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832600000088

第88章 尾声二

玉玺风波

公元前87年二月十四日刘彻驾崩。二月十五日,太子刘弗陵继位,就是汉昭帝。“殿中常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欲收取玺。郎不肯授,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燕王欲谋反

刘彻的次长子燕王刘旦远在燕地(今北京一带),派心腹孙纵之等人去长安打听消息。就在此时,朝廷来使赐刘旦“钱三千万,益封万千户”。刘旦方知父王龙御归天,霍光等人拥立刘弗陵继承了大统。旦怒曰:“我当为帝,何赐也!”遂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商议:“少帝(刘弗陵)非武帝子,大臣共立,天下宜共伐之!”并积极准备“赋敛铜铁作甲,数阅铁骑”。刘泽和青州刺史隽不疑友好,自告奋勇去联络,隽不疑收捕了刘泽,追查出刘旦,急向朝廷告密。刘泽伏殊。霍光等因昭帝新立,不宜骤杀亲兄,使刘旦谢罪了事。

“夏,益州夷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

金建封侯被拒

金日磾薨,留下两子,赏、建俱为侍中。赏继承了金日磾的侯位,昭帝刘弗陵想给建也封侯,与霍光商量,霍光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绶邪!”上笑曰:“侯不在我与将军乎?”霍光曰:“先帝之约,有功乃得侯,遂止。”

推行爱民政策。

霍光是首辅大臣和大司马、大将军,又有了“领尚书事”衔,幼主弱冠,大政方针和军情要事由他决定。昭帝始元二年三月,经刘弗陵批准,霍光以朝廷名义派使节到各郡各封国赈济,并贷款给没有种子和粮食不继的农民。八月,又发给农民种子和贷款,都不要偿还,并减免当年的田赋。暂时缓和了朝廷和老百姓的矛盾。

盐铁会议论政

盐铁会议召开于公元前81年(昭帝始元六年)。这个会议是在霍光的精心策划下,“令三辅(即长安三区——作者)太常举贤良(贤良和后面的文学都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贤良有功名而无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一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共计六十多人参加会议。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勿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桑弘羊难。

盐铁会议记录分别归类收在西汉桓宽编著的《盐铁论》这部古典名著里。

恢复文景之治

“谏大夫杜延年见国家承武帝奢侈、师旅之后,数为大将军霍光言:‘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民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光纳其言。”“秋,七月,罢榷酤官,从贤良、文学之议也。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实务之要,轻徭薄税,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

腰斩假卫太子

昭帝始元五年,“有男子乘牛犊诣北阙,自谓卫太子”,“长安中吏民诏使公、卿、将军中两千石杂识视。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两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隽不疑叱从吏收缚……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后经查实此人姓方名遂,在湖县以卜巫为生。卫太子藏匿湖县时,派舍人去向方遂问卜。舍人大异:“先生面貌身状酷似卫太子。”几年后,方遂希望富贵,就假说自己是卫太子,大难未死,现在回来了。在查清假太子的身份后,方遂被腰斩。

霍光与李陵

“霍光、上官桀与李陵素善(关系一向很好),遣李陵故人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之。”李陵说:“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

昭帝智识假奏章

上官桀等伪造燕王书,告霍光广明阅兵“疑有非常”,他愿交回燕王玉玺回京宿卫皇帝,暗察光变。桑弘羊也借机上书参奏霍光。朝会上,刘弗陵不见霍光早朝,问左将军上官桀:“大将军安在?”上官桀回道:“以燕王告其罪,固不敢入。”刘弗陵召霍光进见。霍光免冠伏地顿首请罪。刘弗陵亲自为霍光戴上大将军帽,并宣布燕王奏章是假的,大将军无罪。霍光问:“陛下何以知之?”刘弗陵说:“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岁,尚书、左右皆惊。上官桀等皆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桀、安、弘羊、盖主、旦政变失败

“初,光与上官桀善”,“光女为桀子安妻,生女甫五岁”。上官安求霍光许其女入主中宫,霍光不同意。盖长公主从中帮忙,使安女当了皇后。上官桀父子为报恩“欲为丁外人(盖长公主情夫)求封侯,霍光不许。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盖长公主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丁)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于是桀、安深怨光,而重德盖主。”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桀等谋令盖长公主置酒请霍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安又谋诱燕王至而殊之,因废帝而立桀。”盖主舍人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畏事,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以闻。九月……捕孙縱之及桀、安、弘羊等,并宗族悉殊之;盖主自杀……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霍光外孙女,故得不废。”

刘旦正欲发兵,接到了桀党被殊的消息,急向丞相平请教:“事败,遂发兵乎?”平说:“左将军(上官桀)已死,百姓皆知之,不可发也!”刘旦知道朝廷不会再次饶恕他,“置酒与群臣、妃妾别”,而后“以绶自绞死”,随自杀者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