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习惯学习法
6969400000015

第15章 学生提高文科能力故事推荐(6)

47.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一年秋天,他从北方坐船南下,前往苏州。一天夜晚,明月皎洁,秋风萧瑟,船在古运河上继续航行,到了枫桥,才停泊在岸边过夜。

诗人睡到后半夜一觉醒来,穿好衣服,跑到船头一看,月亮正朝乌啼桥方向渐渐坠落下去,严霜满地,天气颇冷。东南不远处有一座南朝梁代兴建的著名的枫桥寺,因唐初诗僧寒山曾经在寺里住过,故又称为“寒山寺”。再过去是一座江村桥。枫桥和江村桥同跨运河支流,相距百米,寒山寺就在两桥之间,姑苏城就在寺的东南面。此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江上渔火星星点点,伴着愁眠不寝的诗人。

张继独自一人跳到岸上,漫步枫桥,想起了千里外的湖北襄阳老家,以及家中的父母妻儿,想起了唐玄宗晚年的骄奢淫逸,杨家兄妹的专权跋扈,北方安禄山蠢蠢欲动的狼子野心和广大人民缺吃少穿、乃至饿死冻死的悲惨情景……诗人禁不住百感交集、长吁短叹起来。徘徊了很久,才回到自己的船上。

诗人刚要钻进船舱就寝,忽然听见寒山寺里传来的钟声。这半夜的钟声,时而宏亮激越,时而低回沉闷,更增添了旅客离乡背井、沦落天涯的哀愁。诗人再也睡不着了,当即吟了一首《枫桥夜泊》的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今,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依然屹立在古运河边,这座古寺规模不大,大雄宝殿也并不巍峨,人们络绎不绝地前往游览,恐怕多半是为了去寻访和领略张继这首诗的深邃优美的意境吧!

48.悲歌一曲《钗头凤》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20多岁时,跟舅父的女儿唐琬结了婚。唐琬聪明贤慧,才貌双全。小两口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加上从小青梅竹马,因而情投意合,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幸福。

但陆游的母亲是个受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妇女。大约是因为唐氏不生孩子的缘故吧,婆婆对她越来越不满意。在陆母的威逼下,这对鸳鸯被迫分离。后来,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也另外续娶。

一年春天,陆游孤零零一人来到城东南的沈园散心。园中鲜花盛开,鸟语花香,鱼跃镜水,柳拂红桥,景色该有多美!这时,恰好唐琬和赵士程也来游春。

陆游远远看见了唐琬,想起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联翩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怨愤填膺,百感交集,当即挥笔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写完后,望了望唐琬,然后带着无限的悲痛和惆怅,当即离开了沈园。过了不多时,唐琬走过来读了这首哀怨凄绝的爱情词,触动了满怀愁绪,悲怆之余,也挥笔题了一首和词: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恨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这首和词是用血泪写成的。唐琬回家之后不久,就抑郁而死了。

陆游直到晚年,都深情地怀念着40多年前去世的唐琬。每当想起唐氏,怀念旧事,就会禁不住老泪纵横。

49.《赠汪伦》一诗的来历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

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的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几天下来,恋恋不舍,临走时,汪伦唱着歌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写下这首著名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50.罗贯中与传世名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常常手不离卷,甚至神魂颠倒,闹出不少笑话。一天,罗贯中家里的人都出去了,他在家专心致志地写《三国演义》。

一个乞丐上门讨求,求道:“秀才行行好,小人断粮几天了。”罗贯中正写“群英会蒋干中计”,书中周瑜领蒋干查看后营粮草。他听乞丐说“断粮”,头也没抬就连连念道:“营内粮草堆积如山,即可取之!”念了一会儿,他又自顾写他的书了。那乞丐,便毫无顾忌地进屋拿了些米就走了。恰巧这事被近旁一个小偷看到了,他也放心大胆地进屋,把罗贯中家的米粮全拿走了。他妻子回来一看,粮囤底朝天了。着急地说:“家里没有吃的,人都快饿死啦,到底还管不管啊?”罗贯中刚写完“出陇上诸葛装神”一回,听妻子说“没吃的”,不禁搁笔哈哈大笑道:“陇上麦熟,何不食之?”其实麦子还没吐穗哩,妻子知道多说无用,只好借些粮食回来度日。

过了些时候,地里麦子将熟了,野猪成群结队钻进地里,又吃又糟蹋,妻子急得团团转,要罗贯中拿个主意。罗贯中正写“关云长水淹七军”,便不耐烦地道:“欲操胜券,放水淹之,放水淹之!”于是,麦地里灌满了水,野猪是灌跑了,却水害成灾,连邻居的麦子都烂掉了不少。水淹后的麦子七倒八歪,妻子问他如何收法,谁知罗贯中把“陆逊火烧连营700里”的手稿往袖管里一揣,满面怒容地说道:“速速火攻,以火取之,以火取之!”说罢,竟点起一把火直奔麦田。妻子一看,慌忙大喊:“救火啊!救火啊!”左邻右舍听说罗贯中要到麦田里放火,都说这人定是疯了!而罗贯中这时正构思“刘皇叔哭求孙夫人回荆州”一节,他忽然想到一句“欲退东吴兵,须求东吴人”,便丢下火把,当着众人,双膝跪倒在妻子面前,哭着哀求起来:“啊呀,孙夫人哪,千不对万不对都是我玄德的不对!你千不念,万不念,也该念在夫妻情份上,饶了我这一次吧。”

罗贯中哭得声泪俱下,听的人乐得前俯后仰。众人细一问,才知道罗贯中一门心思写《三国演义》,故而做出这一桩桩疯疯癫癫的奇事来……

5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年轻时进京赶考,殿试文章独出一格,主考官很赏识,点了他的头名状元。

可是,一到金殿,皇帝见到蒲松龄长得丑,就对主考官大发脾气,说:“堂堂圣朝,怎么叫丑八怪当状元?”主考官说:“万岁,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他相貌丑,肚中才学在考生中是鹤立鸡群哩!”皇帝说:“说什么也不能让丑八怪当状元。”蒲松龄心想:碰上这个混帐皇帝,即使当了官,有力气也使不出,有翅膀也张不开。一气之下,就背了包袱回家啦。

有一天,一个驼背大爷,拄着拐杖,慢慢走来,问道:“怎么啦,有哪桩事惹你气闷?”蒲松龄说了自己的心事。驼背大爷说:“我讲个故事给你解解闷,好吗?”“好呀,请!”驼背大爷就说了马骏漂到罗刹国的故事。原来在那里,相貌丑陋的人,当作是美的,可以做达官贵人;相貌好看的人,却当作是妖魔鬼怪,当作是丑的。马骏因为生得英俊,人家见了他就逃。后来马骏在脸上涂了锅灰,国王马上重用了他。蒲松龄边听边想,开初很不高兴,可听完后,想了想,又说:“老大爷,这故事真好!这样好坏不分,黑白颠倒的事,世上多着哩。”“我们这里,会讲故事的人多的是,你有一肚文才,为什么不把这些记下来,让世人去评议呢?”蒲松龄双手一拍说:“好主意!好主意!老大爷,你说说我该怎么做?”驼背大爷说:“你得先做到四个字。”“哪四个字?”“酸、甜、苦、辣!”“这‘甜’是嘴巴甜,对人要和气、称呼要好听,男女老少都接近,故事多得写不完!”

“对!这‘酸’字是—”“‘酸’是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你就要流泪,要是长了木头心,故事哪能动人心?”“对!这‘苦’字是—”“‘苦’有两层意思。”“哪两层?”“一层是泡壶浓茶,讲故事的人渴了,就喝上一口,润润喉咙。浓茶不是苦的嘛?”“对!还有一层呢?”“还有一层是:写故事要做到寒冬腊月不怕冷,大暑炎炎不怕热,无衣无食不怕苦!”“对!这‘辣’字是—”“‘辣’也有两层意思。”“哪两层?”“一层是备一份烟,爱抽烟的人,抽会儿烟,提提神,讲起故事来起劲。烟可不是辣么?!”“对!还有一层呢?”“还有一层是:故事该辣的地方要辣,不要怕伤人,辣能醒人。”“对对对!我这就记下了!”

这以后,蒲松龄真得照着老大爷的话去做了,他听人家聊了一辈子故事,也给人家讲了一辈子故事。蒲松龄活了70多岁,写了好多好多的书,临死的时候,他觉得天下奇事还没有写完,所以有一只眼睛一直没有闭上。

他把听来的故事都写了下来,给定个名儿叫《聊斋志异》。

52.唐玄奘取经

唐朝有位和尚叫玄奘。他为了研究佛教,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

玄奘来到边境要塞瓜洲时,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听说他要去印度取经,就摇着头对玄奘说:“你取经的这条路太难走了,那里有沙漠,有雪山,根本没有人走过,你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啊!”玄奘听后,郑重地对老人说:“谢谢您的关心,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取经的路上,也心甘情愿!”老人非常感动,就送给玄奘一匹识途的老马。玄奘谢过老人,骑上马踏上了去印度的艰难征途。

很快,他就来到了茫茫大沙漠。这里真热呀!玄奘带的水喝光了,他忍着干渴,继续前进。又走了四天四夜,他终于渴得昏倒在沙漠上。沙漠的夜晚出奇的冷。玄奘被一阵凉风吹醒,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突然,这匹老马像是想起了什么,向一个方向猛跑起来。

过了一会儿,玄奘的眼前出现了一汪清泉!原来,认识的老马记起了这片绿洲。玄奘捧着这生命之水,高兴地泪流满面。

历尽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又经过几十年的潜心钻研,玄奘终于成了唐朝最有学问的高僧。

53.泪水写成的《牡丹亭》

明朝时期剧作家汤显祖回到故乡江西临川县的乡间闲居。

这一年汤显祖49岁。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激起了他的强烈感情,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写作。

汤显祖的写作非常辛苦。每天天刚亮,匆匆梳洗以后,就赶到书房去,酝酿剧中的情节、人物、语言;一旦构思成熟,马上就伏案疾书,一写就是几个时辰,一直到把他想好的这一部分一气写完,方才搁笔休息。如果发现内容、文字、音韵上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就马上进行修改。有时得到了什么好句,还禁不住要以手击节,反复吟诵。他的妻子知道他这个习惯,在他写作时不准家人去打搅他。到吃饭时间,汤夫人怕饭菜凉了,亲自到书房去三催四请。汤显祖仍然埋头写作,好像根本未听见。有时口里答应:“就来,就来!”可就是半天不来。等到他吁了一口长气搁笔休息时,饭菜早就凉了,汤夫人只好又给他重热一遍。

日子一久,汤显祖的脸越来越削瘦了,本来就有些尖的下颏显得更加突出,唇边也窜出了密密麻麻的黑须。汤夫人见他写作这样辛苦,心里很不安,就关切地问汤显祖:“你天天这么晚才吃饭,难道一点儿不觉得饿吗?”

汤显祖捻须一笑:“我天天都在同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打交道,全部心思都集中到人物身上去了,哪里还知道饿哟!”

汤夫人拿过一面镜子递给汤显祖,心疼地说:“看你,人都瘦成啥样儿了!”汤显祖看了看镜中自己削瘦的面容,仍然乐呵呵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戏写完,我又会长胖的。”

一天中午,太阳已当顶了,汤夫人又到书房去喊汤显祖来吃午饭,可是书房里却悄无一人,等了好一会儿,仍不见汤显祖进来。汤夫人觉得有些奇怪,便派家人四下寻找,谁知找了半天,仍不见半个人影。汤夫人有些慌了,便带领家人,亲自到各处寻找。他们穿花径,过竹林,一直找到后院门,还是没有找到汤显祖。汤夫人心里更急了,就叫人到附近的庄上去看看。

正当大家十分焦急之际,突然一个丫环指着后院门旁边的一间柴屋说:“夫人,你听,这里面好像有人在哭!”

汤夫人侧耳一听,果然柴屋的窗口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哭声,哭声中似乎还夹杂着断断续续的诗句:“赏春香……”

原来,汤显祖写到剧末,被主人公的凄惨身世所感动,就一人躲到柴房里痛哭起来。

剧作问世后,一经上演,立刻成为了深受大家喜爱的戏曲节目。

54.哭鼻子的大仲马

有一天,大仲马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他,见他正独自坐在书桌前,双手抚摸着稿纸,低声抽泣着。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等,可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他的情绪有所好转,就决定去劝劝自己的朋友。他拍了拍大仲马的肩膀,关心地问:“亲爱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伤心?”

大仲马回头一看,见是好友来了,便把事情的原委诉说了一遍。原来,大仲马正在创作《三个火枪手》,最后由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火枪手非死不可。可大仲马非常喜欢这个人物,想试图改变这个人物的命运,然而却无法做到。他一想到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将被自己的笔杀死,而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时,就不由得伤心至极,流下了眼泪。

他的朋友听了他的诉说后,笑着对大仲马说:“我的朋友,你可知道我已来了多久了……”

这时,大仲马的一位仆人刚好从门口经过,听了这话也笑了,说道:“先生,您不过来了45分钟,而主人却已经哭了好几个小时啦!”

看来写作有时是要动点真感情的,因为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