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感激我那伟大的母校,教导我有勇气有底气地教一帮小娃仔念“a—o—n—i—u—ü—b—P—m—f—d—t—P—I”,那是在某小学教书的时候。在我教娃仔的同时,自己也有很大的改变,把我原来标准的“夹壮南普”变成现在的标准“夹汉南普”。每每在异地他乡,听到那地道的“夹汉南普”,倍感亲切。
在家乡时,大家都是同一种口音的普通话,觉得很正常,没有亲疏的感觉,但在南宁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同事知道我来自于壮族地区,都会热情地与我用家乡话交流,然后就毫无顾忌地大声嘲笑,每次都让我恨不得钻到地缝,感到脸上无光,尴尬至极,甚至小心眼地对同事敬而远之。可是当他们听到我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敬他们时,他们却又强烈怀疑我不是那地方出来的,真是岂有此理!
前几年曾经流传个笑话,说某官人在吃饭桌上用标准的“夹壮普通话”说了一句“哎呀,我坐在疯狗(风口)边上”,旁边正好坐着另一官人。这回有好戏看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官人初来乍到,还不太明白南方的特色方言,以为是指他为“疯狗”,满心不快,心存芥蒂,误会许久。也不知是官场上的一语双关还是乱抖包袱,反正这笑话流传了很长的时间,成为最频繁的经典笑料。
还有一官人,倒是一口标准的“夹壮普通话”,政治笑话也是传得神乎其神,常常把“现在开始”中气十足地说成“现在该死”,其实有谁真正听到他如此说过呢?
说来说去,回到主题。在饭桌上我也常常被人用这样的方言讥笑多了去,尤其是在出差的车上,几乎所有人都曾经和我说过这样的方言,然后神情亢奋地哇哇大笑,我只能一笑了之,谁也不当回事,权当饭桌上的调味品罢。但说实在,过后心里还是有点酸不拉叽的感受,因为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家乡口音,在某些人眼里竟然变成“农民农村”的代名词,或多或少感到被耻笑的味道,我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我的家乡世代农耕,民风淳朴,自从有了人烟就一直沿用这样的语言交流,繁衍后代,从没有人觉得这样纯朴的语言有何不妥。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先勤劳而智慧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家乡面貌发生巨变而自豪,也为能熟练运用汉语与外界沟通感到无上荣光,因此从没听说过有谁嫌弃家乡方言而改变籍贯,看来所有笑话我们的人只是一厢情愿地讥笑,并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许有一天,我们那种亲切的方言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那就是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
今天,在出门上车之前,又有人对着我喊“怪点怪点,就杀你一个(快点快点,就差你一个)”,然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虽尴尬但亲切!真的谢谢你们,我的好朋友,是你们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红土地!