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8个江湖阅历
847100000011

第11章 心不死,梦还在——考研的路上也有江湖 (1)

考研还是就业?这是困扰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问题。也许你现在也徘徊在人生选择的一个河岸,想要到达对岸,却不知该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为此困惑、迷茫,不知所措,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江湖阅历21:向左走,向右走——毕业生考研还是工作?

考研还是就业?这是困扰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问题。也许你现在也徘徊在人生选择的一个河岸,想要到达对岸,却不知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为此困惑、迷茫,不知所措,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To be ,or not to be ?”

最近几年出现了考研热,说起热衷考研的原因,八成以上的考生将其归结为就业难。找不到好的工作,索性继续考研,期望将来能找到一份薪水高一些、条件好一点的工作。但获得了研究生学历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吗?其实未必,有些研究生的工作能力甚至还不如专科生。所以,毕业生面对是工作还是考研,一定要冷静,要看清自己适合哪条路。

个体差异。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曾说过,一个理性的人是他自己最佳利益的判断者。也只有基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才能准确。不能盲目地、过早地由目前的工作来选择一生的走向,而要由自己拟定的人生走向来决定自己以后的工作。比如要想在高校中谋一教职,那就必须读研,因为这是很多高校的最低入门学历。而如果要去一些实务部门,如当警察、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普通媒体编辑等,那再考虑读研就是一件不太明智的事情。

性格也是我们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你是那类性格沉稳,静得下坐得住,又对研究性学习有兴趣的人,可以考虑读研。如果你性格非常外向,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而坐下来又太困难的人,选择工作可能收获就大得多。

专业性差异。工作和考研哪个更好,还应该考虑的是专业性因素。一些专业涉及比较抽象、纵深的理论,如文艺评论、历史研究或生命信息遗传工程等当今一些比较前沿的学科,就有读研的必要。而另外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新闻、法律以及工商管理等,它们更多的是在实务工作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学历、能力和素质是三个要分清的概念。如果你的确很在意那张纸学历,也好办,你可以先工作,然后读在职研究生就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那样,你既不必遭受“食无鱼、出无车”的穷书生的窘迫,又能因为你的研究生学历倍受领导青睐而提职涨薪。在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还可能报销读研的所有费用。看来有点俗气,但这是大实话。

其实,考研与求职,并不是一对不共戴天的冤家,只要规划得当,完全可以错开。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不是说你跑几趟招聘会,坐几天自习教室就能见成效的,而是一项需要整体规划的系统工程。如果下定决心考研,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先复习备考,最多错过部分签约可能性不大的单位;既打算考研,又不愿放弃好的求职机会者,不妨在逛招聘会、投简历时,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应聘,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后来的求职笔试、面试上。

生活是一次冒险,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最后的结果,考研也是一样。考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很多想不到的影响,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也有很多想不到的惊喜。你不可能等到“稳操胜券”时再作决策,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稳操胜券”,即使你成功地通过了初试,也还有复试等一系列关口。

所以,当你要作某个决定时,一定要把头脑和内心联接起来,也就是说,既要有理性分析,又要有直觉。理性分析则涉及诸多方面:如果你想考研而又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家境贫寒吗?但是,有些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可以挣到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的钱。觉得自己只是想要一个高文凭,并不想搞研究?或许研究生生活只是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机遇,一次暂时的韬光养晦。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有能力的人出国或者工作,自己还要等待机会,等等。

有些时候我们陷入困境,只是因为给自己的选择太少。其实选择可以很多,可以有所变通,而不是非此即彼。要勇敢地突破限制自己思想的牢笼,更加理智地看待问题。

江湖阅历22:球不是这么踢的——考研不能这样

如果你决定要考研了,决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那么就要为自己负责,既然要考,就要考好,这样也不枉费了那么多时间和就业机会。并不是每个考研的人都能如其所愿,有些人能力够,但没有考出好成绩,这就是方法问题了,一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想考研的人一定要避免这些错误。

信心不足

事实上,平时成绩好坏与能否考上研没有太大的关系,好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甚至有个别课程没有及格,如英语没过四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考上重点院校。考研比考大学要相对容易的多,好多没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在考研时实现了他们四年前的梦想。大家都是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过来的,为何在考研时不相信自己呢?

准备不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有的人在很早之前就声称考研了,可没有什么实际行动,等到翻然悔悟时,离考试也就没多少时间了。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7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

三心二意

有一些考研的人复习时老爱灵魂出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认真不了三天就想轻松轻松,可能是平时散漫惯了。考研考的是人的毅力,要坚持,虽不可能是天天如一日,但也不能只有三天的热情吧!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大胆地选择,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这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需要耐力、信心、忍受寂寞,考研也要学会放松。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专心考,不要朝三暮四,有其他的心思。要知道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但却很重要。考研就是两个字——“坚持”。

没有计划

制订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保证。把考研时间划分成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安排任务。根据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单科复习相配套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全面兼顾,有的放矢的计划。有了计划可以保长补短,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贪得无厌

考研时的复习资料很多,而且值得参考的也很多,不过,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资料都看完,更何况也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就要有选择的来看。买过多的参考书,不但浪费钱,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如果书的质量不高的话,看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做题思路,绝对百害而无一利。

过分依赖

过分依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迷信于别人所谓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只可以用来借鉴而不可以生搬硬套。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另一种是过分依赖辅导班。不可否认,通过上某些辅导班可能对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但辅导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只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因此需要慎重对待。

方法不得当

复习时就要抓住考试这个根本,从分析考试大纲和真题入手,确定复习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搞透,不要妄图面面俱到,否则你的时间肯定不够。还要注意把握记忆规律,平时不会做或容易做错的题要特别注意,最好隔段时间就重做一遍,直到它真的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否则考试时你就会觉得许多题都似曾相识,却就是做不出。

没有良伴

考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承受很大的压力,在遇到困难时有人与你并肩作战,可以排除孤独感,增加必胜的信心。但要睁大双眼选择,意志不坚定的不要选,你不仅要把时间花在帮他增强信心上,而且说不定你的意志也会被他给摧垮了;边考研边找工作的人不要选,这种人不会全心投入考研,最后很有可能结伴去找工作了。

意气用事

有的人只是为了一个名校梦,不切实际只能注定失败;有的人把考研当成一种与他人抗衡的工具或途径,这样考研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有的人觉得无所谓,可考可不考,只是觉得这段时间很无聊,甚至把考研当成了水平测验。实际上这牵涉到了为什么考研的问题。好多人考研只是为了感情、工作等造成的压力,内心并没有太大的动力,意气用事往往造成主次不分,这样的考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消息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