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6970400000087

第87章 主持会议,把握要领(2)

(2)学会劝说

在研究工作、讨论问题时,当与会者不同意你的意见时,主持者应以理服人,切实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态度。要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大量可靠的事例、数据来说服人。要学会克制,避免同与会人员发生争执,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更不要炫耀自己,应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不能冲动、发怒。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应搁置再议,不可盲目决策。

学会归纳和提炼。不同的意见并不一定都是错的,赞同的意见也不一定都对。主持者应善于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鉴别和综合分析,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并从诸多意见中,归纳、提炼出合理的正确的部分,从更高层次上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样,即使原来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能够接受你的意见。

把握好表态和发言的火候。主持者的表态、发言、插话等,是会议进程的调节器,也是影响会议成败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主持者,一般不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在多数人发言意见符合自己的意图之后,或在少数人发言而意见与自己的意图相悖时,才以平静商讨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态度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3)学会插话

主持者要善于插话。精彩恰当的插话,不仅能活跃会议气氛,引起与会者听讲的注意力,还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果突兀生硬、无关痛痒、不合时宜地插话,则会画蛇添足。插话是利用当时的语境,针对发言者表达的内容,在其表达过程中,插入适当的词句,表示赞同、附和或反对,起补充、调节作用,达到调节会议氛围、推进会议进程的目的。因此,插话一定要选好“插缝”,把握时机。有的领导在插话时不大注意选择时机,只是觉得自己有话想说,憋不住,不管该说不该说,得到机会就往外倒。这样不但起不到补充作用,反而会冲击正常的发言,使主讲人不知所云,听众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觉得“你老是打断别人的话,我们到底听谁的呢”,给人一种不尊重人的感觉。所以,插话一定要选准机会,只有到了不补充几句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时候再去插话。插话更要插到点子上,插话插不到点子上,就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认为你多此一举。插话时首先要考虑好话题,所要插的话必须是会议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主讲人没有讲够、讲全、讲透的内容。插话一定要准确、精炼。插话水平高低,是否精彩,不在于说话长短,话虽不多,但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一言九鼎,就会收到好的效果,不然便会适得其反。插话要顺其自然,切合时境,不要刻意雕琢,因词害义,应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当然,插话不是重点发言,也不能插得太多,除非是非插不可,否则不要轻易去插。有的领导者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尊口一开就滔滔不绝,把话头扯得老远,淹没了会议主题,干扰了正常发言,喧宾夺主,使主讲人处于难堪的境地。更有的领导插话成癫,逢会必插,别人一讲,他就插话,似乎不插话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殊不知恰恰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主持会议还是少插话为妙。

8.因会制宜,善于调动与会者的情绪

领导者主持会议,当然希望吸引听众,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接受会议精神。因此,针对不同的会议,把群众的情绪鼓动起来,刺激群众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就是领导者主持会议过程中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课题。

会议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要求,作为领导者就要因会制宜,区别对待,在语言的运用上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譬如在庄严的会议上,语言则应注意严肃性、规范性;在欢庆会上,语言则应热烈喜庆;在工作部署会上,语言应清晰、准确、明快;在动员、誓师会上,语言就必须富有鼓动性,以提高人们的决心与信心、干劲和勇气。不同的语言,应和不同的会议、不同的气氛相协调,相配合,相一致。

在会议上,调动群众情绪,要靠真情实感来产生共鸣。不能靠大喊大叫,捶胸顿足;不能靠巧言令色,甜言蜜语;也不能靠低眉顺眼,博取同情。要靠真实的语言,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思想,还要靠对群众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前途和困难向群众讲明,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群众是会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

9.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会议进程

会议进程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会议管理艺术,它需要依照会议规则进行,同时又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措施和万法,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随机性问题。为此,它又需要从事控制活动的人,特别是会议主持人掌握一定的控制技巧。

会议召开之前,主持人须认真研读有关文件材料,了解议题和议程,了解与会者的构成情况及基本意见倾向。在会议进程中,主持人必须严格守时,明确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准时开会和散会。主持人在会议期间应避免同其他与会者发生争论,不能在决议形成之前发表倾向于某一方面的意见,更不能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不要炫耀自己,不要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和语调讲话,切忌各种语病。批评要有建议性,应尽力避免同其他与会者产生直接冲突。在组织讨论时,应规定讨论与不讨论界限,给每位与会者以平等的发言机会和权利。应善于及时纠正脱离议题的发言倾向,并注意其方式,不能因此而挫伤发言积极性。应善于对各种发言进行比较、鉴别和综合分析,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经常用简明语言说明讨论要点和有关发言人的发言要点。当时机成熟时,应适时终止讨论或辩论,及时确认结论形成决议,一个议题结束后应立即转换议题,以免延误时间或节外生枝。

多议题会议的议题安排次序应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大家开动脑筋、集中献计献策的议题应放在会议前半部分时间进行。会议较长时,应安排暂短的休息并掌握好时机。休息不要安排在发言高潮,特别是某一问题或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讨论尚未结束时。应以各种方法和措施;避免或减少与会者中途退席,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应力争不出现中途退席现象。

主持人在引导会议讨论时应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辩证式思维、逆向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对问题的看法不仅从质上去认识,而且还能从量上进行分析、界定。引导会议讨论的方法较多是采用发问,另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到时集中小组的意见,由代表们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美国管理学家卡尔森认为,主持会议讨论的技巧有:为议事活动选择好恰当的题目,使与会者对要讨论的题目发生兴趣;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欲望;布置好开会的场所,使每一个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自在,不致因环境和座位不舒服而分散精力或产生焦躁情绪;作为会议主持人的职责是推动会议的讨论,但要避免亲自解答与会者的问题,以便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有价值的议题上,并引导会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终的一致意见,但又不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会议主持人是在强迫他们;掌握和安排好时间,限定每次发言的时间,掌握好会议讨论的范围,随时警惕有人随意说出的一两句话将议题拉出会议讨论的范围之外;为会议做出全面的总结、记录或报告,并贯彻执行,保证会议所确定的事项得以实现。

此外,在会议召开的全过程中,会议的节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节奏控制不好,会影响会议目的实现。节奏过慢,势必会延长会议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节奏过快,有可能会造成认识肤浅,对议题理解不透、决策草率,没有真正达到会议的目的。因此,会议主持人一定要重视控制好会议的节奏。在会前拟订一个会议计划表,对会议中议题的难易、议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都应做好较充分的估计。在时间的估计上最好要有一定的弹性。在会议进行中要时刻留心会议的进程。一旦发现节奏过慢时,则应想法采取措施调动与会人员的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提问,多加引导启迪;如节奏过快,则可多提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小结,并适当地强调要点、难点。

10.灵活驾驭会议,提高会议效果

主持一个会议,重要的是引导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加讨论。怎样使与会者愿意说话,并且说得透彻、畅达?怎样提高会议效果?这就需要主持人灵活地驾驭会议。

会议主持者可以采取指名的方法。例如,主持人讲完开场白,让大家发言。开始时容易出现冷场,主持人可适当指名;“老张,您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今天一定有好主意,先讲讲吧!”“老王,您大概早就考虑好发言内容了,大家就等着听您的高见哩!怎么样?您带个头吧!”万事开头难。有人带了头,下面就会有人跟着讲。

在适当的时候,主持人可以运用激将法。好马也要扬鞭,强将还需激励。主持人有时可用反面的话“刺激”一些人,促使他及时发言。如说:“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很可能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一吐宏论吗?

当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时,常常难于发表看法。主持人应抓住关键,适当点拨,与会者便会顿开茅塞,话如泉涌了。如说:“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当某人的发言十分精辟,主持人对此也有同感时,可采用复述的方法来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如: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老郑听了非常高兴,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