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郁达夫文学奖得主陈河老师文集
9746900000016

第16章 米罗山营地(16)

戴维斯和勃罗姆两人穿着唐装衣服,头戴竹斗笠,混在队伍中间,虽然已弓着腰还是显得很高大。队伍跟着向导员在田野小径上前进,一路平静无声,以平常速度走着,比起丛林山地行军凉爽舒适了许多。突然间前面向导打来暗号传到后面,通知对面方向有行人走来。队伍中的中国人倒无所谓,继续往前走,戴维斯和勃罗姆两人则赶紧跳下田埂,在沟边想躲起来。可这个稻田是平的,无处可躲,于是就蹲下去假装成是一土堆。对面走来的是两位马来族农人,可能是由别处喝过酒后经过此地,一身酒气。本来两人有说有笑的在大声交谈,猛然间看到夜色里有很多人走来,还跟随着背着包挑着担子的搬运工,知道是遇到冒犯不得的队伍了,吓得立刻闭上了嘴,快步走了过去。至于田埂上那两个奇怪的物体究竟是人还是土堆他们根本没留意。

第二天晚上大队继续前进,来到印度农村区域。印度农舍外有刺梨和矮树丛做成的围篱,与外面隔绝。围篱外有一水渠,可能是灌溉之用。水渠上横着一根树身做成的独木桥,行人要走过此独木桥,才能前往印度农舍另一边的道路上去。夜行队伍走过独木桥时,篱内的一大群狗只吠叫起来,引发印度农民大声叫喊,问外边的人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偷牛贼?他们听了不回应,就算真是偷牛贼也不会去理会他们。独木桥太窄,梁元明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好在水很浅,还不到膝盖深,他不用人帮助就爬了出来,只是鞋子裤子都湿了。走出一段路之后,见后面有三五个印度人手执棍棒、连枷赶过来,见他们是一大队武装人马,又飞也似的退去。

下半夜时分就要进入马来农村了。他们的房子,是在山坡弯曲的路上寻找平坦处建造,所以农舍散布在各处。没有两家农舍连在一起的,但都可相望呼应,即所谓鸡犬之声可以相闻。由于它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农村,又是途中必经之路,两位向导员事先来踩过路线。进入这个村子之后,才知道里面的路径十分复杂,处处勾连又处处分叉,恰似一个田野迷宫。向导员来踩点时是白天,原来记下的路标在黑夜里看起来都不一样了,所以心里也慌慌张张没了把握。起初,队伍绕过几座农舍,还算顺利地走进了村子,一路没有惊动农舍。然而后来的路却发现不对头,正在转进了死路。几次折腾以后,两个向导员都感到不对劲,可能迷失方向走错路了。他们一着急,脑子就更加乱了,竟然带着大家走进灌溉农田的水渠里,想沿着水渠找到正确方向。这水渠里水倒是不多,一脚踏下去水中污泥土就会淹上脚背。渠上有矮树枝叶覆盖着,人马在渠里行走,外界倒是很难发现。只是树叶上有一种蚂蟥,人们经过树下,碰触到枝叶,蚂蟥就会纷纷落到人的身上。这种蚂蟥落到人的身上,就会叮在皮肤上吸血了,吸足了才会脱落。队伍中每个人身上都叮上了还几条吸血蚂蟥,可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去清除它们了。

黑夜即将过尽,马来人的村庄在启明星升起的时候就会开始苏醒,何况这时正是农忙时节。为了要尽快摆脱困境,向导员一度带着大队人马在水田中穿越,希望能直接走出马来人农村。大家在水田中留下很多脚印,踩踏了一大片农作物,但仍然无济于事。大家走得又累又不安,只好先在路上休息。这时戴维斯拿出地图和指南针,标出所在位置,发现他们现在所走的路线方向不对,于是请向导员再到前方去寻找。不久后向导员回来告知大家已找到出路,不过却是一条直接通过马来人农舍门前的路。这个时候天已微明,马来人的村庄已经升起炊烟。为了赶快走出马来农村,只得冒风险直接通过马来人农舍门前的道路前进,不再绕行农舍以免再度迷路。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被马来居民看到大队伍经过,总比大队人马大白天受困田野暴露行踪为佳。所以大家快步前进不再犹豫。经过农舍前时,马来村庄居民男女老少都被吸引到门前来看此怪异队伍。戴维斯和勃罗姆用竹斗笠遮脸,看起来像古代武侠小说的大侠。队伍快速通过村庄,不去理会旁观的居民,很快就走出了马来人的农村。

按照预先计划,下一个休息站还有约两个小时的路程。而现在天已拂晓,田野上布满了种田的农人,再也不能冒险前进,必须在附近找一隐秘之处躲藏起来。众人正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隐蔽点发愁,前方的橡胶园附近出现一处草丛,长得比人高出很多,有点像芦苇草一般高而茂密。大家就在向导员带领下,小心翼翼,不破坏草丛原来的外貌,藏到了草丛中。草丛有一人举手以上的高度,所以草丛外是看不到草丛中藏着人的。大家松了一口气,觉得这里比较安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大家都饿了,可带来的干粮已经吃完,于是向导员出去到市集上买了很多早餐面饼回来。大家吃了,饮过水壶里带着的水,就在草丛地上铺上橡胶布坐下来休息。上午的时候天气凉爽,但中午太阳高照,热气自上向下,草丛里温度升高而不散,感觉就像坐在蒸笼之中。午后总算看见太阳躲在乌云后边,平原上吹来带湿气的风,热气全消,大家大呼过瘾。然后,一声炸雷,热带的大雨倾盆而下,把大家淋得像落汤鸡。南洋的天气就是这样多变,阵雨过后,又是大太阳天气,身上的湿衣服被太阳晒干了。太阳下山后,大队人马又踏上征途。因为留下的只有半夜的路程,所以很早就到达下一站休息处。大家好好睡了一觉。

队伍在这里休息了一天之后,第二天的路程安排是所有人骑自行车上路。这一带是丘陵,人口比较稀少,游击队基本上不在这个区域活动,日本人也没有常驻军队,只设了一个马来人为主的警察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夜间骑自行车在公路上不会遇到检查点的麻烦。

天黑之后,陈平派来的十几个游击队员推着自行车来接他们。一部分游击队员是为了运输物资而来的,他们的自行车后架有一个大箱子可以装载各种物资。他们提早出发,很快就消失在道路上。戴维斯和勃罗姆觉得以前化装成中国人不大成功,因为中国人身材没那么高大,所以这回觉得还是化装成印度泰米尔人比较好。马来亚本地只有泰米尔人个子高大,而且脸相也类似欧洲人。于是他们找来几条白色床单,一条弄成印度长袍,一条撕成条状作为缠头带,事前都在泥水里搞脏。然后他们还在脸上作了化妆,看起来很像印度街头那些吹笛子玩眼镜蛇的人了。宽大泰米尔的长袍还有一个好处里面可以藏枪支弹药等东西,等于是一件伪装服。出发之前,他们相互检查,确保随身的东西都没有反光、没有一个空盒子之类的里面的东西在车子颠动时会发出声响。梁元明还用黑胶布把汤姆冲锋枪的反光部位都贴上了。做好了这一切,他们就披着夜色骑车出发了。

这天的上半夜没有月亮,原野是一片漆黑。他们在曲曲弯弯的丘陵道路上因为没有视线吃尽了苦头,好几个人都跌下了路基,好在路基不是很深,人没摔伤。尽管天色黑暗,梁元明发现了路上骑车的人还不少,不时有一群人结伙骑车迎面而来,或者从后面超过去。只是天太黑看不清是些什么人,也听不见骑车的人互相说话。中间有一次下坡的时候,梁元明控制不了车速,飞快地溜车下来,冲进了在他的前方骑车的人群中,好几辆车子都一起翻倒在路上。对方是马来人,他们用手电筒照着梁元明,看到他身上背着冲锋枪,吓得飞快地钻进了路边的橡胶林里面去了。后来蔡黑林告诉梁元明,这些夜间骑车的人都是一些违法做些小生意的人。他们很怕日本人或者警察,所以看见了生人尤其看见武装的人会特别害怕。

后半夜的路程一度比较顺利。月亮出来了,下坡的路充满快感,在明亮的热带月夜里视线差不多和白天一样的好,大片的森林在身边飞快地闪过,清冷的夜晚空气清凉扑面。路上有几个队员爆了车胎,可是蔡黑林似乎对修理自行车很在行,很快把车子都修好了。到了公路的75公里处,经过一阵子在木桥边的休息,他们再次上路。戴维斯和勃罗姆骑了一阵子,发现后面的龙朝英没跟上来,以为可能是他车子出毛病了。于是戴维斯坐在车上一只脚踮着地面,等候着掉队的龙朝英。突然之间,他看到了有三辆自行车迎面冲来,看清右边的那一个是马来人警察,腰间挎着短枪。对方看见了戴维斯和勃罗姆是欧洲人(尽管已进行了化装),立即大声叫喊而且抓住他的车头不放。这个时候戴维斯其实可以很方便从腰里掏出手枪射击,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想到和马来人为敌,射杀对方的念头根本没有出现在脑子里。他只是发狠地给了对方抓住他车头的手一击,又给了挡住他去路的另一个马来警察当胸一拳。他对一边的勃罗姆大叫一声:“赶快跑!”,就死命地蹬着车蹬子向前冲。那个马来警察开了四枪,他的第三枪打中了勃罗姆的车轮后胎和他的左小腿。尽管他的左腿已经不能动,但勃罗姆靠着下坡的惯性还是骑着爆胎的车子飞速下坡了。这个时候,骑在前面的蔡黑林闻声带人回来,见勃罗姆负伤了,赶紧让队伍钻到了路边的树丛里躲避。紧接着,两个马来警察骑车追来,游击队用手枪射击他们。有一个明显被打中了,从车上摔下来,但他仍站起来对着伏击者打了两梭子子弹,然后退到公路对面消失在树丛里,另外的一个马来警察也已不见了。

这个时候是黎明前的三点钟,护送的游击队一行担心附近一带都被枪声惊动了,而且那几个马来人一定会打电话给前方据点的日本巡逻队,这样的话日本人就可以在前方的路段伏击他们。于是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剪断了路边的电话线。勃罗姆淌血的伤口被临时包扎了,他已无法行走。蔡黑林把他那辆爆胎的自行车扔在树林里,把马来警察丢在马路上的自行车捡过来,让勃罗姆坐在后座,自己驮着他走。蔡黑林像骡子一样结实,车子照样骑得很快。然而,他们很明显已经无法赶到下一个连接点,在天亮之前只能在半路上先找地方隐蔽。

蔡黑林带大家拐入一条小路。在一个橡胶园附近有一家咖啡店,店主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华人夫妇。咖啡店不仅卖咖啡,还卖简单饭食,其实就是个小饭馆。这两位老人对于深夜里来了一群武装人员其中还有两个欧洲人很是警惕,可是又没有加以拒绝的意思。蔡黑林向店主人说了一些话,他们便开始为客人做饭。乘着这个时候,戴维斯为勃罗姆检查了伤势,子弹射穿了小腿肌肉,没有伤及骨头。经过包扎后,不再出血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吃上可口的米饭和咖喱鱼、炒鸡蛋和蔬菜。两位老人现在已知道他们的身份,不再惧怕,而且给梁元明等人讲了很多事情。这一带的华人因为支持游击队,差不多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屠杀光了。让梁元明震惊的是,虽然情况这样危险,这两位老人还是毫不迟疑地愿意帮助他们。梁元明这时明白了,马来亚的华人,尤其是丛林密布的乡下华人,对日本人怀着极大的仇恨,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可以担当把日本人驱赶出去的重要任务,那就是毫无保留地支持抗日游击队。

经过咖啡店老人的指点,蔡黑林带着136特工人员前往后面山上的一个专门为抗日人士准备的隐蔽点躲藏。他们沿着石崖上的小路上去,一边是原始丛林,山坡上开遍了青厥和殷红色的杜鹃花。石崖上的路径到头了,一片竹林一直长到了山崖的高处。在竹林的后面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洞头,他们走进来,里面是一个三米见方的洞穴,铺着竹子做的床铺,还铺着松软的茅草床垫子。蔡黑林要先下山去向陈平汇报,安排下一步的行动。他告诫日本人肯定已受到了惊动,会封锁道路,并且会全面搜查这一地区,所以转移的队伍得暂时中断路程,在这里先隐蔽几天。蔡黑林离开后的当天下午,梁元明看见了咖啡店的老大爷慢吞吞走上山,送来了饭食:一瓦罐的米饭、油炸的咸鱼、油焖茄子还有又甜又浓的咖啡。后来的几天他每天都会上山两次送饭食。

然而麻烦的事情还是来了,勃罗姆的伤口感染了,伴随着肺炎,发起了高烧。起初的几天他完全不能吃东西,呼吸极为困难。好在他们自己带了消治龙药片,勃罗姆才没有死于伤口感染和肺炎并发症,但他已完全不能自己走路。七天之后,全体人员跟着陈平派来的游击队人马重新出发了。

游击队员轮流抬着勃罗姆的担架下山,足足走了一天才到了山下的路边。有一辆莫里斯牌的三排座汽车在等着他们。用汽车运送转移的队伍让戴维斯十分吃惊,因为他们觉得坐汽车比骑自行车更加危险。蔡黑林向他解释说他们准备走一条已经废弃的矿区公路,这条路应该很安全。自从日本人占领了这里,从来还没发现日本人在夜间使用过这条道路。而且勃罗姆因为不能走路,现在只有选择坐汽车这一个办法了。晚上十一点时,车子出发了。护送的游击队员显得信心满满。前排的位置坐了四个护送的队员。戴维斯勃罗姆和梁元明坐在中间排,后排坐着龙朝英、余天送、谭显炎。在车门的两边踏板上,还有两个游击队队员一手持着冲锋枪,一手攀着车顶加以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