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繁花有褶皱
9181900000012

第12章 在路上(1)

山水间,心更远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既非智者,更谈不上仁者。欣赏山山水水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放松,是一种超脱,是一种忘怀!在山水间,心能走得更远。

上个星期,我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奉化大堰镇柏坑村,这里是四明山余脉与天台山脉交会隆起带所在。距离宁波市区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对于一个久住城市的人来说,能近距离接触山水,畅游大自然,是一件很写意的事情。

下榻地叫甬江源宾馆,又叫麒麟山庄。因为没到夏季,柏坑峡谷漂流(所谓“浙东第一漂”)还没有开始。当地并没有经过大规模地开发,所以到此游览的游客不是很多,宾馆的住宿条件也一般。但正因此,这里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又像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少女,越发有风姿了。

次日凌晨,我起床后就去游山玩水。其实,所谓的山,就是柏坑峡谷;所谓的水,就是柏坑水库。这里,水清石奇,潭深瀑多,山高林密。凌晨的山、水,在昨夜的一场瓢泼大雨后,显得更加妖娆。空气,更是特别的清新,仿佛浸满水似的,尤其滋润,呼吸也变得特别通畅。站在水库顶上,远处云蒸雾绕,犹如仙境,远远望去,青山绿水,小舟农夫,像是一幅传世的水墨画。在山水间,我才可以真正放下工作与名利,远离世俗间的纷争,扔掉所有的不愉快,尽情享受山水带来的心灵的静谧与愉悦。在这里,可以任心灵、思绪无限驰骋,像古代先贤、圣人,自由、不羁、无拘、随心,在天地间,大呼“天下间,奈我何”!

现在,我更喜欢山水了。我曾经跟妻子说过:等我老了,退休了,我携你走遍千山万水!

云端

我不是“飞行达人”,也不是“飞行控”,但是我喜欢飞机,更喜欢那种飞翔的感觉。在云端,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自由驰骋,飞越纵横,游离于广袤无垠的天地间。

小时候,从来没想过会与飞机结缘。那高高飞翔的飞机,是当时懵懂的我幼稚的幻想,我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驾驶它驰骋天下。但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然而,在冥冥之中,上苍似乎已经安排好了似的,让我此生注定要与飞机结下很深的缘分。十七岁,我高中毕业,怀揣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简单”梦想,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从戎的征程,投身到海军航空兵的队伍中。海军,那抹梦幻的大海的蓝;航空兵,那令人憧憬的飞翔,那无限的广阔天空,寄托了一个真诚少年的多少梦想!1987年寒冬,我在山西长治海军飞行学院参加新兵军训,之后到海院飞行一团当通信兵。两年后,上军校,在空军后勤学院学习航空器材。几年下来,一直与“航空”“飞行”结伴同行。

1993年炎夏,我军校毕业,回到了故乡宁波。少年渐成熟,肩上挂了少尉的军衔。我的人生轨迹悄然改变了。历任分队长、副连长、连长,从事的都是飞行后勤保障工作。1998年元旦,调任航材仓库主任。2000年,上调东航装备部,从事航空器材管理及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工作。2006年,我走出军营,回归地方。我将一生中最美丽的韶光都奉献给了国防航空事业。年少时怀揣的飞行梦,竟然成了现实,令我的生命从此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也给了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光阴一瞬,二十载匆匆而过,我在地方工作也快五年了。这五年间,不像在部队时经常出差,天南海北地到处跑,所以坐飞机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与飞机也疏远了,心境却平和了许多。在闲暇时分,我经常会想起那段时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航空梦,那飞行梦,承载了许多,成就了许多,也使我改变了许多。

今天,我又坐在波音738飞机上了,飞往北京。在9144米的高空,在悠悠白云之上,我静静地坐在飞机舷窗一隅,任由思绪自由地飞扬飘荡。此时此刻,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夜色杭州

6月7日,我坐动车赴杭州参加会议。到达杭州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华灯初上,杭州的夜生活拉开了帷幕。

在车站旁边的小餐厅用过简餐后,我打了个的,奔赴会议的举办地。坐在车上,我静静地看着夜幕下的杭城。两个多月前清明之时,我曾驱车带家人到西湖游玩了一天,信手写下了“西湖泛舟/知味观小酌/龙井问茶/风月无边”等小语。然而,对于夜晚的杭州,我还不是太熟悉。虽然每年都会来来回回杭州多次,但总是匆匆来、急急归,很少有时间在晚上溜达,近距离地感知、领略杭州的夜文化。但今夜,只见车窗外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非常热闹。行人步履匆匆,好像有使命压迫着似的,少有悠闲从容的;街道上到处都在建设,那一排排的隔离墙,不知道挡住了多少风情,挡住了多少景致。夜色中的店、堂、馆、所,灯火辉煌,引得红男绿女在其间流连忘返。然而,不太整洁的街面,嘈杂的喧嚣声,却让一个游客失了兴致。在我的记忆中,杭州滨江新城建设得漂亮、气派,格调也高,与国际都市可以接轨了。但是,老城区呢?我深觉今夜的杭州于我印象不佳矣!

这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吧!不知道为何,我对时下一些城市热衷的大拆大建总是很反感。那路面真可以这般剖了建,建了剖,反反复复,如此折腾?那行道树,真可以毁了栽,栽了复毁,岂不劳民伤财?多少的城市记忆,多少的文化沉淀,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湮没了。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韵味,那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承呢?那岂不是成了文化的沙漠?楼宇,是越建越高了;路桥,是越来越通达了;经济是发达了;人们的腰包是渐渐鼓起来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幸福感也慢慢消失了。君不见,现在亚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了,心灵扭曲的人越来越多了,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了。一个人的精神该寄托在哪儿?这可是太平盛世应有的记忆符号?

我一直在反思:幸福到底是什么?它不应该是虚幻的,它不是数字,不是标榜,更不是宣传。它应该是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并触摸到的。在一个和谐之城,在一个民生至上的城市里,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可以被“计量”的:他的心态一定是平和的,他的步履一定是轻快的,他的精神一定是放松的,他的情趣一定是健康的,他的心态一定是达观的。这样的一个城市,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愿意离开的地方,是一个游子一定要回来的“港湾”,是心灵漂泊后想安顿疗养的“家”。宁波做到了吗?杭州做到了吗?扪心自问,我们过得幸福吗?我们过得充实吗?

此刻的杭州,有多少夜行客?有多少夜游人?我已不想再去多想了。回到宾馆,我多少有点疲惫了。酒吧、舞厅、KTV……

那些夜生活,于我渐行渐远了。

洗洗,静静,且梦回瀛洲吧,还我一个圣洁的空间!

小兵游历大美中国

年少的时候,一贫如洗,没有财力去畅游外面美丽的世界。在少年眼中,有的只是梦想,梦想背上背包,去环游世界。梦想在山峦之巅飞行,梦想去遥远神秘的地方,梦想去探索那缥缈未知的世界。那时的人很单纯,那时的梦很美。

渐渐地,少年长大了,去外面的世界当兵了,离开了生养他的故乡宁波。虽然那时很苦,训练也很累,但是他并不觉得。因为他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有一双好动的脚板,有一颗年轻的心,想真切地探究外面的世界,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想象中的那么美?于是,他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去感知,去触摸,去体验那精彩大美。那时,他虽身在军营,心却已经开始飞翔。他有了实现梦想的动力了。那年,他才十八岁。

有时,生活也会跟着梦想走。只要你不放弃,懂得去坚守,梦想终会变成真实的图景。军旅生涯逐渐改变了少年,他知晓了原来中国那么大,那么美,他知道了在他的故乡外还有很多梦幻的地方,值得他好好去行走和经历。军旅,为他的体验之旅挂上了帆,从那时起,他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在山西,他知道了醋的历史,知道了上党,游历了太原、长治。在辽宁,黑土沃野千里,打开了他的心扉,那边的世俗风情、历史沧桑、美食佳肴,都深深地吸引着他。虽然积蓄不多,但是阻挡不了其坚定的步伐,他凭着简单的代步工具开始行走了,葫芦岛(原来叫锦西)、兴城、锦州、大连、沈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由少年逐渐成长为青年,也逐渐开始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正含义了。

在路上,在途中,那个小兵慢慢变了:他变得壮实了,不再那么瘦弱;他变得开朗了,不再那么悲观;他变得阳光了,不再那么忧郁。经历了苦难的磨炼,经历了军营的洗礼,他懂得在外面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在召唤他,他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受世界。他有颗驿动的心,他想用他的双脚去丈量土地的宽广;用他的眼睛去领略自然的神奇造化;用他的心去体会千变万化世界的美妙。

路,在他的脚下渐渐展开了,且越来越宽广……

我心流浪

这几天,我一直在阅读一本新书《在路上》,作者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的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这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该承认,我一直有种“流浪”的情结,总想冲破无形的桎梏,挣脱世俗的樊笼,无拘无束地去流浪,向往那种单纯的“在路上”的生活,想要享受流浪的快感。尽管我知道,这可能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人到中年,多少有些感悟,也多少有些沉淀。有的人,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享受着人生的辉煌;有的人,劳碌半生,一事无成,感叹命运多舛,世事无常;有的人,随波逐流,苟且偷生,到了中年,反而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做回“真实的自己”,想要重走青春路。而更多的,如我等,有着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守着“一亩三分责任田”,不算成功但也称不上失败,平静而安详地过着日子。然而,在平静的湖面下,却微微地荡漾着些许波澜,那便是想要“流浪”的欲望在“骚动”。

流浪是什么?是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屈辱地生活?还是极度的时尚使人没有了方向感,冲动地来回奔波,寻找感官的刺激?反正,对于以上关于流浪的定义,我均不认同,觉得理解过于狭隘了。我所理解的“流浪”,更多地脱离了物质层面,更侧重于精神上的追求。

流浪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放不下”的情结。有几人能放下世俗的名利,抛却现实的功利?有几人能舍弃家庭的舒适,义无反顾地上路?又有几人能不为社会舆论左右,心无旁骛地做着世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真正能背上行囊,独自去流浪的人又有几个?

流浪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真实冲动。它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源于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它不是一味的炫耀浮夸,它植根于内心的历练;它不是因为生活的苦难与无奈而生,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流浪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它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也不是不负责任、消极避世、懈怠和放任自流。它是对生活的一份坦然,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是一种积极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但是,我又深知,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太多的世俗偏见,有太多有形的和无形的枷锁,有太多的制约,有太多的“高不成低不就”和“看不破放不下”,所以,真正的流浪是很困难的。

既然身不能,那么让心去流浪,让心灵去漂泊,如何?

让心灵去游历千山万水。随着心去乘风破浪,用心灵之“眼”去领略山水的奇异,用轻灵的脚步去丈量土地的宽广,在流浪中探索“知”“行”的和谐。心在山水间,就能走得更远。

让心灵穿越唐风宋雨。在路上,由感觉牵引着去领略文学的瑰丽,用灵动的文字记录步履的坚定,用相机记载难忘的瞬间。在流浪中,体验探索与思考带来的美妙意境。

让心灵重归宁静淡泊。在风雨中,感知生命,感谢自然。当卸下厚重的伪装,摆脱世俗的羁绊,滤去虚假的矫情,我们的心会更轻松。倾听、反思、求索,心灵会找到新的归宿。

我明白了,一颗流浪的心,最终还是要回归的。经过了流浪,经历了风雨,那颗心,就能变得足够坚强!

探幽五龙潭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天空中白云朵朵,拂面和风习习,正是爬山登高、探幽赏桂的好时节。想躲掉长途奔波的辛劳,避开交织的滚滚人流,所以我们全家决定去宁波周边的小山村探个“幽”,放松一下心情。早饭后,携妻带女驱车约一个小时,来到宁波市新“十景”之一的鄞州区龙观乡的五龙潭景区。它是4A级风景区,距离宁波中心城区约40千米,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以中华龙文化、浙东山乡风情以及民俗民风为内涵的风景名胜区,以飞瀑、怪石、险峰为主要特色。在宁波众多的旅游景点中,五龙潭景区名气不算大,与奉化溪口(蒋氏故居)、海曙天一阁(中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等不可相提并论,但五龙潭也有其特色—“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