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前几年的那些人和事
10051000000018

第18章 台蘑

李和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事,摸摸口袋,里面居然有钱,有十二块钱还有28斤粮票。他脑子里略一思索,想起来了这是高中临毕前的补助,每月四块三个月一发,粮票每月28斤,大概是忙着高考忘记给老爹了吧。摸着口袋里的钱,简直高兴的想大声叫起来,心里不断的碎碎念,及时雨啊,及时雨,宋公明啊,宋公明。想想明天的事,脑子渐渐的冷静下来,起身去供销社花了一块钱,买了两盒蜜菊香烟,一盒满天红香烟,看着一张印着女拖拉机手的红色纸币被供销社的售货员接在手里锁进钱盒,心疼的直抽抽。记得前世有个大神说过“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到山穷水尽,无法体会这话的真谛。

老子要向钱看,要大踏步的向钱看,谁要阻挡老子向钱看的脚步,老子就拧断他的脖子!李和一边心里发着狠,一边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由高氏家庙改成的供销社总觉着心里怪怪的。供销社临街的院墙上还写着“打倒封资修,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标语,他心里暗暗感慨,大革命的时代已经落幕,但春风还未吹到这个边远的山村。供销社外墙的石基上坐着十来个人,正在天南地北的胡扯,从殷纣王的玉石筷子,到姜子牙的老婆,从宇文成,都的兵器,到西太后的尿壶,李和也懒的听这些本家亲戚们的扯淡,打了招呼,自己回了家。看看日头已经西斜,李和从外头抱了几捆柴回来,准备烧火做饭。晚饭简单的很,小米稀饭,热三个窝窝头,再来点凉拌茴子白,李和重生以来发现自己的饭量大增,吃多少都不饱。每次吃饭理智告诉自己,已经吃的够多了,可是肚子还在不停的抗议,这日子真难熬啊!不过个子比前世高了点,应该有1.8米了吧,就是瘦的厉害,自己都能数的着自己的肋骨。

天快擦黑的时候老爹回来了,身后还牵了一头骡子,鞍鞯齐全,骡子身上还驼着两个筐的驮子,嘴上还套着料袋。李和心中暗赞,今世的老爹实在是靠谱啊!李和从他老爹手里牵过骡子拴在院里的枣树下,招呼三老虎吃饭,哪知道老爹已经在外面吃过了。

李和闻着老爹身上淡淡的酒气,说道“爹,你喝酒了?那你先坐着,我去打洗脚水。”

三老虎脸上笑着“你能喝,额就不能喝?先不忙,看看这是甚?”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盖着公社大红章的纸,看着标准格式的印刷版介绍信,李和心里一阵欣喜,从老爹手里接过来,瞅了一眼,无误,小心翼翼的装到衣服口袋里,然后把洗脚水端了过来。

“二货(和),一会把早上的那几个鸡蛋煮了,再煮点黑豆,明儿路上给骡子吃,记得要放点盐。箱子里的红漆盒子里放着钱,自己拿。记得明儿拿上那个墙个挂着的水壶,对了一定把那个枪模子拿上。”三老虎明显有些放心不下。李和看着老爹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心里一股孺慕之情油然而升。

李和按着老爹的吩咐,忙完天色已经全黑。点上油灯,打开箱子,取出红漆盒子,李和数着盒子里的钱足足有470多块钱,大团结就有40张,其它都是五块、两块、一块的纸币不等。李和心里非常吃惊,不由的喊了出来“四百七十二,这么多?”

老爹却没怎么在意,只是说着“二货(和),你把盒子拿来额看看”,三老虎没有看盒子里的钱只是抱着盒子摸索的一番就放下了,脸上看着一片萧索。

李和放了盒子,心里想着明天的事却是一点也睡不着。他坐在屋檐下的石基上,抬头看着这1979年夏日的夜空。澄净的天空,星汉灿烂,银河象一条玉带横亘在天空,这样的天空,这样的夜里总是让人有着无数的遐思。

这样的夜里,张婉婷在干什么,她究竟在不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李和知道他的重生不过是时光倒流,但是他意外的出现在晋东北的小村子里,让他心里一直不踏实,他害怕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张婉婷这个人,或者张婉婷像自己一样,压根就没有出现在新乡,压根就没有上了外语学院,这辈子找不到她了怎么办,或者找到了,她已经嫁人了怎么办?现在不过7月12号,还有近40天迷底才能揭开。他现在就象等待宣判的犯人一样,心里的煎熬,折磨的人寝食难安。如果她在新乡,现在也应该在受苦吧,这几天中原地区要收麦子了,荷南这地方日头尤其暴烈,大日头底下收麦子,她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怎么熬过来的,还有那尖利的麦芒划的人胳膊生疼,她吃得消吗?

第二天一大早鸡叫头遍,天还大黑着李和已经起来,热了稀饭窝窝,草草吃了一口,又带了两条麻袋,一块油布,临出门又摸了摸口袋里的钱,连老爹给的一共83块钱,就这样牵着骡子出了门,他爹一直把他送到村口,一路不停的嘱咐。二和牵着骡子,回头看着老爹的身影直到模糊的完全看不清才转过头来,眼泪不觉流了下来,两辈了,第一次有一个靠谱的老爹,这种被人关爱的感觉真好。

正是黎明时刻,天色昏黑,李和路上走的并不快,走到县城,天才刚刚亮。李和估记了一下现在大概就是个早晨四点多的样子,天气凉爽正是赶路的时候,在县城未作停留,一直向北走去,到了东雷村天光大亮,但是太阳还没有出山。李和继续前行,出了村子找了一处草木茂盛的地方,让骡子吃点草,补充一下水份。李和也拿出那盒一毛钱的满天红香烟来点着了,深深的吸了一口,一股辛辣的烟味刺鼻冲脑,顶的他一阵干呕。李和把烟掐灭扔了,叹了一口气,这辈子还是戒了吧,反正她也不喜欢。稍做休息,继续前行,跟着路上寥落的行人,到是不怕走错路,一路看着绿树,高山,还有偶尔经过的村民,树上鸟鸣啾啾,谷中流水潺潺,一路风光宜人。三个多小时,已经到豆村公社,这时不过上午九点多,李和在豆村吃了一大碗面,买了五个油酥饼,略作休息,接下来还有八十多里呢。一路无话直到,日头偏西才到台怀,李和一路打听在公社招待所拿着介绍信开了房,又拴好骡子,刷、洗、喂、饮,这些活做完已经累的提不起精神,从早上3点多起来一直到现在,一直走了差不多十四个小时。

李和从暧壶里倒了点热水,一边洗脚,一边就着热水吃了两个饼子,吃完把洗脚水推到一边,衣服也没脱,一觉睡到天亮。早上起来洗了把脸,也没牙刷,就用冷水漱了口,迈步出了大门。一走路两个小腿都有些酸痛,不过现在顾不上这些了,在街上喝了一碗豆腐脑,吃了几个酥饼,人也精神起来。脑子想着应该怎么收购台蘑,要是一户一户的上门收购,只怕十来天也收不了多少。想到这就往公社走去,拿着介绍信没费什么劲,找到公社书记。拿出介绍信下面放了一盒蜜菊香烟,递了过去,公社王书记,看了一眼介绍信满口答应。李和试着想问问王书记什么价格,王书记说道,都知道台蘑是好东西,可是放在自己手里,吃不了就是生虫子,高二和同志看着给吧。

这个时候基层政权的组织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王书记几个电话下去,各村在高音喇叭里一喊,不到半上午,背着篓子,提着篮子,来公社交台蘑的人已经是络绎不绝,卖台蘑的人里面甚至还有和尚,到了傍晚按四毛四分的价格已经收了178斤,摸摸口袋里只剩三块七了,自己已经无力收购了,李和看着走了十几里路才赶过来的农民心里就是一阵心酸。看着没有卖出台蘑的一干人,李和实在是心里不忍,从公社借了纸笔,给大家登记了,约定下次,按登记的名字顺序收购,这些人才露出笑脸。晚上李和有心请王书记吃饭,可是王书记家就在村里,他和李和摆了一下手,径自走了。

李和现在归心似箭,也没心情和人敷衍。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李和就被寺院的钟声惊了起来,洗漱过后,糊弄着吃了点早饭,不到六点按原路返回。李和不打算今天一口气回去,小180斤东西放在骡子身上,而且还是一路下坡,这要是一天回去,只怕骡子要累死在半路上,就算勉强回去,只怕也废了!天擦黑,又回到豆村,把骡子安顿好,又是倒头就睡,这几天累的要死,脑子似乎也麻木了,什么东西也顾不上想了,只是在向钱看的路上一路狂奔。第二天又是一大早起来赶路,从豆村算起离县城已经不到40里,赶到雷村时,就在村里吃了一口饭,休息了一个钟头,下午两点多已经到了县城。李和牵着骡子,来到土产公司,从骡子身上取下一个18斤的台蘑包裹到土产公司卖了,却算了59.4块。李和给土产公司的会计递了一支烟,这会计,一下就把知道的不知道的全说了。说是今年前半年各行各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上级调整了有些农、土产品的收购价格,所以台蘑收购价就提了一毛。李和摸着口袋里的62块钱,看着骡子身上160斤台蘑心里越发热切起来了,这要是160斤弄到省城,最少也是1600块,想到这,心里就像猫抓一样,恨不得立刻就去太原。

李和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先把骡子身上驮子卸了下来,他就坐在驮子的横担上,看着来来往往人们,灰色、土色的褂子几乎是所有人的标配,偶尔有一两个大姑娘,小媳妇会在辫子上栓上红的、粉的头绳,可衣服还是洗的灰灰扑扑的蓝布褂子。

李和看看时候差不多了,他又给骡子上了驮子,牵着骡着在街上溜达,买了二斤肥膘肉,一瓶竹叶青。太阳落山的时候,开始慢慢的往回走,7月13号出来的,16号回来,后世一个小时的车程现在足足走了三天。到了村口天色已经全黑,但是星斗满天,路,基本还能看的清,就见村口影绰绰的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手里拄着一支木枪。李和看着对面的身影,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