东西两侧各建配殿三间,以及围墙和庙门。在庙的正南约200米的墓道上,复建古式牌楼,还增建廻廊一座,庄严典雅。祠庙的东南隅,有东王的王妃墓和两位王子墓。庙门正南是长约500米,宽约15米的墓道,依次排列着翁仲、石兽和华表,在墓道东西两侧,还有明成祖朱棣的《御制苏禄国东王碑》和明代中后期建的清真寺。整个陵墓被苍柏环绕,古朴肃穆。

历史背景:苏禄国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有三王,即东王巴都葛叭答剌居长,西王巴都葛叭苏里次之,峒王巴都葛叭刺卜又次之。永乐15年(1417年),以东王为首,亲率西、峒两王连同眷属、随从共340多人,不远万里,梯山航海,前来中国进行访问,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在回国途中,东王病逝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东王长子随西、峒两王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人留居中国,守墓三年,再行遣归。

◆文博苑

陵县县城是汉、隋、唐等朝代的平原郡治。这里保存着我国书法碑刻艺术的瑰宝——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碑文是晋代夏侯湛撰写的《东方朔画赞》,赞文内容通过对东方朔画像的赞誉,对汉武帝时的太中大夫东方朔“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戏万乘若察友,视俦列如草芥”的一生,给予崇高的评价。碑刻刀法雄劲浑朴,一千多年来,受到历代金石、书法家的珍爱。您乘坐出租车即可抵达。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德州市恩城镇县立第二中学院内,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六十年(1721年)曾两次修葺,至今尚保存完整。其建筑形式是:约10米见方的高台,周围用青砖扁砌,高3.5米,上面又有80公分高的十字花砖垒花墙为正方形,座北朝南,顶为木架结构的“阁”建于高台之上,青瓦翘角,尖顶之上竖着一个亚腰葫芦形的白色“塔尖”,阁内奉有“文昌帝君”,西北角有朝北角门,砖筑的阁楼,入内便是“马道式”的坡梯,踏步而上,既可凭栏赏景,又可拜谒“文昌”。

◆邢侗公园

临邑邢侗公园位居临邑县城中心北部,南依市场街,北靠北环路,东临商城,西濒城中路,东西长550米,南北宽410米,总占面积22.49公顷,因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而得名。邢侗公园分为水面及陆面两大部分,采用古今中外多种建筑手法结合人文和水面为重点,崇尚以人为主体,分为公众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文化纪念馆区、特色植物盆景区六大部分,建有邢侗纪念馆,内藏邢侗珍贵墨迹及古刻,反映临邑历史文化渊源的博物馆,珍藏当代著名书画家宋雨桂大师作品的雨桂馆等文化设施;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晨练广场、音乐广场、市民舞台、网球场和门球场,不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韵,成为继新世纪广场之后又一代表临邑新形象的标志性地段。您乘坐出租车即可到达。

◆东营

东营市是山东省省辖市,于1983年6月成立,是国家规划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经118o5′,北纬38o15′,内控黄河、外濒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南部主要景点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北部为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浑壮阔,富有野趣。有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15万亩的槐林公园和风光旖旎的海滨小城;有镇海锁浪的围海长堤、油流滚滚的孤东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钻井平台;有望不尽的湿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工业t现代化组团式城市。游览胜景——天鹅湖,离中心城只有5余公里,那里湖光天色,水鸟翔集。新落成的“黄河水体纪念碑”矗立在中心城的清风湖南岸,它将万里黄河浓缩为793米的水体,展示了母亲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全貌。东营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保护区内有着15万公顷的草场、数十万亩的天然苇荡、上万亩的天然柳林和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鸥飞雁鸣,鸳鸯嬉水,仙鹤起舞,堪称“百鸟乐园”,共有各种鸟类187种,其中珍贵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黑嘴鸥、海鸬鹚、大天鹅、鸳鸯等。水生生物达800余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小鲤鲸、宽吻海豚、斑海豹等。独特的生态系统,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色,为黄河三角洲平添几分恢宏。

东营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19家,其中三星级饭店2家,二星级饭店4家。宾馆内吃住行购娱可一次完成。全市有经营国际旅游的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3家,97年组团567批,1.6万人次,利润120万元;接待海外旅游团915人次,接待国内游客7万人次。东营市商业发达,已形成12大商业群体。城乡市场货源充足,花色品种繁多,199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东营市内交通发达,东西城之间仅15公里,每隔5分钟就有公共汽车循环,各种出租汽车随处可见,十分方便。

◆孤东海堤

孤东海堤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的渤海湾沿岸,是胜利油田为保障沿海石油生产而建设的“海上长城”。孤东海堤所在地原为浅海漫滩潮汐带,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后一片泥滩,并经常受到黄河洪水、凌汛的威胁。为保证油田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自70年代起,胜利油田开始建设海堤工程。至1990年底,共建成海堤117.28公里,围海造陆88.3平方公里。孤东海堤底宽38米,顶宽10米,高5米。海堤工程的建成,不但加快了海滩油田的开发建设、方便了交通、改善了油区环境,同时,海堤还成为黄河三角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四方游客来此观赏:它南邻黄河口,北接东营港,东面渤海湾,西临大油田;海堤气势恢宏,如长龙卧波,镇海锁浪。堤外碧波粼粼,渔帆点点,海鸥翔集;堤内芳草凄凄,钻塔林立,采油树(俗称“磕头虫”)此起彼伏……孤东海堤,浓缩了黄河三角洲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是游人领略“新、奇、野、美”,感受“沧海桑田”的绝佳去处。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9万公顷,缓冲面积1.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6.3公顷。该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范围内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范例之一。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各种野生动物达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江豚、宽喙海豚、斑海豹、小须鲸、伪虎鲸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松江鲈3种;鸟类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在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并做巢、产卵、繁衍生息于此。自然保护区内植物39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天然苇荡32772公顷,天然草场18143公顷,天然实生树林675公顷,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公顷,人工剌槐林5603公顷。自然保护区内建有了望塔,可以登塔远眺浩荡芦苇、莽莽林海、“黄龙”入海、河口日出、长河落日等景观,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