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遇见最美的中国(二):城市篇
6967000000093

第93章 遇见最美的中国·云南旅游(22)

◆怒族婚俗

怒族的婚姻制度属一夫一妻制,在怒族社会中,母舅的地位很高,姑舅表婚具有特殊的优先地位,民谣“姑妈的女儿勿让人”便是佐证。

怒族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的盛行男子随妻居,寡妇再嫁也不受歧视,有的历史上曾盛行族内婚,将女子当成家庭财产和固定劳力保留在家庭的内部。

婚前,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比较自由,他们在生产活动或娱乐场所产生爱慕之情后,就互赠手镯、胸饰等物品作为定情信物。然后男方请一媒人,到女方家中说亲,双方的父母心照不宣,只有顺水推舟撮合成亲了。

怒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选择在属龙或属蛇的日子,因为龙和蛇在怒族的观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婚礼前几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户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帮助料理结婚的有关事务。女方家也显得格外奔忙:做嫁衣、买首饰、请陪娘、邀请宾客。

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杀猪馈赠,如果女方送一头给男方,男方要送两头给女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怒族还盛行送给女方父母及兄长礼物,送给兄长的是一件农具和一头猪。

迎亲是怒族婚礼中最为热闹的场面。迎亲队伍中一定要选有一名歌手前往,只有待他将女方挡路的歌手唱败,方能将新娘接去。

结婚当天,新郎邀约两个最好的朋友,背一背柴和一背明子,带着一罐酒和其他礼物,去女方家接新娘。到了女方家,受到热情的接待,女方家以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待太阳爬上山冈,阳光洒满整个村寨的时候,新郎告别女方家,接上新娘开始上路。这时候,女方家送亲的人们熙熙攘攘,簇拥着新娘走出村寨。走在前面的是背着一头大肥猪和一大坛白酒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后面是背、抬着嫁妆的送亲队伍。新娘身着怒族的盛装,脸上盖一块色彩鲜艳的薄布,由一群女伴陪着,走在人群中间。当陪送新娘的队伍进入男方村寨时,早已在旁迎候的男方家的人忙上去给背猪、背白酒和背、抬嫁妆的人们连连敬酒。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的舅舅和舅母要向送亲的人们敬一杯竹筒酒,敬完新娘和送亲的人们,新郎、新娘才能迈进男方家的门。

新娘和送亲的队伍进了男方家院子后,男方家的人接过女方家带来的礼物,热情地招呼女方送亲的人们。这时候,新郎要上去牵住新娘的手,把新娘迎进房中。一见新娘进入房中,送亲者中一男子即用火药枪朝天鸣放三枪,以示庆贺。其余送亲的人则跳起怒族的足踏舞,以有节奏的舞步跟着进入房中,并在房中的火塘边跳满一圈。接着,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郎新娘祝婚,祝福新人婚后幸福吉祥、子孙满堂等。之后,男方家的人热情地向送亲的人们连连敬酒,喝得送亲者一个个面红耳赤,情绪高涨。

怒族的婚礼是歌舞的盛会,青年人弹奏起琵琶调,吹起口弦曲,跳起琵琶舞和锅庄舞,尽情欢歌。老年人边向新婚夫妇祝福,边唱《婚礼歌》,一派喜悦之情溢满庭院。

婚筵是所有礼仪中規模最大的筵席。婚前新郎要带猪肉﹑米等物去岳父家帮助砍柴和耕地,然后才能举行婚筵。婚筵时不但酒肉要丰盛,场地也要布置一新。届时新郎﹑新娘要同喝祝婚酒,姑娘们要向他们拋洒面粉,表示吉祥如意。

宴新婚3天内,新郎新娘分别由男女傧相陪宿,女傧相每天还要代新娘背水、煮饭。回去时,主家赠以礼物表示感谢。回门俗与傈僳族相同,即3天后回门,经过回门回归夫家后,才算正式步入他们的家庭新生活。

◆怒族饮食风味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每年五、六月还需到山林中采集野菜。常采的有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植物,以及做调味用的姜、葱、花椒等。含淀粉为主的植物当粮或制成粉做粑粑而食。

肉类来源靠饲养的牛、猪、鸡、狗、羊,常捕鱼和打猎。怒族男子一成年就开始捕鱼和狩猎,经常猎获的野物有野牛、野猪、鹿麂子、岩羊和山鸡等。怒族食用狗肉者不普遍。儿童还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

妇女在40岁前不吃心肺。喜食漆油,常用漆油焖鸡、烤羊肉。善于酿酒。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饮用时,对入蜂蜜,清醇香甜、开胃可口。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常可作为产妇或体弱者食用的补品。

怒族的主食之一是马铃薯。烹饪技法由原始的“石烹”发展为用锅加水传热的焖煮阶段。其口味酸辣,嗜酒。每当客至,诚挚好客的怒胞,就以漆油茶款待。“斜拉”是怒语,“斜”是肉,“拉”为酒,汉语的译意是酒和鸡肉炒后焖在一起,是怒族名菜,此外,还有烤羊肚。

典型食品主要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香甜醇厚的怒族同心酒

怒族同胞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等。

“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养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你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石板粑粑

是贡山县独龙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当锅,摊入面浆烙制成。成品香甜适口,风味独具,营养丰富。

在贡山县丙中洛乡青拉筒附近出一种石板,这种石板火烧不坏,水浇不裂。把它当作锅,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锅上,烙出来的粑粑特别泡,味道也特别香。

◆怒族节庆活动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春节是怒族最隆重的节日,但过年没有统一的时间,有的在元旦前过,有的则在元旦后过。每到腊月末,家家都要清扫庭院,除净火塘中的余灰,并用松枝装饰门面,地上及炊具餐具、各种器皿铺上一层绿松毛(松树叶),象征去旧迎新。除夕之夜,家家要吃团圆饭。初一凌晨,年轻的小伙子要抢先去井里打吉祥水,并给长辈拜年请安,长辈要拿出酒、油茶、麻花等进行招待。烧好的第一顿饭要先给牛和狗分出一份面饼和肉汤,因牛不吃荤,主人要用手掰开牛的双唇灌进去。过年期间,杀猪宰羊,要相互送礼,邀乡里亲朋好友,共同聚餐,酒菜丰盛,情趣盎然。

除过年外,还过鲜花节(农历三月十五)、祭谷神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和祭山林节。节日期间,除必备酒外,还备有一些应时食品。如在祭谷神节时要将所有的饭、剁碎的肉在簸箕内拌匀,一起用手抓着吃。怒族还有本民族独特的节日“山母节”或称“仙女节”。“鲜花节”是怒族宗教色彩比较浓郁的传统节,节日这一天,人们都要采鲜花到山中去祭祀“仙女”阿茸姑娘,祈求得到美满幸福的家庭,安居乐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

◆怒族礼仪及禁忌

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从这里经过。忌讳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按照怒族的礼节,到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主人把客人安排到客座上落座后,会端出一杯杯烧酒递给客人,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以示敬重。偶尔,男主人还会拿出达比亚为客人弹上几曲迎宾曲。情至欢处,男主人还会拿着酒杯与客人一起,互相搂着脖子,双方将一杯酒同饮而尽。这就是怒族的同心酒。喝同心酒是怒族对客人表示信任的最高礼节,喝了同心酒就成了好朋友。能与怒族同胞喝同心酒,应是客人的荣幸,所以客人应该愉快地接受。不接受同心酒是对怒族同胞的不礼貌,将失去怒族同胞的信任。当然,如果客人要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想与怒族同胞交朋友,也可以端起酒杯,与怒族同胞一起喝同心酒。有些地方的怒族忌讳杀鸡招待客人,所以到怒族人家做客,不能提出吃鸡的要求。

客房中间置一火塘,火塘上有铁三脚架或锅庄石,用于煮饭、烤火等,也是全家保护神的居所。火塘的上方为神位,逢年过节要在这里摆放祭品供神灵享用。火塘左边为家中老人的座位。到了怒族人家,不得用脚踩火塘中的铁三脚架或锅庄石,更不能从火塘上跨过。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从这里经过。主人家里间的卧室外人不得进入。

老人的东西不得随意乱动,不能从老人面前走过,不直呼老人的名字。在老人面前讲话声音要柔和,不跷二郎腿,不开粗俗的玩笑。怒族崇高男女平等,不歧视妇女,提昌男嫁女方,不受家族和女方歧视。家庭与邻里和睦相处,遇事一般请本村有威望的长老明断是非,不提昌打架斗殴。

怒族崇拜大自然,视村寨边的山林和道边的古树为神林之居所,禁止砍伐,禁止在其中大小便。怒族认为,人影是人的灵魂的体现,忌讳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怒族妇女怀孕后要受到重点保护,如不让干重活、苦活、脏活等。生了小孩以后,13天内谢绝外人进入产妇家,尤其不准外人于晚上出入产妇家。

水族

◆序

云南省水族主要分布在曲靖市富源县,总人口有7000多人,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水族以鱼为吉祥物,参加水族青年的婚礼,常以绣有鱼纹图案的绣品相赠。

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云南水族信奉的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观念在水族中是极为普遍的,尤重水神、地神、山神和树神。水族自称“虽”,近现代因多居于溪流河畔,生活习俗多与水有关,自然崇拜和民间传说多与水相连,汉族则以“虽”与“水”读音相近而讹为含有“住在水边的人”之意。

水族崇拜巨石、大树,分别于不同的时间举行祭祖活动。到水族地区,禁止触摸、攀爬或砍伐他们所崇拜的巨石、大树,禁止在神树。神石附近大小便。春节前或者平时村寨中发生不好的征兆时,水族都要举行扫寨活动。届时村民用树枝封寨问,在寨门上打草标,以示禁止外人进寨,禁期1天。如违禁闯村寨,还要举行原始祭祖活动。届时,各家门口挂木刀,寨口插木标,3—7日内禁止外人进入。水族妇女生了小孩以后,在门上打草标,3天之内谢绝外人。

水族在建国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兼事手工业,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这个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有鲜明的表现。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衣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妇女的惯常穿着。青兰色短衫和长裤,结布围腰。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贵州三都的水族长期脱离,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而与邻近的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都相仿。但是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的水族至今在娶亲方面仍保持着民族的特色。青年男女在赶表(对歌玩耍)、劳动、生活中认识并情投意合,就通过媒人提亲,吃火塘酒(定亲),发八字等礼节后,择定吉日成婚。娶亲的前一天,无论远近,娶亲的都会道的在必经之地的路口,门口“栅路”,找借口“难客”。当吹吹打打的娶亲队伍来到面前要献鸡鸭各一对和贴上大红喜字的粑粑,把小粑粑和糖果分给儿童,并说上一些讨好的话,才会得以通行。但也有狡猾的,绕道或哄过去,所带礼物则不必给女家,而作为他们的奖励。如此男方皆大欢喜,女家则没有面子,这是双方斗智斗口才的一场较量。

◆水族服饰

由于受汉族影响,与当地汉族服饰区别不大。现在已无明显差异。水族服装的特点是“短衣长裙”,且完全用火麻土布作面料,喜深蓝靛色,民国以后逐渐易裙为裤。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与汉族“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裤的腰、臂部较紧、裤管较宽大,颇有点喇叭裤的韵味。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历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妇女的惯常穿着。青兰色短衫和长裤,结布围腰。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水族建筑

水族村寨多在依山畔水的河谷槽坝,自然环境优美,建筑风格上,历史上盛行颇似傣家竹楼的干栏式“木楼草房”每栋一般为三间二层,近年受当地汉族影响亦就地取材多盖落地三间的“片石墙”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