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法眼宗研究
1004000000003

第3章 前言(1)

一、选题意义

唐五代至宋既是禅宗形成、发展和分化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处于思想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历史变迁与思想文化演化交相辉映、纷繁复杂,表现出了一派活泼生机,并具有时代性的精神气象。禅宗发展到了“五家七宗”时期,即在禅宗发展史上被誉为“一花开五叶”的发展阶段,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遇,出现了一幅繁荣图景。法眼宗作为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派别,不仅在五代时期获得较快发展,而且对禅宗的理论、禅法、教学方式等均有所总结和贡献。因此,选择法眼宗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其一,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一般认为唐末五代,中国处于政治分离时期,整个五代十国时期仅有百余年时间,故很难有璀璨的思想文化。所以,无论是文学史,还是思想史,或是哲学史,基本上是以“跳跃式”的写法一带而过,即便是以“唐五代”冠名的著作,也有“详唐而略五代”的偏好。故五代思想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五代的佛教研究也是如此。因此,对法眼宗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完善五代时期的佛教研究,而且也能够丰富五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

其二,具有进一步深化禅宗研究的意义。从所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未有学者将法眼宗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来进行整体性考察或研究,仅有对于法眼宗思想系谱中的某一代表人物和禅学思想进行的个别性研究。譬如,关于法眼宗的渊源与流变、中绝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和其他派别的交涉等问题均未有深度的探究。因此,对法眼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厘清法眼宗自身的演化线索和思想脉络,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禅宗的研究,尤其对推进五代的禅宗史、禅宗思想史和区域文化史的研究极有意义。

其三,法眼宗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是法眼宗之开山鼻祖清凉文益的《宗门十规论》,还是禅净思想集大成者永明延寿的《宗镜录》,都是禅宗研究的重要著作。《宗门十规论》对五代时期禅宗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和改进措施,无疑对禅宗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一百卷、近八十万字的《宗镜录》,堪称“中国佛教的百科全书”。有学者认为,“它(《宗镜录》)总结了宋以前中国佛教的得失,指出了此后中国佛教的发展道路,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佛教在五代宋初演变的基本轨迹”。法眼宗一派所形成的禅学思想论著无疑是中国佛教禅学史上宝贵的思想资料和理论资源。就此而言,法眼宗之文献本身也极具研究价值。

总之,选择法眼宗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义。一是能够深化和拓展中国禅宗史、中国佛教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二是能够推进唐五代思想文化转型中的区域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三是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上整体把握禅宗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思想脉络以及它在区域中的具体展开。

二、研究现状

目前,法眼宗宗派研究相对薄弱。虽然有少量的论文、专著就法眼宗的个别人物和思想进行了研究,但是将法眼宗作为一个宗派进行全面、系统和整体的研究则未见;即便是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牵涉到了法眼宗宗派思想与宗风等内容,但主要以片断形式散见于各论著之中。就法眼宗的宗风而言,则注重简单概述法眼一宗之宗风的大体情况,而在对禅师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以及如何体现禅风的精神和禅法内蕴的深刻涵义方面,则缺乏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就法眼宗的禅学思想及理论体系而论,对法眼宗的思想研究多集中在某一人物的思想研究上较多,而将法眼宗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还有不足。

1.大陆研究情况

(1)专著

大陆学者在论著中所涉及法眼宗研究的几部重要著作有:洪修平先生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版)》(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和《中国禅学思想史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杨曾文先生的《唐五代禅宗史》(简称“唐”)(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6年新版)、《宋元禅宗史》(简称“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简称“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吴立民先生主编的《禅宗宗派源流》(简称“源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潘桂明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第二卷,下)(简称“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等。洪修平先生在其著第六章第二节“越祖分灯与五家宗风”就“法眼宗”的禅学思想特点、禅法特色和宗风,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性总结,对于全面把握法眼宗思想有重要的参照性价值,并为进一步研究法眼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杨曾文先生在其著“唐”八章“禅门五宗的形成及其早期传播”介绍了五宗法脉及禅法,并在“宋”第二章“北宋法眼宗的学僧”也详细介绍了永明延寿心性论和禅教会通的思想,对于法眼宗的研究具有启示性作用。杜继文先生的“通史”第五章“晚唐五代十国的形势与禅宗五家的分立”下第六节“法眼宗及其在南唐、吴越的发展”叙述了法眼宗的发展,重点突出介绍了延寿的思想。潘桂明的“史稿”第八章“全盛时期的五家禅思想”对文益的“宗门十规”思想有较细致介绍,而且也对文益与德韶的思想进行了论述。吴立民编著的“源流”对五家七宗有较详细的介绍,等等。此外,还有程东,薛冬编的《沩仰与法眼:历代禅师绝世奇行录之六》(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属于普及性知识读本,该书取其思想价值和娱乐价值较高的古代禅师奇闻轶事进行通俗性介绍。

上述论著对法眼宗所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法眼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研究的参照性价值。但是,他们对法眼宗的宗派形成、区域分布、思想流布、中绝原因以及现当代传承等问题未能进行更为广泛深入和全面系统的探究,故为进一步研究法眼宗留下了余地或空间。

(2)论文

在涉及法眼宗研究的论文方面,根据各类数据库的查询情况(不含国内外会议论文集),大陆涉及法眼宗研究的论文不足百篇,标题直接冠名有法眼宗篇名的仅有几篇,而且论文也仅是对法眼宗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延寿上较多。如本人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寻1999—2008年近十年来的研究情况:对博士论文中关于“法眼宗”的题名、摘要和关键词,没有发现研究该宗的博士论文,而仅有200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生何文凤的硕士论文——《法眼宗延寿佛教心性论及其实践观研究》1篇,涉及了法眼宗延寿佛教心性论研究,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眼宗宗派研究;在《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1994—2008年论文,了解十五年来研究的情况,仅有31篇论文涉及了法眼宗之关键词,但是标题中直接冠名有法眼宗篇名的仅有2篇,也仅是对法眼宗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又在维普期刊数据库1989—2008年,查询近二十年的研究情况,涉及“法眼宗”题名或关键词仅有10条;在万方数据库1997—2006年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版),没有查阅到与法眼宗相关之论文;在南京大学博硕论文库中也未发现有直接将法眼宗作为研究对象之论文,但有1篇关于永明延寿研究的学位论文;在人大报刊数据库1995—2008年,输入法眼宗查阅有关论文,出现29条(含摘要)信息涉及了法眼宗内容,但标题含有法眼宗的仅4条(含摘要2条),等等。2009年,有南开大学郭延成的博士论文《永明延寿“一心”与中观思想交涉》1篇出现。可见,学者总体上对法眼宗研究热情不高、关注较少,而且均未将法眼宗作为一宗派来进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