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27

第27章 幽默农夫的故事(1)

【农人斗魔鬼】

在远古时候,当时还是奴隶制时期,有个在老爷家做工的农人,做事勤劳吃苦,因此,老爷非常喜欢他。有一次老爷对他说:

“你若能给我两把银子,或是能把泥沼地里的魔鬼撵走,我就给你自由。”

农人心里寻思:“要银子难办,可是撵走魔鬼倒能行。”

他去找铁匠,求铁匠替他拿铁丝拧根短马鞭。铁匠替他做好了。他拿着这根马鞭到湖边去。到了那里,用烂泥捏成小柱子。忽然魔鬼从水里钻出来问他:

“人哪,你在这儿做什么?”

农人回答:“哦,我打算在这儿造一座神庙,你瞧,柱子都做好了。”指指烂泥粘的柱子。

魔鬼对他说:

“你决不会在这儿把神庙盖成功的,我们要掐死你!”

话一说完,马上钻到湖底,报告魔王。魔王对长鬼说:

“去对那个打算在此地盖神庙的农人说:要是他打得过你,我们就离开这个湖,如果你战胜他,他就该离开此地。”

长鬼钻出湖心,对农人说:

“我们大王说了,咱俩较量较量,谁赢,这湖就属于谁。”

可是农人说:

“我有把握,你比不过我,你还不如和我爷爷去比武呢,他已经老得全身长满青苔了,他正在林子里躺着呢。”

湖边是一片树林。长鬼居然相信他的话。他俩走进树林,瞧见一只熊在灌木下面躺着。农人对长鬼说:

“我的爷爷躺在那儿呢,你去跟他较量一下,你要是能比过他的话,再来和我比武好了。”

魔鬼走到熊身旁,用爪子碰碰他:

“喂,起来,咱俩来较量较量!”

大熊跳起来,抓住长鬼又抓又咬,魔鬼好不容易才挣脱。他跳进湖心,对魔王说:

“糟啦!怎么也打不过他呀——!我和他爷爷打了一架,他爷爷老得一身长满青苔,可是我还打不过呢,——要是我跟他比武的话,他决不会饶我活命!”

这时,魔王就派另一个驼背鬼,去找那个农人比武。驼背鬼走出湖来,对他说:

“这么着吧,谁吹哨吹得响,湖就属于谁。”

“好吧!”农人说,“不过你先吹,你吹了我再来。”

魔鬼一吹口哨,吹得树叶籁籁落地。这时农人说:

“喂,我要吹啦,不过你先用手绢把眼睛蒙上,要不然,我只要一吹,你的眼珠就怕要弹出来。”

驼背鬼用手绢把眼蒙上。农人举起马鞭对准他脖子一抽,抽得小鬼三滚两滚滚进湖心,然后对魔王说:

“简直拿他没法办,我吹口哨的时候,他满不在乎;可是他一吹,我的眼珠差点没掉出来。”

魔王又派第三个鬼去,这是个胖得像只肥野猪的胖鬼,魔王还把自己五百斤重的铁锤给他,对他说:

“跟他比比:谁丢锤丢得高。”

胖鬼举着铁锤走到农人跟前,说:

“我们大王说啦:看谁把铁锤丢得高,谁就得到这座湖。”

魔王把铁锤交给胖鬼的时候,叮嘱过他:

“当心!别把铁锤掉了,铁锤一毁,咱们大家全完喽。”

胖鬼把铁锤朝天上丢去的时候正是清晨,可是直到傍晚它才落地。农人拿不动这个铁锤,拿着柄举不起来。他拿着铁锤柄,两眼直望天,胖鬼问他:

“你朝天上看什么呀?”

农人说:“我等着云彩飞来呢,我要把铁锤丢上云霄,让你永生永世再也看不见它。”

胖鬼一听这话,赶快抱住铁锤,一头钻入湖心,对魔王说:

“他要把铁锤丢上天去,我没让他丢。”

大王另外派了一个鬼去见农人,问他收不收租费,什么都成,只要别撵走他们。小鬼走到农人身旁,对他说:

“给你什么东西,你才不撵走我们呢?这座湖呀,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安家落户的。”

农人对他说:

“我不多要你们的,给我满满一帽子白银就成。”他指指自己的毡帽说。

魔鬼对他说:

“现在就给你吗?”

“不,晚上替我送到烘谷房去。”

小鬼说:

“哦,哦,好吧,我送去,只要你别来打搅我们就成啦!”

农人到家以后,在烘谷房里挖了一个坑,坑口却只有毡帽大,然后在帽子上开个洞,把帽子放在上面,遮住坑口。夜晚小鬼搬来一袋银子。搬来之后,倒在帽子里,一瞧,帽子里还是空空的;后来又搬来三袋,可是帽子还装不满。小鬼不知道帽子底下还有个大坑,一直不断地搬银子,搬到帽子里堆满银钱为止。老爷看到农人给他送来两把白花花的银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机智的农人获得自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农民告状】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贫穷的农民,他的家旁边就是地主的庄园。这个农民一贫如洗,全家只有一条母牛。有一次,这条母牛偷偷地钻到地主的三叶草草地上去吃草,被地主一眼看见,拿刀把牛宰了。

农民的妻子劝他去找地主,让地主出钱赔偿他的损失。农民去了。地主更加生气,命令仆人们把这个农民绑在一条长板凳上,七手八脚,打了他十大鞭。

农民挨完了打,回到家中,一五一十地对妻子诉说一通。

妻子说:“咱写份状子,告到国王面前,我相信他能给咱评个理。”

农民回答:“怎么写啊?我又不识字!”

他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了一块大木板,用刨子把木板刨得光光溜溜的,把自己的小屋子和地主的庄园都刻在木板上。从这块木板上可以看见母牛是从什么地方钻到地主的三叶草草地上去的,也可以看出来,地主是在什么地方把牛杀死的。农民又在这两幅图的下面刻了一条长板凳,凳上趴着的人就是他自己,旁边又刻了十道直线条。

农民把这块刻着诉状的木板背在脊背上,就启程去见国王了。

一路上要经过一片大树林。农民在林中遇见了一个打猎的人,农民便向猎人说:

“老爷,你好!”

猎人问:“谢谢你,你到哪儿去啊?”

“到见国王那里告我的地主去。”

“地主怎么得罪你了?”

农民把木板从背上放下来,把他的诉状拿给猎人看。猎人看了半天,一点儿也看不明白。

农民奇怪了:“唉,这不是都画得清清楚楚的吗?你看,这是我的家,这就是地主的庄园和地主家的三叶草草地,我的牛就是从这里钻进地主的草地上的。就在这里让地主把它杀死了。这是那条长板凳,仆人听了地主的话把我绑在上面打了十大鞭。”

猎人说:“现在我全都明白了!你快见国王去吧,他一定会帮你的忙。”

猎人说完骑马走了,农民又继续向前走去,他根本没想到这个猎人就是国王。

农民走进国王的城堡,来到一间陈设得异常华丽的大厅,国王坐在金宝座上,两旁站着十二个大臣。国王头上戴着一顶金王冠,闪闪发光,身上披着一件大红色的斗篷。

农民先把木板拿给第一个大臣看,并请求道:

“劳驾您,把地主欺压我的事,念念吧。”

第一个大臣把木板看了又看,怎样也看不明白。其余的大臣也看不明白。他们都想把这个农民赶出去,国王就命令大臣把木板拿给他看看。第一个大臣把木板传递给第二个大臣,第二个大臣把木板传递给第三个大臣,当第十二个大臣把木板递给国王时,国王命令农民走到他的面前来。

国王问农民:“这就是你的屋子吗?”

“对啦,老爷,就在这里。”

“这是地主的庄园吗?”

“是,是,这就是。”

“你的牛跑到地主的三叶草草地上去了吗?”

“老爷,是的,它是跑到那儿去了。”

“地主把它杀死了吗?”

“老爷,是他把牛杀了。”

“你去找地主说理去了,反而让他们打了你十鞭子。”

“对啦,青天大老爷,整整十鞭子,一点儿也不错。”

农民因为国王猜得太对了,高兴得竟忘乎所以了,为了表示他对国王的称赞,就伸手拍了拍国王的肩膀,高兴地喊叫着:

“这才真是个好脑袋哩!可不像你那些大臣,简直太蠢了!

他说着露出很轻视的样子,用眼光把国王的十二位大臣扫了一下。

国王非常高兴,因为他显然比他的大臣聪明!于是对农民说:

“你回家去吧,我一定让他不敢再欺侮你了。”

不久,地主接到国王给他的一张纸,纸上命令他给这个农民造一所新屋子,一座牛棚,一个猪圈,一个羊圈,买一条母牛,再送给他一大块地。

农民和农民的妻子因此时常嘲笑地主。同时,农民也时常说:

“国王可真是一个贤明的国王啊,他一下子就把我的状子看明白了。那些蠢大臣们看了却张口结舌,什么也不明白,连念都不会念。国王还养活这些人干什么?”

【农夫救儿子】

从前,有一位老农夫,经常和他的妻子带着小孩子在地里劳动,每次干活时,他们总是让孩子在离地不远的一块大石头旁边玩耍。

一天,他们与平时一样,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从森林里出来一只大猩猩,偷偷地把孩子抱走了。当他们听到孩子的哭喊声时,猩猩已经抱着孩子逃进了森林里。夫妻俩拚命地追赶。可是,追了一整天,还是不见孩子的踪影。正在失望的时候,忽然,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一间小茅屋,便走了过去。原来屋子里堆满了蚕丝,一位白发鬓鬓的老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整理那些乱蚕丝。老人看见他们进来,便对他们说:“你们看,我这么多的蚕丝,乱成一团,我年纪大了,手脚也不灵便,什么时候才能整理完呢?请你们帮帮我的忙吧!”虽说老两口找小孩奔波了一整天仍无下落,现在已经筋疲力尽,而且心急如火,但他们看见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心里不由自主地一阵难受,就默默地坐下来帮老人整理蚕丝。理完后,老人漫不经心地问他们:“你们上哪去?”

老农夫回答说:“猩猩偷走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是来寻找孩子的。可是,找了一整天也没见孩子的影子,真急死人!”

老人说:“你们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帮助你们把孩子找回来!”

老农夫听了很高兴,马上和他的妻子给老人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恳求老人尽快替他们想办法。

老人同情地说:“刚才你们帮了我的忙,我也要报答你们的。不过,现在已经天黑了,你们先在这里过夜,明天早上一定将孩子找回来。”

第二天清早,老人告诉农夫说:“我给你们三个罐子:一个能冒火,带来熊熊烈火;一个能扬尘,造成飞沙走石;另一个能使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老人用手指着屋外继续说:“你们沿着这条路走,一直走到一条干涸的河边,你们就停下来。那时,你们可以看到河的对岸有一棵大树,大树下有许多猩猩在玩耍,你们的孩子就躺在大树旁边的大石头底下。”

农夫急忙地问:“那么,我们如何去救孩子呢?”

老人说:“你们不用担心。到了河边,看见孩子后,你们抱起来就走,猩猩追赶你们时,这三个罐子就会起作用。”

农夫问:“如何使用罐子呢?”

“先抛出冒火罐,如果不行,再抛出扬尘罐,如果仍不行,再抛出最后一个罐,就这样,你们放心地去吧!”农夫和他的妻子高兴地谢别了老人,沿着他指引的道路走去。到了干涸的河边,他们果然看见一棵大树下有许多猩猩,他们的孩子正躺在猩猩旁边的大石头底下。他们按照老人的嘱咐,壮着胆子,偷偷地走到孩子的旁边,冷不防地抱着孩子就跑,猩猩看见了他们,一个个飞也似地追赶上来,越追越近,眼看猩猩就要追上他们了。突然,农夫想起了老人的嘱咐,抛出冒火罐,罐子里冒出熊熊烈火,把追赶的猩猩烧伤了,但它们还是拚命地往前跑,看见这种情况,农夫又抛出扬尘罐,顿时风声大作,飞沙走石,可是仍然不起作用。眼看他们又被追上了,农夫和他的妻子腰酸腿痛,差点儿跑不动了。正当农夫束手无策的时候,妻子大声地喊着:“赶紧抛出第三个罐子,也许还可以救救我们!”农夫听见喊声,立刻抛出第三个罐子,骤然间,日月无光,天地一片黑暗,猩猩们看不见路了,只好跑回森林里去了。

农夫和他的妻子领着孩子安全地回到了家,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们仍念念不忘那位好心的老人。后来,他们领着孩子去森林中答谢救命恩人时,却哪里还有茅房和老人的影子,原来,老人是一位神仙。

【能巧巧】

王家庄有个媳妇叫能巧巧。她不光模样俊,心眼好,还精明过人,千能百巧。能巧巧摊了个生性乖僻、做事古怪的老公公,人们都叫他“王别古”。

这一天,王别古和儿子要下地干活,就交待儿媳妇能巧巧:“眼下活紧,俩爷俩都在地里吃饭,你蒸没底的馍馍,烧锅九开汤,熬上二十样菜,送到鬼头集去。”说完就下地了。

到了该做饭的时候,能巧巧刀铲瓢勺“平平叭叭”一阵响,饭菜做好了,收拾了挑子,担起来就送饭去了。

王别古老远看见儿媳妇向这里走来,心想:她怎么知道鬼头集就是挨乱葬岗子的这块地?等能巧巧放下挑子,揭开饭碗子,他更吃惊,不过他还是说:“拿出没底的馍馍吃饭吧!”能巧巧把窝窝头递给他,他翻来覆去地看:是没底,对了。能巧巧又舀汤端给他,王别古喝了一口问:“这是什么汤?”

“九开汤呀!爹。蒸没底馍馍的馏汤水,开了好几滚,十开也过了。”王别古心想:不假,也对了。

能巧巧端出菜来王别古把眼一瞪说:“怎么才四样?”能巧巧不紧不慢地说“炒韭(九)菜,调韭(九)菜,生韭(九)菜和熟韭(九),二九一十八,再加一盘子萝卜和一盘子虾。爹,这不够二十样啦!”王别古心想:都做对了。没话说,只好闷闷地吃饭。能巧巧等他爷俩吃完,收拾了碗筷,担起挑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