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上班做儒家 下班做道家
979600000031

第31章 活在当下:宠辱不惊,闲看云卷云舒(3)

人生,一直都有起有落,起伏跌宕,无论我们是处于高峰,还是正处于低谷,都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做到宠辱不惊,以从容面对世间的琐事。可以说,从容是生命的黄金,需要人生的磨难和不幸的锻炼,而误解和诽谤就像黄沙,常常会掩盖金子的光芒,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以平常心对待失去

【道家箴言】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外物》

人生有些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有时,需要你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放弃,外在的放弃,能让自己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能让自己得到解脱,这就是放弃的智慧。就像我们能把生活中的垃圾,可以做到不皱一下眉头就轻易丢掉。那么,心灵上的垃圾,又何必抱残守缺呢?因此,不要整天沉溺在失去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需要放弃,只有放弃了坏的,才能得到好的。

对于放弃的真谛,一个名叫屠羊说的古人感悟颇深。

吴国入侵,楚昭王丧失国土逃往他国,回国后决定奖赏跟随他的人。

有个名叫屠羊说的人,专以宰羊为生,楚昭王逃往他国时,他曾跟随过楚昭王。

当楚昭王派人找到正在杀羊的屠羊说,并说要奖赏他时,他说:“大王失掉国家,我也失掉宰羊的职业,大王复国,我也恢复宰羊的职业。臣的爵禄已经恢复了,还说什么奖赏呢?”

昭王听说以后,便对手下人说:“一定要使他受赏。”

而屠羊说却坚决不受,说:“大王失掉国家,不是臣的罪过,所以不敢接受责罚;可是大王收复国土,也不是臣的功劳,所以也不敢承当奖赏。”

这下楚昭王可急了,便传令屠羊说,要予以表彰。

屠羊说得知后,说:“根据楚国的法规,必须有大功而受重赏,然后才可以表彰。现在臣的智慧不足以保卫国家,勇力不足以杀死敌寇,吴军进入郢都的时候,臣因害怕祸患而逃避敌寇,并不是特意随从大王出走的,现在大王要毁坏法规来表彰我,这种做法,不是臣所愿意让天下人传闻的事。”

楚昭王对楚国大将司马子綦说:“屠羊说处在卑贱的地位,可所说的道理水平很高,你代我请他就三公的职位。”

屠羊说推辞说:“我知道三公的职位比宰羊的身份尊贵多了,我也知道万钟的俸禄,比宰羊的收入要高多了,但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爵禄,而使我的君主得到随便施赏的名声呢?我绝不接受,希望还是让我回到宰羊的店铺里去,做一个我擅长的职业吧。”

最终,屠羊说依然没有接受楚昭王的奖赏和委任。

由引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观念,思考问题必须从大处着眼,才能够获得大道。其实,这是在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顾全大局,该放弃的时候,不要应不舍而坚持,就像故事中的屠羊说那样,自知能力有限。因此,他选择了放弃楚昭王给予的高官厚禄,而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屠夫。

人生中的得与失,常常都发生在闪念的一瞬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我们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因此,凡事我们都应学会量力而为,只有懂得了量力而行,我们才能享受到当下的快乐。

量力而为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做到并不难,难做到的是量“需”而为。经济学上说,对于人的无穷的欲望来说,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即使给你一座金山,能享用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只要想开了,凡事我们都不需要过分地追求,只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那么,得到和失去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当然,量力而行并不是教我们贪图安逸,而是用一种淡然的心态,却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如果我们处于称心的岗位,那么,请好好珍惜工作;如果生活需要调节自己,那么,请珍惜当下淡泊的心态,人生在世,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但从人生的历程来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因为我们迟早有一天会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人生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所以,不要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其实,“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取自己够用的,不贪求明天的权力和财富,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进而乐在当下。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不幸,却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于是,我们在苦苦追寻之中精疲力竭,在碌碌无为之中备受折磨,却不知放下那些沉重的包袱,抵住贪婪发出的种种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唯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轻松自然的快乐。

保持一份豁达的宁静

【道家箴言】

躁胜寒,静胜躁,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古圣贤都认为,在纷乱而复杂的社会之中,“静”是一种豁达的智慧,就像人生的许多大道理,都朴素得如同一泥土一般,无需用太多的鲜花来点缀,也无需用娇嫩的绿叶来衬托,只要活得有度量,人生的本色绝不会因误解而消损,反而会因此增色不少。因此,生活中的我们,应始终保持一份豁达的宁静。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圣贤们顿悟的经历吧!

古代有一位比较有名的禅师,名叫了空,曾在一位大师的门下修行。

了空的悟性非常高,因此,进步也很快,但他却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坐禅时经常爱打瞌睡,这使他在众人面前觉得很不好意思。

为此,了空去找郎中,想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郎中建议他喝茶试一试,他接受了郎中的建议,每天早晚各喝一杯茶,时隔不久,果然治好了这个坏毛病。但由于他那段时间天天喝茶,已经养成了习惯,在自己的仔细品味当中,他慢慢发现喝茶也很有规矩,不同的喝法竟有不同的味道,于是,他便开始创制各种喝茶的规矩。

有一天,了空刚刚制定完一道茶规,这时,大师走了进来,并问道:“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

了空回答道:“有位禅师曾说过,应当为了健康而喝茶。平心静气。”

大师又问:“有一位修行僧问赵州佛法,赵州回答‘吃茶去’,对此,你又怎么想呢?”

了空听后默默不语。

就在这时,大师让弟子拿来一碗茶,递给了他,当了空刚把茶接到手上之时,大师却突然破口大骂起来,与此同时,还将茶杯打落在地上。

了空看见后,依然默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他起身向大师行礼,并转身向禅房走去。突然,大师大声喊道:“了空!”

了空应答:“是!”然后回过头来望着大师。

“刚才问你应当以何种心情喝茶,如果不管心情如何,只是无心喝茶,又会怎样?”大师步步紧逼。

了空不紧不慢地答道:“花红柳绿。”

大师马上意识到,了空已经开悟了。于是,宣布了空修行完毕,圆满出师。

“无心喝茶,花红绿柳”反映了喝茶的自然心态。

老子一向主张“清静无为”,他认为,疾走能克制寒冷,清静却能克制暑热,而清静无为,则可以使天下太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知道去追求外在的美好,来满足我们追求事物完美的愿望。殊不知,一旦将这种追求和崇尚,演变成无限的欲望,就形成了贪念,这就让我们无法正确面对现实,更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甚至还会在苦苦的追寻中迷失自己。

很多人都认为名利和财富是好东西,也知道名利和财富得之不易,并且,也都懂得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以及到手拥有的时候,都会伴随着烦恼和痛苦。有的人幸运地得到了,有的人不幸没有得到,甚至有的人悲哀地在途中死掉了。所以,老子告诫我们只有戒除贪欲,才能获得幸福,否则就会害了自己。无论得到,还是没得到,其实都是一样的在生活。

万事万物尽管纷纷扰扰,最后无一不返回它们的本根,而返本归根就叫“静”。由此可见,清静无为是万物的本性。平静是天地的“水平仪”,恬静是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于是,心神宁静便能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能和谐完满。恬静后的思虑,让我们钩深致远,恬静后的行动,使我们无往而不宜。因此,只有心灵恬静,才能处无为之事,而唯无为才能无不为。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就像是急湍的河流一样。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经过了激烈的撞击之后,生命就来到了一块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瀚的湖泊。这时的人生,会变得异常平和宁静,这种脱离了世俗的宁静,是以丰富的精神内涵为依傍的。

所以说,宁静是一种超脱,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情的纯粹,一种精神的升华。

人生淡如菊,说的就是一种丰富的精神安静。唯有具备这种品格的人,才能够浸润在风晨雨夕。面对着阶柳庭花,听得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得到自然的脉搏。这时,斗室便是八极,内心顿成宇宙;这时,精神就会富有,心胸就会博大;这时,便拥有了一份澄明清澈,一份从容淡定,人生就从此不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