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49

第49章 工匠智慧的故事(11)

这时不远处走来一位风水先生,乾隆皇帝连忙让人把他叫过来,让他给看看塔毁的根由。

风水先生看了看斜塔,又转身看了看昆明湖,然后从怀里取出一本书,翻看了好一阵,才说这塔建得不吉利,方位不对选址不好,正好与这湖中的龙门相对,压了龙脉,惹怒了老龙王,所以龙王施了法术,毁了这塔。此塔若是不拆,日后还有更大的灾难。

乾隆皇帝最信鬼神,他听后急忙请风水先生说出破解的办法。风水先生说只有将这塔拆掉,别无它法。

乾隆只好传旨,快快将塔拆了。工匠们一听松了一口气,不敢耽搁,连忙拆塔。

原来那风水先生是王石匠叫一位工匠装扮,事前已教好了他在皇上面前怎么说,没想到乾隆皇帝真的信了。就这样,王石匠救了工匠们的命。

延寿塔拆掉后,乾隆皇帝总觉得万寿山上少了点东西,于是,他又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重看风水。没过多久,他就传旨,在那塔的原址上兴建了一座八面四重檐的佛香阁。

【分钟寺的来历】

分钟寺位于左安门往南偏东方向三四里处。关于此名还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据说很早以前,分钟寺的钟声非常洪亮,每当寺里打钟,方圆几十里的村庄就都听见。令人奇怪的是,每个人听到的声音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的人在耳畔说话一样。一口钟能打出这么多种声音,着实让人费解。

早先分钟寺并没有钟,人们掌握时间是依据村子上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头儿打更来判断的。

这个打更的老头儿心肠很好,他打更不要工钱,说让村子里给他攒着,等攒多了就铸一口钟,到时就可以用钟声代替打更声音。

老头儿打更的时间长了,对村子里的人的脾气都了如指掌,到打“亮更”(早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声音传到勤快小伙儿的家门口,只有轻轻地几下梆子,让他不必忙着穿衣裳下炕;若是传到懒惰小伙儿的家门口,则是重重地敲几下梆子,这样那个懒小伙儿听了虽然不高兴,也得赶紧起床干活儿去。

老头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敲打着梆子,直到他再也打不响梆子了,一口新钟已经铸成了,人们把它挂在附近的寺庙里。

从此,钟声便代替了那令人熟悉的打更声。令人不可思异的是,那口钟就像是老头儿的化身一样,其声音也极具“灵性”,也能因人而宜,“分”别对待,每个人听到的声音也是大不一样。

这口“神钟”竟能“‘分’别对待”不同的人,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分钟”,那庙也就改叫“分钟寺”了。

【定陵月亮碑的离奇故事】

在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园——十三陵,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十三陵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造型别致,特别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十三陵每座陵宫前还立有一座龟驮碑(思陵除外),即神功圣德碑。

定陵是神宗的墓葬,在其石碑的背面右上角有一块白圆形的痕迹,至今清晰可见。围绕这一块白圆形的痕迹,还有一个极为神奇的传说。

昏庸无道的明神宗10岁登极,21岁就花巨资为自己修造陵墓。陵墓建成后,便不再理朝政,二十五年中,久居深宫,深迷于酒香女色之中。

一天,神宗正在昏睡中,忽然梦见一个自称是“火神爷”的人,说是奉上天之命来惩罚他,并且还要将定陵烧毁。

神宗大怒,说帝王陵寝自有神佑,别人是没有那个本事将其烧毁的。

火神爷要和神宗打赌,神宗应之,并说:“要是将来定陵火烧,让我现在就瞎一只眼。”话音刚落,火神爷竟哈哈大笑而去,一转眼就没影了。

神宗从梦中惊醒,他正想要睁开眼看看周围,左眼忽然模糊不清。几天后,那只左眼真的瞎了。神宗回想梦中的情景,不禁神志迷乱,从此,一病不起。

神宗“驾崩”,入葬定陵。说也奇怪,神宗的左眼瞎了,可他那只右眼却怎么也闭不上。到神宗遗体安葬完毕,有人发现,定陵石碑背面的右上角立即出现了一个白圆形的东西。

据当地群众说,以后每逢阴历的月底和月初,这个白圆形的东西就发亮,据说这个白圆形的东西是神宗的右眼变的,因为他怕火神爷真的要来烧他的陵。由于这个原因,后来定陵被人称之为“定陵月亮碑”。

说来奇怪,定陵最终也未能逃脱被火烧的劫难。而那个神秘的“月亮”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只留下一段历史的印痕。

【永陵的琉璃瓦为何是红的】

十三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园,其以北面的天寿山主峰为中心,东西山峦回抱,将整个陵区围成一座天然的“大庭院”。

在这座陵园内埋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依次建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秦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这些陵墓到目前为止,正式开放的有长陵、定陵和昭陵。

游人来到十三陵,不难发现,在这十三座帝陵中,有十二座陵墓的琉璃瓦是黄色的,唯独永陵的琉璃瓦是红的。

人们在感到好奇的同时,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

其实,关于此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明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虽昏庸无能,但对自己的陵墓修建却格外经心。他曾多次亲临陵园工地视察。

他在视察时发现,陵园中先帝陵墓所用的琉璃瓦都是黄色的,而给他所烧之瓦都是红色的,不禁暴跳如雷,大发脾气。因为“黄”与“皇”同音,黄颜色象征着皇家的瑞气。瓦烧红了,皇家的气没了,他自然视其为不吉利的征兆。恼羞成怒之下,朱厚熜下令将这批窑工全部杀掉。

后来,几批窑工烧出来的瓦都是红色的,他们也难逃被处死的厄运。昏庸而暴躁的皇帝还下旨道:如果烧出来的瓦还是红的,不但要杀掉所有的窑工,而且还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圣旨下达之后,没有一个人再敢去烧瓦。但有一天,一个青年窑工主动前去领旨,做了窑头。

其实,这个青年窑工一点把握都没有。这不是白白送死吗?

那他为什么还来呢?原来,这个青年看见好几批窑工都被杀掉了,心里很悲痛,他的父母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便把详情告诉了父母。

两位老人听后,也没什么办法。正在此时,门外一阵嘈,原来是皇上派人到处募集长生不老的灵丹秘方。两位老人此时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去做,这位青年听了之后,觉得可行,便去领旨,准备带人去烧瓦。

虽然瓦工们经过精心的配料、烘烤、煅烧,但是,烧烧制出来的瓦依然是红色的。

皇上得知此事,便下令依旨查办。衙役们奉旨来到工地,先将这位青年窑头拿下。青年窑头被抓时,大声地喊冤枉,衙役们听后,对他说,你犯得是欺君的大罪,有什么可冤的。

青年窑头听后,大声说道:“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就诛杀窑工,还要诛灭九族,这是天大的冤枉。我们确有详情禀报,瓦之所以被烧成红的,这是皇帝吉祥的征兆。他不但不重赏我们窑工,反而还要我们窑工的小命,你们说,这难道还不冤吗?”

衙役们听后,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去向皇上如实禀告。皇帝听后大怒说:“岂有此理,临死之前还敢狡辩,带他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青年窑头被带到皇上跟前。皇帝怒吼道:“你为何喊冤?”

青年按父母的教导对皇上说:“当今皇上洪福齐天,连烧出的瓦都是红的。这是吉兆啊!由于天命难违,所以我们才烧不出来黄瓦,这不是冤枉吗?”

皇上听后,立刻转怒为喜。他想:“洪福齐天”的“洪”与“红”同音,此乃吉兆也。

青年窑头见皇上怒气尽消,接着说道:“当今朝代的年号为‘嘉靖’,这不正好和‘家尽’二字同音吗?而我们烧出的瓦总是红的,这就是天意,冲其不祥之兆,让我们大明王朝更加安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皇上听后自然是龙颜大悦,遂下令重赏所有的窑工。

这样,永陵所用之瓦就都是“清一色”的红色琉璃瓦了。

【凤凰墩的三种传说】

清乾隆帝在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时,仿照神话传说,在昆明湖上修建了三座海上仙山:北边四面临水的孤岛称为“方丈”,西边那个一面有路、三面环柳的土山叫做“蓬莱”,南边的一座光秃秃的土丘名叫“瀛洲”。当地人嫌这些名字太文雅太难记,于是就管方丈叫团城,蓬莱叫老公山,瀛洲叫凤凰墩了。

瀛洲岛为什么改名叫凤凰墩呢?

有人说“岛以仙名”,也有人说“岛以鸟名”,还有人说“岛以人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岛以仙名”的人依据的是这样一个传说。从前,瀛洲岛四面临水,岛上红花绿树,景色清幽、香气怡人。

一天早晨,仙女弄玉奉王母娘娘的旨意,要飞到东岳泰山去继续修行。可她路过此地,却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她踩落云头,决定在这里修行。

弄玉在这里生活得无拘无束,安闲自在。饿了就餐风饮露,闷时就吹吹洞箫,真是赛如神仙般的日子!

一天傍晚,韩湘子(八仙之一)脚踏青云,手握玉笛,从天空里飞过。这时一缕悠扬的箫声传入他的耳中,他感觉箫声很熟悉,于是顺着箫声寻找,果然发现仙女弄玉住在这里。

他来到弄玉跟前问:“王母娘娘要你到东岳泰山修行,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弄玉回答道:“我见这里风光秀丽,幽雅清净,舍不得离开,就安了身。”

韩湘子说:“这座小岛虽然很好,但四周的环境不合适你,你不可在这里久留。”并对她说明了理由。

韩湘子说:“此地的正北向是一座龙王庙,倘若龙前来戏凤,你便不能安心修道;西边是座老公(弓)山,一旦利箭离弦,你也受不了;南边是火器营,专造火枪火炮,你是鸟中之王,时间久了,恐怕也免不了受枪打的命运。东边的村子叫六郎庄,倘若六狼夺一凤,你千年修炼的道行岂不毁于一旦?”

弄玉听了韩湘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离开此地跟随韩湘子到东岳泰山修道去了。

后来,仙女弄玉来瀛洲岛修行的事不胫而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岛上修了一座凤凰亭,在亭子里画了一幅仙女乘凤吹箫的画,并将此岛改名为“凤凰墩”。

主张“岛以鸟名”者,则是拿出了“历史事实”这一有力武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戊戌变法那年(1898年),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为头子的后党,斗争得非常激烈。同年四月底,光绪颁诏宣布变法。慈禧自然是痛恨此举,就想方设法反对这次变法。

一天,满腹怨气的慈禧带着一帮王公大臣乘船在昆明湖里散心时,突然决定要去瀛洲岛上观赏野景。当时岛上杂草丛生,水蛇泛滥,一片荒凉景象。

大臣们怕有闪失,纷纷上前婉言劝阻,但是慈禧自恃身价高贵,金口已开,便不愿收回。臣子们只好紧跟其后。

他们刚一登上瀛洲岛,就遇到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黑花蛇。大蛇盘曲在草地上,蛇头仰起来有半尺多高,正张着嘴朝天上“咝咝”地吐着信子。

这条蛇的身边有一棵老桑树,老桑树的枝杈上落着一只花喜鹊,花喜鹊也毫不畏惧地冲着黑花蛇喳喳叫。他们正感到纳闷,突然,那只喜鹊猛一下子飞下来,朝蛇头上狠狠地啄了几口,又飞回树枝上。

黑花蛇想咬住喜鹊,就是够不到。花喜鹊反反复复去啄黑花蛇,啄得它伤痕累累,黑花蛇讨不到便宜,最后只好甘拜下风,逃到草丛里去了。

慈禧一行人被这场蛇鹊之战惊呆了。当喜鹊飞走之后,慈禧阴笑道:“你们说说,这是吉兆还是凶兆?”大臣和太监们不知她是何用意,都不敢不吭声,只有大太监李莲英猜透了主子的心思,上前说道:

“刚才蛇和喜鹊是为争夺这块宝地大动干戈,黑花蛇是龙,花喜鹊是凤,龙斗不过凤,才会落荒而逃。这场大战叫游龙斗凤,以龙败凤胜为最终结局。”

这些顽固党的大臣听完李莲英的讲述,异口同声道:“是吉兆,这自然是吉兆啊!”

慈禧听完随身臣子的逢迎,心情非常舒畅。于是传旨,在瀛洲岛修建一座凤凰楼,以纪念花喜鹊得胜。瀛洲岛上修建了用铜凤凰装饰的凤凰楼后,就改名叫“凤凰墩”了。

主张“岛以人名”者的说法更有意思。

有一次,慈禧到昆明湖游玩时,曾到瀛洲岛上解手。因“蹲”与“墩”同音,后来有人就将此地戏称为“凤凰墩”了。这显然是对慈禧老太婆的嘲弄和唾骂。

【灶君庙前解救百姓的铁狮子】

北京民间有一句歇后语:“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用来是形容永远解不开仇恨的死对头或永远分不开的死搭档。其实,北京的狮子很多,为什么单单用说灶君庙的狮子去编歇后语呢?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灶君庙位于北京崇文区花市大街,过去是个非常穷的地方,住在那里的老百姓多数靠做纸花、做小手工艺维持生计。

可是,灶君老爷却偏偏看中了这块地方,他奏明了玉皇大帝,想在这里盖了一座灶君庙,有人说,这不是灶君老爷自己盖的,而是信灶君老爷的有钱人出钱盖的。

不管灶君庙是怎么盖起来的,只要灶君老爷能“保佑一方”,人们就愿意到灶君庙上香,上供品等。

可日子长了,人们并没有受到保佑,反而是穷人越过越穷,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大伙儿犯起嘀咕了,这灶君庙里肯定有些蹊跷。

有那细心的人,就天天到庙里庙外,仔细的查看,却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一天,有个挑着担子,串街补漏锅的白胡子老头儿,走到灶君庙门前,放下了担子,他左瞧右瞧,又到庙里瞧了一遍。

他这个怪举动,招来不少围着瞧热闹的人,有那爱说话的人,就问了:“老大爷,您看什么呢?”白胡子老头儿笑着说“没看什么。我想,若在庙门前给添上两个铁狮子,就更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