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47

第47章 工匠智慧的故事(9)

【拒用麻醉药的人】

1916年重庆临江门外,有一家私人医院。诊所主治医生沃克,是位德国人,毕业于柏林医科大学。

一天早晨,沃克刚刚上班,忽然走来一个个头不高不矮,身体结实粗壮的约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他头上缠着纱布,右眼和小半个面孔被遮盖了。他走到沃克面前,从容地说:“请大夫给我看看眼病。”沃克打开纱布一看,不由一愣:这眼睛是被子弹打坏的。由于时间过长,肌肉已发炎坏死,只有动手术,把所有的腐肉割去,否则有生命危险。

护士把病人带进手术间。但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强压住怒气,对那年轻人说:“病人到这儿要听医生的,你懂吗?”病人歉意地笑笑说:“我懂。”

沃克医生说:“你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腐肉一刀刀地全割掉。你忍得住吗?”

病人抿了抿嘴唇说:“试试吧。三国时大将关羽,没有用麻药敢刮骨疗毒,我也有这个信心。”

沃克被说服了,他让病人躺到手术台。手术开始了,沃克的手竟然有些发抖,这是他从医20年来的第一次。病人好像看透了医生的心思,反过来鼓励他说:“下刀吧!我挺得住!”

手术开始了,刀子下去了,肉割开了,眼珠摘出来了,腐肉割掉了,病人一动不动,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滚落下来,但始终没有哼一声。相反,他一刀一刀数着,一共动刀64次。当病人把数的刀数告诉沃克医生时,沃克惊呆了。他走遍大半个世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强的人!他说道:“你是一尊会说话的铜像,按我们德国人的看法,你堪称为‘军神’!”

是呀!有谁见过这样的手术呢!有谁见过这样的人呢!你知道这位“军神”是谁吗?他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

谜底:他是我国已故的刘伯承元帅。他拒绝使用麻醉剂,是因为他认为,眼睛离脑子太近,怕施行麻醉会影响大脑。

【聪明的律师】

有一个富有的律师拥有11辆古董汽车,每辆价值5000美元。律师死时留下了一个奇怪的遗嘱。他把11辆古董汽车分给3个儿子。把其中的一半分给长子,四分之一分给次子,六分之一分给小儿子。

大家看了遗嘱都感到迷惑不解。11辆汽车怎么能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分成4份、6份呢?

3个儿子正在为怎么个分法争论不休时,一位聪明的律师驾着车过来了。

律师说:“小伙子们,你们好像碰到了难题。需要帮忙吗?”

小伙子们向他诉说了原委。

律师说:“这好办!”他一下子就把11辆车分好了。

你能猜出他是怎么分的吗?

谜底:律师把车停在11辆古董汽车旁边,下了车,叫小伙子们数数总共有多少辆车。小伙子们一数有12辆。于是律师就把汽车的一半给长子(6辆)。老二分得到12辆车的四分之一,即3辆。小儿子得到12辆车的六分之一,即2辆。6辆加3辆再加2辆正好11辆,余下一辆是律师的车。

【聪明的经理】

新加坡皇冠大剧场的王经理,为组织春节节目,根据新加坡华人多的特点,决定邀请香港的A明星、台湾的B明星和日本的C明星同台演出。这样,既能赚一大笔钱,又可提高剧场的知名度。

经过联系,三位明星都表示同意,但又都提出一个条件:演出期间,剧场门口必须用霓虹灯的大字亮出演员的名字,而自己的名字绝不能排在别人的后面。王经理被难住了,因为名字无论是横着或竖着排列,总有先有后。

怎样排才能不分先后呢?

王经理苦苦思索,怎么也找不出妥善的办法。

这天,王经理从朋友家出来已是深夜,因多喝了几口酒,觉得有点热,他放下车窗,靠在窗口看街景。

时近农历新年,一路上,华人都按自己的风俗,在家门口贴上了鲜红的对联,有的人家还挂着彩灯,有漂亮的宫灯,有转动的走马灯……王经理突然从中受到启发,想出了名字排列不分先后的办法。

演出前,三位明星的霓虹灯名字在剧场门口闪烁,谁也说不出哪一位在先,哪一位在后。

王经理是用什么办法,把三位明星的名字排成不分先后的呢?

谜底:把3个名字的霓虹灯排成一个圆圈,如同走马灯一样使它转动,3个名字不断轮番出现,就分不出谁先谁后了。

【少年马倌的智慧】

在蒙古草原上,一支马队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行进。这是一支多灾多难的商队,在前一天宿营时,他们遇到了一股士匪,不仅物资和食品被抢走了,连水囊也被劫走了。他们饥渴忍。由于出发时,每人怀里都揣着几个干粮,可以勉强充饥,但饮水问题无法解决。如果再找不到水源的话,就要被困死在草原上了。

忽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绿色,“啊,绿洲!有绿色肯定有水。”马队赶紧向绿色靠近。这里果然有一片片小得可怜的绿洲,而且有一潭清水,水潭很深,但很小,他们赶紧伏下身子掬水解渴,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人的饮水问题解决了,但马无法饮水,随身带的水桶也被土匪抢走了,整个马队没有一件盛水的用具。有的马被牵到水潭边,由于水潭深陷下去,离开潭口有一段距离,站立的马无法饮到水,也无法使它们像人一样,伏在地上,探头饮水。如果用手去掬,漏去的比留下的还多,这可怎么办呢?商队里有个少年马倌,他想了一个办法,使马喝到了水。

他想了什么办法呢?

谜底:少年马倌脱下了衣裤,“扑通”一声跳进水潭。水位顿时上升了,接近了潭口,马匹就能探头饮水了。

【巧语服老板】

从前在黄河边上有一个船老板。他有万贯家财,是附近有名的大富翁。可他对雇用的船工却非常刻薄,一天到晚不让他们停手住脚,而且只给他们吃一些南瓜和夹带沙子的糙米。

一天,老板和他的老婆乘自己的船进城。在路上,他俩吃鱼吃肉,却把鱼尾和骨头留给长工,老板娘笑道:“你们两人托主人福,今天也可以美餐一顿了。”船工看见这样,真是气坏了,就把残羹剩饭都倒入河里了。

傍晚,老板和老板娘在城里办完事,吃了饭以后,乘船回家。船工说:“敢情你们吃饭了,我们还饿着哩!”老板马上解释道:“你俩上午吃鱼吃肉,一顿顶两顿,晚饭免了。”两个船工听说气极了。

第二天,船工送货去城里。他们把卖货得到的钱拿到店里喝酒吃肉,用光了。这一来,既解饿,又解恨。船工回到家里,老板早就急着找来,问道:“看你俩吃得这样东倒西歪的,今天运货,收了多少钱,还不交账吗?”

船工说:“今天赚的钱都花光了。”老板听说,气急败坏地说:“船是我的,卖货的钱也是我的,你们敢私自乱用!”船工学着老板的腔调说了两句话。老板听了,气得目瞪口呆,不知该怎么办好。请你猜一猜,船工都说了些什么?

谜底:船工说:“昨天你们进城,已经一天挣了两天的钱了,今天的就免了吧!”

【推销员】

一个化妆员推销员到琼斯太太家来推销产品。

“夫人,请要点护肤膏吧,这是新产品。”

“对不起,我正忙着,没空。”

“忙的时候,您可以用一点爽身粉呀。”

“我正在看侦探上说,不想买东西。”

“您看什么书?”

“《医院谋杀者》,对不起,你快走吧!”

“这书我看过,确实很紧张。您可以用点面膜,使眉头不皱出皱纹。”

“真讨厌,快离开这里!”

“您如果不买东西,我可要说一句使你后悔的话。”

“见你的鬼去吧!”

推销员气愤地说了一句话,转身而去。它虽没伤害琼斯太太,却真的使她后悔莫及。

猜猜他会说些什么?

谜底:他说:“凶手就是院长!”

【聪明厂长渡难关】

提起新产品江涛牌墨水一擦净,凡使用过的人都觉得好。它效果神奇,使用方便,能节约时间和纸张。广大中小学生亲切地称它为“钢笔橡皮”、“错别字的杀手”。

1991年5月,宝鸡市家具厂获得本市小学生韩江涛发明了墨水一擦净的信息,便立即派人联系生产。他们认为该产品的潜在市场很大,全国的中小学生如果人手一瓶,加上机关办公使用,销售前景十分广阔。经过一番努力,在区经委支持下,首批试制品于7月问世,并立即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一时间,咨询信函和客户纷纷而至。

天有不测风云,宣传试销刚起步,麻烦也接踵而来。首先是工商局严禁该产品的生产,并没收了试制品;紧接着是公安局找上门来,也反对生产一擦净,理由是这东西给坏人提供作案工具。不久上级转来了公安部批转下来的群众来信,认为一擦净是作案工具,不宜生产。这无疑是对一擦净判了死刑。

人们原先的热情和喜悦,好像被泼了一瓢冷水,厂长龙治德更是坐卧不宁。试制品在学校试用,深受中小学生欢迎,而且厂里已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和物力,如就此停产,损失太重。可是工商和公安部门也不是没有道理,坏人的确有利用一擦净作案的可能。然而龙厂长总觉得事情不能这么简单去认识。一天,他在家切菜走了神,菜刀一滑,手上削掉了一层皮,顿时鲜血淋漓。家里人见了都很心痛,他却不住地叫“好、好”。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厂长叫好的原因吗?

谜底:厂长龙治德从此受到启发,当即提笔给公安部和工商局写信,说:“菜刀是生活必备品,麻绳用途广泛,但坏人经常用菜刀和麻绳作案,难道我们能因此而禁止生产菜刀和麻绳么?何况我们的一擦净对炭素墨水并不起作用,怎么能不让生产呢?”这一论点还真使有关部门我法反驳。终于江涛牌墨水一擦净,被批准生产了。

【奇妙的乐曲】

据说慈律太后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对历史掌故、动物植物,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

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来到养心殿外,忽听里面传来阵阵乐曲声,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原来太后有一个习惯,在娱乐时间,概不见人。但李鸿章凭着自己的资格与身份以及和太后的特殊关系还是走了进去。

到了殿内,他先给太后叩了头,然后站在一旁,装模作样地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太后问:“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原来这太后最喜欢的就是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太后说道:“这是一支西洋乐曲。”善于拍马的李鸿章又大加吹捧:“老佛爷真是独具慧眼,这支仙曲妙乐,爽心悦耳,堪称天下一绝。”这些话,句句说在太后的心里,听了十分高兴。

有一天,一位法国公使有事面谒太后,太后便用这支西洋乐曲当做欢迎曲,来招待法国公使。不料那法国公使听到乐曲,立正站立,还恭恭敬敬地向太后行了一个大礼。太后一见洋人拜倒在脚下,以为这是一支魔曲,从此更加得意忘形。

过了几天,又有一位英国公使去见太后,太后又故技重演。照样命乐队奏了一曲。谁知这英国公使听了,先怒目而视,继而拍案而起,最后一阵嘀咕,径直回去了,这不由得使太后惊慌失措。

试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谜底:后来,太后派李鸿章去问清原因,才知道这乐曲是当时法国的国歌。怪不得法国人听了肃然起敬,英国人听了勃然大怒。从此以后,慈禧太后再不敢卖弄自己的聪明了。

【店主精明识物谜】

从前,商人做生意,大都是自己带着货物到各地推销。

一天,三个商人同住在一家路旁旅店。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天。饭后,大家不约而同来到院中乘凉。店老板给他们来送茶,看他们都是跑江湖的商贾,便笑着问:“三位先生贩卖的都是些什么货?可有居家需要的东西吗?”

第一个商人拱了拱手,笑着说:“我卖的是: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老板笑着说:“你是卖伞的。嗯,最近雨水挺多,正是好卖的时候。”转身又问:“你二位呢?”

第二个商人想了想说:“鄙人之货是:又圆又扁肚里空,有面镜子在当中,老板用它要低头,摸脸搓手又鞠躬。”

第三个商人接着说:“我卖的是: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

老板低头一想,知道第二个商人卖的是脸盆。这第三个商人呢?老板想了好大一会儿也想不出来,只好请教那两位商人。只见第一位商人做了个熨衣服的动作,老板马上明白了,第三位卖的是火熨斗。他笑着说:“你们三位的货此地正缺,我帮你们推销,保你们在此地生意兴隆!”

三位商人一听,高兴地拉着老板的手连连道谢。他们正愁人生地不熟货物不好卖呢。

结果在店老板的帮助下,不出一个星期,三人的货就全推销完了。后来,这三个商人经常来住这家旅店,旅店老板帮他们推销,挣了不少钱,旅店也越办越大了。

【八达岭北三楼底下为啥是空的】

八达岭关城南北各有四座敌楼,有七座基座是用石头、砖头加黏土填的,夯得很瓷实,但是北三楼底下却是空空如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据说在很早以前,八达岭附近曾广泛传唱着一首藏宝歌:“八个金锅露着沿儿,八个金镢露着袢儿……”这歌儿一共8句,每句8件宝贝,总共说出了64件宝贝!

后来,有人把这首藏宝歌给改了,改歌者把每句前面的两个“八个”去掉,然后又在后边补了两句:“宝贝宝贝啥时现?城楼一倒全能见。”

是谁改的歌词。为什么要改呢?歌词与八达岭关城有关。当年,明王朝补边(修八达岭关城),派个挺大的官当督办,关城修了九年九月零九天,累死了九千九百零九个人,官府把累死的人全部填入了城墙沟子。

老百姓见官府如此草菅人命,就在关城快修好,督办要跟皇上领功请赏时,重新改编了那首藏宝歌,并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