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横河民间故事集
9182200000043

第43章 故事(16)

这首歌谣唱出了姚北夏天多变的天气情况。这样的天气给人们收晒早稻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候雷声隆隆,乌云密布,老婆婆就赶忙把稻谷收进屋里;转眼间云散日头好,老婆婆又将收进屋里的稻谷用畚箕畚出来晒。有时候,天空万里无云,日头高照。老婆婆已经把谷子晒了半天,午后进屋刚歇了一会儿,就听到了雷声,出门一望,半天墨黑,电光闪闪,谷子还没有来得及收进屋,大雨点从天而降,只好睁着眼看即将晒干燥的谷子被雨淋湿了。

有一日,罗文讨饭来到周塘逍路头,口渴死了。于是,他就向在晒场上正赶忙收谷子的老妇人说:“大娘,给碗水喝吧!”

“你看,东南上起云层了,我得赶紧把谷子收了,屋里桌上有茶壶,进屋去喝吧!”老妇人用毛巾擦了一把汗说,“饿了,桌旁还有黄瓜,你拿吧!”

“慢慢收,喝了水,我来帮你。”说着,罗文进屋去了。罗文喝好茶水,拿了一个瓜,出门来,就听到了“轰隆隆”一个响雷声。

“侬帮帮我吧!”老婆婆说。

“好的。”罗文边答应着,边看天色,只见东南方乌云翻滚,电光闪闪,响雷一个接着一个,眼看就要下雨了,在雨前要收进一晒场的谷谈何容易啊!

大娘有这样好的心肠,别让她的谷子淋湿了。罗文想到这里,就念道:“东南动响雷,大雨勿会来。”然后,对老妇人说:“大娘,我向雷公雨神祈祷过了,大雨不在这里下了。”

老妇人听了,拿着畚斗,疑惑了一会儿,雷声渐渐地远去了,乌云也往东南方退去了。

从那时起,周塘农夫测天气就有了“东南动响雷,大雨勿会来”这一句谚语。

胜山戴乌帽,阵雨快来到

一日傍晚,罗文来到水云浦沿,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河边乘凉喝酒吃饭。罗文走到他们的桌边讨道:“叔叔婶婶,行行好,给碗饭吃!”

“走开!小讨饭!”少妇人左手捏着鼻子,右手边扇动边骂。

丈夫见妻子不高兴,吃饭的雅兴也被打消了,破口就骂:“小讨饭,滚!给侬吃倒不如喂阿万。”

“阿万、阿万!”少妇人喊着,从他们的屋里跑出来一只黄皮狗来。少妇人“嘘!”的一声,小黄狗立即扑向罗文。幸亏他急忙连退几步,未被狗咬上。

夫妇俩哈哈大笑,少妇人称赞起狗来:“乖乖,阿万乖,过来赏碗饭!”话音刚落,她把一碗凉着的饭倒在地上,小黄狗就吃了起来。

罗文受到如此的侮辱,两颗泪珠从眼眶里滚了出来。他走上水云浦桥头,看到西北胜山上空,乌云铺满,电光闪闪,山头已被云层遮住。罗文向正在嘲笑他的夫妇骂了一句:“让你们吃得爽快!”然后,他默默地念道:“胜山戴乌帽,阵雨快来到!”

罗文走了。夫妇俩还没有吃好饭,大雨点就如黄豆般落下来了,打在饭桌上。他们连忙把饭桌往屋里扛,由于桌脚碰到了门槛被扳住了,饭桌不平稳了,几只菜碗滑了下来,摔在门前的石板上,碎了。

自从这日起,胜山山头如果被乌云遮住,云层又向东南极速移动,一会儿,周塘一带就要下雨了,姚北又多了一句气象谚语。至今,老人们经常还在说:“胜山乌云戴,等雨一袋烟。”

涩皮黑心肝,树龄上千年

秋天午后,罗文到山村里讨饭,来到一棵大柿子树下,坐下来休息。

一阵风吹来,一个成熟的柿子掉到了罗文的腿上。他拿起来一咬,皮的口感苦涩。然而,他剥了皮又一咬,觉得味道甘甜,很好吃。

于是,罗文说道:“涩皮黑心肝,树龄上千年。”

从此以后,柿子的皮是苦涩的,树干的芯子是黑色的,树龄都有一千年以上。

松墩流油脂,勿长新丫枝

有一日,罗文讨饭来到翠屛山麓,累了,就在一个松树墩上坐了一会儿。

由于这树墩农夫锯下松树不久,罗文休息好站起来,树墩上流出的松油脂粘了裤子。

他讨厌地说:“松墩流油脂,勿长新丫枝。”

从此,在被锯断的松树墩上,就长不出新的松树枝了。但是,杉树和柏树如果锯断了,就会长出新的树枝来。

齿叶割破皮,咬叶留痕迹

这一日,罗文在讨饭途中,内急了,要大解,连忙跑到长有葫柴的河塘沿,蹲身解裤就排便。罗文没有带手纸,他就扯来葫柴,摘下几爿葫柴叶,来擦屁股。因为葫柴叶边上长着细齿,把罗文的屁股皮划破了。

“齿叶割破皮,咬叶留痕迹。”罗文说着,摘下葫柴叶,狠狠地咬了一口。

从那以后,葫柴叶子上就留下了牙齿咬过的痕迹。

粪便落河里,化成烂河泥

初冬,庄稼都已收割了,原野空旷,一览无余。

一日,罗文搀着娘去讨饭。在路上,罗文要解手了,就跑到河塘沿去排便。回来时,娘问:“侬去哪里了?”

“我去河塘沿解手了。”罗文说。

“侬个勿懂事的孩子,屎是很好的肥料呀!怎好解到河塘沿去,把水也弄脏了!”

“粪便落河里,化成烂河泥。”罗文说,“烂河泥也是好肥料呀!”

从那以后,三北农夫就有了捻河泥作肥料的习惯。

盐篷盖煞死,雨水漏到底

一日午后,罗文讨饭来到破山江边的盐舍头。在破山江东边,他看见三五个盐民正在忙着盖盐篷,就上前向他们讨吃的。

“侬没看见西边天空的乌云吗?马上就要落大雨了,盖盐篷都来不及,没有工夫给你饭吃。”一个老年盐民一边盖盐篷一边说,“侬到别处去讨吧!”

另一个盐民说:“叫花子,走开点,别来缠!”

“要吃屎,跟我去上茅坑!”一个青年盐民解着裤带说。

罗文受到奚落,气极了,愤愤地说:“盐篷盖煞死,雨水漏到底。”

从此,破山江东边的盐篷无论怎样搭,总是要漏的,雨水淋坏了盐堆,减低了盐的产量。后来,破山江东边的人就不再晒盐了。

盐篷勿用搭,只要双手拍

又一日,罗文走到破山江边,在江西边的盐场里讨饭。这辰光,在一个个盐堆旁,盐民们都在搭盐篷。他走到一个老盐民身边,说:“老爷爷,讨点吃的吧!”

“快要下雨了,我没有空,灶头上有饭,你去盛吧!”

罗文走进盐舍,见灶上锅里有米饭,就盛了吃。他吃好出来,见老盐民还在搭另一个盐篷,就走过去,说:“盐篷勿用搭,只要双手拍。”然后,他掇来一把稻草,给老盐民做样子。

罗文先解开草结,把稻草均匀地盖在盐堆上,然后用双手把稻草拍平,说:“好了,雨水就会顺着稻草流下去的。”

这辰光,雨点下起来了。

老盐民说:“还有一个盐篷,你帮我搭吧。”

于是,他们解开草结,迅速把稻草铺盖于盐堆上,四只手把稻草刚拍平。大雨就下起来了。老盐民拉着罗文,跑进盐舍躲雨。

老盐民坐在门口,望着倾盆大雨,心里思忖:这样搭盐篷,会不会漏水呀!

雨停了。“翻开来,看看漏了没有!”老盐民和罗文走到后搭的盐篷旁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翻开稻草,盐堆干燥,没有漏水痕迹。老盐民说:“这样搭既快又好,不然这堆盐就要淋湿了。谢谢你!”

从这以后,破山江西边的盐堆只要盖上稻草,用手拍结实,就勿会漏水了。盐产量也一年一年上升,如果遇上好年成,盐堆好像一座座银山,姚北盐场也成了浙江省的重点盐场。这个双手拍盐篷的技艺也就流传了下来。

场主良心黑,盐场产量跌

有一日,罗文讨饭来到洋浦边的盐场,在盐舍里讨饭。

这辰光,盐场主走过来,督促盐民去晒盐。他看见罗文,就喊:“叫花子,到我面前来!”

罗文听到喊声,以为他要给钱,就立即快步走到盐场主面前。

盐场主说:“侬到盐场来,想讨盐吃吗?”他说着,抓起罗文的衣领,把罗文拖到盐堆旁,恶狠狠地说:“让侬吃个饱吧!”

罗文正想说话,被盐场主用力推倒在盐堆上,含了一口的盐。然后,盐场主再踏上一脚,把罗文的头踏入盐中。由于老盐民的劝说,盐场主到别处督工去了。

罗文从盐堆里爬起来,吐掉盐,感觉到满嘴是咸苦涩的,这已够他难受了。可是,脸上被粗盐粒划破的伤口痛得他直流眼泪。老盐民搀起罗文,揩掉了他身上的盐粒。

罗文向老盐民道了谢,含着眼泪,默默地爬上塘顶,吐掉了唾液,说:“场主良心黑,盐场产量跌。”然后,他在塘上向西走去。

自那以后,鸣鹤场盐场,盐产量一年年下跌,盐场主只好把盐场改为棉田。直到今日,还没有晒过盐呢。

场主良心好,晒盐产量高

一年春上,雨水比较多,盐民晒出的盐很少很少,有的盐民无钱买柴米,只能挖些野菜来充饥,有的靠向周边的亲戚借钱度日,有的向店主赊些柴米过日子。

盐场主为了使盐民能顺利度过春荒,好到夏天阳光充足了,多晒出点盐来,决定向盐民发放救济钿,让盐民日后晒了盐归还。

这一日,罗文搀扶着母亲,来到一灶江边的盐舍里,母子俩正在讨饭。只因盐民生活艰难,极少讨到。正当要离开盐舍时,他们遇上了前来发放救济钿的盐场主。

盐场主看到母子俩很可怜,产生了同情心。于是,他从袋子里摸出一些铜钱来,施舍给来盐场讨饭的母子俩。

罗文娘接过钱,十分感激地说:“谢谢您!谢谢好人!”罗文遇到这样好心的盐场主,喜出望外,他也连忙用好话道谢:“场主良心好,晒盐产量高;围塘到十塘,晒盐到十塘。”

从此,姚北盐场,产量年年高,盐场越来越兴旺。随着海水的北退,一塘一塘围下去,盐场也一塘一塘迁移下去,一直到十塘。说来也真巧!姚北晒盐到十塘也正好终止了。如今,围成的十一塘,就不再晒盐了。

岗墩今借宿,蚊子叮毛竹

盛夏午后,罗文搀着娘,来到游源。母子俩串村挨户讨了一个时辰,来到岗墩,遇上了雷阵雨,就在凉亭里躲雨了。

雷阵雨下了半个时辰,雷声听不到了,可是雨还在密密地下着。母子俩没有带伞,身穿单衣薄衫,只好在凉亭里继续躲雨。这雨下到傍晚才停止,看来回家是不可能了。母亲说:“雨停了,找附近的人家讨点吃的。”于是,母子俩来到岗墩,这岗墩上住着七八户人家。他们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路边三间茅屋门口。屋里有两个人正在吃饭,看来是一对夫妻。

罗文说:“叔叔婶婶,今遇下雨,我们不能回家了,向你们讨点吃的,宿一夜,谢谢了。”

“快进来,先吃饭。”女主人站起来说。夫妻俩掇凳盛饭,热情地招待罗文母子俩。吃好饭,天已经全黑了。男主人说:“我来搭两张板铺,可是没有蚊帐了,给你们两把扇子,拍拍蚊子吧。”

罗文说:“谢谢,我会把蚊子赶跑的。”

由于下过大雨,茅草屋里蚊子也多了,岗墩的青草蚊子叮得也疼。罗文用扇子赶无济于事,就念道:“岗墩今借宿,蚊子叮毛竹。”随手把门开了。

过了一会儿,茅草屋里蚊子都飞到外面去了。母子俩在板床上安安稳稳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女主人起床后,说:“怎么昨夜茅屋里没有蚊子了?”

罗文说:“今后,这屋内不会有蚊子了。”

女主人以为遇到神仙了,赶忙准备早餐,款待罗文母子俩。告别时,女主人还送食物谢他们。

直到今天,游源岗墩的屋内也很少见到蚊子,但是在毛竹园内,就能看到许多蚊子叮在毛竹上。

县官学狗叫,难刮民脂膏

明朝万历年间,余姚新县官上任不到半年,带着县衙差役三次来东横河流域,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石堰、梅川、龙泉、彭桥和匡堰等地的百姓,深受其苦,怨声载道。罗文娘舅也被征捐去好多银两,经常骂新县官刮地皮。

有一天,罗文讨饭来到彭桥,遇到了往日吃鹅肉的两个小伙伴,就在街上一起游玩着。将近晌午,新县官带着差役出现在彭桥街上,又来向商家收取苛捐杂税。这时,罗文看到新县官又来刮地皮,怒气在胸膛燃烧起来。他对小伙伴说:“狗县官贪得无厌,今早我要戏弄他一下。”

小伙伴问:“怎样戏弄呢?”

罗文一边看着县官,一边思考着。忽然,一条小黄狗从他眼前跑过。罗文心头一喜,说:“让狗官当众学狗叫吧!”于是,罗文把讨饭棒和布袋交给小伙伴后,向新县官走去。

县官和差役走进一家餐馆,叫店主备好茶酒饭菜,打算在这里用午膳。罗文和两个小伙伴也随之进入餐馆。伙计笑脸迎客,忙着倒茶招待。在县官和差役喝茶之机,罗文走到县官面前,说:“大人在上,草民有一件事想求您。”

县官说:“啥事情呢?”

“近来,东横河一带盗贼很多,请您颁布一道命令,让家家户户都养狗。有了狗,盗贼来了,狗就会叫起来。盗贼怕被抓住,就不敢偷盗了。草民的财产自然而然也就保住了。”

新县官想:我上任已经半年多了,很少为民做事,颁布养狗令,确实是一件替百姓着想的好事情。于是,他说:“养狗能防盗,本官就颁布命令。”

“草民谢谢大人!”罗文说。

新县官想到自己搜刮来财物,放在家中也怕被盗去,又说:“我家也要养几条狗,并且必须是养见了生人能叫会咬的好狗!”

“是呀!”罗文附和着。

“这样的狗哪里去找呢?”新县官问。

罗文说:“我养了几条母狗,有两条产崽了。大人如果要,草民可送给您几条小狗。但是,我养的狗,叫声与别的狗不同。”

“怎样的叫声?”

罗文答道:“是‘咚——咚——咚——’的叫声。”

新县官说:“这种叫声的狗不是好狗。”

“怎样叫声的才是好狗呢?”

“我老家的好狗叫声是‘汪——汪——汪——’。”

“这就是好狗的叫声?!”

“是呀!‘汪——汪——汪——’。”新县官又模仿了一遍狗叫声。

罗文的小伙伴和在场来吃饭的客人听了,心里直发笑,敬佩罗文秀才的才智和勇敢。

“这样叫的狗在大户人家几乎都有,大人您就向他们去要狗崽子吧!”罗文说着,挥手向新县官告别,从餐馆退了出去。他们三人走到街上,回家去了。一路上,三个伙伴畅谈着让县官装狗叫的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