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53

第53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陕西旅游(11)

◆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位于今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距兴平县城东15千米。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87年,71岁的汉武帝病死,葬于茂陵。据《关中记》载:“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现封土高465米。周长240米,与书中所记数字基本相符。

茂陵不仅在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修建时间也最长。从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39年)开始,到他死前后共用了53年。茂陵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展藏之”。由于陪葬物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俑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54年。他的雄才大略,使西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顶点。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前139年),开始修建茂陵园,在汉诸陵中建筑规模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藏珍奇宝物最多。《汉书。贡禹传》载:“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身穿的金缕玉衣、玉箱、玉杖和武帝生前所读的杂经30余卷,盛于金箱,也一并埋入。茂陵外部全用夯土筑成,形似覆斗,显得庄严稳重。今实测,陵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宽35.5;墓冢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茂陵周围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等陪葬墓。霍去病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58年在这里建立了茂陵博物馆。霍去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年军事家。18岁随卫青出征匈奴,曾先后6次出击,终于打败了匈奴入侵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候。霍去病死时仅24岁。为了纪念位这位青年将军的赫赫战功绩,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这座墓冢,形式象征祁连山、并雕刻各种巨型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这些大型石刻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伏虎、卧象、卧牛、人抱熊、怪兽吞羊、野猪、鱼等15件。尤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这批石刻题材新颖、生动逼真、雕刻简炼浓厚,高度体现了汉初沉雄、博大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是我国目前保存的古代成组大型石刻艺术的杰作。

◆玉华寺

玉华寺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五华乡玉华村北2公里的玉华山。原名仁智宫。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营造、贞观二十六年(公元646年)扩建改名为玉华宫,成为唐大宗李世民的行官。

据资料记载,唐玉华宫由9座巍峨的宫殿组成。正殿名玉华殿,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曾在此召见三藏法师玄奘。另外,李世民御制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及皇太子李治制的《述三藏圣记》皆在此作成。

为了让这位高僧有一个更加清静的道场,唐高宗李治水徽二年(公元651年),废宫改名五华寺,唐高宗敕玄奘在此翻译佛经。

玄奘一生翻译佛经74部。公元660-662年,他在玉华寺翻译完成了其舍化前的最后一本佛径《大般苦经》、高宗檩德元年664年2月5日夜半圆寂,享年62岁。不幸消息传到京师长安后,朝野为之悲痛万分。据史料记载,当玄奘遗骨从玉华缓缓南下,归葬于长安东郊沙河东岸的白鹿塬上时,仕女送葬者达数万人之多。

天宝之乱后,玉华寺颓废。诗人杜甫北行至此,触景伤情,写诗道:“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至宋代,连那匹石马也不存在了。

玉华的石室中有佛像一尊,侧刻“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珈佛像工供养”20字,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玉华寺遗址内存留有关宫、寺的碑石文物,为数比其它唐宫遗址都要多。近几年,在玉华寺遗址内,又发现了古代瓷窑遗址和冶铁遗址,对研究我国陶瓷史和本地冶铁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南五台

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以南30公里处,山形峭拔,林木苍翠,风光秀美山顶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座山峰,是佛教圣地之一。由山下乘车至山顶仅需二三十分钟。若沿山区小路步行,越溪河、过小桥、穿竹林、过庙宇、山花夹道、野鸟高飞、景色十分宜人。山腰有一座仿古建筑的避暑山庄,名“独松阁”,供游人休息用餐。山中古建筑分布各处,著名的游览景点有圣寿寺、胜宝泉、紫竹寺、观音台、五佛殿等。它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特级开发景区,这里群山起伏,自古为佛教名山与皇家避暑之地,其内森林景观优美,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季节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是西安近郊不可多得的天然动植物园。这里有圣寿寺隋塔,西林寺,五百罗汉堂等60余处,让人心旷神怡。

◆清凉山

屹立于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宝塔山、凤凰山鼎立相望。山下有万佛洞为主的石刻文物,山上曾是解放日社、新华社、新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所在地。在建有“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登临时曾写道“金明阻西岭,清凉峙其东,延水正中出,一郡两雄城。”说明他的雄伟和壮丽。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总社,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多家机构都设立在此。山上有唐、宋时期雕凿的石窟寺万佛洞,有数以万计的大小佛像,菩萨,力士等石刻,有历代文人摩崖题刻50多处的诗湾。此外还有月儿井,琵琶桥等古迹。

◆南沙河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南郊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城固县15公里,汉中市16公里,199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以五郎关南沙河水库为中心,东起鸟山,西临闻天坡,南至天明寺,北界嵩山寺,景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湖水面积2.7平方公里,植被绿化达8000多亩,雄、奇、秀、逸的山峰54座,沟壑幽深,水域绵长曲折,鸟飞鱼翔,四季花开斗艳。

南沙河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得天独厚,为汉中盆地之冠,人文景观辐射广阔积沉深远。初步选项宾馆、别墅、渡假村、水上乐园、五彩不夜城、狩猎场、商饮区、宗教信仰区等15个项目开发,现已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宾馆休闲区、湖心岛(猎奇岛、五彩不夜城)水上游乐区、宗教信仰区的基本建设。

◆王顺山

“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这是明朝诗人刘玑笔下的王顺山风光。蓝田王顺山,古称玉山,因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是陕西有名的自然旅游景点,距古都西安仅60公里,西兰高速公路于312国道相接,改造后的312国道从山下经过,与国道接轨的公园旅游专线四级柏油路直通景点,交通非常安全方便。

公园经营面积3645公顷,森林覆盖率89.5%,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共分六大景区,150个景点,这里既有华山之险的阳刚之美,又有黄山之秀的妩媚娟丽,登上玉皇顶,可东眺西岳华山,北望渭水连天,南观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长安。王顺山森林公园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是人们饱览大自然风光的好去处。一线天,天光一丝堪称奇景;姐妹峰、孔雀梁、独秀峰等二十多座山峰惟妙惟肖;三十多怪石天工巧成,有的像古猿,似奔马,如骆驼;有的形如石狮观日,老鹰觅食,猛虎下山;松石、七彩、龙虎等七个池潭绿莹见底;白石栓帽,东羊等小河潺潺不息,弯弯曲曲地穿流于山谷之间,形成了多处悬流瀑布;山上树木繁茂,葛藤飞挂,崖头青松秀立,枝叶扑展,黑熊撕打,山羊成群。“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唐·杜甫《玉山并秀》),王顺山山景、天景、林景、水景、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四季赏景各有诗意,春天山花烂漫,百花争艳;夏天林荫蔽日,凉爽宜人;秋天满山红遍,色彩斑瓓;冬天冰雕雪堆,银装素裹,使人心逸神往,怡然快适。王顺山人文远古,堪称一绝。110万年前,类祖先在此生息繁衍,走向黄河,开创了中华光辉史篇;王顺山作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在此留下了金戈铁马的遗迹,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览物抒怀,遗诗三百,留下了不朽的华章,王顺山也是佛教胜地,庙宇、摩崖石刻自汉、北魏、隋唐至今,有的现存,有的遗迹仍在。唐代大诗人韩愈遭贬潮洲,在此为雪所阻,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下前”的佳句。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此修炼成仙,现存有碧天洞、成仙岭、舍身崖、林英嘴、铁瓦庙等。王顺孝母祠、蓝关古道、古栈道、农民领袖李自成部下当年操兵练马的马岗子等遗迹清晰可见。

◆嘉陵江源头风景区

嘉陵江源头风景区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33公里处的秦岭之巅。属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大风景区之一,总面积3600公顷,著名的嘉陵江发源于景区内海拔2800多米的嘉陵谷中。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亦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景区内景点40多处,奇峰突兀,水流清澈,森林茂密,四季景色迷人。七女峰苍翠秀丽,济公石、飞来石惟妙惟肖,飞云瀑、黑龙潭气势雄伟……自然景观,神工天成,美不胜收。

景区内亦有大量的人文古迹。有汉高祖刘邦入关时的煎茶坪,诸葛亮北上伐魏时的点将台,宋朝吴介兄弟抗击金兵的和尚愿古战场,代王岭等。

景区处于秦岭主粱南坡海拔1500——2800多米的中高山区,森林气候凉爽湿润,空气清新,水质甘纯,年平均气温15度,夏季最高温度32度,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境地。目前已建成一批独具风格,自然纯朴的度假木屋及商店、餐厅等服务设施,自1993年5月开放以来,源头景区以其大自然独有的温馨及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成为人们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胜地。

◆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靖边县红墩界白城则村,西南距县城约80公里,是我国东晋时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都城,群众称为“白城子”,创建于公元413-418年。宁淳化5年(994),北宋为防止党项人“据城自雄”而毁城,迁民20万于今横山、米脂、绥德。从此有近600年历史的统万城日渐沦为废墟。

统万城由郭城(俗称头道城)、东城(二道城)和西城(三道城)组成。东城东部稍偏北,有宫殿遗址一处。城内遗物相当丰富。瓦砾成堆,陶瓷残片俯拾皆是,石雕、石刻、瓦当及铜佛、钱币和印信等均有发现。

◆司马迁墓与祠

司马迁墓与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韩城南人,是我国著名气史学学、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曾参与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他在遭受腐型情况下,发愤著《史记》,共130篇,达52万字,是我国最早的通史。鲁讯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祠,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环绕,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气势雄伟壮观。经过芝阳桥,直通祠、墓前,路用大石辅设,依山势坡度逐级上升。大路上有“汉太史公祠墓”牌坊。祠用砖石依山势筑成四个高台,面积一个比一个广大。每个高台之间有石级相连,层层上升,前面三个台上都有建筑物,归后一层是砖砌的司马迁墓。墓圆形,系元代修建。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毕沅题“汉太史公墓”墓碑,上有古柏,蟠若蛟龙。在太史公墓第三台砖砌的牌坊上题有“河山之阳”四个字,系出自司马迁自传中“耕牧河山之阳”之句。祠庙正殿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两眉入鬓,现出严肃抱负不凡的气概。

陕西饮食

◆八宝甜饭

陕西古典甜菜。八宝甜饭又名八宝饭,以糯米为主料。配以红枣、莲子、百台、白果、桂圆肉、青红丝等,也可配以核桃仁、山楂糕、葡萄干、花生仁、玫瑰、樱桃等蔬果。基本制作工艺是,将糯米淘洗干净,置盆内加水,笼蒸后取出拌适量白糖、熟猪油。另取蒸碗,碗底抹一层油,或间隔铺垫肥肉片,将各种果料按其需要的图案平摆碗底,然后将蒸好的糯米装入碗内,抹平,用筷子扎几个孔,上笼蒸熟,扣入菜盘内上桌。其风味特点是:粘糯绵软,甜酸醇香。适口宜人。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核桃壮腰补肾,桂圆补益心脾,莲子养心安神,诚乃滋补佳品。

◆波斯羊腿

波斯羊腿是古城西安市传统清真名菜。因为用烤的技法制成,又名烤羊腿。始于唐代名滴的波斯人在往返于“丝绸之路”的途中,常用明火烤熟羊腿充饥,后传入“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饮食市肆。因其起源于波斯商人的明火烤制,故而得名。

基本制作工艺是选用1年左右的羊(阉割了的公羊)后腿1只,用铁钎子均匀地戳-遍或用刀划些小口,再用花椒水和精盐擦均匀,腌渍4-6小时,等烤箱升温至140-150℃时,给烤盘内放入生姜、大葱作垫底。将去掉皮膜的羊腿放在上面,在用番茄(番茄酱)、葱头片盖面,加人用羊肉汤、精盐、酱油、料酒、桂皮、八角、草果、大葱、生姜烧制的调料汤,推进烤箱,烤约三四小时,中间翻动3次,分次加入调料汤,汤汁烤完肉熟即可。

其特点是:色泽紫红,酥嫩鲜美,醇厚馨香,回味悠长。据《随息居饮食谱》载,羊肉有“甘温暖中,补气滋营,御风寒”的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