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08个江湖阅历
847100000018

第18章 打造“万人迷”——闯荡社交场上的江湖 (2)

在“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中,对交往对象属于“自己人”的这一认识本身,大都会让人们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势,从而对对方表现得更为亲近和友好,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发现和确认对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对对方的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势作用下,“自己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必然在其深度、广度、动机、效果上,都会超过非自己人之间的交往与认知。可见,人们在与“自己人”的交往中,肯定式的心理定势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热情获得对方的正面评价,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务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双方的共同点,从而使双方都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

江湖阅历40:请记住别人的名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关心别人更让人感动的了,而了解别人正是关心别人的前提。善于记住别人的姓名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在人际交往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一家电器公司的董事长请公司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吃饭,他会提前私下让秘书按座位把每位来宾的名字依次记下。这样董事长在饭桌上与每位老板交谈时都能随口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使得每个人都惊讶不已,生意也顺利地谈成了。

某学校招聘教师。铃声响了,一个个试讲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师生互相致意后,开始上课。为了避免满堂灌,有一个试讲者也效法前面几位试讲者的做法,设计了几次课堂提问,但效果一般。下课时,比较自己与前面几名试讲者的效果,估计自己会输。

谁知,第二天他接到被录用的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说实话,论那节课的精彩程度,你还稍逊一筹,不过在课堂提问时,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其他人叫的是他们的学号。试想,我们怎么能录用一个不愿意去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教师呢?

拿破仑也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能叫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他喜欢在军营中走动,遇见某个军官时,就叫他的名字跟他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与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经常询问士兵的家乡、妻子和家庭情况。他的做法让下属感到吃惊:他们的皇帝竟然对他们的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这种做法,让每个军官都对他忠心耿耿,并甘愿为之效劳。

尽可能多地记住别人的名字,了解别人的爱好以及需要等。这体现的不是技巧,而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当你准确地叫出偶尔邂逅的朋友的名字时,对方不仅会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加深对你的印象。

初次与吉姆?弗雷德接触时,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对他的成功经历感到惊讶:吉姆小时候家境过于贫困而无钱读书,刚刚念完小学就干起了临时工。可是他在46岁的时候却担任了国家邮政部长的职位,他在年近五十的时候又被美国的四所名牌大学授予荣誉学位,甚至罗斯福成功入主白宫,也得益于他的倾力帮助。

没有显赫的家境和高深的学历,吉姆?弗雷德究竟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好奇,一位年轻的记者终于有幸见到吉姆?弗雷德本人。他激动地拿着采访笔记对弗雷德先生说:“弗雷德先生,您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弗雷德微笑着回答说:“辛勤地工作,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记者对这个答案感到非常不满:“不,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听说您至少能随口说出1万个曾经认识的人的名字,这才是您获得成功的秘诀。”记者以为弗雷德会赞成自己的观点,并且会为此而感到惊讶,没想到弗雷德却说:“不,我至少能准确无误地说出5万个人的名字。并且,若干年后再遇见他们时,我依然会叫出他们的名字,我还会问候他们的妻子、儿女,以及聊起与他们工作和政治立场等相关的各种事情。”

记者惊讶极了:“为什么您能做到这些?您有特殊的记忆能力吗?”弗雷德接着回答道:“没有,我只是在认识每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把他们的全名记在本子上,并且想办法了解对方的家庭、工作、喜好以及政治立场等,然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深深地刻在脑海当中。下一次见面时,不论时隔多久,我都会把刻在脑海中的这些信息迅速拿出来。”

世界上天生就能记住别人的名字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能做到这一点全靠有意培养形成的好习惯。而你一旦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它就能使你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多优势,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听起来最亲切和最重要的声音。它不但是获得友谊、达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伙伴的通行证,而且能立即产生其他理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江湖阅历41: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就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这样才不至于使别人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过度付出,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住住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有一个哲学寓言,说的是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可它们离得稍微远了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扎着了彼此的身体,于是又开始疏离。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一个最恰当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人和人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远,会由于疏远而感到孤独,如果太近又会感到不自在。现代心理学证明,自己的周围一个由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如果被别人无意侵入了自己的气泡就会感到不自在,从交往的距离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如果两个气球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爆炸。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

保持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距离就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哲学。这也符合自然的规律,植物生长得过于密集,就会遭受枯萎死亡的命运。所以,从自然的意义上来讲,距离是一种需要。对于人类来说,距离和独立则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同样存在。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尊重,甚至越过这个尺度,就可能成为论语中说的“过犹不及”,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密集得彼此都不独立了,也就潜藏着隐患,也就离疏远甚至离崩溃都不远了。

江湖阅历42:出现尴尬,如此化解

小飞每天都坐公交车上班,有一天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小飞就站了一会儿。突然,他看到有一个姑娘站起来,对着他说,到这儿来坐吧!小飞高兴坏了,以为姑娘要下车,就走了过去。谁知这个姑娘把小飞拦住了,原来在小飞身后有位老大爷!车上的乘客都笑了,小飞也涨红了脸……

相信大多数涉世未深、缺乏人生阅历和经验的朋友都曾经有过小飞这样的尴尬经历。尴尬是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尴尬,比如在社交场合,把人家的名字忘了,面对“你每月的薪水多少”、“你芳龄几何”这样的问题,不知如何应答等等。

尴尬有时是对方有意的,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时是无意的,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如果真的动气,别人还会说你没有涵养。所以如何应付尴尬是社交中一种高超技能。

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些人遇到了尴尬局面,一时又无言以对,就采取逃离现场或沉默不语的方式。而有些人则不甘示弱,出言相争,于是,很可能就会暴发一场舌战,使大家都不愉快。正确应对尴尬局面的措施就是要既来之,则安之。

人在尴尬时只要稳定情绪,从容应对,调动自己积累的人生智慧,就会很快走出尴尬的境地。如果确实是自己错了,不如主动诚恳地认错;如果是由于自己举措不当或某些缺陷受到别人的议论讥笑,那不如开个玩笑,调侃一下,来个自我解嘲;如果是有人故意冷落自己,或者对方不通情理,那就不如泰然处之,淡然置之。总之,要从容、镇静,不要纠缠于琐事之中。事情过后,也不要总是耿耿于怀、悔恨、羞愧,形成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因而影响了健康。

尴尬的事情每个人都经历过,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四两拨千斤,走出尴尬的境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你更加难堪。同样一种处境,脸皮厚的人可能会觉得无所谓,而自尊心强的人、顾及脸面的人可能会觉得羞愧难当。人的自尊心过强,乃至爱慕虚荣固然不好,但是什么都不在乎,把耻辱当光荣,更是要不得的。“吃一堑,长一智”,一次出了丑,露了怯,就要接受教训,谨言慎行,遇事多加检点,不忘乎所以,就会减少一些尴尬和不快。

用幽默来保护自己

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也不会伤及任何人和事。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方法。如:双方单位的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发生了踩脚的情况,说“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会加重对方的紧张,还会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的话,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萧伯纳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师,他挖苦萧伯纳:“外国人看你这样干瘦,一定认为英国人都在饿肚皮。”萧伯纳谦和地说:“外国人看到你这位英国人,一定可以找到饥饿的根源。”

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尴尬场面是可以应对的。有一次,一个漂亮的女士向达尔文出了道难题:“你说人是猴子变的,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说:“对!你是由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尴尬场面,一笑了之。

很多时候,要化干戈为玉帛就要靠幽默。建立在真心宽容上的幽默是善意,而非带着报复的尖酸刻薄,需要用灵敏的思维去维护彼此敏感的尊严。尴尬像是儿时母亲缠毛线时打的活结,轻轻一抖便散了开来,用力去拉反而成了死结。而幽默就是那轻轻一抖,无伤大雅地博众一笑,紧张的空气也就在笑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要学会自我解嘲

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或跟我过不去上,更不能假设彼此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些人可能是习惯,对谁都这样。此时需要让心情放松,把这种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到一起吃饭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全场寂静无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那个年轻人担心,也为乌戴特将军感到难堪。可让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的是这位将军却并没有大发雷霆,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弦松弛下来,盛宴保持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生活中总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许多尴尬也会随之而来,让人不知所措。这位将军就是用绝妙的回答,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消除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