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上)
6969900000010

第10章 美德的故事(9)

〖宠辱不惊〗

【释义】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人有很深的涵养。将得失看得很轻。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卢承庆传》。

卢承庆是唐朝时的一名大臣,知识丰富,修养特高,他待人平易,淡泊名利。

唐太宗十分赏识他,封他做兵部侍郎,同时主管五品官员的选拔、考核。

卢承庆却一本正经地上书推辞道:“选拔官员应该是尚书大臣管辖的范围,让我来管是超越本分了。”皇帝更觉得他忠诚可靠,自然没有同意他的推辞,执意让他负责。

有一次,卢承庆正在主持考核、选拔百官的时候,有一个接受考核的官员一不小心,从乘坐的漕舟内掉到了水里。经过好多人的努力,才把他拉上岸来,却早弄得头发散乱,衣衫尽湿,颇为狼狈。

卢承庆觉得此人冒冒失失,决定把他的考核等级定为中下。考核结果向他宣布的时候,这个人一点也不恼火,十分平静地说:“如果不是我能力所能达到的,即使考一个中中,我也不会高兴。”

卢承庆觉得这个人能够那么平静,无论是得宠还是受辱都能镇定自如,实在是个心胸豁达能干大事的人,至于乘船落水,也许只是一时疏忽,不可苛求。于是称赞他说:“你这个人宠辱不惊,堪称大器,考核得中上。”

〖忠言逆耳〗

【释义】对自己有利的话语听起来都觉得不顺耳。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军队进驻灞上以后,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领着仆人,带着皇帝的大印、兵符等来到刘邦的军营,向刘邦投降了,秦朝政权正式宣告灭亡。

刘邦率领军队进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他的将土们都乱纷纷地争着去找宫中的库房宝物,大家都挑好的东西拿。刘邦也在将士们的陪同下来到了阿房宫,他看到官殿那么富丽堂皇,陈设那么豪华,觉得眼睛都看花了。他每到一处,都有许多美如天仙的宫女们跪在地上迎接他,使得他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他在宫中呆了一会儿,坐了一下秦二世的龙床,感到舒服极了,真想在宫中住下来不走了。

正在这时,刘邦的部将樊哙突然闯了进来,他毫不客气地对刘邦说:“您是想打天下呢,还是想当个大财主啊?秦朝为什么灭亡了?还不是因为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您要是想打天下,就不能留恋这些东西。还是赶快回到军营中去吧!”

刘邦还是不想马上离开,说:“你先回去吧!我再呆一会儿。”

恰好这时张良也进来了,樊哙就把刚才的事给他说了一遍,要他去劝刘邦。张良就对刘邦说:“正是因为秦朝的君主昏庸、暴虐,生活奢侈,荒淫无道,引起百姓造反,您才能够来到这儿。您为天下百姓除害,就应该勤俭、朴素,而您却一进秦宫就想着享乐!甚至不想走了,这怎么能行呢?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樊将军说得很对,希望您能听从他的劝告。”

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对他一向十分敬重。他听了张良的话以后,猛然省悟,就吩咐将士不准拿宫中的一针一线,把库房也原样不动地封了,然后带着将士们回到了军营。

紧跟着,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郡县的父老,向他们宣布约法三章,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为他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忠言逆耳”也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披肝沥胆〗

“披肝沥胆”比喻对人对事非常忠诚。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曹操带领二十万兵马,分兵五路至徐州,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张飞突围后,刘备无处可击,遂去投奔袁绍。关羽被围无法解脱,为保全刘备家眷,只得暂时投降曹操。

刘备在袁绍那里,整天忧心忡忡,一忧关羽、张飞不知去向,二忧妻小陷于曹营。袁绍得知刘备心中苦痛,便遣良将击曹。袁曹交战,关羽连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刘备始知云长身在曹营。袁绍得知刘备二弟关羽斩了他的爱将,即下令斩刘备之首。刘备表示愿修密书一封与云长,叫他前来辅佐袁绍,共同消灭曹操。袁绍大喜,即派人前往送信。关羽看毕书信,大哭,当即写书答云:“……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

之后,关羽便去拜辞曹操,曹操知道他的心思,避而不见。关羽去志已决,遂率旧日随从,护送车仗,夺门而走。关羽一行沿路屡遭难险,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古城与刘备、张飞相聚。

〖空前绝后〗

【释义】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

【出处】佚名《宣和画谱》。

顾恺之是晋朝人,他文采出众才气超人,绘画更是炉火纯青,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顾恺之的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睛,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是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

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舍身取义〗

【释义】身:生命。取:求取。舍弃生命以求得正义。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豫让是春秋时晋国的义士,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后来被三晋打败身亡,因赵襄子是杀智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他扮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襄子的厕所去,假装粉饰墙壁,想伺机刺死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觉得心里有点跳动,知道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就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

豫让后来又把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毁了容貌,扮做一个乞丐,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但说话的声音还没有改变,于是他又吞炭改了声音。一天,他预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骑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义举了,这次我不再放过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了断吧!”豫让也被襄子的话所感动,请求襄子把袍子脱下来,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

〖诗礼发冢〗

【释义】“诗礼发冢”形容满口仁义道德而实际上却干尽坏事的卑劣行径。

【出处】此典出自《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千万不要以为儒家学说不会把人引入歧途。你瞧,诗礼传家的儒生,却干起了掘墓盗物的肮脏勾当!

有一次,一个道貌岸然的大儒带着小儒去盗墓。小儒掘开坟墓,紧张地忙碌着,大儒站在旁边望风,以高高在上的口气对小儒说:“东方已经发白,天快亮了。你做得怎么样了啊?”小儒回答道:“我还没有解开死人的裙子短衣呢。瞧,他的嘴里含着珠玉!”大儒说:“《诗经》中本来就说:‘麦苗儿青青啊,生长在山坡上。你这个贵人,活着的时候那么吝啬,不肯救济穷人,死后含着珍贵的珠玉干什么!’喂,师弟,赶快抓住他的鬓发,揪住他的胡须,用锤子轻轻地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撬开他的两颊,千万不要碰坏他嘴里的珠玉!”

〖贪污勒索〗

【释义】“贪污勒索”比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婪地获取财物。

【出处】此典出自《史记·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吴王阖闾吞并了徐国和钟吾之后,蔡国和唐国派使臣到吴国来。伍子胥对阖闾说:“蔡国和唐国一向归顺楚国。现在这两国一同派使臣到这儿来,我判断一定是跟楚国有了摩擦。假如我们能够拉拢这两国,进攻楚国就方便得多了。”阖闾和孙武都急欲听一听这两个使者说的话。

蔡、唐两国的使臣一见阖闾就央告说:“楚国令尹囊瓦贪污勒索,欺压蜀国,这下又发兵来攻打蜀国,请求大王主持正义,立即发兵去救。从今往后,我们愿意永远归附贵国,年年纳款,岁岁朝贡。”吴王阖闾一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就问两位使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就将经过情形详细地述说了一遍。

原来楚国令尹囊瓦喜欢占小便宜,总是向一些属国索要东西。大家都有点嫌恶他。有一次,蔡昭侯和唐成公朝见楚昭王,囊瓦收了他们按照惯例送给他的礼物后,又向他们要其他的东西。蔡昭侯有两件极其贵重的银鼠皮袄,一件送给了楚王,一件留着自己穿。唐成公有两匹千里马,一匹送给了楚王,一匹留着自己用。囊瓦见了这两件宝贝,一直想据为己有,就派人去向这两位国君索要。蔡昭侯和唐成公很不高兴,坚持不愿送给他。囊瓦就在楚昭王跟前使花招,说:“听说蔡国和唐国私通吴国,打算来进犯咱们。咱们索性把蔡侯和唐侯扣留在这儿,也许能揭穿他们的阴谋。”当时楚昭王还很年幼,无论大小事全由囊瓦做主。如此一来,两位国君都被软禁在楚国。一禁就是三年。

唐成公的儿子见他父亲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加国,就派人去打听。那个人把囊瓦扣留唐成公的事打听清楚以后,劝唐成公把那匹千里马送给囊瓦。囊瓦得到了千里马,对楚昭王说:“唐是个小国,实力不强。唐侯已经在这儿押了三年,他哪儿还有胆量再得罪咱们呢?让他回去吧!”于是楚昭王就把唐成公放了。

蔡昭侯见唐成公送了千里马就获释回国了,他也把那件银鼠皮袄送给囊瓦。囊瓦就对楚昭王说:“蔡国跟唐国一样,既然释放了唐侯,也不能只扣留蔡侯,也把他放了吧!”于是,蔡昭侯也回国了。

蔡昭侯出了郢都,义愤填膺地发誓说:“我不报仇,绝不再踏上楚国的土地!”他回到国内,立刻去向晋国借兵。晋定公把这件事禀报了周朝的天子。周敬王派卿士刘卷去跟晋定公联系。晋定公会合了宋、蔡、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小邾等一共十八路诸侯,代替天子去征伐楚国。各国的诸侯都对囊瓦恨之入骨,也都想借这个机会重振中原的威风。没想到自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那时候竟也充斥着贪官污吏。晋国的大将荀寅也是个贪小便宜的人。他认为这次会合诸侯去打楚国是为了帮助蔡国,这功劳可非同小可,就派人先向蔡昭侯索要谢礼,说:“听说蔡侯把名贵的银鼠皮袄送给了楚国的君臣,为什么就不送给我们?我们千里迢迢发兵来打楚国,不知道蔡侯用什么来犒劳军队?”蔡昭侯回答说:“就因为楚国令尹贪污勒索,欺压属国,我才来归附贵国。如果将军主持正义,宣扬霸主的威信,帮助弱小的诸侯灭了楚国,那么整个楚国就是谢礼。”荀寅听了这席话,满脸涨得通红。

这时候(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十八路诸侯的兵马都驻扎在召陵(在河南省郾县东),由于一连下了十几天倾盆大雨,一时不能进兵。恰巧天子的使者刘卷卧病在床。范鞅和荀寅本来就跟囊瓦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贪夫,这次没从蔡侯那儿得到好处,已经有点怏怏不乐。他们就借着这个理由向各国诸侯说:“大雨下个不停,害病的人越来越多,还不如暂时回去吧!”各国诸侯看晋国不愿做主,顿时心灰意冷,都各自回国了。

蔡昭侯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地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路过沈国时,想起了沈国不愿发兵,也不去开会,于是就把满腹的怨气全发泄在沈国身上,发兵灭了沈国。

楚国的令尹囊瓦听说蔡国把沈国灭了,就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蔡国。有人对蔡昭侯说:“晋国已经靠不住了,中原其他的诸侯更不必说了。咱们索性到吴国求救去。伍子胥很早就想向楚国报仇,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我们的。”蔡侯就打发使臣去邀请唐成公一起到吴国去求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