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6968300000050

第50章 工匠智慧的故事(12)

大伙儿笑了,都说:“谁有这些钱哪!从打有了这座庙,我们就得出钱买香买供,就得按月送香油,弄的我们穷的更穷了,哪还有钱给它铸狮子啊?”白胡子老头儿听了笑而不语,挑起担子走了。

第二天,人们便见灶君庙门前,多了一对铁狮子。第三天,灶君老爷的马没有了,庙门前散了一堆马骨头,据说,夜里,人们都听见狮子的吼叫了。第四天,第五天,庙门不开了。打这儿起,庙里就成为做小手艺的和无家可归之人的住所,人们再也不用给灶君老爷买香、买供、送香油了,大伙儿都省下了一笔钱买自己吃的用的东西,日子慢慢地也好过一点了。

人们都说:那白胡子老头是鲁班爷,那一对铁狮子,是鲁班爷铸成来解救百姓的。铁狮子把灶君老爷的马吃掉了,还吓跑了灶君老爷,所以铁狮是灶君老爷的死对头。

【望家楼的传说】

乾隆年间,新疆地区有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长得国色天香,并且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儿,令人如痴如醉,人们都管她叫香妃。

乾隆皇帝听说了,对香妃仰慕不已,便下旨召香妃进宫,纳为嫔妃。

香妃自从来到清宫,没有一丝快乐,她仍然想念着自己所爱的人和生她养她的家乡。她身上藏着锋利的匕首,不容乾隆接近自己,否则就要自寻短见。

乾隆整日巴望着香妃答应做自己的妃子,可是香妃任凭谁来劝说都坚决不同意。乾隆眼巴巴地看着貌若天仙的美女,却不敢接近,生怕她急了去寻死。

无奈之下,乾隆只得将香妃安置在宝月楼住下了。

香妃是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教。为了讨好香妃,乾隆命伺候她的仆人,一切一定要按回教的风俗习惯安排饮食起居。但是,即便这样,香妃依旧断不了想家的念头。

乾隆天天琢磨给香妃消愁解闷儿的法子。他想,香妃信奉回教,家乡有做礼拜的教堂,我若在京城给他盖一个伊斯兰教楼,她想家时去看看,不就如同回到家里一样吗?

乾隆想到这儿,立即下旨在宝月楼的对面盖一座伊斯兰寺。

没过多长时间,一座两三丈高、庄严肃穆的伊斯兰教楼便盖成了,这座楼面阔七间,是两层木结构的楼房,山顶为重檐琉璃瓦卷的。乾隆还命许多信奉回教的人住在附近。

每当香妃思念家乡的时候,便登上宝月楼,向南眺望仿照家乡教楼而新盖的教楼,看到那些头戴回民帽子、出来进去的家乡同胞,香妃思乡的心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于是这座楼便被叫做了望家楼。

但是香妃仍然不愿意陪在乾隆身边,她依然思念生她养她的故乡。皇太后生气了,皇上如此费尽心机,取悦于她,她还是不动心,这样长此以往,怎么能行呢?

为了不让乾隆为香妃再浪费心思,皇太后产生了除掉香妃的念头。

一天,乾隆出宫去了,皇太后便召见了香妃,她问香妃:“你到底是从还是不从?”

香妃还是不情愿地摇摇头。

皇太后说:“不从,就叫你死!”

香妃笑着说:“我被你们抢来就没打算活着!”

于是皇太后就扔给她一条白绸子,赐她自尽。

现在“望乡楼”虽然不复存在了,宝月楼也改成了新华门楼。但香妃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关帝庙与白马告状】

在北京的庙宇中,关帝庙修建的最多,加上北京郊县的关帝庙,全北京的关帝庙总数达二三百座之多。

这些关帝庙塑像大体相同,中间坐的是关公,手捋长髯,微闪丹目,手持《春秋》,白脸捧印的关平和黑脸托刀的周仓分列两边。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写道:

“赤面秉赤心,赤兔追风,一片忠心照赤胆;

青灯观青史,青龙偃月,千秋义气对青天。”

横批:“亘古一人”。

北京城的关帝庙中,正阳门月城西侧的关帝庙香火最盛。从明代开始,每年五月十三日,皇帝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礼。除此之外,凡是国家有大灾大难,皇帝或百官也会到关帝庙上香,焚表祭告。

这座关帝庙得到朝廷的青睐,据说跟明永乐大帝朱棣有关。

据说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四方臣服,天下太平。一年,漠北异族突来侵扰,成祖于是御驾亲征。两军激烈交锋,大败敌军,敌军逃入沙漠,成祖带兵追赶,由于不熟习地形,竟不辨东西,几乎迷路。

正在彷徨之时,突见前方霞光万道,金光笼罩之下,一个头带夫子盔,身穿绿缎子蟒袍,外披墨绿色的斗篷,上绣狻猊戏火,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面生七痣,五络长髯,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大将,驱着白龙马在前方领路。成祖哪管那么多,命令大队人马跟随此将在大漠之中前行,终于全歼敌军。大军得胜后,成祖寻访带路大将,却渺无踪影。他细细回味带路大将的容貌,突然醒悟是关公显圣。

明成祖凯旋回到北京,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大队人马走到正阳门,突然从路西跟来了一匹白马。见到皇帝,白马泪如泉涌,四蹄刨地,迎天长啸。

成祖定眼一看,这不正是关圣下凡的坐骑白龙马吗?白马似乎有冤情向皇帝禀告,它将文武将官带到了一个小酒店里,最后在院子里一棵老槐树下刨出了一具尸体。

原来这个酒店是冯初面夫妻俩受人资助开办的,资助他们的是山西布商杨闪凤。酒店开张后,生意非常红火,此前杨闪凤来店重叙旧谊,不想两口子不知报恩,却心生歹意,蓄意谋杀了恩人,并将尸体埋了自家院子的老槐树底下。

冯氏夫妇原以为此事做的滴水不漏,不曾想,杨闪凤的白马逃出去,拦御驾告发了他们。

成祖下令将二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行刑完毕,人们正准备安抚白马,白马却早已不知去向。在旁的大臣都说是天降关圣,庇佑大明。大漠歼敌,得关圣佑护,回朝又遭神马鸣冤。大明王朝真是国运天长,神明庇佑。

之后,北京城的关帝庙日渐增多。地安门的白马关帝庙也因传说而闻名。

【锔白塔的神奇传说】

北京内城有九个门,其中西面的阜成门,老北京人总叫它“平则门”,平则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平则门”还有一段“平则门里锔大家伙”的民间传说呢!

平则门里有一座录应寺,也叫白塔寺。寺里有一座上大底小的白塔,据说是辽寿隆三年(公元1096年)修建的,元朝叫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更名为“妙应寺”。

白塔寺前后重修了几次,最后一次是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的。

当时,白塔经历了相当长的年月,塔肚上出现了一道裂口子,眼看就要崩裂塌倒了。

守塔人赶快向上司报告了这一情况,消息传到了皇帝那儿。皇帝立刻慌了,说:“这还得了!白塔可得要赶紧修好了,白塔是国都西面的‘镇物’,镇物坏啦,就破了国都的‘风水’,破了国都的风水,国家的气数就完啦,那还了得?”

皇帝马上下旨召集能工巧匠修补白塔。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能担当此任之人。

白塔寺的前面,有个切面铺,有个锔补缸的老头儿,经常到这吃大碗面,他总是不言不语的,吃完了饭,付钱就走,有时候,有那爱说话儿的人问他:“老头儿,您会锔什么呀?”

老头微微一笑说:“锔大家伙。”

“那您管锔酒盅儿吗?”

“不管锔酒盅儿,只锔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