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832600000062

第62章 寻找“旧宝剑”

霍显很快走动了右将军张安世的夫人,要她给张安世吹吹风,从中帮这个忙。

张夫人怎么会放过巴结霍家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她听说新皇帝是个知恩图报的仁义之人,如果这事办成了,皇帝肯定会感谢自己的丈夫,霍光一旦逝世,大司马、大将军的高位就非丈夫莫属了。这天晚上,张安世一回来她一边替丈夫卸盔解甲,一边不住口地赞赏霍显:“大将军的夫人还那么年轻,长得那么漂亮。”张安世惊异地问:“你见到了她?”张夫人说:“她今天特来拜访我,我俩唠了半天。外人都说霍夫人架子大,依我看人家随和着呢!还对你的身体问长问短,关心着你。”张安世警惕地问:“你没有乱说什么吧?”张夫人笑着说:“在大将军夫人面前,我敢说什么,只有人家说我听。”张安世问:“她说什么了?”张夫人说:“她说她和大将军有一个小女儿,年方十八,长得天姿国色,又聪明伶俐,想让你给帮个忙……”

“找个好女婿?”

“可不是一般的女婿。”

“要文官武将?”

“那么低的官职,一捞一把,还用得着你帮忙。”

“找个皇亲国戚?”

“也用不着你出面。”

“她想让女儿进宫当皇妃?”

“还低了点。”

“当皇后?”

张夫人拍着张安世的肩膀笑着说:“你这才猜对了,是这么个意思。这可是个两头都讨好的差事,你能帮这个忙,霍家和皇上都会感谢你的。”

张安世想的不是让皇上感谢他,而是只要皇上不计前嫌就是万幸了。自从刘询登基以后,张安世心里就有了一块心病。那就是五年前,他的哥哥张贺想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刘病已,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然说:“刘病已现在无职无业,如果运气好的话,朝廷给他一口饭吃,运气不好,还会有祸降临。以后不要再提这桩婚事了。”没想到刘病已还真的有了出头之日,而且当了皇帝。他后悔莫及。

张夫人提醒丈夫:“你担心皇上不同意?依我看,皇上初登大宝,他不靠霍家靠谁?说不定早就有了这个意思,只是无人牵线搭桥罢了。”张安世想“将功补过”,欣然答应。

霍显不仅找了张夫人,还暗暗把伺候过三朝皇帝的老太监高昂请到自己府上做工作。

高昂一进霍府,霍显就满面春风地迎接出来,远远就喊着:“老寿星,您是越活越健朗了。”

高昂笑着说:“太夫人也是越活越年轻了,是大将军积的阴德呀!”

霍显亲自搀扶着高昂进了客厅,亲手斟上茶,呈于高昂。

高昂受宠若惊地说:“我怎么敢劳夫人的大驾。”

霍显奉承高昂说:“高公公是三朝元老,侍奉过孝武皇帝、孝昭皇帝,现在又伺候当今皇上,您功德无量,我哪有不敬之理。”

高昂被霍显夸奖得眉开眼笑。他一边喝着茶一边想霍显请他来府上一定是有重要话和他说,重要事托他办,不等霍显出口就问:“太夫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老奴效劳,老奴一定尽力去办。”

霍显卖着关子说:“要说有事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想给公公提个醒。”

高昂说:“我洗耳恭听。”

霍显说:“皇上入继大统,百官庆贺过了,高庙也祭祀过了,可是还有一件大事你们没有做到,恐怕连想也没有想到。”

高昂说:“请夫人指教。”

“立皇后的事你们想过没有?”

“啊……”高昂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还是太夫人心细。老奴久不上朝,竟把这样的大事忘记了。太夫人的意思呢?”

霍显含蓄地说:“我家女儿今年十八岁了,比皇上小两岁。”

高昂心领神会,当即表示:“姑娘的事我尽力而为,我回去就提醒皇上。”

高昂和张安世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未央宫前殿。

张安世是个军人,说话不拐弯抹角,一见刘询就说:“国邦大定,陛下就该册立皇后,稳定大内。”高昂在一边帮腔:“张将军说得是,册立皇后、告慰祖庙,是当务之急。”

刘询不屑一顾地说:“朕刚登基,要处理的事很多,还没有心思考虑立皇后的事。”

张安世说:“臣替陛下考虑了一个皇后人选。”

“谁?”

“大将军的小女儿,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询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结发妻许平君。就是按照先后之分,许平君也是理所当然的皇后。可是又不好当面拒绝,婉转地对高昂口谕:“朕有把宝剑遗忘在尚冠里,公公有空去给我找回来。”

“宝剑?”高昂不理解刘询的用意,说,“珍贵的宝剑武库里有的是,奴才去给陛下挑一柄上好的拿来就是了。”

“不,不!”刘询制止说,“朕就要以前用过的那柄旧宝剑。”

张安世和高昂退出来后分析皇上的话意。两人不约而同地领悟过来:“陛下并不是要什么旧宝剑,而是不忘糟糠之妻。”两人立刻把这个情况报告给霍光。霍光赞叹说:“看来皇上是聪明过人,我们都望尘莫及。”转身对丙吉说:“还不快接去。”

丙吉转身欲走。

“慢!”霍光又交代,“要用隆重的礼仪。”

刘询和许平君是贫贱时的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京城的田野虽然是春天却看不到绿色,到处是干枯的田地和挖野菜的饥民。入春以来天不降雨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旱,遍地麦苗早就枯死,人们看到麦收无望,蜂拥到野地里采挖野菜当粮吃,他和许平君也在其中。

他说:“这样下去我们会饿死的。”

许平君说:“我就是饿死也要让你活着。”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吃饭,她都把碗里的野菜和汤水吃了喝了,把仅剩的玉谷碎粒乘刘病已不备偷偷地倒在他的碗里。刚开始,刘询以为是岳母特意照顾他,给他多捞了点粮末,后来发现是妻子偷偷倒给他的。他怪罪她,她眯着眼睛笑着说:“我还不够吃,怎么会施舍给你。”至今这一幕还深深地铭刻在刘询的心里。

他日夜在思念妻子,等待着妻子的到来。

刘询正想着,高昂进来报告:“启禀陛下,大将军已经派出一支仪仗队去接许夫人了。”

刘询说:“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告诉朕?”

高昂说:“陛下早吩咐过奴才了。”

刘询回忆良久,还是想不起来,问:“朕什么时间吩咐过?”

高昂笑着说:“陛下曾经说过让奴才去找旧宝剑嘛!”

刘询哈哈大笑起来。

尚冠里许家厢房里,宫女们手忙脚乱地给许平君又是化妆,又是穿衣。许平君拉起拖地长裙,左看右看,不耐烦地嘟囔着:“这叫什么衣裳,出门走路绊倒了怎么办?”宫女说:“只有皇妃娘娘才配穿这样高贵的华服,俺们还没有资格穿呢。”另一宫女将一顶凤冠戴在许平君头上。许平君惊叫起来:“啊呀呀,压死人了!”许夫人听见许平君在惊叫,抱着刘询和女儿生的儿子刘奭走进来,心疼地喊叫起来:“你们这不是要把我女儿压扁吗,快卸了。”一个宫女向许夫人解释:“这是皇妃的凤冠,宫里的皇妃娘娘都戴这种华冠。”

“你说什么?”许夫人顿时阴沉下脸,追问,“你说病已在宫里又有了好多好多的皇妃娘娘了?”

宫女慌忙解释说:“不,不!皇上没有别的娘娘。”

“准备起轿了。”丙吉在外面催促着。宫女向丙吉求救说:“大人,娘娘不穿戴凤冠霞帔怎么办?”丙吉厉声说:“胡闹!不穿戴凤冠霞帔怎么进宫。这是皇家的规矩,哪能随心所欲。”许夫人见丙吉发了火,只得抱着孩子偷偷退了出来。宫女赶忙给许平君戴上凤冠,插上宫花,搀扶着皇妃娘娘出来。

守轿宫女慌忙掀起轿帘,轿夫连忙仰起轿头。许平君突然返身抱着母亲和儿子哭起来。丙吉安慰许平君:“别哭了,以后皇上会来接他们进宫的。”守轿宫女提醒许平君:“快上轿吧,皇上在宫里等着迎接皇妃娘娘呢。”许平君强忍着离别的悲痛,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口,才转身进了大轿。

丙吉招招手,随从拉过一匹马。丙吉拉住许广汉说:“皇上特发口谕,请许大人一起进宫。”许广汉看着自己陈旧的衣服,犹豫着:“这……”丙吉说:“皇上封你昌平君了,你还不快进宫谢恩。”

刘询在未央宫偏殿接见了许平君。两个月没见到妻子,真是恍如三秋。如果他不是皇帝,真会扑过去抱住她。许平君没有见过这样隆重的场面,尽管她很想看丈夫一眼,还是不敢抬起头,恍恍惚惚中听有人在念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许平君为皇后,掌管内宫,母仪天下,钦此!”她正不知所措,身边有人提醒她快谢主隆恩。她不习惯地喊着:“谢陛下隆恩!”

许平君觉得自己一直在做梦。

刘询设盛宴庆贺许平君当了皇后。

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皇家膳食。刘询指着上面的菜肴对许平君说:“这些都是皇宫里的名菜,我们过去见都没见过,每样你都尝尝。”许平君惊愕地问:“这么多的菜要花多少钱?”刘询说:“又不让你从家里拿。”御膳房还在不停地上着菜,许平君说:“别上了,这么多的菜能吃完吗?”刘询说:“吃不完就倒掉。”许平君发现丈夫已经变了,委婉地问:“你对我的心会变吗?”刘询问许平君什么意思,许平君说:“皇帝都有三宫六院,嫔妃多了,那还不把我忘了。”刘询说:“嫔妃再多也不能忘了糟糠之妻。”许平君说:“听说大将军的女儿想进宫,我不吃醋,你就把她招进来吧。我出身平民,当不了皇后,随便给个名分就行了,只要你不忘记我就行了。”

刘询说:“不许你胡说,朕就要你一个皇后。”

许平君说:“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